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夏尔巴优秀传统文化在延续变迁的过程中保存了本族群文化特性。在当今社会传统与现代、地方与区域、乡土与城镇之间的文化碰撞中,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夏尔巴传统民间音乐文化,在这种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撞击下,促进了夏尔巴音乐文化走向区域化和多样化。本文在田野考察工作基础之上,以西藏夏尔巴传统民间音乐为音乐具象,结合实地考察,运用客观描述与比较分析等方法研究其音乐文化特征与传承现状,反映夏尔巴本土传统文化的历时与共时及学者与民间的认同,并提出了“三合一”音乐文化特性整合的认知。
【关键词】夏尔巴;传统民间音乐;特性;认知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西藏自治区境内的夏尔巴族群的历经已有近约300年的发展历史。在本文行文之前,首先对夏尔巴族群历时发展的脉络及个案音乐对象做客观的叙述。从大的文化背景来看,历史的变动和政治格局的动荡导致整个夏尔巴族群不断迁移,间接性地影响族群民俗生态、文化生态、傳统文化等。因族群人口稀少、文化形式结构单一,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夏尔巴族群文化在不断地吸收与融合其他周边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即在渐变及影响过程中形成了当地优秀文化的传承及保护的现象。
在2013-2014年田野考察中,笔者了解到境内的夏尔巴与境外尼泊尔夏尔巴不仅生活习俗、文化、宗教信仰相似,且在传统音乐文化上形式上也都具有共通性。不管是自然生态还是在人文环境方面,历史衍变中仍然有许多相似性,尽管由于历史战乱中人口的不断迁徙直至当今国籍的改变,且依然保留着共同的传统文化因素,主体族群的文化依然得以保留。同时,吸收和融入了非本体族群(包含周边藏族、尼泊尔国家、尼泊尔夏尔巴族等三者之间)的文化,凸显了夏尔巴族群文化所构成多样化、多样性等特征。
一、多样性文化
(一)与周边藏族的交流
西藏夏尔巴主要居住在与尼泊尔交界的喜马拉雅山脉峡谷地段。分布于日喀则樟木镇、定结县陈塘镇和定日县绒辖乡等地区。据当年考察,当地政府给出最终的人口统计数据,了解到樟木镇和陈塘镇的总人口数约为3500人(不含绒辖乡地区)。
现今,文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分别体现在语言、民俗活动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例如,藏语中对“羌”的发音较强;而在夏尔巴方言中,则发音弱。但总体上依旧属于同根语言系统,只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口不断迁徙以及受到异文化的影响等,语言只发生了一些元素性的变化。
音乐本体形态方面的交流与融合是凸显在变异过程中最主要的方面。以歌舞音乐为主,在夏尔巴民间音乐中,陈塘镇地区的歌舞音乐在其表演过程中与阿里地区“宣”舞在形式与队形编排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体现在动作上的有“所有舞者手挽着手”,可分为前宣舞(手在前交叉)和后宣舞(手在手交叉);队形上的变化也与“宣”舞相似,但更多采取整体交叉队形和正方形为主。以樟木镇歌舞音乐为例,吸收了邻近聂拉木藏族歌舞“柴鲁”(室内坐着演唱的一种古老的音乐),但在演唱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夏尔巴音乐最具特点的降七级音这种音节特性融入进来,使之具有夏尔巴音乐的特性;再比如,以较普通流传的“锅庄舞”为例,舞蹈的形式如出一辙,截然不同的舞姿的变化与脚步的律动动作的变化。
总之,夏尔巴人在借鉴、吸收藏族音乐的过程中并没有全盘藏族化,二者之间整体上还是有区别。图1和图2分别是陈塘镇夏尔巴歌舞服装及歌舞形式、樟木镇夏尔巴歌舞服装及歌舞形式。
一个民族和群体都有其自身独有的传统文化模式。夏尔巴拥有独特的传统民间音乐文化模式。这一模式的变化、发展和定型都是经过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衍变而形成的。在这衍变过程中,历史的迁徙、时空维度的变化、地理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使西藏夏尔巴传统民间音乐文化从单一的模式逐渐向多元性发展。它们之间的文化联系更加密切、更加融合,似乎不受任何因素的制约。交通的不便,这里夏尔巴的各种民俗事项都比较传统且纯净,涉及现代音乐文化和现代文明因素寥寥无几,且少数传统的文化现今已得到政府和当地艺人的保护与传承。
