朱大可:这是一次文坛的“清理门户”行动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f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些真正的大师,也需要进行“去魅化”处理。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大众狂欢,而更像是知识界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清算
  
  这次学者李辉揭文怀沙造假事件,虽然如此前其他文化事件一样,“名人效应”迅速在媒体和社会间引起巨大反响。可不同之处却在于,不仅仅在坊间,来自学术界的反响更为强烈,这实际上体现了知识界对自身更深的追讨与反思。
  从这点来说,也许学界还需要更多的如李辉的“挑事者”。
  为此,本刊专访了文化批评学者朱大可,作为长期从事中国文化现象观察的学者,他时常也是那个“挑事者”的角色。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大众狂欢
  
  中国新闻周刊:这次李辉揭文怀沙“造假”之事,看似一个带有正义理由的文人笔仗,此前这类事极少发生,你觉得,它和曾经风行的文化人因观点不同,通过媒体就事件观点互相争论的情形有什么不同?
  朱大可:李辉是负责任的传记作家,他的质疑,代表许多文坛老人的看法,并且(这个看法)至少已经在文坛流行了二三十年之久,因为早在80年代, 我就已经听过类似的传言,但大多数人也就一笑了之而已。
  此事酿成轩然大波的原因,不仅在于文怀沙遇到了李辉这种执着探究的作家,而且缘于一个重要的社会背景——人们对“大师”泛滥的现状,已经忍无可忍。
  这是一次文坛的“清理门户”行动。
  
  中国新闻周刊:如果比当年的“赵忠祥事件”,同为揭丑,从神坛上“揭露”被神化者的“真实面目”,同样涉及作风问题,这次大家关注的重点似乎更倾向“国学”与“大师”的真伪,你认为两者有什么不同?
  朱大可:文怀沙的“大师门”跟“赵饶事件”相比,似乎有很大的相似性:首先,它们都跟情色有关;其次,主人公都是威权体制下的国家主义精英。在一个民粹主义盛行的年代,任何对精英的打击,都会引发民众的兴奋。
  但跟以前有所不同的是,这次的“揭秘者”和后续批评者,都不是普通网民,而是文坛知识分子。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大众狂欢,而更像是知识界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清算。
  中国新闻周刊:你怎么看这次揭露文大师事件中,他被拉下神坛的“社会意义”?
  朱大可:在辽阔的废墟面前,“大师”就像京剧演员行头上的塑料珠子,散发出文化繁荣的虚假气息。一方面是文化溃败,一方面却是“大师”泛滥,这种矛盾而荒谬的现象,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大奇观。
  政府、媒体和大众本身,都应当对这种“伪大师现象”承担责任。
  那些文化职能部门封了许多名不副实的“大师”,是导致“大师”泛滥的直接原因;媒体记者的大肆炒作,进一步加剧了伪大师群体的恶性繁殖。李辉的文章,虽然对文怀沙而言有点过激,但有助于推动人们对中国文化现状做出必要的反思。就是,那些真正的大师,也需要进行“去魅化”处理,也就是破解关于他们的文化神话,还原其作为人的本来面目;而对于那些伪大师,则更应当予以揭露。
  中国新闻周刊:除了欺瞒和粉饰历史之嫌,这件事里有两个问题应该引起思考,一是“国学”之乱;二是“大师”之乱。“大师”之乱出现更早,在历史上,中文“大师”一词,它的由来和演变是否有迹可寻?
  朱大可:“大师”一词源于先秦,本来是一种官职,后来被佛典翻译家借用于佛教中梵文“Sastr”的译名,为精神导师之义。在世俗社会中,这个词被用来喻指那些有突出成就、受到社会公认且德高望重之士。
  历史上从来没有官方封赐文化大师的先例,因为它必须获得学界和民间的共识,那些被御赐和官封的“大师”,要是被民众认定为“伪劣产品”,只能是咎由自取。
  中国新闻周刊:“国学”之乱应始于“国学热”之后,“国学”从此与传统文化几乎划为等号,当下“国学”应如何概念?
  朱大可:“国学”无非就是“华夏民族的传统精英文化研究”的一种称谓,就目前的低水准现状而言,它只可能是一种粗陋的学问,而难以发育为伟大的精神指南,更不能解决我们今天的价值困境。
  爬到“国学”故纸堆里去寻找民族未来,无异于缘木求鱼。
  国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帮助我们机智地重新阐释和评估历史遗产。但它现在却变得更像是一种“官学”,成为国家主义学术的代名词,蕴含着“国”而不“学”的学术危机。
  
