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烈日炎炎,今夏申城高温再启“桑拿模式”,在成人挥汗如雨投身事业的同时,蜗居在家的孩子们却往往被“黑手”染指。近期,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针对暑期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专门启动了“假期青春护航”系列活动,搞调研、走社区、开讲座、做咨询,而这一切,也缘于几起典型的假期未成年人被侵害案件。
有网真能得到一切吗
2015年寒假,初中生小光在某知名信息类网站上看到一则个人卖二手自行车的广告——捷安特新款的越野型,九五成新,仅售1880元,小光是个运动族,平常也喜欢炫耀其运动新装备,他知道,对于这款车而言,这个价格可谓是“白菜价”,于是毫不犹豫地拨通了网站上留下的手机。
对方是一个声音甜美的女性,称车子是刚买的,因为觉得不适合自己骑,所以无奈忍痛割爱。自感已在经济上占了大便宜的小光,听着女子温婉的陈述,心里更是萌生出一丝酸酸甜甜的好感,不仅一口答应先往对方账户里汇500元作为诚意金的要求,还约定在人民广场碰头交易。
到了指定地点后,小光却没发现人影,困惑之余,突然接到了女子来电,称车已经在路上了,再要通过银行支付600元,思车心切的小光便迷迷糊糊地就近找了银行又汇了一笔钱,钱还没打完,女子电话接踵而至,说网上又有人要了,叫他再打300元,车子就确定给他。这个傻小子,一个又一个的电话并未令他产生疑惑,反而激发出这个正值青春期的男孩一股势在必得的冲动,凭着春节时的压岁钱,他也终于可以“潇洒”一把。直到1400元全汇掉,再打对方电话时,便是意料之中的鸡飞蛋打了。
故事的结局倒还算圆满。犯罪嫌疑人曾某、李某夫妻不日到案,据他们交代,这对骗子“鸳鸯”在近一个多月来已成功欺骗了五名被害人,其中最高一笔达6500元,而其中有四人还不满18周岁。当他们被检察官问到选择摩托车、自行车这类物品作为诱饵的原因时,回答主要是发现青少年很热衷攀比好车,口袋里又没多少钱,因此利用了这种虚荣又想占便宜的心理。而选择让年轻的妻子作“公关小姐”,也是增强诈骗电话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因为一般买车的都是男孩子。
众所周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网上购物已成年轻人消费的主战场,无怪乎有业内人士感叹“实体店已死”。而在这一人群中,不少人还是未成年人。检察官在调查中发现,网络购物欺骗未成年人,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两个字——“好骗”。在网络购物特别是通过不正规的渠道购物,未成年人往往会暴露出经验的盲区,对产品不了解,对渠道不清楚,对于交易的常识更是一无所知,一旦权利受到侵害,甚至都不知道如何维权。
检察官发现,这类案件的发生还有一个更深的原因。当网络进入手机时代,P2P、O2O、新三板等一系列新技术走入生活,成年人越发感到“廉颇老矣”,而这却恰恰是青少年的强项,因为接受速度快、好奇心强,对青少年而言互联网强大的功能似乎无所不能。更微妙的是,网上的事情大人们似乎都不太懂,走进网络便是自由世界。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旦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产生了链接,青少年马上显现出其社会经验的无知和幼稚,而这一切,往往被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
根据检察机关对近几年办理的案件统计,未成年人涉网型被侵害案件,主要体现为网络购物被骗、网络交友被骗、网络赌博、网络色情、在网吧中被敲诈,以网络为媒介或因网络而起的犯罪数量和被害数量也在增加,且形式更加多样化。一些未成年人,有的因网络聊天、网络游戏引发“流血事件”,有的因“网恋”遭受欺骗导致被奸淫,有的在上网过程中或出入网吧时被劫取或索要财物,亦有不法分子以网络为工具对未成年人实施犯罪。据了解,这些案件中不少集中在假期特别是暑期,究其原因,往往是由于假期内孩子疏于监管,有大把的时间可以上网消遣,并可放飞心情、走出家门,实现其在网上“未尽的梦想”。而一些自认为可以在网络中“笑傲江湖”的小大人,一旦走入现实中,便成为“堂吉诃德”式的一个笑话。
