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禾,汉族,男,祖籍永定,生于漳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发表中篇小说44部,短篇小说100篇,散文随笔、报告文学、诗歌等400多篇(首);出版长篇小说9部、长篇传记文学2部、小说集4部,计450多万字。
一
有人说,人是从一个他早已忘记的经验开始,到一个他不可能重述的经验结束。的确如此。对于我的出生,我早已忘记。外祖母说,那是一个大雨滂沱的早晨,我的母亲在床上呻吟,我的父亲却迟迟没有把医生请来,外祖母只好念佛,念着念着,我便生了出来。我生出来的时候哭得很厉害,哭得外祖母心烦意乱,她突然想起我的父亲怎么还不回来,这么想着,我也就不哭了。几乎在这同时,我的母亲有气无力地说:他怎么还不回来呀,会不会出事?外祖母匆匆忙忙地用一床破被单将我包好,塞进母亲的被窝里,拿起门后的那把福州雨伞,出去找我的父亲。她先到医生家,医生说根本没人来过。她在一家叫“太白风”的酒店里找到我的父亲,他已经喝得差不多了。她说,怎么啦,孩子?医生不来,嫌钱少。我没用,我不会赚钱。我的父亲说着便哭了起来。外祖母说,回家吧,天公惜憨囝,你生了一把茶锅。漳州土话,会生生“茶锅”,不会生生“尚杯”。茶锅即茶壶,是男性的象征,尚杯是用来占卦的两片楠木,形如猪腰,是女性的代名词。
不知道是谁在我的户口本上写着1947年3月19日,这是我的出生日。后来我才知道,正好是这一天,人民解放军撤出延安,毛泽东转战西北。两天前,蒋介石在南京宣布国共和谈破裂,他以为三个月,最多半年可以解决共产党问题,没想到三年后,他反倒被毛泽东赶到一群海岛上去了。因此,我常常说,我是生在黎明前,长在红旗下。而且常常为此感到庆幸,好在新中国成立得早,我在旧社会才吃三年苦,而且这三年在我的脑子里没有留下记忆。听说能记得三岁以前的事情的人是天才,幸好我不是天才。
外祖母说,我在周岁以前是很难养的,经常生病,有一次还差一点死掉,发烧,抽筋,眼睛翻白,眼看没有希望了,突然间来了一个贵人,那是外祖母的一个干儿子,他在南山寺当和尚,他在我的人中摁了摁,又在我的背后捏了捏,我便哭了出来,这一哭便有了希望。我的这位舅舅的法号叫广定,是大雄宝殿的住持。后来我常常到他的禅房里玩,他的禅房很安静,有一种说不出的幽香。我一进他的禅房就想睡觉,有一次在他的禅床上整整睡了一天。广定师说,这孩子与佛有缘。奇怪的是,周岁以后我便不怎么生病,只是常常长疥子,外祖母说,身体里的毒从疥子泄出去,便不生病了。
我的父亲是一个唱戏的,艺人,三教九流当中,大概比乞丐高一等。但他的小生唱得好,一出梁山伯祝英台,使他唱红了半个漳州城。父亲唱的是芗剧,当时叫歌仔戏,也叫子弟和戏改良戏,从台湾传来的,很流行,很吃香。歌仔戏的根在闽南,祖宗大概与锦歌有关,最少是从那里发展而来的,历史也算是很悠久了,“西郊有西湖胜地,为观赏游艺场所。”这是《漳州史迹》上说的,西湖早已不见踪迹了,只剩下几个死水塘,而“百里弦歌”却留着,是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子。漳州锦歌与泉州南音都是来源于宋朝的南戏,可见十分悠久十分文化十分高雅。然而到我的父亲唱歌仔戏的时候,却十分乡土,开头是《落地扫》,没有舞台的,唱《陈三五娘》,唱《山伯英台》,唱《吕蒙正》,唱《郑元和》,唱《孟姜女》,以后才上了舞台,唱《乌盆记》,唱《白蛇传》,唱《白扇记》。我父亲没有想到唱戏唱得好是一场灾难。他十二岁从永定老家逃荒到漳州,先是当吹鼓手,后来学戏,身段好嗓子好,认真学,不久便唱红了。当时兴赛戏,帝君公生日,土地爷生日,有钱人做生日……都要请几台戏一起唱。父亲一上场,所有的观众都往他的台下挤,母亲说父亲很有“栅脚缘”。这是戏班里的行话,有“棚脚缘”就是戏台下的观众和他有缘分,也就是受到观众的喜爱。这样便得罪了对方,那可是“王爷戏”,戏老板有钱有势,他们先是用钱收买他,父亲重情义,不肯背叛自己的老板,后来便扬言要揍他,他以为说说而已,哪有那么不讲道理的?那天散戏,父亲卸了装,哼着“杂碎调”走回家,就在离我家不远的那条巷子里,他们用布袋蒙住他的头,把他打昏在地上。这件事发生在我出生前的十几天,父亲既不愿意屈服,也不敢硬顶,便称病在家。十几天不出门,那个大雨滂沱的早晨是他出事后的第一次出门,所以母亲很为他担心。
我出生的那天除了下一整天雨,没有其他异常的现象。后来我问我的父母親,在我出生前他们有没有做过什么梦,比如长虹贯天、日起东山之类,他们都说没有,那几天他们都睡得死沉,一点梦都没做。可见我确实是一个十分平庸的角色,我的出生是那样的平常,悄无声息,除了我的父母和我的外祖母,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都不把它当一回事,就像生了一头猪、一只羊。可我懂事以后,一直把自己当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每当看到戏台上有一位公子中了状元,我便想,那就是我。想想,也真可笑。
我的童年没受什么苦,虽然我的父母亲和外祖母曾经吃过野菜,但我确实不知道,从来没尝过野菜的滋味,因为我吃的是我母亲的奶。等我稍微懂事的时候,已经是“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了。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住在那所宽敞的房子里,那里给我的童年留下第一个美好的记忆。我记得那个厅很大,正中间摆着一张八仙桌和长桌,上面供着观世音菩萨。每天早晨,我都在外祖母的诵经声中醒来,先是遥远的一声清脆的磬声,然后是木鱼声、外祖母的诵经声,那声音很安详,很平静,甚至有点懒散。天还没亮,猫在对面的椅子上,用绿莹莹的眼睛看着我,我也不看天,也不理猫,就躺在床上静静地听外祖母诵经,听着听着,便又睡着了。等我再次醒来的时候,天已经大亮了,阿妗站在我的床前说,阿云,日头晒屁股了。这时,外祖母在院子里浇花,小鸟在院子外的柳树上叽叽喳喳地唱着。我跳起来,也不穿衣服,也不穿拖鞋,就跑到院子里,说,阿姆阿姆,我要浇花。外祖母放下手中的水喷子,说,穿了衣服来。于是我便又回来让阿妗穿衣服。这时,我的表哥在后面的园子里浇菜,他比我大5岁,叫阿波,阿妗总是叫他做事情,不让他玩。而吃饭的时候,总不让他和我一起吃,我吃精肉炖鸡蛋,他吃小咸鱼。有一次,他偷偷地问我,那肉好吃吗?我说不好吃。我夹了一块肉给他吃,他说好吃。我试了试他的咸鱼,也觉得很好吃。我说,我们换着吃吧,他不敢,怕阿妗骂。我对阿妗说,我要吃咸鱼。阿妗说,那是喂猫的。外祖母和阿妗不吃肉也不吃鱼,她们吃素,酱瓜咸菜稀饭,天天如此。 菜园子的后边是一座小山,全是用草木灰堆积成的。小山的后边是一片龙眼树林,树林子里有一间小房子,阿舅就住在那房子里。阿舅整天不说话,只在那里没完没了地洗着灰,后来才晓得那是在做碱仔,卖给人家洗衣服用的。这个阿舅我不叫他阿舅,叫他六叔。六叔虽然不说话,人却很和气,识字,会看病,常常为邻居们看病,不收钱。他在院子里种了许多草药,有时不开药方,在院子里采一点草药,就把人家的病治好了。他先是做碱,然后是拉板车。他死的时候很凄凉,先是脚肿,自己抓草药吃,没吃好,以后便是手肿,脸肿,然后便悄悄地死去。后来我才知道,他不是我的亲舅舅,我亲舅舅早死了,死于鼠疫。我的亲舅舅留过洋,曾在香港的海关任职,后来回家探亲,带回来一部红牌的自行车,在漳州的街上很引人注目,可惜那一年漳州流行鼠疫,他就再也没回香港去了。听说,他在那边还有一个老婆和一个女儿,可他没有留下她们的地址,从此便失去了联系。阿舅和阿妗没有生小孩,只是抱养了一个男孩,这便是我的表哥阿波。后来阿妗便带着表哥嫁给了六叔。六叔姓林,是漳州的望族,有一大片房产,新中国成立后全“改造”了。他先前是教书的,后来才做碱,不让做碱的时候才拉板车。他的心中一定有许多苦衷,可他从来不说。在我的记忆中,他和阿妗也很少说话,他们中间似乎隔着一层什么。表哥和他,更是无话可说。他就这么默默地活了几十年,然后默默地走了。
那时,菜园子和小山是我和表哥的乐园。我们往地洞里灌水,抓蟋蟀,斗蟋蟀,我们还在园子里采地瓜叶子,到院子里去喂乌龟。我们的院子里有一只乌龟,晚上躲在阴沟里,白天便爬出来,听外祖母诵经。有一次,我用一根树枝让乌龟咬着,然后把它提了起来。外祖母看了说,罪过罪过,快放下来,龟是有灵性的,你知道它有多大吗?它比我还大100岁哩。有一次,我们在小山上玩捉迷藏,我不小心掉进一个灰洞里,差一点被灰淹没,表哥因此挨了一顿打。
有一天,我们在小山上采地瓜叶的时候,突然听到天上一阵轰鸣,我们抬起头,在我们的头上飞过四只巨大的黑色的鹰,那鹰的尾巴有一股浓浓的烟,那鹰飞过我们头顶的时候,一股强烈的气浪,把树、房子,还有我们,都震得发抖。我和表哥吓得抱在一起大哭起来。后来我们才知道那是飞机,国民党的飞机。外祖母说,这种飞机会扔炸弹,说,以后如果看到这种飞机,要赶紧往屋里跑,赶紧往床底下钻。飞机过后,她跪在观世音菩萨前念了一整天经。
就在飞机过后不久的一天早晨,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我看到我的母亲站在我的床前。我已经很久没有看见母亲了,突然看到她,有点陌生,有点别扭,不敢叫。外祖母说,怎么不叫,不是天天想着母亲的吗?我这才喊了一声妈。母亲说了句真没用,便把我抱了起来。
母亲是来接我的。那时,父亲的剧团要到厦门演出,他们想把我也带去。
(1)
这是1952年的春天。
清明刚过,山坡上还可以看到一丘丘刚刚培过的坟墓,潮湿的红土上残存的纸钱在清凉的春风中颤抖着。顺着山坡往上,是一片密密麻麻的松树林,一直延伸到山顶;顺着山坡往下,是一片水田,一直连到九龙江边。可如今清明已过,水田里却还没有插上秧,水面上漂浮着红萍,有两只瘦骨嶙峋的鸭子在田里觅食。
在远远的江面上,缓缓驶来一条破旧的小船,船头,站着一个穿着军装的黑大汉,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31军91师272团的一个排长,姓林名方正。林排长看着这青山绿水,突然来了兴致,放声高歌:“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林排长的歌声把划船的老头吓了一跳,老人惊慌失措地看了一眼两岸的树林,悄声说,林同志,当心土匪。
老人的话声未落,一阵枪声从他们的头上飞过。林排长敏捷地按住老人,说,快,靠岸。船到岸边,林排长跳下水,向老人一挥手,你快走。然后猫着腰朝山坡上冲去。枪声在他前后左右响着,有一枪打在他前边田埂上的一块卵石上,发出清脆的响声。两只受惊的鸭子拍打着翅膀向田中央逃去,水溅到林排长的脸上,林排长一个纵身,滚到沟边,拔出盒子枪,他没有开枪,他在寻找目标。又有一梭子弹在他的上边响起,他顺着枪声向树林开了一枪,又开了一枪,一翻身,冲向山坳那边的土楼。
跑了一会儿,他突然站住了,他感到有点不对头,他趴在路边朝树林看去,隐隐约约之间,他看到几个影子往山上跑。他妈的,我还跑什么,追。他对自己说,一跃而起。这时,从土楼那边跑来几个带枪的民兵。他把枪一挥,说,跟我来。
他们一直追到树林边。在一棵树下,躺着一个土匪,胸口上有一摊血。他妈的,还真打中了。林排长蹲下去,摸了摸他的鼻孔,已经断气了。
林排长在上良村当剿匪工作组组长,前几天,他们在区中队的配合下,在后山围歼了一股土匪,后山土匪头子山猫仔扬言要进行报复,今天可能就是他的报复吧,可这小子报复了什么呢?除了留下一具尸体,他什么也没得到。
林排长微微一笑,他突然又想唱歌,唱什么?“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可他没唱出来,他想起了一件比唱歌更重要的事情。
林排长带着两个民兵来到渡口。说是渡口,其实是一棵大榕树下的几块石阶,老人的小船正停泊在那里。两个民兵一看到船上的东西,立即欢呼起来,天公爷啊,是稻秧!
