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国民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j0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代的齐齐哈尔,并非乏善可陈。从1912年(民国元年)成立黑龙江省城警务公所到1946年齐齐哈尔市人民政权建立,共计35年时间,其中伪满时代占14年。如果说在这样短的时间形成内形成齐齐哈尔民国特色文化,那真的是太牵强了。然而,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都是相当长时间的积淀,并且与人息息相关。因此,仔细挖掘,还是有特别的事和特别的人值得记载。
  林氏一门
  在齐齐哈尔建华区北极委东二道街123号,有一处悬挂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牌的二进四合院,人称“小庆主事故居”。2010年前后,这所宅院修葺完成,既不经营,也不对游人开放,大门紧闭,成为自家民居。
  小庆是谁?2010年末,谭彦翘先生在《鹤城晚报》刊发表《小庆主事故居的主人是谁?》的文章,明确了小庆主事的身份。2011年9月,我在《齐齐哈尔日报》撰文再次考据,进一步明确小庆主事故居的教育价值。言此,不能不再次提及教育家林传甲清末莅临齐齐哈尔兴办边陲教育事迹。
  光绪三十一年(1905),署理黑龙江将军程德全奏请清廷调任广西知县林传甲赴黑龙江学务处任职。当时林传甲以善文才、懂教育著称,蜚声江南。他欣然受邀,携妻子祝宗梁(河南固始人,清末民初著名教育家)同赴齐齐哈尔。
  当年,近代女学己在关内兴起,而黑龙江尚未发萌。于是,祝宗梁在城北租下黑龙江将军衙门银库主事庆常居住的两间半茅屋,招收3名女生以家塾方式授课。
  在林传甲倡导下,光绪三十二年(1906),黑龙江省有史以来第一所女子学校“第一幼女学校”创办成功,学额扩大到20名。5年以后,学生发展到260人,并呈现出不断上升态势,不仅有本地女生就读,而且还有慕名而来的辽宁等地15省多位女性在卜奎“留学”。
  林传甲为协助妻子祝宗梁兴办女学,不辞辛劳,多方劝谕,往来教学,终年不辍。在夫妇二人的苦心经营和程德全等官绅的鼎立支持下,女学得到蓬勃发展。不少曾在女学就读的学生,后来大都成为黑龙江教育界的骨干精英。可以说,小庆主事故居是黑龙江女学的发祥地、是黑龙江教育兴起的见证、是黑龙江妇女教育事业肇始之基!
  小庆是光绪年间黑龙江将军衙门银库司的主事,全名叫庆常,小庆是大家对他的昵称。庆常,同治五年(1867年)生,齐齐哈尔正白旗人,隶属满洲佐领玉麟。原为八品笔帖式,光绪三十年(1904年),已经48岁的庆常为“蓝翎四品衔尽先补用员外郎候补主事”,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主事一职的后备干部人选。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月十六日,经程德全奏请,庆常任黑龙江将军衙门银库主事。
  清末,一大批江南文化人或应邀来黑龙江任教,或到衙门幕府候补,等待官缺。林传甲是应程德全之邀到黑龙江办学,从事新式教育的,历任提调、科长各职。林氏一门,除林传甲夫妇之外,其母刘盛、二弟林传树及夫人、三弟林传台及夫人均在黑龙江从事教育工作。林传树毕业于京师大学堂,曾任齐齐哈尔师范学堂国文教习;林传台曾任龙江道视学。到民国初年,省城己办起第一师范、第一中学、满蒙师范、第一女子师范、第一甲种农业学校,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政法专门学校,铁路肄学社、第一女子中学以及女师附小,中附小、师范附属两级小学。