二、“三合一”文化架构特征分析
【关键词】夏尔巴;传统民间音乐;特性;认知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西藏自治区境内的夏尔巴族群的历经已有近约300年的发展历史。在本文行文之前,首先对夏尔巴族群历时发展的脉络及个案音乐对象做客观的叙述。从大的文化背景来看,历史的变动和政治格局的动荡导致整个夏尔巴族群不断迁移,间接性地影响族群民俗生态、文化生态、傳统文化等。因族群人口稀少、文化形式结构单一,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夏尔巴族群文化在不断地吸收与融合其他周边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即在渐变及影响过程中形成了当地优秀文化的传承及保护的现象。
在2013-2014年田野考察中,笔者了解到境内的夏尔巴与境外尼泊尔夏尔巴不仅生活习俗、文化、宗教信仰相似,且在传统音乐文化上形式上也都具有共通性。不管是自然生态还是在人文环境方面,历史衍变中仍然有许多相似性,尽管由于历史战乱中人口的不断迁徙直至当今国籍的改变,且依然保留着共同的传统文化因素,主体族群的文化依然得以保留。同时,吸收和融入了非本体族群(包含周边藏族、尼泊尔国家、尼泊尔夏尔巴族等三者之间)的文化,凸显了夏尔巴族群文化所构成多样化、多样性等特征。
一、多样性文化
(一)与周边藏族的交流
西藏夏尔巴主要居住在与尼泊尔交界的喜马拉雅山脉峡谷地段。分布于日喀则樟木镇、定结县陈塘镇和定日县绒辖乡等地区。据当年考察,当地政府给出最终的人口统计数据,了解到樟木镇和陈塘镇的总人口数约为3500人(不含绒辖乡地区)。
现今,文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分别体现在语言、民俗活动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例如,藏语中对“羌”的发音较强;而在夏尔巴方言中,则发音弱。但总体上依旧属于同根语言系统,只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口不断迁徙以及受到异文化的影响等,语言只发生了一些元素性的变化。
音乐本体形态方面的交流与融合是凸显在变异过程中最主要的方面。以歌舞音乐为主,在夏尔巴民间音乐中,陈塘镇地区的歌舞音乐在其表演过程中与阿里地区“宣”舞在形式与队形编排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体现在动作上的有“所有舞者手挽着手”,可分为前宣舞(手在前交叉)和后宣舞(手在手交叉);队形上的变化也与“宣”舞相似,但更多采取整体交叉队形和正方形为主。以樟木镇歌舞音乐为例,吸收了邻近聂拉木藏族歌舞“柴鲁”(室内坐着演唱的一种古老的音乐),但在演唱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夏尔巴音乐最具特点的降七级音这种音节特性融入进来,使之具有夏尔巴音乐的特性;再比如,以较普通流传的“锅庄舞”为例,舞蹈的形式如出一辙,截然不同的舞姿的变化与脚步的律动动作的变化。
总之,夏尔巴人在借鉴、吸收藏族音乐的过程中并没有全盘藏族化,二者之间整体上还是有区别。图1和图2分别是陈塘镇夏尔巴歌舞服装及歌舞形式、樟木镇夏尔巴歌舞服装及歌舞形式。
一个民族和群体都有其自身独有的传统文化模式。夏尔巴拥有独特的传统民间音乐文化模式。这一模式的变化、发展和定型都是经过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衍变而形成的。在这衍变过程中,历史的迁徙、时空维度的变化、地理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使西藏夏尔巴传统民间音乐文化从单一的模式逐渐向多元性发展。它们之间的文化联系更加密切、更加融合,似乎不受任何因素的制约。交通的不便,这里夏尔巴的各种民俗事项都比较传统且纯净,涉及现代音乐文化和现代文明因素寥寥无几,且少数传统的文化现今已得到政府和当地艺人的保护与传承。
二、“三合一”文化架构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