老人沖着两个民兵说:“这是林同志特地从浦南给我们要来的。还不快点叫那些女人来挑回去?”
林方正的工作组说是组,实际上只有两个人,一个他,组长,还有一个是刚刚在漳州招收的店员,是当翻译的。闽南话对于林方正来说,就跟外国语一样,一个字也听不懂。然而,在短短的几个月当中,他居然把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武装起来,还建立了村政权。而他的对手山猫仔也不是一个笨蛋,他在林方正搞得轰轰烈烈的时候,悄悄地把几个村子的秧苗给毁了。
林排长开会布置插秧,组织两个队,一是护秧队,一是插秧队。江边山坡上的水田好办一些,山里的梯田就难办,那里土匪出没,不安全,插上去也可能再次被毁,有人主张放弃,而林排长却坚决主张插上,再组织巡逻护秧。“而且,”他说,“在土匪当中有相当部分是被蒙骗胁迫上山的农民,他们不会对刚刚插上去的秧田下毒手的。” 绿幽幽的溪水,绿幽幽的竹,蓝悠悠的天空,白悠悠的云。轻悠悠的小船无声无息地划过水面,划破了宁静的天空,划破了逍遥的白云。翠竹的倒影像喝醉了酒似地在岸边摇晃。黄色的沙滩上,偶尔有一两个小女孩子在捞沙蜊子,长长的靶子拖过水面,跳出许多美丽的白色的水花。沙滩上,有几串歪歪斜斜的脚印,懒懒散散的,很好看。远处的桃花连绵不绝,时疏时密,时浓时淡,变幻着奇妙的透明的粉红,而那无数的竹叶在粉红色的云中晃动着,像无数不知疲倦的调皮的小手。
远远的溪面上,一片白云在浮动,突然,“哗”的一声,白云飞溅,在空中化成许多飞翔的碎片。
“啊,鸭子鸭子。”我不禁欢呼起来。
“那是白鹭。”阿婶笑着说。
白鹭在我们的船边低低地飞翔,“咕咕”地叫着,有的落在沙滩上,有的落在前边的水面上,有的落在我们的船舷上。
我霍地站了起来,它们又“哗”的一声,飞走了。阿婶笑着说:“它们怕生。”
我有些后悔,却又无可奈何。我站起来做什么呢?我明白了,我是想抓住它们,窃为己有。一旦被我抓住,它们就失去了自由,而自由对于它们,是多么的美丽啊。我这种把美丽窃为己有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呢?那时我还很小,而我的动作几乎是下意识的。我的这一辈子几乎都在和自己的这种欲望作斗争。
岸上传来了一声牛“哞”的叫唤。一个小男孩骑在牛背上,他的脚丫勾着一顶斗笠,斗笠在牛的肚子下轻轻地摇晃着。
母亲说:“你看,农村的小孩多苦,你要不听话,我就把你送到乡下去放牛。”
我说:“放牛就放牛,我就在牛背上唱歌。”
阿婶在一边笑着说:“这小囝仔多叫人疼,先生娘,您要是不要,就送给我们当儿子算了。”
“行啊,现在就给。”母亲笑着说。
“我们可不敢。要是您看得起我们,就当个干儿子吧。”
“行,”母亲不无骄傲地说,“这孩子,坏是够坏的了,就是讨人喜欢,已经有三个干妈了。”
“那就一言为定。”阿婶放下竹竿,钻进后舱,一会儿,拿出一只银锁,套着一条红丝线,挂在我的脖子上。
母亲在一边笑着,说:“快叫干妈。”
我响响亮亮地叫了一声干妈,干妈一下子把我搂在怀里,我闻到了一股从来没有闻过的汗香。当干妈放开我的时候,我发现,白鹭在我们的头上飞翔。
我们的船是五篷船,是载剧团布景的。我们的前面,是一条大汽船,剧团里的人全坐在那上面,母亲喜欢安静,才带着我坐在这小船上。风和日丽,船顺流而下,一个上午便过了万松关,到了许梦村。
我们的小船靠在村口的一棵大榕树下。大船上的人都已经上了岸,父亲在岸上说:“上来吧,我们晚上在这里演出,明天再去厦门。”
干妈把我抱下船。阿英姐从老远的地方跑过来,把我从干妈的手上接过去。阿英姐是剧团里最漂亮的小旦,是父亲的徒弟。她一边抱着我,一边对在跳板上的母亲说:“师娘,小心。”
干妈回过头去扶母亲。母亲挺着一个大肚子,我觉得她又笨又难看。
我发现有许多人在看着我们,我说,我要下来。阿英姐不但不放,还把我抱得更紧,这时,我听到有人说,看,就是她,上次就是她,最漂亮的就是她。
许多乡下人围着我们看,还有几个小孩跟在我们的后面跑。阿英姐把脸贴在我的脸上,热烘烘的,她害羞了。这时,阿文哥不知从什么地方冒了出来,说,我来抱吧。我才不让他抱哩,他的身上老是有一股汗酸味,而阿英姐的身上有一种淡淡的奶香味。我搂紧了阿英姐的脖子,同时朝他做了一个鬼脸。阿英姐拍拍我的屁股,然后把我抱得更紧一些。
阿文哥默默地走在我们的身边。阿文哥也是我父亲的徒弟,演小生。他们俩总是演一对子,不是你叫我小姐,我叫你相公,就是我叫你官人,你叫我娘子。
我们的住处安排在村边的大庙里,男的睡下厅,女的睡上厅,一律打地铺。村民们已经给我们铺好了稻草。刚刚放下行李,林工委就在门口喊道,男同志都跟我来,我们帮农民兄弟搭戏台去。于是所有的男人都跟他走了。
林工委是政府派来领导剧团的,听说在部队当连长,会唱歌。人长得高高大大,壮壮实实的,也不难看,就是眼睛太小,皮膚太黑,刚刚见面的时候不大习惯。他总冲着我笑,有一次还捏着我的脸颊说,好漂亮的脸蛋,将来准是一个好小生。林工委说话有点怪腔怪调的,听说他的本地话是刚学的。我有点怕他,我的怕是被他们传染的,他们说说笑笑的时候,只要有一个人说一声林工委来了,大家便吓得鸦雀无声。男人走了,女人们便放肆地说笑起来。阿英姐帮母亲铺好床,母亲便靠在一个大背包上打盹。庙里贴着许多红红绿绿的标语,阿英姐一张一张地看过去。我问,那写的什么?她说,好像是打倒地主分田地。说着,便去整理她的和阿文哥的行李。有人说,阿英,刚才没被农哥的眼睛剜凹了吗?阿英姐微微一笑,做自己的事情,不理她。
这时,冷水和石花在门口向我招手,我偷偷地瞥了母亲一眼,母亲的眼睛闭着,我爬到母亲的背后,溜了出来。
冷水和石花都是剧团的小孩。冷水的父亲叫大利,是剧团里的“头手吹”,也拉二胡也吹箫。石花的父亲叫罗仔,丑角,常常演花花公子,和秀才抢小姐。他们的母亲是我母亲的朋友,又是我母亲的敌人。母亲表面上和她们很要好,背地里又常常说她们的坏话。石花的母亲是花旦,白白胖胖,花花绿绿,爱干净,身上总是洒香水,母亲一闻到香味就皱眉头。她是厦门人,母亲说,厦门人就是这款式,不怕家里着火,就怕掉进粪坑里。还说她拉尿也要用草纸,穷讲究。冷水的母亲刚刚从漳浦乡下来,在剧团里打杂,烧开水,洗服装,装戏笼。母亲瞧不起她,说她土,说“漳浦兄,入城找无龙眼营”。这是漳州人讥讽漳浦人的话。龙眼营在漳州城南,靠溪,靠南码头,很繁华,有很多旅社、茶馆、点心店,还有一间很大的会馆,会馆的斜对面,是有名的通元庙,太平军进漳时,侍王李世贤就住在那里,所以也叫侍王府。漳浦人进城不但找不到龙眼营找不到旅社,也不懂得怎么吃点心。吃锅边糊的时候,因为是早上,别人的碗里掉进了一只蟑螂,他还以为是什么好东西,当主人在他的碗里撒胡椒粉的时候,他不平地说,人家放水龟,我为什么撒香炉灰?母亲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这些故事,她在讲给阿英姐阿文哥听的时候,一脸鄙夷的神色。当然,这些都没有妨碍我和冷水、石花的友谊,他们总是找我玩,听我的话,还教会我许多玩法,比如,把一块小肥皂泡在水里,用小瓶子装起来,然后拿一根麦管,蘸一下肥皂水,便可以吹出许多美丽的水泡来。 我们刚走出庙门不远,就被一群农村的小孩围住了。他们问我们晚上演什么,哪个小旦最好看,还问我们会不会演戏等等,我们都一一做了回答,当然,主要是我做了回答,我当时很神气,那神气的样子不亚于国家元首答记者问。但是,他们一定要我们表演一下,最少也得唱几句。我们都会唱,但不唱,不屑于唱。他们便不让我们走。正在难分难解之际,突然有一个小孩喊道:“地主来了地主来了。”于是他们都轰的一声朝一个老头围了过去。
