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殊性和规律性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
关键词 学习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是他们获取新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智力的核心。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通过多年的教改实验,笔者认为:1、从具体的感性材料入手,逐步升华,促进学生的思维;2、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积极发展学生思维;3、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4、注重读说训练,推动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试着围绕这些方面进行。
一、从具体的感性材料入手,逐步升华,促进学生的思维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对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由于这方面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等原因,因而教师只是重视了“算”,放弃了这样一个抽象思维训练的机会。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形象是数学抽象思维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信息来源。平时的日常教学时,教师应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角”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角的正确概念,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如三角板、五角星和张开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角。接着再通过实物演示,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根,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演示,用运动的观点来阐明角的概念,并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准备。
二、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积极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是严密的逻辑系统知识。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往往以前所学旧知识、旧经验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同时又是对旧知识、旧经验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知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鉴于此,每教一点新知识都要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为探究新知来铺路搭桥,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构建知识网络、发展思维。如在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时,笔者先在课堂上组织了一场小小的购物活动,利用学生已有的购物经验和利用乘法计算总价的知识,计算出5只铅笔、3块橡皮、4条毛巾、2千克苹果等商品的总价,列出算式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出“单价×数量=总价”。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三、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独立性和归纳概括能力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构激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提问的内容和方法,提问过于简单总是“对不对?”“懂不懂?”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问的问题太大,或者提问不明确,学生都无法回答。教师要善于提问,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分析与综合、归纳和演绎以及类比等常用的邏辑思维形式。例如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当学生仔细读题,边读边想,弄清题目内容,并能复述题意后,教师可以适当提些问题进行启发,如“题目给的条件有什么作用?”“要求的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些条件?”等等,引导学生自己逐步想出办法,解决问题,而绝不是简单地告诉他用什么方法做。
四、注重读说训练,推动学生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重要外在表现体,语言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思维是否灵活。加强数学课堂的语言训练,特别是口头说理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好办法。在学习“小数和复名数”这一部分知识时,由于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需要综合运用的知识较多,这些又恰恰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怎样突破难点,使学生掌握好这一部分知识呢?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加强说理训练。在学生学完例题后,启发总结出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的方法,再让学生根据方法讲出做题的过程。通过这样反复的说理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推动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关键词 学习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是他们获取新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智力的核心。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通过多年的教改实验,笔者认为:1、从具体的感性材料入手,逐步升华,促进学生的思维;2、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积极发展学生思维;3、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4、注重读说训练,推动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试着围绕这些方面进行。
一、从具体的感性材料入手,逐步升华,促进学生的思维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对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由于这方面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等原因,因而教师只是重视了“算”,放弃了这样一个抽象思维训练的机会。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形象是数学抽象思维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信息来源。平时的日常教学时,教师应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角”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角的正确概念,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如三角板、五角星和张开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角。接着再通过实物演示,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根,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演示,用运动的观点来阐明角的概念,并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准备。
二、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积极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是严密的逻辑系统知识。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往往以前所学旧知识、旧经验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同时又是对旧知识、旧经验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知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鉴于此,每教一点新知识都要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为探究新知来铺路搭桥,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构建知识网络、发展思维。如在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时,笔者先在课堂上组织了一场小小的购物活动,利用学生已有的购物经验和利用乘法计算总价的知识,计算出5只铅笔、3块橡皮、4条毛巾、2千克苹果等商品的总价,列出算式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出“单价×数量=总价”。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三、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独立性和归纳概括能力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构激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提问的内容和方法,提问过于简单总是“对不对?”“懂不懂?”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问的问题太大,或者提问不明确,学生都无法回答。教师要善于提问,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分析与综合、归纳和演绎以及类比等常用的邏辑思维形式。例如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当学生仔细读题,边读边想,弄清题目内容,并能复述题意后,教师可以适当提些问题进行启发,如“题目给的条件有什么作用?”“要求的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些条件?”等等,引导学生自己逐步想出办法,解决问题,而绝不是简单地告诉他用什么方法做。
四、注重读说训练,推动学生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重要外在表现体,语言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思维是否灵活。加强数学课堂的语言训练,特别是口头说理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好办法。在学习“小数和复名数”这一部分知识时,由于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需要综合运用的知识较多,这些又恰恰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怎样突破难点,使学生掌握好这一部分知识呢?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加强说理训练。在学生学完例题后,启发总结出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的方法,再让学生根据方法讲出做题的过程。通过这样反复的说理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推动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