由此检察官也提出自己的见解,青少年涉网型被侵害事件的关键不在于网络,更不在于暑假,而在人心。对此,单纯的“严加管控”并不是最好的途径,一方面网络化趋势乃历史潮流,一方面“清壁坚野”也压制了孩子正常的娱乐需求,但如果我们从青少年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入手,网络非但不会成为“拦路虎”,有时甚至可能成为孩子社会化、成熟化的“催化剂”。
在澳大利亚,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会鼓励孩子们去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每年都会通过网络,发布一些社会调查报告需要孩子们去完成。比如在悉尼的唐人街,中午经常会看到学校老师带着孩子们在街上到处转悠,每个孩子手里拿一块小板记录他们发现的中国元素。这种集体出行开展社会调查,在澳大利亚非常流行,每年学校都会组织。孩子们可以把这作为一次外出的郊游,也是一次更好地了解社会的机会,随后再通过网络查阅资料完成调研。
其实说了这些,关键还是引发一系列思考。我们的教育制度究竟需要反思什么,是断然将网络与课本知识割裂开,还是把“网络猛于虎”的观念灌输于教育?国外的孩子们也上网,但他们大多不把网络视作自己生活的全部乃至精神的寄托,而是更多作为联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工具。青少年既要有独立、自由以及与其他成人平等的权利,同时也要承担自主与自我负责的责任。暑期实践,关键是了解社会各层面的生活现状,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孩子们在游泳中学会游泳,通过实践来培养社会经验,像小光这样的“网呆”就会越来越少。
不作“死”就不会“死”
2014年暑假的一个下午,高中生李流和马程像往常一样,相约到浙江中路宁海东路路口的篮球场打球。所不同的是,李流今天还带来了自己的新手机,时下最流行的款式,8英寸液晶屏,800万像素,一身的土豪金。正当他拿出手机,眉飞色舞地向小伙伴炫耀这套新装备时,全然不知自己身边已聚拢了六七个发色各异的男青年。 “给我也看看吧,你这不是假货吧?”一个男青年探头问道。
“开玩笑,假货能有这做工?” 李流不屑一顾地回答。
“你是不是认识贾涛?”一个红头发的男子突然问道。
“贾涛是谁?”李流随口应了句。
“我观察了好几天了,贾涛和你一个学校,把你电话借来用用,我们要找他!”
听到对方言语凶悍,李流这才抬起头来,发现他已经被五彩斑斓的“八国联军”包围了,心说不妙,但又感到对方人多势众,无奈只好把手机交给了对方。
结果不出预料,“红头发”借口要到旁边打电话,随即便闪身躲开了,而其他的男青年则继续缠着李流,直至“红头发”消失在视线中,他们也一哄而散。只剩下手机还没焐热的李流和马程面面相觑。当然,事后“彩色头发们”被一一抓获归案。
黄浦检察院在近几年办案中发现,每年七八月的抢劫、寻衅滋事案件的被害人不少都是学生族,且被抢物品多数是手机。理由很简单,近年来未成年人手里越来越阔绰,随身物品档次和零花钱数额也水涨船高,一些学生的电子产品可谓价格不菲。而此类案件的被告人大多数是被学校开除或中途辍学、在校期间就有不良记录的社会闲散人员,他们整日游荡在校园周边,通过校内学生获知哪些人有高档手机及其他数码产品,然后对那些学生采取劫取或强拿硬要。由于大多是以大欺小、以多欺少,所以被害人面对这种情形均会迫不得已“主动”缴出财物,有的亦曾遭“皮肉之苦”。
对此,拆并前的原卢湾检察院曾经办理过一起“尊龙名社”的青少年网络非法结社犯罪系列案。这个社团打着“义气为先”的幌子,专门引诱未成年人“网上勾连、网下犯罪”。经查证的作案就有八起,主要涉及抢劫、寻衅滋事和敲诈勒索。据嫌犯交代,他们往往在网上交流信息,了解到哪些学校的学生特别热衷攀比,认准对象后便前往相关地点伺机作案。看来,有钱也不能任性啊!