那是一个干瘦的老头,弓着腰,扛着两条长长的凳子,颤颤颠颠地朝我们走来。那群小孩围着他,齐声叫道:地主地主地主地主。地主放下凳子,用可怜的目光看着他们,当他想再扛起那两条凳子的时候,却怎么也扛不起来了。这时阿文哥正好走过来,说,我来吧。一个比较大的小孩说,他是地主。阿文哥白了他一眼。他先把凳子摆好,然后,一蹬脚一弯腰,当他站起来的时候,那两只凳子已经在他的两肩上了。我们立即欢呼起来,跟在他的后面,朝广场奔去。
没想到阿文哥因为扛凳子闯了祸,这里的土改工作队队长找到林工委,说,剧团有人在光天化日之下帮助地主分子扛凳子,长地主阶级的志气,灭贫下中农的威风。林工委找阿文哥谈话,阿文哥不服气,说,地主怎么啦?他是一个老头,扛不动,我帮他,有什么不对?林工委说,这可是阶级立场的大事,含糊不得。晚上的戏也不让他上台了,叫他一个人反省反省。气得阿文哥连饭也不吃,一个人在庙里生闷气。
晚上,当我们来到台后的时候,台下已经是黑压压的一片人头了。母亲白天没精没神地老打瞌睡,一到晚上,便来了精神,她叫阿英姐事先给她在台下放了一把椅子,她要看戏。她是戏迷,听说,就因为看戏,迷戏,她才认识了父亲,最后嫁给了父亲。母亲坐到台下准备正儿八经地看戏的时候,我们几个小孩便在台前台后乱窜。
明晃晃的汽灯高高地挂在台前的竹竿上,许许多多的飞蛾不停地往汽灯的玻璃罩上撞着。台下,人声沸腾。远远的溪上,有许多灯火在移动,由远而近,我终于看清了,那是船,那是来看戏的人们所坐的船。我突然想到干妈,便绕到后面,想去叫她也来看戏。在后台,我被阿英姐抓住了。她说,哪里去?我说,去看干妈。什么干妈,去看看你的阿文哥,看他吃了没有。我说好,便叫了冷水一起朝大庙奔去。路上,正好碰到干妈,她拉住我,说,别乱跑,和干妈一起看戏去。我说我不看,戏全看过了,我就等着吃夜宵。她说,晚上到船上来睡吧,我说了声好,便挣脱她的手朝庙里跑去。
庙里黑乎乎的,我和冷水站在门口,不敢进去。阿文哥,我在门口喊道。进来,没想到回答我的是林工委的声音。
这时我才发现,在角落里有一盏灯,林工委和阿文哥坐在一起。刚才我和阿英姐端来的卤面已经没有了。我说,阿英姐叫我来看你吃了没有。林工委说,他吃了,还能不吃饭?就叫阿英同志放心吧,我和他在一起哩。
我们走出大庙的时候,冷水说,我们到溪边看看,我们就朝溪边走去。
这时,从戏台子那边传来了一阵阵锣鼓声,这是闹台,鬧三遍,戏便开场了。和那边相比,这里安静极了,可以听到我们自己的脚步声,还可以听到青蛙声。我有点害怕,想往回走,冷水说,怕什么,胆小鬼。他说他在乡下的时候,常常晚上出来掏鸟窝,白天先看准了,晚上上树,用手电筒一照,没有不成功的。说着,便到了溪边。溪水哗哗地响着,我还是有点害怕,但我硬挺住,装出很勇敢的样子,说,我们也去掏鸟窝。冷水说,没有手电筒,根本不行。我们突然听到有人在哭泣,循声看去,在远远的榕树下看到一个黑点。我们都有点害怕,又有点好奇,手拉着手,慢慢地向那黑点挪去。我们连大气都不敢喘,终于绕到了那个黑点的背后。当我们还没有决定怎么办的时候,那黑点霍地站了起来,吓得我们转身就跑。别跑别跑,我是人。他这么一喊,我们更害怕了,这人字,使我们想到了鬼,因为人是不必要说明的。我突然脚一软,摔倒了。我说别跑嘛。那个人把我抱了起来,这时我发现,他就是那个地主。
他说,别害怕,我不会伤害你们的,我也是人,我也有良心。他一边说,一边拍打着我身上的泥土,语气相当和蔼。我说,地主是什么?他说,地主是有罪的。他牵着我们的手,和我们一起来到村边,说,你们去吧,便又悄无声息地向溪边走去。不知为什么,我想叫他一声阿伯,却没有叫出口。
散了戏,吃了夜宵,我对母亲说,我要到船上去睡。母亲说,你神经病。还打了我一下。不管怎么说,我一定要去。母亲没办法,只好叫阿英姐和阿文哥把我带到干妈的船上。干妈看到我,高兴地大叫起来,紧紧地把我抱在怀里,还在我的脸上亲个不停。
我躺在干妈的怀里,听船下的水声,舒服极了。我突然想起白鹭,我说,干妈,白鹭睡在哪里?干妈想了想,说,睡在溪里的水草中。它们不会冷吗?不会,干妈说,它们身上有毛。我想起白鹭身上那雪白的毛,想着想着,便睡着了。
这个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我梦见我变成一只白鹭,在蓝天和绿水之间飞翔。这是一个唯一的永远的梦,我这一辈子再也没有做过这样的梦。
(2)
草花街好几年没有这么热闹了。当街用竹栅搭起一座戏台,台湾歌仔戏“艺光班”在这里演《八仙过海》,锣鼓闹过三阵,戏就要开场了。台下,人山人海,有坐的有站的,也有走动的,黑的蓝的灰的花的,各种各样的土布衣裳闪动着,摇晃着。台后,几个小孩偷偷地掀开深绿色的布幕,往里伸着他们贼一样的小脑袋,里面传出一阵吆喝,孩子们把脑袋缩了回来,兴高采烈地跑了,不一会儿,又贼一样地去掀那神秘的布幕。玩累了,便去围吹糖人的担子。吹糖人的是一个老头,他一边吹着那似灭非灭的小木炭,一边用他那干枯的手指变戏法似的捏出八个神仙来,李铁拐、蓝采和、吕洞宾……个个栩栩如生。在他的两边,削甘蔗的,烤北仔饼的,卖豆干面的,不停地叫卖。
草花街是漳州一条不大不小的街道,古时漳州城内九街十三巷,草花街是其中之一,曰济美巷。石板路面,两边是一式平房,伸出长长的屋檐,出日可以遮阴,下雨可以挡雨。这里开的都是草花店,做纸花,糊纸人……是做冥寿、做“佛事”,烧给死人的,三进的大厝,八抬的大轿子……全是活人送给死人的礼物。 有人说,在这里唱戏,不吉利。
戏就要开场了,坐在中间条凳上的一个老头朝四周看了看,说,好几年没有这么热闹了,民国十四年……坐在他身边的一个女孩子打断他的话头,阿公,什么民国,新中国都成立了。
老头吓出一身汗,好在没人听见,人们的耳朵全被闹台的锣鼓塞满了。
在观众的后边,有几个人来回走动着,领头的是一个30来岁的中年人,一身黑色的汗衫,一双灵气十足的眼睛,薄薄的嘴唇,不说话时给人一种微笑的感觉,一张嘴,便使人如沐春风,既亲切又温暖。有一次他的女弟子阿英对她的师娘说,你说怪不怪,我一看到师傅的脸,就想起我们村口的那棵柳树。他是漳州歌仔戏“水仙班”的老板,姓朱名进,艺名“笑三春”。
“师傅,你真的看过他们的功夫吗?”走在笑三春右边的一个少年家说,他叫阿文,唱小生。
“看过,在厦门光明大戏院,和你师娘一起看的,飞人,从台的这一边飞过去,不知道他们是怎么飞的。还有飞刀,飞剑,闪电,和真的一样。台下不停地鼓掌,那掌声,叫人心醉……”
“飞,我看是假的,当时台上一定是暗的,飞的是一个影子。”
“一下子,燈光全暗了。”
“这就对了。”
“你想起来了?”
“回去试试。就是闪电,不知道怎么搞的。”
“今天得认真看。听说李铁拐的葫芦会吐烟,吐火,神了。这一招听说是草仔师在台湾学的,就是不说。也难怪,说了,大家都会谁还看他的?”