  林传甲在黑龙江任职期间,撰著或编写《黑龙江教科新图》一卷(林传甲,林传树合编),《黑龙江教育日记》(是他在黑龙江十年间记载教育规划与实施经过的日记),《龙城旧闻录》一卷(分旧政,旧事、旧地,旧俗、旧物五编,材料多来自父老传闻,有裨于对黑龙江掌故的了解), 《龙沙六种》一册(内辑清人有关黑龙江史地著作六种)。另外还有《黑龙江学校概况》、《筹笔轩读书日记》、《黑龙江肃慎山记》。《龙江进化录》,《龙江歌集》、《龙江演讲集》、《龙江史论》、 《龙江诗选》、《龙江诗选篇目》、《龙江客谭》、《林下诗存》各一卷刊行于世。民国4年(1915),林传甲因病离奎。民国10年(1921) 12月卒于吉林教育官署,终年44岁。
  魏毓兰
  民国时代,黑龙江报业兴起,一度有《黑龙江民报》、《白话报》等多种报纸在齐齐哈尔发端。最为著名的报人,当属魏毓兰。
  魏毓兰,原名云兰,字馨若,一字馨钥,号琴猗,又号木叶山人,光绪二年(1876)十月初七出生于山东省黄县诸由观镇魏家村。幼聪颖,13岁应童子试及乡试。清末廪生。青年时代留学日本,就读东京弘文学院。钦慕革命,与孙中山有交集,曾“以同志视之”。1903年,魏毓兰回国后,先在山东从事教育。1909年,应抗俄人士蒋大同之邀,主笔《长春日报》。从此,魏毓兰投身报业,先后出任《长春时报》、 《长春公报》、《国民新报》等报社总编辑,宣传民主革命,在报界和读者中声名日隆,被誉为“东省言论界先进巨子”。
  1912年,魏毓兰到齐齐哈尔就任《白话报》总编,加添“爱国”二字于报首,创刊《爱国白话报》。当时,黑龙江风气未开,文化落后,还不识报纸为何物,不久停刊。此间,魏毓兰曾一度赴哈尔滨就任《新东亚报》总编。很快重返齐齐齐哈尔任《垦务公报》主编。又几经波折,反复筹措,以提倡殖边,促进教育,代表舆论,拥护国政为宗旨,创办起《黑龙江报》。魏毓兰主张报纸要平易畅达,每日撰写社论,亲主笔政,“以文思快速,從不属稿鼠易,即于排字室援笔直书,工人即捡字排版,文成版己就。”因时事评论抢在他报之先,笔锋充满感情,对读者深具吸引力,报纸受到欢迎。魏毓兰被公举为东三省报业联合会会长。1930年初,魏毓兰在齐齐哈尔创办政闻通讯社。沦陷初期,魏毓兰曾任伪省长公署总务厅弘报股长。花甲之年,一度主编《黑龙江民报》副刊《黑水艺舟》。1939年前后离开报社,充当家教。1949年,魏毓兰在齐齐哈尔逝世,终年73岁。
  除了著名报人的身份,魏毓兰还是方志家和诗人,在黑龙江乃至东北的诗坛、志坛都产生过很大影响。《黑龙江通志》编写期间,他负责职官志和武备志部分,最终与黑龙江通志局人员一同完成编纂工作。他撰著的方志笔记《龙城旧闻》多次重版,至今广为引用。他的《黑水诗存》出版后在黑龙江流传较广、影响较大。他还著有《龙塞丛编》(又名《木叶山房丛书》)20余种,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哲学、文学、军事、外交等方面,可惜今多不传。   迟暮之年,魏毓兰先生曾染上烟瘾,不能自拔;后身陷囹圄,家道中落之际遭祝融焚蚀,自此,他的手稿难觅,画像难寻。2013年11月末,笔者在网上购到一本1924年由日本人田边种治郎主编的《东三省官绅人民录》(1973年台湾文海出版社翻印),发现了魏毓兰先生的照片。
  魏毓兰先生育有一子,名魏懋俨,曾与谭彦翘先生同学。2013年11月,魏懋俨之子魏令飞、儿媳李浩静将家藏魏毓兰先生手迹及部分史料毫无保留地展示给笔者,嘱为进行研究。至此,也揭开了魏毓兰手迹之谜。
  万福麟
  民国时代,先后有15任共10位“督军”在齐齐哈尔理政。任职时间最长的当属吴俊升,但他政声一般,坊间还留下许多笑话。任职时间最短的则是马占山,烽火连烟,没有时间做政务,只有拼命打仗。盘点在文化方面有所建树的,当属万福麟。