其实说句公道话,并非是富有就一定被抢,但从犯罪预防的角度来看,炫富的人却往往更容易被侵害,对自我保护能力较低的青少年更是如此。从最早的文具、球鞋,到后来的电子游戏机,再到名牌手机乃至奢侈品手表、电子产品,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富了,可越富不代表着就越聪敏,对成年人而言,奢侈品更多是代表了身价;对青少年而言,则更多是直接的炫耀了,这也是青少年本身的一种自我价值观物质化依赖的一种体现。不少学生因为“缺钱花”而劫取财物,但缺钱的真正原因是要满足他们上网、交女友或“哥们义气”生活的需要;而受害人往往又是同学眼中的那些“小富翁”们,平时他们不仅用着高档手机、名牌MP4、电子词典、游戏机等电子产品,而且还随身携带不少现金。因此,检察官提示,对学生进行朴素观教育尤为必要。
纵观我国教育,其实勤俭节约的教育始终就有,但总感觉差了那么一口气。不是作为口号念念,就是变身“上课严禁带手机、佩首饰”之类的冰冷规定。而反观一些国家,如马来西亚一年级教材上就有这样一篇课文:“晚上,弟弟上床睡觉。房外的灯还亮着。他想:灯是我开的,我应该把它关掉。爸爸知道了这件事,说弟弟是个好孩子。”短短50多个字,就把“注意节约用电”和“要有责任心”等好的品德习惯贯穿其中了。一些国家的学校里,每年暑假都要举行校服交换会,家长们拿来自己孩子穿不了的校服进行交换,以换得那些较适合自己孩子穿的校服。这种“以衣换衣”的活动既节省了开支,又避免了物资的浪费,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节约意识。
不少国家还非常重视课本的循环使用,特别是中小学教科书的循环使用在美国、英国、奥地利、澳大利亚等很多国家都早已成为一种常规做法。以美国为例,那里的中小学教材实行的是无偿借用制度,一本教材至少要八个学生使用,有的数学课本甚至被10个以上的学生使用,每本教材的平均使用寿命为五年。再看我国,教材的使用寿命一般仅为一学期。正如有的学者计算的那样:以每个学生一年两学期平均使用10册课本计算,我国目前在校学生共有2.2亿人,一年就需要使用课本20亿册以上。按每人每学期课本平均重1500克计算,如果课本连续使用五年,可节约528万吨文化纸,生产这些纸需要耗费300万亩木材、5.28亿吨纯净水和633.5万吨煤。若以中小学人均课本费180元算,扣除平均成本,全国每年至少可节约书费316.8亿元;如转续使用五年,可节约1584亿元。
谈到这里,必须添上一句,成人的言传身教往往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当代中国人身上普遍存在的“炫富心理”,才是我们当前节约教育乏力的罪魁祸首。
怪叔叔离我们并不远
2014年的暑假,江苏省南京市的一家宾馆内发生了一起令人发指的事件。被告人虞逸兰以朋友结婚需要花童为由将年仅九岁的女孩舟舟“借”了出来。考虑到虞逸兰是孩子父母的亲戚,孩子也正好放假,周爸周妈欣然同意。谁料想,虞逸兰却和其男友徐杰把舟舟带到了宾馆里,还当着孩子的面吸起了“冰毒”,当这个懵懂女孩表示好奇时,两人还丧心病狂地给舟舟烧烤毒品,教唆其吸食毒品,随后又给小孩吃了药丸让其睡觉,徐杰趁机对其实施了猥亵。
这起案件被江苏省高院列为当年十大未成年人受侵害案件。而在黄浦检察院的办案中,也发生过暑期补习班“禽兽教师”猥亵女学生的案件。在市区的一家暑期教育机构内,无证无照人员刘某却俨然衣冠楚楚地当起了补习老师。当其有机会与一名年仅12岁的女孩进行单独授课时,见天热女孩衣物单薄,就趁机猥亵了女孩,后经报案被抓获。
据调查,我国平均每2.92天就有一起性侵儿童案件曝光,侵害人多为孩子身边“熟悉的陌生人”,广州中院统计报告显示,2010年至2014年年底,广州两级法院审结涉14岁以下的儿童受性侵案每年超过50件,最多的一年案件高达65件,受侵害的孩子以7-14岁居多。暑假来临,孩子遭到侵害的概率也在增加,据统计,性侵儿童案件多发生在夏秋季,即7-9月份,约占全部案件的50%。对于孩子来说,性侵这种伤害一生难以抹去,更可能会造成其行为退缩、噩梦不断、性格孤僻或变得“逆反”,孩子的家人也会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如何给遭受创伤的孩子以心灵抚慰?如何帮助那些遭遇不幸的家庭?黄浦检察院的检察官妈妈们有话要说。