戏已经开场了。
街口,有几个戴着袖章的解放军战士在巡逻。人们用奇怪的目光看着他们。人们还不大习惯这些脸带微笑的大兵,心里有点忐忑。刚刚过去的记忆没有完全消逝。溃退的国民党刘兵团可没有给漳州人留下好印象。
“你看,草仔师扮相就是好,扮什么成什么。我就不行。”笑三春对自己的徒弟说。
“师傅可别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正说着,突然听得一声巨响。只见台上浓烟滚滚,台下一片惊叫,秩序顿时大乱。台下半圆形的人墙像突然断了桶匝的桶墙,向四边倒去。人们一边叫着,一边向外挤去,人挤人,人推人,人压人。有的人被挤倒,哭爸叫母的。摆摊设点的还没回过神来,摊子担子便被挤倒了。许多人挤进路边的草花店里,挤坏了好几座“大厝”。有人匆忙地关上自家的大门。一个从里边挤出来的少年家说,爆炸了。
人们以更快的速度向外散去。
那几个巡逻的战士手按着腰间的匣子枪,往里挤,一边喊着,让开让开。笑三春愣了一下子,立即跟着几个战士往里挤。
原来,为了取得惊奇的效果,李铁拐的葫芦里装了火药。八仙过海,惊动龙宫,龙王不许,一场大战迫在眉间。李铁拐从容应战,一声看我的,拉开机关,轰隆一声,李铁拐拦腰爆开,肠肚翻花,血溅戏台。何仙姑的脸上也被铁片划破,血泪横流。
不是敌特破坏,几个解放军战士松了一口气。
几个大胆的观众跑了一半又折回来,围着戏台看热闹。
笑三春喊道,快,救人要紧。
几个战士跳上台。他们发现,已无人可救,李铁拐早已一命归西。
顿时,台前台后,一片哭声。
这是一座红砖小楼,两层,窗落地,有壁炉。这是帝国主义侵略的罪证。听说,这里原来是医院。医院也是侵略,文化侵略。谁让他们来办医院?难道中国自己没有医生?
然而这里现在是专员公署,革命的指挥部。门口站着两个持枪的解放军战士。这里的环境和枪不大协调。高高的柠檬桉树林,矮矮的冬青树丛,还有一坛坛盛开的牡丹花。一条灰色的鹅卵石小路,弯弯曲曲地穿过树林,把这小楼和其他楼房连接起来。阳光把柠檬桉树的影子疏疏落落地横在路上,远远看去像一幅横轴上点缀着几株墨竹。
这里静悄悄的。
楼上,军管会文教部兼专署文教科干事高少君刚刚汇报完“草花街爆炸事件”的始末。身着军装的宋专员一边抽烟,一边来回地踱着。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使他不大习惯安安静静地坐在椅子上思考问题,他的脑子似乎要在动态中才能运转起来。
在窗边的沙发上,坐着黑黑瘦瘦的卢副专员,他原来是闽南游击纵队的政委,漳州人。卢副专员没有穿军装的习惯,只要不是正式场合,他喜欢穿汗衫,黑色的汉衫加上农民似的短发,使他显得有些土气。他不喜欢这房间。帝国主义造不出好房子来,卢副专员心里闪过这样一个念头,家具也是又粗又笨的,窗子开到地上,像什么?
“在调查中有没有发现敌情,也就是说,这里面有没有敌人破坏的可能性?”宋专员说。
“看来没有,”小高说,“李铁拐葫芦里的火药是他自己装的。过去装的量少一些,舞台效果差一些,这一次他对妻子陈月娥说,第一次到漳州演出,要风神一些,这是他的原话,意思是效果要好一些,派头一些,就多装了火药,也是他自己装的。”
“他的妻子……背景材料呢?”
“都不清楚。他们是从台湾来的,在厦门演了半年,在石码演了几个月,刚刚到漳州。火药也调查过了,是炮仔街买的,做鞭炮用的……”
“我想不会有什么政治上的原因,”卢副专员说,“民间艺人为了混口饭吃,什么花样都有。”
宋专员在窗前停留了一会儿,然后转过身来:“这种情况应该结束,民间艺术团体应该纳入人民政府的管理范围。过去在反动派的统治下,他们为了生活是可以理解的,在我们的天下,人民的天下,不行,不能再出现这种悲剧!我们打天下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人民能安居乐业?”
“我说老卢,”宋专员终于坐到他的办公桌后边,这些帝国主义分子,搞这么大的桌子干什么!“得派一个懂行的同志去收拾这个残局。毛主席历来非常重视文艺工作。文艺战线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战线……”
“倒是有一个合适的,东山县文教科有一位同志,叫赵敏,知识分子,读书的时候就搞过戏,和芗潮剧社有过联系。”卢副专员正了正身子,他对这位专员还不够了解,只知道他是一个师长,论在部队里的职务,没有自己高,当然,人家是正规军。说来也怪,革命在南方发生,如今倒要他们来解放。1933年你在哪里?那一年我老卢参加了红军,在红三团当侦察员。 “知识分子……是党员吗?”
“好像不是。”
“不是。”高少君在一边插话道,“这个人有些才华,但是……”他看了一眼卢副专员,“人是不是有点傲气……”
“知识分子嘛,”卢副专员说,“难免有些缺点,不是要懂行的吗?”
“我看这样吧,272团有一个会唱歌的排长,林方正,共产党员,让他去如何?”宋专员说。
“也好。”卢副专员说,显然有些不高兴,但也不多说话。这种事坚持多了有一些嫌疑,仿佛是要安插自己的人似的,其实,赵敏也不是他的什么人,他无非是冲着懂行这两个字才想起他的。
“就这样定了。”宋专员从口袋里摸出一包烟,老头牌,向老卢递了递,然后自己抽出一支,点燃。
卢副专员一边向宋专员摇手,一边从自己的口袋里摸出一包烟丝,永定烤烟,卷着。他们相视一笑,他们曾经比过,都说自己的烟好,只好各抽各的。
“小高,到军管会查一查,这个林方正现在在哪里。”宋专员说。
三
剧团在厦门一住住了半年,因为戏演得好,场场满座,戏院的经理一留再留,爸爸便和林工委商量,要不要留。爸爸那时是剧团里的头,阿英姐阿文哥他们有时叫他师傅有时叫他老板,林工委说,要叫团长。妈妈说爸爸的运气好,刚刚把戏班子搭起来,新中国也成立了。林工委说留下来,爸爸便决定留下来。于是大家都很高兴。我记得那是一个阳光很好的早晨,阿英姐一听要留下来,便拍着手跳了起来,然后抱着我,在原地转了一个圈,转得我哈哈直笑。她对站在一边的阿文哥说,咱们到南普陀去玩罢,到厦门这么久还没去玩过哩。阿文哥阴着脸说,不去,那有什么好玩的?说着,扔下我们走了。我知道他又去他那间工具室,他一生气,就一个人躲在里面做道具。他的手很巧,做什么像什么,剧团里的刀啦剑啦,哪吒的风火轮,李天王的宝塔,全都出自于他的手。这几天,阿文哥老是和阿英姐闹别扭,有一次,他牵着我去找阿英姐,走到门口,听到林工委的声音,便不进去了。还有一次,阿文哥对阿英姐说,那姓林的不知安的什么心,让我和我的养父划清界限,说他是地主。地主怎么啦,你知道,没有他,我能有今天吗?阿英姐说,怎么划?就是不来往。阿文哥很生气地说。阿英姐不说话。阿文哥说,我想不干了,回家种田去。阿英姐说,你疯了?是疯了。他说,你也走,和我一起回去。阿英姐不理他,转身就走。我知道阿英姐不会走,她喜欢唱戏,有事没事,她总是唱,对着镜子唱,做各种各样的表情。妈妈说她着了魔,爸爸在一边笑。她拉着我的手,说,云弟,别理他,姐不走,哪儿也不去,就和云弟在一起。
阿文哥一走,阿英姐就发愣,连林工委走到她面前也没觉察到,我动了动她的手,她才啊的一声,回过神来,脸一下子变得绯红。林工委说,阿英同志,去南普陀吗?我们去,我也没去过哩。我说我也去。于是我们便雇了一辆三轮车,一起到南普陀。
三轮车摇摇晃晃,我坐在他们两个人中间,一会儿歪向林工委,一会儿歪向阿英姐,林工委的身上有一种陌生的味道,不知怎么的,这种味道使我想起一棵很大的树和一条在街上懒洋洋地跑动的狗。我极力地避免往他身上靠,紧紧地抓着阿英姐的手臂,还是没办法,我很想趴在阿英姐的腿上,又舍不得路上的风光。厦门的街道,比漳州热闹得多,房子也高得多。我突然发现一栋很高的房子,想算一算几层,可还没算清楚,车子就过去了。我发现,要算清楚房子有几层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们住的思明影剧院,我算的是8层,母亲却说是7层,我说明明有8个窗子,母亲说,那最上面的一个窗子不能算。然而我很喜欢数楼房的层数,这种习惯一直延续至今,我总是希望楼房高一些,再高一些,为什么这样,我也说不清楚。
一路上,林工委总是说个没完。他先说我,说我聪明,然后说我应该去读书,上幼儿园。阿英姐問什么是幼儿园,他便说起苏联,说在苏联,那是孩子们的天堂,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学文化,唱歌,跳舞,做游戏,郊游,坐汽车到森林里去采果子,到小河里去划船……阿英姐说,不回家吗?一星期回去一次。阿英姐说,不习惯。我说,我习惯,我去苏联。他们都笑了。然后林工委便说苏联,那是我们的明天,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还说,剧团里很快就要办扫盲班,识字学文化。他说,阿英同志,你可要带头参加。我行吗?你行,学文化并不难。真的?
我正看阿英姐那兴奋得发红的脸,就听到踩三轮车的师傅说,到了。
下了车,我才发现,前面是一座巨大的寺庙,原来南普陀和南山寺一样,是座庙。我们下车的地方正是放生池,一池荷花,有许多金鱼在荷叶下窜来窜去。南普陀和南山寺差不多,弥勒,韦驮,四大金刚,十八罗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我一进大雄宝殿就想起广定师的禅房,就有一种昏昏欲睡的感觉。站在释迦牟尼前面,阿英姐突然说起阿文哥的事情,她说阿文哥的养父虽然是地主,但他是好人,他收养了阿文哥,待他如亲生儿子。林工委笑着说,他是用什么东西来养活他的呢?用剥削农民得来的不义之财,他不劳而获,不是吗?