  文怀沙只是冰山一角
  
  中国新闻周刊:“国学大师”之于社会、或学术的价值应是什么?
  朱大可:在一个开放性的现代社会,一个真正的国学大师,不能仅仅是通俗化的阐释者,犹如“百家讲坛”所推出的那种说书人,而应当成为一个独立的价值体系的设计者,并且能够成为人们在某个领域的精神导师和意见领袖。但我对此没有任何奢望。在中国当下的语境中,大师的诞生概率几乎为零。且让我们等待这个奇迹的发生吧。
  中国新闻周刊:现在学校的“学术造假”和“大师”的混乱有异曲同工之处。其中不乏如李辉的打假之人,被揭的“名教授”也不在少数,混乱却始终依然。为什么这次文怀沙却被“撞上满怀”?
  朱大可:李辉的发难,完全基于中国学术的恶劣现状。文怀沙只是大面积学术造假现象中的冰山一角而已。他被挑出来说事,算是他“运气”不佳。这样的故事,其实到处在发生,而且情形往往更为恶劣,以致有人认为,与那些造假者相比,文氏还算是一个“好人”,他无非就是贪慕女色,有点虚荣而已,还谈不上作恶。
  中国新闻周刊:你认为,李辉“打假”,对于社会、媒体、学者和欺世盗名者,可以提供的借鉴和反思是什么?
  朱大可:这场打假行为似乎正在泛化为一种对“大师”的全面反思。
  在此前后,对刘海粟和余秋雨的质疑,已经此起彼伏了。李辉提供了一个榜样,就是对那些需要质疑的事物,应当本着学术、考据和调研的精神,抓住不放,追问到底。
  我唯一担心的是,学术清查和个人私生活之间的界限,不应当被打乱,否则,学术打假,终究会沦为学术暴力。
其他文献
万仙山景区人事部胡经理最近比较忙,因为他正忙着招兵买马。不过招聘也还算顺利,正值学校毕业季,所以很多岗位都人满为患,可就是清洁工这种岗位不好招人。清洁工工资低,待遇
大海的精彩,是有浪花的点缀;彩虹的美丽,是有风雨的洗礼;人生的辉煌,是困难与挫折的积累。再次面对挫折,我终于集中全部的激情迎接你。即使你是高山,我也一定要站在山顶;即使
1.他们发言没你多,因为他们知道倾听能使人聪明。2.他们对专业以外的知识了解很多。他们天生拥有宽广的思维,对每个人做的事情都颇感兴趣,并由此不断刺激思维更加宽阔。3.他
我家处在繁华的市区,但居住的地方却是闹中取静,显得特别有味道。在这所老房子住了八九年,每次穿过繁华回归质朴时,都是急匆匆的,从没注意脚下那条路。几天前,因为没带钥匙被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夏季夜里河边的水草中,无数的萤火虫忽上忽下地飞舞,飞舞。一点一点微弱的萤火也随之忽上忽下地飘移,飘移。天空群星密布,耀眼的光芒点缀漆黑的夜空,似乎还眨巴着眼睛,俯视着
由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效能,对其科学定位已经成为市中区经济发展的未来依托,打造“运河之都”品牌,弘扬运河文化,建设首善之区成为炙手可热的热门字眼。本文分析了市中区发
—网络电话属电信专营吗?—未经批准经营网络电话(IP电话)是犯罪行为吗?—网络电话属性的解释严重分歧法官臬进行裁决?请看—案清简介1997年9月,福州市民陈雄利用互联网电话为其弟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and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