检察官分析,从近两年办理的涉未成年人性侵案来看,所有未成年人都是学校(或幼儿园)学习时间以外被侵犯,其中以放学时段或假期受侵犯的比例最高,大部分遇袭的未成年人均系因独自归家或流连在街上玩耍而成为被“下手”的目标,显示出父母在监护未成年人方面的巨大漏洞。
检察官表示,少年儿童对于陌生人的“馈赠”没有保持警觉,一些小恩小惠就能使被害人受哄骗,对陌生人“请求帮助”没有保持警惕,使部分凶徒得以利用未成年人的同情心,将其骗至无人地方作案。另外,个别未成年人对于“被侵犯”的情况没有意识,也未感到自己正在被侵犯;存在几个同学先后、甚至同一时间被同一人侵犯,仍懵懵懂懂的情况。也有部分未成年人案发后没有及时向父母倾诉求助,导致侵犯者可以多次“得手”。
此外,一些未成年人暑假中热衷上网、玩手机,经常通过网络或各种交友软件结识朋友,甚至与对方发展为恋爱关系。到了假期更是未成年人与网友见面的好时机,给了施暴者下手的机会。
对此,黄浦检察院的检察官一方面制作了“向阳花在你身边”防性侵宣传资料,一方面开展积极的心理干预,专门成立了一支由三名专业督导和九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向阳花心理顾问团”,以及一支由未检科检察官志愿者组成的未成年人防性侵法制宣讲团,与瑞金医院、411医院、虹口精神卫生中心等专业机构,采取“项目基金 公益救助”的模式,为受害儿童开辟独立就诊区域,实施化名医疗,现已向全市的20名被性侵儿童提供医疗服务,提供心理服务百余人。
黄浦检察院的检察官妈妈在今年的暑假法制班上讲道:“暑期是孩子成长的第二课堂,而不该成为孩子遭受侵害的管理盲区,对此,我们要做的关键是疏堵结合,如果能给孩子创造更多健康的活动环境,让他们学会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成长起来,伤害就会少很多!”
编辑:成韵 [email protected]
有网真能得到一切吗
2015年寒假,初中生小光在某知名信息类网站上看到一则个人卖二手自行车的广告——捷安特新款的越野型,九五成新,仅售1880元,小光是个运动族,平常也喜欢炫耀其运动新装备,他知道,对于这款车而言,这个价格可谓是“白菜价”,于是毫不犹豫地拨通了网站上留下的手机。
对方是一个声音甜美的女性,称车子是刚买的,因为觉得不适合自己骑,所以无奈忍痛割爱。自感已在经济上占了大便宜的小光,听着女子温婉的陈述,心里更是萌生出一丝酸酸甜甜的好感,不仅一口答应先往对方账户里汇500元作为诚意金的要求,还约定在人民广场碰头交易。
到了指定地点后,小光却没发现人影,困惑之余,突然接到了女子来电,称车已经在路上了,再要通过银行支付600元,思车心切的小光便迷迷糊糊地就近找了银行又汇了一笔钱,钱还没打完,女子电话接踵而至,说网上又有人要了,叫他再打300元,车子就确定给他。这个傻小子,一个又一个的电话并未令他产生疑惑,反而激发出这个正值青春期的男孩一股势在必得的冲动,凭着春节时的压岁钱,他也终于可以“潇洒”一把。直到1400元全汇掉,再打对方电话时,便是意料之中的鸡飞蛋打了。
故事的结局倒还算圆满。犯罪嫌疑人曾某、李某夫妻不日到案,据他们交代,这对骗子“鸳鸯”在近一个多月来已成功欺骗了五名被害人,其中最高一笔达6500元,而其中有四人还不满18周岁。当他们被检察官问到选择摩托车、自行车这类物品作为诱饵的原因时,回答主要是发现青少年很热衷攀比好车,口袋里又没多少钱,因此利用了这种虚荣又想占便宜的心理。而选择让年轻的妻子作“公关小姐”,也是增强诈骗电话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因为一般买车的都是男孩子。
众所周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网上购物已成年轻人消费的主战场,无怪乎有业内人士感叹“实体店已死”。而在这一人群中,不少人还是未成年人。检察官在调查中发现,网络购物欺骗未成年人,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两个字——“好骗”。在网络购物特别是通过不正规的渠道购物,未成年人往往会暴露出经验的盲区,对产品不了解,对渠道不清楚,对于交易的常识更是一无所知,一旦权利受到侵害,甚至都不知道如何维权。