我发现院子里有一只乌龟,这个发现使我很兴奋。我挣脱阿英姐的手,跑到院子里,我动了一下它的背,它并不把头缩进去,它见的世面太多,油得很。我突然十分想念外祖母,想起她在院子里浇花的情形。外祖母浇花很专注,很慈祥,微笑着,仿佛在跟花说,下雨了,多舒服啊。而这时,那龟总是在院子里,抬着头,看着外祖母。我说,阿姆,龟看着你哩。她便回过头来,对着龟,很慈祥地点点头。
阿英姐突然惊叫了一声,我说,我在这里。她跑过来拉住我的手。她把我的手紧紧地攥着,边走边和林工委说着阿文哥的事情。一定要不来往吗?她说。这是一个立场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他说。阿英姐不说话,默默地走着,低着头,看着她自己的脚。我们走过许多台阶,我在树丛中看到一块巨大的石头,许多光斑在石头上跳荡,我抬起头来,看到被树叶切成碎片的太阳光,花花点点。石头上有一个巨大的“佛”字,描着很鲜艳的红色。我们在一条长石板上坐了下来,他们还在没完没了地说着阿文哥。
一
有人说,人是从一个他早已忘记的经验开始,到一个他不可能重述的经验结束。的确如此。对于我的出生,我早已忘记。外祖母说,那是一个大雨滂沱的早晨,我的母亲在床上呻吟,我的父亲却迟迟没有把医生请来,外祖母只好念佛,念着念着,我便生了出来。我生出来的时候哭得很厉害,哭得外祖母心烦意乱,她突然想起我的父亲怎么还不回来,这么想着,我也就不哭了。几乎在这同时,我的母亲有气无力地说:他怎么还不回来呀,会不会出事?外祖母匆匆忙忙地用一床破被单将我包好,塞进母亲的被窝里,拿起门后的那把福州雨伞,出去找我的父亲。她先到医生家,医生说根本没人来过。她在一家叫“太白风”的酒店里找到我的父亲,他已经喝得差不多了。她说,怎么啦,孩子?医生不来,嫌钱少。我没用,我不会赚钱。我的父亲说着便哭了起来。外祖母说,回家吧,天公惜憨囝,你生了一把茶锅。漳州土话,会生生“茶锅”,不会生生“尚杯”。茶锅即茶壶,是男性的象征,尚杯是用来占卦的两片楠木,形如猪腰,是女性的代名词。
不知道是谁在我的户口本上写着1947年3月19日,这是我的出生日。后来我才知道,正好是这一天,人民解放军撤出延安,毛泽东转战西北。两天前,蒋介石在南京宣布国共和谈破裂,他以为三个月,最多半年可以解决共产党问题,没想到三年后,他反倒被毛泽东赶到一群海岛上去了。因此,我常常说,我是生在黎明前,长在红旗下。而且常常为此感到庆幸,好在新中国成立得早,我在旧社会才吃三年苦,而且这三年在我的脑子里没有留下记忆。听说能记得三岁以前的事情的人是天才,幸好我不是天才。
外祖母说,我在周岁以前是很难养的,经常生病,有一次还差一点死掉,发烧,抽筋,眼睛翻白,眼看没有希望了,突然间来了一个贵人,那是外祖母的一个干儿子,他在南山寺当和尚,他在我的人中摁了摁,又在我的背后捏了捏,我便哭了出来,这一哭便有了希望。我的这位舅舅的法号叫广定,是大雄宝殿的住持。后来我常常到他的禅房里玩,他的禅房很安静,有一种说不出的幽香。我一进他的禅房就想睡觉,有一次在他的禅床上整整睡了一天。广定师说,这孩子与佛有缘。奇怪的是,周岁以后我便不怎么生病,只是常常长疥子,外祖母说,身体里的毒从疥子泄出去,便不生病了。
我的父亲是一个唱戏的,艺人,三教九流当中,大概比乞丐高一等。但他的小生唱得好,一出梁山伯祝英台,使他唱红了半个漳州城。父亲唱的是芗剧,当时叫歌仔戏,也叫子弟和戏改良戏,从台湾传来的,很流行,很吃香。歌仔戏的根在闽南,祖宗大概与锦歌有关,最少是从那里发展而来的,历史也算是很悠久了,“西郊有西湖胜地,为观赏游艺场所。”这是《漳州史迹》上说的,西湖早已不见踪迹了,只剩下几个死水塘,而“百里弦歌”却留着,是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子。漳州锦歌与泉州南音都是来源于宋朝的南戏,可见十分悠久十分文化十分高雅。然而到我的父亲唱歌仔戏的时候,却十分乡土,开头是《落地扫》,没有舞台的,唱《陈三五娘》,唱《山伯英台》,唱《吕蒙正》,唱《郑元和》,唱《孟姜女》,以后才上了舞台,唱《乌盆记》,唱《白蛇传》,唱《白扇记》。我父亲没有想到唱戏唱得好是一场灾难。他十二岁从永定老家逃荒到漳州,先是当吹鼓手,后来学戏,身段好嗓子好,认真学,不久便唱红了。当时兴赛戏,帝君公生日,土地爷生日,有钱人做生日……都要请几台戏一起唱。父亲一上场,所有的观众都往他的台下挤,母亲说父亲很有“栅脚缘”。这是戏班里的行话,有“棚脚缘”就是戏台下的观众和他有缘分,也就是受到观众的喜爱。这样便得罪了对方,那可是“王爷戏”,戏老板有钱有势,他们先是用钱收买他,父亲重情义,不肯背叛自己的老板,后来便扬言要揍他,他以为说说而已,哪有那么不讲道理的?那天散戏,父亲卸了装,哼着“杂碎调”走回家,就在离我家不远的那条巷子里,他们用布袋蒙住他的头,把他打昏在地上。这件事发生在我出生前的十几天,父亲既不愿意屈服,也不敢硬顶,便称病在家。十几天不出门,那个大雨滂沱的早晨是他出事后的第一次出门,所以母亲很为他担心。
我出生的那天除了下一整天雨,没有其他异常的现象。后来我问我的父母親,在我出生前他们有没有做过什么梦,比如长虹贯天、日起东山之类,他们都说没有,那几天他们都睡得死沉,一点梦都没做。可见我确实是一个十分平庸的角色,我的出生是那样的平常,悄无声息,除了我的父母和我的外祖母,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都不把它当一回事,就像生了一头猪、一只羊。可我懂事以后,一直把自己当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每当看到戏台上有一位公子中了状元,我便想,那就是我。想想,也真可笑。
我的童年没受什么苦,虽然我的父母亲和外祖母曾经吃过野菜,但我确实不知道,从来没尝过野菜的滋味,因为我吃的是我母亲的奶。等我稍微懂事的时候,已经是“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了。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住在那所宽敞的房子里,那里给我的童年留下第一个美好的记忆。我记得那个厅很大,正中间摆着一张八仙桌和长桌,上面供着观世音菩萨。每天早晨,我都在外祖母的诵经声中醒来,先是遥远的一声清脆的磬声,然后是木鱼声、外祖母的诵经声,那声音很安详,很平静,甚至有点懒散。天还没亮,猫在对面的椅子上,用绿莹莹的眼睛看着我,我也不看天,也不理猫,就躺在床上静静地听外祖母诵经,听着听着,便又睡着了。等我再次醒来的时候,天已经大亮了,阿妗站在我的床前说,阿云,日头晒屁股了。这时,外祖母在院子里浇花,小鸟在院子外的柳树上叽叽喳喳地唱着。我跳起来,也不穿衣服,也不穿拖鞋,就跑到院子里,说,阿姆阿姆,我要浇花。外祖母放下手中的水喷子,说,穿了衣服来。于是我便又回来让阿妗穿衣服。这时,我的表哥在后面的园子里浇菜,他比我大5岁,叫阿波,阿妗总是叫他做事情,不让他玩。而吃饭的时候,总不让他和我一起吃,我吃精肉炖鸡蛋,他吃小咸鱼。有一次,他偷偷地问我,那肉好吃吗?我说不好吃。我夹了一块肉给他吃,他说好吃。我试了试他的咸鱼,也觉得很好吃。我说,我们换着吃吧,他不敢,怕阿妗骂。我对阿妗说,我要吃咸鱼。阿妗说,那是喂猫的。外祖母和阿妗不吃肉也不吃鱼,她们吃素,酱瓜咸菜稀饭,天天如此。 菜园子的后边是一座小山,全是用草木灰堆积成的。小山的后边是一片龙眼树林,树林子里有一间小房子,阿舅就住在那房子里。阿舅整天不说话,只在那里没完没了地洗着灰,后来才晓得那是在做碱仔,卖给人家洗衣服用的。这个阿舅我不叫他阿舅,叫他六叔。六叔虽然不说话,人却很和气,识字,会看病,常常为邻居们看病,不收钱。他在院子里种了许多草药,有时不开药方,在院子里采一点草药,就把人家的病治好了。他先是做碱,然后是拉板车。他死的时候很凄凉,先是脚肿,自己抓草药吃,没吃好,以后便是手肿,脸肿,然后便悄悄地死去。后来我才知道,他不是我的亲舅舅,我亲舅舅早死了,死于鼠疫。我的亲舅舅留过洋,曾在香港的海关任职,后来回家探亲,带回来一部红牌的自行车,在漳州的街上很引人注目,可惜那一年漳州流行鼠疫,他就再也没回香港去了。听说,他在那边还有一个老婆和一个女儿,可他没有留下她们的地址,从此便失去了联系。阿舅和阿妗没有生小孩,只是抱养了一个男孩,这便是我的表哥阿波。后来阿妗便带着表哥嫁给了六叔。六叔姓林,是漳州的望族,有一大片房产,新中国成立后全“改造”了。他先前是教书的,后来才做碱,不让做碱的时候才拉板车。他的心中一定有许多苦衷,可他从来不说。在我的记忆中,他和阿妗也很少说话,他们中间似乎隔着一层什么。表哥和他,更是无话可说。他就这么默默地活了几十年,然后默默地走了。
那时,菜园子和小山是我和表哥的乐园。我们往地洞里灌水,抓蟋蟀,斗蟋蟀,我们还在园子里采地瓜叶子,到院子里去喂乌龟。我们的院子里有一只乌龟,晚上躲在阴沟里,白天便爬出来,听外祖母诵经。有一次,我用一根树枝让乌龟咬着,然后把它提了起来。外祖母看了说,罪过罪过,快放下来,龟是有灵性的,你知道它有多大吗?它比我还大100岁哩。有一次,我们在小山上玩捉迷藏,我不小心掉进一个灰洞里,差一点被灰淹没,表哥因此挨了一顿打。
有一天,我们在小山上采地瓜叶的时候,突然听到天上一阵轰鸣,我们抬起头,在我们的头上飞过四只巨大的黑色的鹰,那鹰的尾巴有一股浓浓的烟,那鹰飞过我们头顶的时候,一股强烈的气浪,把树、房子,还有我们,都震得发抖。我和表哥吓得抱在一起大哭起来。后来我们才知道那是飞机,国民党的飞机。外祖母说,这种飞机会扔炸弹,说,以后如果看到这种飞机,要赶紧往屋里跑,赶紧往床底下钻。飞机过后,她跪在观世音菩萨前念了一整天经。
就在飞机过后不久的一天早晨,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我看到我的母亲站在我的床前。我已经很久没有看见母亲了,突然看到她,有点陌生,有点别扭,不敢叫。外祖母说,怎么不叫,不是天天想着母亲的吗?我这才喊了一声妈。母亲说了句真没用,便把我抱了起来。
母亲是来接我的。那时,父亲的剧团要到厦门演出,他们想把我也带去。
(1)
这是1952年的春天。
清明刚过,山坡上还可以看到一丘丘刚刚培过的坟墓,潮湿的红土上残存的纸钱在清凉的春风中颤抖着。顺着山坡往上,是一片密密麻麻的松树林,一直延伸到山顶;顺着山坡往下,是一片水田,一直连到九龙江边。可如今清明已过,水田里却还没有插上秧,水面上漂浮着红萍,有两只瘦骨嶙峋的鸭子在田里觅食。
在远远的江面上,缓缓驶来一条破旧的小船,船头,站着一个穿着军装的黑大汉,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31军91师272团的一个排长,姓林名方正。林排长看着这青山绿水,突然来了兴致,放声高歌:“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林排长的歌声把划船的老头吓了一跳,老人惊慌失措地看了一眼两岸的树林,悄声说,林同志,当心土匪。
老人的话声未落,一阵枪声从他们的头上飞过。林排长敏捷地按住老人,说,快,靠岸。船到岸边,林排长跳下水,向老人一挥手,你快走。然后猫着腰朝山坡上冲去。枪声在他前后左右响着,有一枪打在他前边田埂上的一块卵石上,发出清脆的响声。两只受惊的鸭子拍打着翅膀向田中央逃去,水溅到林排长的脸上,林排长一个纵身,滚到沟边,拔出盒子枪,他没有开枪,他在寻找目标。又有一梭子弹在他的上边响起,他顺着枪声向树林开了一枪,又开了一枪,一翻身,冲向山坳那边的土楼。
跑了一会儿,他突然站住了,他感到有点不对头,他趴在路边朝树林看去,隐隐约约之间,他看到几个影子往山上跑。他妈的,我还跑什么,追。他对自己说,一跃而起。这时,从土楼那边跑来几个带枪的民兵。他把枪一挥,说,跟我来。
他们一直追到树林边。在一棵树下,躺着一个土匪,胸口上有一摊血。他妈的,还真打中了。林排长蹲下去,摸了摸他的鼻孔,已经断气了。
林排长在上良村当剿匪工作组组长,前几天,他们在区中队的配合下,在后山围歼了一股土匪,后山土匪头子山猫仔扬言要进行报复,今天可能就是他的报复吧,可这小子报复了什么呢?除了留下一具尸体,他什么也没得到。
林排长微微一笑,他突然又想唱歌,唱什么?“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可他没唱出来,他想起了一件比唱歌更重要的事情。
林排长带着两个民兵来到渡口。说是渡口,其实是一棵大榕树下的几块石阶,老人的小船正停泊在那里。两个民兵一看到船上的东西,立即欢呼起来,天公爷啊,是稻秧!