  万福麟,字寿山,光绪六年十月十八日(1880年11月20日)出生于吉林省农安县。当过团丁、土匪,后被编入吴俊升靖边军,跨入军旅。他做过什长、哨长、巡長、管带、团、旅长、安泰镇守使、师长兼骑兵副军长、军长。“皇姑屯”事件中张作霖、吴俊升毙命,万福麟继任黑龙江军务督办。东北易帜后,国民政府任命万福麟为东北边防军副司令兼黑龙江省政府主席,时年49岁。
  《黑龙江志稿》(原拟名《黑龙江通志》)创修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当时,黑龙江将军恩泽聘请屠寄主纂,因经费不足而告停。以后,程德全、朱庆澜、宋小濂、于驷兴等先后主持修志,张国淦、史锡永、连文澄、金梁、张延厚接踵被聘为总纂修,终因各种条件限制,未能完成。
  1929年,万福麟莅江,时值黑龙江局势较稳定,遂延聘张伯英为总纂修,自任总监修,筹备专款,荐聘名宿,广罗史才,一时文彦毕集,于1929年2月正式开修。后因“中东路事件”,通志局移驻北平,省署仅留一部分,张伯英奔波其间,修志工作进展缓慢。九一八事变没有阻挡修志人的脚步,1932年6月, 《黑龙江志稿》全书告成,终于实现前人未竟事业。全书62卷,附《大事志》4卷,凡140余万言,是一部研究黑龙江及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典籍。1933年,由万福麟个人出资, 《黑龙江志稿》问世。
  黑龙江图书馆最早设立始于1906年4月。当时黑龙江将军程德全在垦务局东厢房设立图书馆,时开时闭,几易馆址。周树模在任时,在普恩寺旧址建起黑龙江图书馆。1929年万福麟就任时,图书馆不过是几间破房而己。当时的图书馆馆长于明俊曾多次提议修建图书馆。万福麟也鉴于图书馆面积狭窄、设备简陋、地点不适“未足以餍士民之望”,于1930年初召开省政府会议,决定筹建新馆舍。责成教育厅厅长高家骥,省政府参议张庆琦,省政府秘书长汪维诚等人筹办。择龙沙公园望江楼南侧,拓地4500平方米,修建一座新藏书楼。此楼于1930年4月开工,10月竣工,共用银币10万元。翌年初,举行了盛大落成典礼,万福麟及各界人士应邀莅临,一时名流济聚,众官巡礼,从而使这座新建图书馆名扬全国。
  这座被称为黑龙江省立图书馆的建筑,据说是由德国工程师马克斯仿北京故宫延春阁设计的,但谭彦翘先生后来否定了这个说法。
  藏书楼坐北朝南,是一座采用近代设计技术、建筑材料与中华传统样式相结合的古建筑。为中国第四座省级公立图书馆,号称“塞北藏珍第一家”。1954年,黑龙江省政府迁至哈尔滨,古楼成为齐齐哈尔市图书馆。2000年修缮期间,贾宏图先生题名,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题写“万卷阁”。
  此外,万福麟还主持修缮过官医院(今第一医院),开发了黑龙江第一个“小区”三百间房(今青云小区附近)。有人说他还修建过明月岛上的万善寺,但这个是误传。
  在短短的3年间,一个“军阀”能为文化做这么多的事,了不得!九一八事变,万福麟坚决主张反击日寇入侵。抗战期间,万福麟在关内打光了自己所有的部队,以报黑龙江之仇,雪东北之耻。就这样,还有人往万福麟身上泼脏水,居心叵测啊。
  万家后人曾几次莅临古楼,追思先人。上个世纪90年代,万国宾的后人曾经造访古楼,当时参与接待者有省文史馆的李兴盛先生。万国权先生不止一次到访。2014年11月,我曾经接待过万国权先生之子万资坤一家,并陪同到万卷阁等处考察。由此,让我搞清楚了万福麟的家世。
  万福麟之曾祖万金,祖父万治富,父亲万祥。万祥娶王氏,生有8个子女,万福麟排行第七。万福麟正房是韩氏,生万国宾。侧室王秀中,生万国权。三夫人不知姓氏,解放前随万福麟前往香港,后到台湾。
  万国宾先生,曾经做过洮昂铁路局长。江桥抗战后备受非议,落籍台湾。万国宾娶于凤至侄女于襄云(一说于霄云),还有两房侧室,育有子女多人。能知道的有万致昆(女)、万致明(女)、万致第(女)、万致杰(女)、万资仁。