检察官发现,这类案件的发生还有一个更深的原因。当网络进入手机时代,P2P、O2O、新三板等一系列新技术走入生活,成年人越发感到“廉颇老矣”,而这却恰恰是青少年的强项,因为接受速度快、好奇心强,对青少年而言互联网强大的功能似乎无所不能。更微妙的是,网上的事情大人们似乎都不太懂,走进网络便是自由世界。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旦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产生了链接,青少年马上显现出其社会经验的无知和幼稚,而这一切,往往被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
根据检察机关对近几年办理的案件统计,未成年人涉网型被侵害案件,主要体现为网络购物被骗、网络交友被骗、网络赌博、网络色情、在网吧中被敲诈,以网络为媒介或因网络而起的犯罪数量和被害数量也在增加,且形式更加多样化。一些未成年人,有的因网络聊天、网络游戏引发“流血事件”,有的因“网恋”遭受欺骗导致被奸淫,有的在上网过程中或出入网吧时被劫取或索要财物,亦有不法分子以网络为工具对未成年人实施犯罪。据了解,这些案件中不少集中在假期特别是暑期,究其原因,往往是由于假期内孩子疏于监管,有大把的时间可以上网消遣,并可放飞心情、走出家门,实现其在网上“未尽的梦想”。而一些自认为可以在网络中“笑傲江湖”的小大人,一旦走入现实中,便成为“堂吉诃德”式的一个笑话。
由此检察官也提出自己的见解,青少年涉网型被侵害事件的关键不在于网络,更不在于暑假,而在人心。对此,单纯的“严加管控”并不是最好的途径,一方面网络化趋势乃历史潮流,一方面“清壁坚野”也压制了孩子正常的娱乐需求,但如果我们从青少年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入手,网络非但不会成为“拦路虎”,有时甚至可能成为孩子社会化、成熟化的“催化剂”。
在澳大利亚,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会鼓励孩子们去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每年都会通过网络,发布一些社会调查报告需要孩子们去完成。比如在悉尼的唐人街,中午经常会看到学校老师带着孩子们在街上到处转悠,每个孩子手里拿一块小板记录他们发现的中国元素。这种集体出行开展社会调查,在澳大利亚非常流行,每年学校都会组织。孩子们可以把这作为一次外出的郊游,也是一次更好地了解社会的机会,随后再通过网络查阅资料完成调研。
其实说了这些,关键还是引发一系列思考。我们的教育制度究竟需要反思什么,是断然将网络与课本知识割裂开,还是把“网络猛于虎”的观念灌输于教育?国外的孩子们也上网,但他们大多不把网络视作自己生活的全部乃至精神的寄托,而是更多作为联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工具。青少年既要有独立、自由以及与其他成人平等的权利,同时也要承担自主与自我负责的责任。暑期实践,关键是了解社会各层面的生活现状,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孩子们在游泳中学会游泳,通过实践来培养社会经验,像小光这样的“网呆”就会越来越少。
不作“死”就不会“死”
2014年暑假的一个下午,高中生李流和马程像往常一样,相约到浙江中路宁海东路路口的篮球场打球。所不同的是,李流今天还带来了自己的新手机,时下最流行的款式,8英寸液晶屏,800万像素,一身的土豪金。正当他拿出手机,眉飞色舞地向小伙伴炫耀这套新装备时,全然不知自己身边已聚拢了六七个发色各异的男青年。 “给我也看看吧,你这不是假货吧?”一个男青年探头问道。
“开玩笑,假货能有这做工?” 李流不屑一顾地回答。
“你是不是认识贾涛?”一个红头发的男子突然问道。
“贾涛是谁?”李流随口应了句。
“我观察了好几天了,贾涛和你一个学校,把你电话借来用用,我们要找他!”