老人沖着两个民兵说:“这是林同志特地从浦南给我们要来的。还不快点叫那些女人来挑回去?”
林方正的工作组说是组,实际上只有两个人,一个他,组长,还有一个是刚刚在漳州招收的店员,是当翻译的。闽南话对于林方正来说,就跟外国语一样,一个字也听不懂。然而,在短短的几个月当中,他居然把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武装起来,还建立了村政权。而他的对手山猫仔也不是一个笨蛋,他在林方正搞得轰轰烈烈的时候,悄悄地把几个村子的秧苗给毁了。
林排长开会布置插秧,组织两个队,一是护秧队,一是插秧队。江边山坡上的水田好办一些,山里的梯田就难办,那里土匪出没,不安全,插上去也可能再次被毁,有人主张放弃,而林排长却坚决主张插上,再组织巡逻护秧。“而且,”他说,“在土匪当中有相当部分是被蒙骗胁迫上山的农民,他们不会对刚刚插上去的秧田下毒手的。” 绿幽幽的溪水,绿幽幽的竹,蓝悠悠的天空,白悠悠的云。轻悠悠的小船无声无息地划过水面,划破了宁静的天空,划破了逍遥的白云。翠竹的倒影像喝醉了酒似地在岸边摇晃。黄色的沙滩上,偶尔有一两个小女孩子在捞沙蜊子,长长的靶子拖过水面,跳出许多美丽的白色的水花。沙滩上,有几串歪歪斜斜的脚印,懒懒散散的,很好看。远处的桃花连绵不绝,时疏时密,时浓时淡,变幻着奇妙的透明的粉红,而那无数的竹叶在粉红色的云中晃动着,像无数不知疲倦的调皮的小手。
远远的溪面上,一片白云在浮动,突然,“哗”的一声,白云飞溅,在空中化成许多飞翔的碎片。
“啊,鸭子鸭子。”我不禁欢呼起来。
“那是白鹭。”阿婶笑着说。
白鹭在我们的船边低低地飞翔,“咕咕”地叫着,有的落在沙滩上,有的落在前边的水面上,有的落在我们的船舷上。
我霍地站了起来,它们又“哗”的一声,飞走了。阿婶笑着说:“它们怕生。”
我有些后悔,却又无可奈何。我站起来做什么呢?我明白了,我是想抓住它们,窃为己有。一旦被我抓住,它们就失去了自由,而自由对于它们,是多么的美丽啊。我这种把美丽窃为己有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呢?那时我还很小,而我的动作几乎是下意识的。我的这一辈子几乎都在和自己的这种欲望作斗争。
岸上传来了一声牛“哞”的叫唤。一个小男孩骑在牛背上,他的脚丫勾着一顶斗笠,斗笠在牛的肚子下轻轻地摇晃着。
母亲说:“你看,农村的小孩多苦,你要不听话,我就把你送到乡下去放牛。”
我说:“放牛就放牛,我就在牛背上唱歌。”
阿婶在一边笑着说:“这小囝仔多叫人疼,先生娘,您要是不要,就送给我们当儿子算了。”
“行啊,现在就给。”母亲笑着说。
“我们可不敢。要是您看得起我们,就当个干儿子吧。”
“行,”母亲不无骄傲地说,“这孩子,坏是够坏的了,就是讨人喜欢,已经有三个干妈了。”
“那就一言为定。”阿婶放下竹竿,钻进后舱,一会儿,拿出一只银锁,套着一条红丝线,挂在我的脖子上。
母亲在一边笑着,说:“快叫干妈。”
我响响亮亮地叫了一声干妈,干妈一下子把我搂在怀里,我闻到了一股从来没有闻过的汗香。当干妈放开我的时候,我发现,白鹭在我们的头上飞翔。
我们的船是五篷船,是载剧团布景的。我们的前面,是一条大汽船,剧团里的人全坐在那上面,母亲喜欢安静,才带着我坐在这小船上。风和日丽,船顺流而下,一个上午便过了万松关,到了许梦村。
我们的小船靠在村口的一棵大榕树下。大船上的人都已经上了岸,父亲在岸上说:“上来吧,我们晚上在这里演出,明天再去厦门。”
干妈把我抱下船。阿英姐从老远的地方跑过来,把我从干妈的手上接过去。阿英姐是剧团里最漂亮的小旦,是父亲的徒弟。她一边抱着我,一边对在跳板上的母亲说:“师娘,小心。”
干妈回过头去扶母亲。母亲挺着一个大肚子,我觉得她又笨又难看。
我发现有许多人在看着我们,我说,我要下来。阿英姐不但不放,还把我抱得更紧,这时,我听到有人说,看,就是她,上次就是她,最漂亮的就是她。
许多乡下人围着我们看,还有几个小孩跟在我们的后面跑。阿英姐把脸贴在我的脸上,热烘烘的,她害羞了。这时,阿文哥不知从什么地方冒了出来,说,我来抱吧。我才不让他抱哩,他的身上老是有一股汗酸味,而阿英姐的身上有一种淡淡的奶香味。我搂紧了阿英姐的脖子,同时朝他做了一个鬼脸。阿英姐拍拍我的屁股,然后把我抱得更紧一些。
阿文哥默默地走在我们的身边。阿文哥也是我父亲的徒弟,演小生。他们俩总是演一对子,不是你叫我小姐,我叫你相公,就是我叫你官人,你叫我娘子。
我们的住处安排在村边的大庙里,男的睡下厅,女的睡上厅,一律打地铺。村民们已经给我们铺好了稻草。刚刚放下行李,林工委就在门口喊道,男同志都跟我来,我们帮农民兄弟搭戏台去。于是所有的男人都跟他走了。
林工委是政府派来领导剧团的,听说在部队当连长,会唱歌。人长得高高大大,壮壮实实的,也不难看,就是眼睛太小,皮膚太黑,刚刚见面的时候不大习惯。他总冲着我笑,有一次还捏着我的脸颊说,好漂亮的脸蛋,将来准是一个好小生。林工委说话有点怪腔怪调的,听说他的本地话是刚学的。我有点怕他,我的怕是被他们传染的,他们说说笑笑的时候,只要有一个人说一声林工委来了,大家便吓得鸦雀无声。男人走了,女人们便放肆地说笑起来。阿英姐帮母亲铺好床,母亲便靠在一个大背包上打盹。庙里贴着许多红红绿绿的标语,阿英姐一张一张地看过去。我问,那写的什么?她说,好像是打倒地主分田地。说着,便去整理她的和阿文哥的行李。有人说,阿英,刚才没被农哥的眼睛剜凹了吗?阿英姐微微一笑,做自己的事情,不理她。
这时,冷水和石花在门口向我招手,我偷偷地瞥了母亲一眼,母亲的眼睛闭着,我爬到母亲的背后,溜了出来。
冷水和石花都是剧团的小孩。冷水的父亲叫大利,是剧团里的“头手吹”,也拉二胡也吹箫。石花的父亲叫罗仔,丑角,常常演花花公子,和秀才抢小姐。他们的母亲是我母亲的朋友,又是我母亲的敌人。母亲表面上和她们很要好,背地里又常常说她们的坏话。石花的母亲是花旦,白白胖胖,花花绿绿,爱干净,身上总是洒香水,母亲一闻到香味就皱眉头。她是厦门人,母亲说,厦门人就是这款式,不怕家里着火,就怕掉进粪坑里。还说她拉尿也要用草纸,穷讲究。冷水的母亲刚刚从漳浦乡下来,在剧团里打杂,烧开水,洗服装,装戏笼。母亲瞧不起她,说她土,说“漳浦兄,入城找无龙眼营”。这是漳州人讥讽漳浦人的话。龙眼营在漳州城南,靠溪,靠南码头,很繁华,有很多旅社、茶馆、点心店,还有一间很大的会馆,会馆的斜对面,是有名的通元庙,太平军进漳时,侍王李世贤就住在那里,所以也叫侍王府。漳浦人进城不但找不到龙眼营找不到旅社,也不懂得怎么吃点心。吃锅边糊的时候,因为是早上,别人的碗里掉进了一只蟑螂,他还以为是什么好东西,当主人在他的碗里撒胡椒粉的时候,他不平地说,人家放水龟,我为什么撒香炉灰?母亲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这些故事,她在讲给阿英姐阿文哥听的时候,一脸鄙夷的神色。当然,这些都没有妨碍我和冷水、石花的友谊,他们总是找我玩,听我的话,还教会我许多玩法,比如,把一块小肥皂泡在水里,用小瓶子装起来,然后拿一根麦管,蘸一下肥皂水,便可以吹出许多美丽的水泡来。 我们刚走出庙门不远,就被一群农村的小孩围住了。他们问我们晚上演什么,哪个小旦最好看,还问我们会不会演戏等等,我们都一一做了回答,当然,主要是我做了回答,我当时很神气,那神气的样子不亚于国家元首答记者问。但是,他们一定要我们表演一下,最少也得唱几句。我们都会唱,但不唱,不屑于唱。他们便不让我们走。正在难分难解之际,突然有一个小孩喊道:“地主来了地主来了。”于是他们都轰的一声朝一个老头围了过去。
那是一个干瘦的老头,弓着腰,扛着两条长长的凳子,颤颤颠颠地朝我们走来。那群小孩围着他,齐声叫道:地主地主地主地主。地主放下凳子,用可怜的目光看着他们,当他想再扛起那两条凳子的时候,却怎么也扛不起来了。这时阿文哥正好走过来,说,我来吧。一个比较大的小孩说,他是地主。阿文哥白了他一眼。他先把凳子摆好,然后,一蹬脚一弯腰,当他站起来的时候,那两只凳子已经在他的两肩上了。我们立即欢呼起来,跟在他的后面,朝广场奔去。