  万国权先生,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主席。万国权先生娶刘宗华女士,育有子女6人。长子万资乾,万福麟去台之际,带往台湾。万资乾娶李淑娴,育有两子万大钢、万大智。次子万资坤,娶朱立中女士,长女万汝男,长子万祎,次女万培,三女万焕,四女万力。万祎生子万沃达。
  考察历史,万福麟将军于黑龙江有恩,万国权先生于齐齐哈尔有义,当代人没有理由诋毁万家。
  林氏一门、魏毓兰、万福麟是齐齐哈尔乃至黑龙江近代教育、报业、文化的开拓者,贡献突出,应立碑纪念。
其他文献
几代牧羊人 笛声悠扬  滔滔不绝的祊河 延伸几百里  一座长长的大桥 横亘在戈久路  山洪般序曲 摧枯拉朽吟唱着  那苍凉的悲歌  泛舟祊河 載过历史的岁月  却载不动两岸迷人的风光  掬一捧祊河水哟 甜透心窝
秋月倚窗外,照我又无眠。  是仙天上狂饮?将我落凡间。  空把凌霄来羡,牵绊心头万遍,  世外恨无缘。  执笔陶心境,难似在云边。  仰头望,沉默后,酒来干。  枕书几卷,心事谁语到更阑?  夜处西风漫卷,梦里花开浪漫,  一醉愿千年。  不染紅尘事,琴瑟与诗田。
寂静的小巷  渐行渐远的一对背影  如诗如梦 仿佛行走在天堂  聆聽着相互的心跳  呼吸着彼此灵魂的芬芳  相扶相持 诉说相濡以沫的爱情  脚步越来越慢 心越来越近  让欢乐自由翱翔 奏起新的生命乐章
风悄悄地送走了青莲  回眸己是鬓霜斑白 一颗秋心愁肠百转  朦胧的夜色 看不清云儿的容颜  是盈盈的 柔柔的  还是凉凉 而淡淡  仿佛她身穿薄纱 佩戴着翡翠般的项链  正在脉脉地亲吻着 片片的枯草黄叶  此刻 月辉相映 星眼不再涩酸  点点玉露 如珍珠 若玛瑙  似乳液 滴滴馨香 丝丝甘甜  沐浴著山川泛彩 柿红榴圆
其 一  苍柏掩映入禅林,细雨潇潇暮色深。  盘坐老僧亲煮水,清茶几盏暖秋襟。  其 二  古寺鐘声晚,清辉照黛林。  客息一枕月,僧闭两重门。  深院空千古,高墙绝六尘。  悉知三世苦,依止悟无心。
小木楼 披着乳白的纱巾  隐隐约约 浮现在山坳间  憨厚的阿哥哟 挑着满满一担木柴  沉甸甸的心事 叩响了青青的石板  瑶家阿妹的彩裙 裹着柔柔的清风  悄悄地闪出 小木楼的门檻  她踩着阿哥的脚印  像踏着昨晚阿哥的悄悄话  欢畅的溪沟边 清清的涧水  映亮了她绯红的脸蛋  那圆溜溜的背篓里 装满了她和阿哥  滚烫的山歌
秋的果實挂在枝头  酸哩 涩哩 苦哩 甜哩  秋色如酒 饮一杯就醉了  再饮一杯 又醒了 醒醒醉醉  等品出滋味时 秋天或许过去
悠悠往事涌心頭,弹指挥间四十秋。  昂首豪情言壮志,挺胸含笑数风流。  风风雨雨朝前走,是是非非苦探求。  黑白红橙何是辨,夕阳晖映永无休。
摘 要:王安忆在《小说家的十三堂课》中谈到“好小说就是一个绝对的心灵世界”[1],《小鲍庄》作为“寻根文学”的杰出代表,向我们构造了传统与现实交汇的艺术空间,小说从价值尺度上对传统文化进行发掘,并结合作家所处的那个时代进行了现代化的反思,通过象征、隐喻的表现手法,对人类命运、困难、文化等重大母题进行探讨,作家将民族情感融入其中,建筑了一个小说的“神界”,体现了寻根作家对文化的自觉追求。  关键词:
月亮瘦了 寂寞满了  月的寂寞挂在天边  我的寂寞挂在窗前  今夜 且让我煮一壶米酒  邀月共饮 放些生姜 红糖  小泥炉温暖的炭火  让酒香慢慢氤氲 散发出泥土  稻谷及家的味道  月亮缺的时候 心是空的  但谁在乎 縱是李白杜甫相邀  醉了也就只管吟诗  哪管月的光华曾碎了一地  因为懂得 所以悲悯  举杯吧 为遥遥相对的寂寞  用一壶酒 将痛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