听到对方言语凶悍,李流这才抬起头来,发现他已经被五彩斑斓的“八国联军”包围了,心说不妙,但又感到对方人多势众,无奈只好把手机交给了对方。
结果不出预料,“红头发”借口要到旁边打电话,随即便闪身躲开了,而其他的男青年则继续缠着李流,直至“红头发”消失在视线中,他们也一哄而散。只剩下手机还没焐热的李流和马程面面相觑。当然,事后“彩色头发们”被一一抓获归案。
黄浦检察院在近几年办案中发现,每年七八月的抢劫、寻衅滋事案件的被害人不少都是学生族,且被抢物品多数是手机。理由很简单,近年来未成年人手里越来越阔绰,随身物品档次和零花钱数额也水涨船高,一些学生的电子产品可谓价格不菲。而此类案件的被告人大多数是被学校开除或中途辍学、在校期间就有不良记录的社会闲散人员,他们整日游荡在校园周边,通过校内学生获知哪些人有高档手机及其他数码产品,然后对那些学生采取劫取或强拿硬要。由于大多是以大欺小、以多欺少,所以被害人面对这种情形均会迫不得已“主动”缴出财物,有的亦曾遭“皮肉之苦”。
对此,拆并前的原卢湾检察院曾经办理过一起“尊龙名社”的青少年网络非法结社犯罪系列案。这个社团打着“义气为先”的幌子,专门引诱未成年人“网上勾连、网下犯罪”。经查证的作案就有八起,主要涉及抢劫、寻衅滋事和敲诈勒索。据嫌犯交代,他们往往在网上交流信息,了解到哪些学校的学生特别热衷攀比,认准对象后便前往相关地点伺机作案。看来,有钱也不能任性啊!
其实说句公道话,并非是富有就一定被抢,但从犯罪预防的角度来看,炫富的人却往往更容易被侵害,对自我保护能力较低的青少年更是如此。从最早的文具、球鞋,到后来的电子游戏机,再到名牌手机乃至奢侈品手表、电子产品,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富了,可越富不代表着就越聪敏,对成年人而言,奢侈品更多是代表了身价;对青少年而言,则更多是直接的炫耀了,这也是青少年本身的一种自我价值观物质化依赖的一种体现。不少学生因为“缺钱花”而劫取财物,但缺钱的真正原因是要满足他们上网、交女友或“哥们义气”生活的需要;而受害人往往又是同学眼中的那些“小富翁”们,平时他们不仅用着高档手机、名牌MP4、电子词典、游戏机等电子产品,而且还随身携带不少现金。因此,检察官提示,对学生进行朴素观教育尤为必要。
纵观我国教育,其实勤俭节约的教育始终就有,但总感觉差了那么一口气。不是作为口号念念,就是变身“上课严禁带手机、佩首饰”之类的冰冷规定。而反观一些国家,如马来西亚一年级教材上就有这样一篇课文:“晚上,弟弟上床睡觉。房外的灯还亮着。他想:灯是我开的,我应该把它关掉。爸爸知道了这件事,说弟弟是个好孩子。”短短50多个字,就把“注意节约用电”和“要有责任心”等好的品德习惯贯穿其中了。一些国家的学校里,每年暑假都要举行校服交换会,家长们拿来自己孩子穿不了的校服进行交换,以换得那些较适合自己孩子穿的校服。这种“以衣换衣”的活动既节省了开支,又避免了物资的浪费,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节约意识。