没想到阿文哥因为扛凳子闯了祸,这里的土改工作队队长找到林工委,说,剧团有人在光天化日之下帮助地主分子扛凳子,长地主阶级的志气,灭贫下中农的威风。林工委找阿文哥谈话,阿文哥不服气,说,地主怎么啦?他是一个老头,扛不动,我帮他,有什么不对?林工委说,这可是阶级立场的大事,含糊不得。晚上的戏也不让他上台了,叫他一个人反省反省。气得阿文哥连饭也不吃,一个人在庙里生闷气。
晚上,当我们来到台后的时候,台下已经是黑压压的一片人头了。母亲白天没精没神地老打瞌睡,一到晚上,便来了精神,她叫阿英姐事先给她在台下放了一把椅子,她要看戏。她是戏迷,听说,就因为看戏,迷戏,她才认识了父亲,最后嫁给了父亲。母亲坐到台下准备正儿八经地看戏的时候,我们几个小孩便在台前台后乱窜。
明晃晃的汽灯高高地挂在台前的竹竿上,许许多多的飞蛾不停地往汽灯的玻璃罩上撞着。台下,人声沸腾。远远的溪上,有许多灯火在移动,由远而近,我终于看清了,那是船,那是来看戏的人们所坐的船。我突然想到干妈,便绕到后面,想去叫她也来看戏。在后台,我被阿英姐抓住了。她说,哪里去?我说,去看干妈。什么干妈,去看看你的阿文哥,看他吃了没有。我说好,便叫了冷水一起朝大庙奔去。路上,正好碰到干妈,她拉住我,说,别乱跑,和干妈一起看戏去。我说我不看,戏全看过了,我就等着吃夜宵。她说,晚上到船上来睡吧,我说了声好,便挣脱她的手朝庙里跑去。
庙里黑乎乎的,我和冷水站在门口,不敢进去。阿文哥,我在门口喊道。进来,没想到回答我的是林工委的声音。
这时我才发现,在角落里有一盏灯,林工委和阿文哥坐在一起。刚才我和阿英姐端来的卤面已经没有了。我说,阿英姐叫我来看你吃了没有。林工委说,他吃了,还能不吃饭?就叫阿英同志放心吧,我和他在一起哩。
我们走出大庙的时候,冷水说,我们到溪边看看,我们就朝溪边走去。
这时,从戏台子那边传来了一阵阵锣鼓声,这是闹台,鬧三遍,戏便开场了。和那边相比,这里安静极了,可以听到我们自己的脚步声,还可以听到青蛙声。我有点害怕,想往回走,冷水说,怕什么,胆小鬼。他说他在乡下的时候,常常晚上出来掏鸟窝,白天先看准了,晚上上树,用手电筒一照,没有不成功的。说着,便到了溪边。溪水哗哗地响着,我还是有点害怕,但我硬挺住,装出很勇敢的样子,说,我们也去掏鸟窝。冷水说,没有手电筒,根本不行。我们突然听到有人在哭泣,循声看去,在远远的榕树下看到一个黑点。我们都有点害怕,又有点好奇,手拉着手,慢慢地向那黑点挪去。我们连大气都不敢喘,终于绕到了那个黑点的背后。当我们还没有决定怎么办的时候,那黑点霍地站了起来,吓得我们转身就跑。别跑别跑,我是人。他这么一喊,我们更害怕了,这人字,使我们想到了鬼,因为人是不必要说明的。我突然脚一软,摔倒了。我说别跑嘛。那个人把我抱了起来,这时我发现,他就是那个地主。
他说,别害怕,我不会伤害你们的,我也是人,我也有良心。他一边说,一边拍打着我身上的泥土,语气相当和蔼。我说,地主是什么?他说,地主是有罪的。他牵着我们的手,和我们一起来到村边,说,你们去吧,便又悄无声息地向溪边走去。不知为什么,我想叫他一声阿伯,却没有叫出口。
散了戏,吃了夜宵,我对母亲说,我要到船上去睡。母亲说,你神经病。还打了我一下。不管怎么说,我一定要去。母亲没办法,只好叫阿英姐和阿文哥把我带到干妈的船上。干妈看到我,高兴地大叫起来,紧紧地把我抱在怀里,还在我的脸上亲个不停。
我躺在干妈的怀里,听船下的水声,舒服极了。我突然想起白鹭,我说,干妈,白鹭睡在哪里?干妈想了想,说,睡在溪里的水草中。它们不会冷吗?不会,干妈说,它们身上有毛。我想起白鹭身上那雪白的毛,想着想着,便睡着了。
这个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我梦见我变成一只白鹭,在蓝天和绿水之间飞翔。这是一个唯一的永远的梦,我这一辈子再也没有做过这样的梦。
(2)
草花街好几年没有这么热闹了。当街用竹栅搭起一座戏台,台湾歌仔戏“艺光班”在这里演《八仙过海》,锣鼓闹过三阵,戏就要开场了。台下,人山人海,有坐的有站的,也有走动的,黑的蓝的灰的花的,各种各样的土布衣裳闪动着,摇晃着。台后,几个小孩偷偷地掀开深绿色的布幕,往里伸着他们贼一样的小脑袋,里面传出一阵吆喝,孩子们把脑袋缩了回来,兴高采烈地跑了,不一会儿,又贼一样地去掀那神秘的布幕。玩累了,便去围吹糖人的担子。吹糖人的是一个老头,他一边吹着那似灭非灭的小木炭,一边用他那干枯的手指变戏法似的捏出八个神仙来,李铁拐、蓝采和、吕洞宾……个个栩栩如生。在他的两边,削甘蔗的,烤北仔饼的,卖豆干面的,不停地叫卖。
草花街是漳州一条不大不小的街道,古时漳州城内九街十三巷,草花街是其中之一,曰济美巷。石板路面,两边是一式平房,伸出长长的屋檐,出日可以遮阴,下雨可以挡雨。这里开的都是草花店,做纸花,糊纸人……是做冥寿、做“佛事”,烧给死人的,三进的大厝,八抬的大轿子……全是活人送给死人的礼物。 有人说,在这里唱戏,不吉利。
戏就要开场了,坐在中间条凳上的一个老头朝四周看了看,说,好几年没有这么热闹了,民国十四年……坐在他身边的一个女孩子打断他的话头,阿公,什么民国,新中国都成立了。
老头吓出一身汗,好在没人听见,人们的耳朵全被闹台的锣鼓塞满了。
在观众的后边,有几个人来回走动着,领头的是一个30来岁的中年人,一身黑色的汗衫,一双灵气十足的眼睛,薄薄的嘴唇,不说话时给人一种微笑的感觉,一张嘴,便使人如沐春风,既亲切又温暖。有一次他的女弟子阿英对她的师娘说,你说怪不怪,我一看到师傅的脸,就想起我们村口的那棵柳树。他是漳州歌仔戏“水仙班”的老板,姓朱名进,艺名“笑三春”。
“师傅,你真的看过他们的功夫吗?”走在笑三春右边的一个少年家说,他叫阿文,唱小生。
“看过,在厦门光明大戏院,和你师娘一起看的,飞人,从台的这一边飞过去,不知道他们是怎么飞的。还有飞刀,飞剑,闪电,和真的一样。台下不停地鼓掌,那掌声,叫人心醉……”
“飞,我看是假的,当时台上一定是暗的,飞的是一个影子。”
“一下子,燈光全暗了。”
“这就对了。”
“你想起来了?”
“回去试试。就是闪电,不知道怎么搞的。”
“今天得认真看。听说李铁拐的葫芦会吐烟,吐火,神了。这一招听说是草仔师在台湾学的,就是不说。也难怪,说了,大家都会谁还看他的?”
戏已经开场了。
街口,有几个戴着袖章的解放军战士在巡逻。人们用奇怪的目光看着他们。人们还不大习惯这些脸带微笑的大兵,心里有点忐忑。刚刚过去的记忆没有完全消逝。溃退的国民党刘兵团可没有给漳州人留下好印象。
“你看,草仔师扮相就是好,扮什么成什么。我就不行。”笑三春对自己的徒弟说。
“师傅可别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正说着,突然听得一声巨响。只见台上浓烟滚滚,台下一片惊叫,秩序顿时大乱。台下半圆形的人墙像突然断了桶匝的桶墙,向四边倒去。人们一边叫着,一边向外挤去,人挤人,人推人,人压人。有的人被挤倒,哭爸叫母的。摆摊设点的还没回过神来,摊子担子便被挤倒了。许多人挤进路边的草花店里,挤坏了好几座“大厝”。有人匆忙地关上自家的大门。一个从里边挤出来的少年家说,爆炸了。
人们以更快的速度向外散去。
那几个巡逻的战士手按着腰间的匣子枪,往里挤,一边喊着,让开让开。笑三春愣了一下子,立即跟着几个战士往里挤。
原来,为了取得惊奇的效果,李铁拐的葫芦里装了火药。八仙过海,惊动龙宫,龙王不许,一场大战迫在眉间。李铁拐从容应战,一声看我的,拉开机关,轰隆一声,李铁拐拦腰爆开,肠肚翻花,血溅戏台。何仙姑的脸上也被铁片划破,血泪横流。
不是敌特破坏,几个解放军战士松了一口气。
几个大胆的观众跑了一半又折回来,围着戏台看热闹。
笑三春喊道,快,救人要紧。
几个战士跳上台。他们发现,已无人可救,李铁拐早已一命归西。
顿时,台前台后,一片哭声。
这是一座红砖小楼,两层,窗落地,有壁炉。这是帝国主义侵略的罪证。听说,这里原来是医院。医院也是侵略,文化侵略。谁让他们来办医院?难道中国自己没有医生?
然而这里现在是专员公署,革命的指挥部。门口站着两个持枪的解放军战士。这里的环境和枪不大协调。高高的柠檬桉树林,矮矮的冬青树丛,还有一坛坛盛开的牡丹花。一条灰色的鹅卵石小路,弯弯曲曲地穿过树林,把这小楼和其他楼房连接起来。阳光把柠檬桉树的影子疏疏落落地横在路上,远远看去像一幅横轴上点缀着几株墨竹。
这里静悄悄的。
楼上,军管会文教部兼专署文教科干事高少君刚刚汇报完“草花街爆炸事件”的始末。身着军装的宋专员一边抽烟,一边来回地踱着。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使他不大习惯安安静静地坐在椅子上思考问题,他的脑子似乎要在动态中才能运转起来。
在窗边的沙发上,坐着黑黑瘦瘦的卢副专员,他原来是闽南游击纵队的政委,漳州人。卢副专员没有穿军装的习惯,只要不是正式场合,他喜欢穿汗衫,黑色的汉衫加上农民似的短发,使他显得有些土气。他不喜欢这房间。帝国主义造不出好房子来,卢副专员心里闪过这样一个念头,家具也是又粗又笨的,窗子开到地上,像什么?
“在调查中有没有发现敌情,也就是说,这里面有没有敌人破坏的可能性?”宋专员说。
“看来没有,”小高说,“李铁拐葫芦里的火药是他自己装的。过去装的量少一些,舞台效果差一些,这一次他对妻子陈月娥说,第一次到漳州演出,要风神一些,这是他的原话,意思是效果要好一些,派头一些,就多装了火药,也是他自己装的。”
“他的妻子……背景材料呢?”
“都不清楚。他们是从台湾来的,在厦门演了半年,在石码演了几个月,刚刚到漳州。火药也调查过了,是炮仔街买的,做鞭炮用的……”
“我想不会有什么政治上的原因,”卢副专员说,“民间艺人为了混口饭吃,什么花样都有。”
宋专员在窗前停留了一会儿,然后转过身来:“这种情况应该结束,民间艺术团体应该纳入人民政府的管理范围。过去在反动派的统治下,他们为了生活是可以理解的,在我们的天下,人民的天下,不行,不能再出现这种悲剧!我们打天下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人民能安居乐业?”
“我说老卢,”宋专员终于坐到他的办公桌后边,这些帝国主义分子,搞这么大的桌子干什么!“得派一个懂行的同志去收拾这个残局。毛主席历来非常重视文艺工作。文艺战线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战线……”
“倒是有一个合适的,东山县文教科有一位同志,叫赵敏,知识分子,读书的时候就搞过戏,和芗潮剧社有过联系。”卢副专员正了正身子,他对这位专员还不够了解,只知道他是一个师长,论在部队里的职务,没有自己高,当然,人家是正规军。说来也怪,革命在南方发生,如今倒要他们来解放。1933年你在哪里?那一年我老卢参加了红军,在红三团当侦察员。 “知识分子……是党员吗?”
“好像不是。”
“不是。”高少君在一边插话道,“这个人有些才华,但是……”他看了一眼卢副专员,“人是不是有点傲气……”
“知识分子嘛,”卢副专员说,“难免有些缺点,不是要懂行的吗?”
“我看这样吧,272团有一个会唱歌的排长,林方正,共产党员,让他去如何?”宋专员说。
“也好。”卢副专员说,显然有些不高兴,但也不多说话。这种事坚持多了有一些嫌疑,仿佛是要安插自己的人似的,其实,赵敏也不是他的什么人,他无非是冲着懂行这两个字才想起他的。
“就这样定了。”宋专员从口袋里摸出一包烟,老头牌,向老卢递了递,然后自己抽出一支,点燃。
卢副专员一边向宋专员摇手,一边从自己的口袋里摸出一包烟丝,永定烤烟,卷着。他们相视一笑,他们曾经比过,都说自己的烟好,只好各抽各的。
“小高,到军管会查一查,这个林方正现在在哪里。”宋专员说。
三
剧团在厦门一住住了半年,因为戏演得好,场场满座,戏院的经理一留再留,爸爸便和林工委商量,要不要留。爸爸那时是剧团里的头,阿英姐阿文哥他们有时叫他师傅有时叫他老板,林工委说,要叫团长。妈妈说爸爸的运气好,刚刚把戏班子搭起来,新中国也成立了。林工委说留下来,爸爸便决定留下来。于是大家都很高兴。我记得那是一个阳光很好的早晨,阿英姐一听要留下来,便拍着手跳了起来,然后抱着我,在原地转了一个圈,转得我哈哈直笑。她对站在一边的阿文哥说,咱们到南普陀去玩罢,到厦门这么久还没去玩过哩。阿文哥阴着脸说,不去,那有什么好玩的?说着,扔下我们走了。我知道他又去他那间工具室,他一生气,就一个人躲在里面做道具。他的手很巧,做什么像什么,剧团里的刀啦剑啦,哪吒的风火轮,李天王的宝塔,全都出自于他的手。这几天,阿文哥老是和阿英姐闹别扭,有一次,他牵着我去找阿英姐,走到门口,听到林工委的声音,便不进去了。还有一次,阿文哥对阿英姐说,那姓林的不知安的什么心,让我和我的养父划清界限,说他是地主。地主怎么啦,你知道,没有他,我能有今天吗?阿英姐说,怎么划?就是不来往。阿文哥很生气地说。阿英姐不说话。阿文哥说,我想不干了,回家种田去。阿英姐说,你疯了?是疯了。他说,你也走,和我一起回去。阿英姐不理他,转身就走。我知道阿英姐不会走,她喜欢唱戏,有事没事,她总是唱,对着镜子唱,做各种各样的表情。妈妈说她着了魔,爸爸在一边笑。她拉着我的手,说,云弟,别理他,姐不走,哪儿也不去,就和云弟在一起。
阿文哥一走,阿英姐就发愣,连林工委走到她面前也没觉察到,我动了动她的手,她才啊的一声,回过神来,脸一下子变得绯红。林工委说,阿英同志,去南普陀吗?我们去,我也没去过哩。我说我也去。于是我们便雇了一辆三轮车,一起到南普陀。
三轮车摇摇晃晃,我坐在他们两个人中间,一会儿歪向林工委,一会儿歪向阿英姐,林工委的身上有一种陌生的味道,不知怎么的,这种味道使我想起一棵很大的树和一条在街上懒洋洋地跑动的狗。我极力地避免往他身上靠,紧紧地抓着阿英姐的手臂,还是没办法,我很想趴在阿英姐的腿上,又舍不得路上的风光。厦门的街道,比漳州热闹得多,房子也高得多。我突然发现一栋很高的房子,想算一算几层,可还没算清楚,车子就过去了。我发现,要算清楚房子有几层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们住的思明影剧院,我算的是8层,母亲却说是7层,我说明明有8个窗子,母亲说,那最上面的一个窗子不能算。然而我很喜欢数楼房的层数,这种习惯一直延续至今,我总是希望楼房高一些,再高一些,为什么这样,我也说不清楚。
一路上,林工委总是说个没完。他先说我,说我聪明,然后说我应该去读书,上幼儿园。阿英姐問什么是幼儿园,他便说起苏联,说在苏联,那是孩子们的天堂,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学文化,唱歌,跳舞,做游戏,郊游,坐汽车到森林里去采果子,到小河里去划船……阿英姐说,不回家吗?一星期回去一次。阿英姐说,不习惯。我说,我习惯,我去苏联。他们都笑了。然后林工委便说苏联,那是我们的明天,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还说,剧团里很快就要办扫盲班,识字学文化。他说,阿英同志,你可要带头参加。我行吗?你行,学文化并不难。真的?
我正看阿英姐那兴奋得发红的脸,就听到踩三轮车的师傅说,到了。
下了车,我才发现,前面是一座巨大的寺庙,原来南普陀和南山寺一样,是座庙。我们下车的地方正是放生池,一池荷花,有许多金鱼在荷叶下窜来窜去。南普陀和南山寺差不多,弥勒,韦驮,四大金刚,十八罗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我一进大雄宝殿就想起广定师的禅房,就有一种昏昏欲睡的感觉。站在释迦牟尼前面,阿英姐突然说起阿文哥的事情,她说阿文哥的养父虽然是地主,但他是好人,他收养了阿文哥,待他如亲生儿子。林工委笑着说,他是用什么东西来养活他的呢?用剥削农民得来的不义之财,他不劳而获,不是吗?
我发现院子里有一只乌龟,这个发现使我很兴奋。我挣脱阿英姐的手,跑到院子里,我动了一下它的背,它并不把头缩进去,它见的世面太多,油得很。我突然十分想念外祖母,想起她在院子里浇花的情形。外祖母浇花很专注,很慈祥,微笑着,仿佛在跟花说,下雨了,多舒服啊。而这时,那龟总是在院子里,抬着头,看着外祖母。我说,阿姆,龟看着你哩。她便回过头来,对着龟,很慈祥地点点头。
阿英姐突然惊叫了一声,我说,我在这里。她跑过来拉住我的手。她把我的手紧紧地攥着,边走边和林工委说着阿文哥的事情。一定要不来往吗?她说。这是一个立场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他说。阿英姐不说话,默默地走着,低着头,看着她自己的脚。我们走过许多台阶,我在树丛中看到一块巨大的石头,许多光斑在石头上跳荡,我抬起头来,看到被树叶切成碎片的太阳光,花花点点。石头上有一个巨大的“佛”字,描着很鲜艳的红色。我们在一条长石板上坐了下来,他们还在没完没了地说着阿文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