不少国家还非常重视课本的循环使用,特别是中小学教科书的循环使用在美国、英国、奥地利、澳大利亚等很多国家都早已成为一种常规做法。以美国为例,那里的中小学教材实行的是无偿借用制度,一本教材至少要八个学生使用,有的数学课本甚至被10个以上的学生使用,每本教材的平均使用寿命为五年。再看我国,教材的使用寿命一般仅为一学期。正如有的学者计算的那样:以每个学生一年两学期平均使用10册课本计算,我国目前在校学生共有2.2亿人,一年就需要使用课本20亿册以上。按每人每学期课本平均重1500克计算,如果课本连续使用五年,可节约528万吨文化纸,生产这些纸需要耗费300万亩木材、5.28亿吨纯净水和633.5万吨煤。若以中小学人均课本费180元算,扣除平均成本,全国每年至少可节约书费316.8亿元;如转续使用五年,可节约1584亿元。
谈到这里,必须添上一句,成人的言传身教往往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当代中国人身上普遍存在的“炫富心理”,才是我们当前节约教育乏力的罪魁祸首。
怪叔叔离我们并不远
2014年的暑假,江苏省南京市的一家宾馆内发生了一起令人发指的事件。被告人虞逸兰以朋友结婚需要花童为由将年仅九岁的女孩舟舟“借”了出来。考虑到虞逸兰是孩子父母的亲戚,孩子也正好放假,周爸周妈欣然同意。谁料想,虞逸兰却和其男友徐杰把舟舟带到了宾馆里,还当着孩子的面吸起了“冰毒”,当这个懵懂女孩表示好奇时,两人还丧心病狂地给舟舟烧烤毒品,教唆其吸食毒品,随后又给小孩吃了药丸让其睡觉,徐杰趁机对其实施了猥亵。
这起案件被江苏省高院列为当年十大未成年人受侵害案件。而在黄浦检察院的办案中,也发生过暑期补习班“禽兽教师”猥亵女学生的案件。在市区的一家暑期教育机构内,无证无照人员刘某却俨然衣冠楚楚地当起了补习老师。当其有机会与一名年仅12岁的女孩进行单独授课时,见天热女孩衣物单薄,就趁机猥亵了女孩,后经报案被抓获。
据调查,我国平均每2.92天就有一起性侵儿童案件曝光,侵害人多为孩子身边“熟悉的陌生人”,广州中院统计报告显示,2010年至2014年年底,广州两级法院审结涉14岁以下的儿童受性侵案每年超过50件,最多的一年案件高达65件,受侵害的孩子以7-14岁居多。暑假来临,孩子遭到侵害的概率也在增加,据统计,性侵儿童案件多发生在夏秋季,即7-9月份,约占全部案件的50%。对于孩子来说,性侵这种伤害一生难以抹去,更可能会造成其行为退缩、噩梦不断、性格孤僻或变得“逆反”,孩子的家人也会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如何给遭受创伤的孩子以心灵抚慰?如何帮助那些遭遇不幸的家庭?黄浦检察院的检察官妈妈们有话要说。
检察官分析,从近两年办理的涉未成年人性侵案来看,所有未成年人都是学校(或幼儿园)学习时间以外被侵犯,其中以放学时段或假期受侵犯的比例最高,大部分遇袭的未成年人均系因独自归家或流连在街上玩耍而成为被“下手”的目标,显示出父母在监护未成年人方面的巨大漏洞。
检察官表示,少年儿童对于陌生人的“馈赠”没有保持警觉,一些小恩小惠就能使被害人受哄骗,对陌生人“请求帮助”没有保持警惕,使部分凶徒得以利用未成年人的同情心,将其骗至无人地方作案。另外,个别未成年人对于“被侵犯”的情况没有意识,也未感到自己正在被侵犯;存在几个同学先后、甚至同一时间被同一人侵犯,仍懵懵懂懂的情况。也有部分未成年人案发后没有及时向父母倾诉求助,导致侵犯者可以多次“得手”。
此外,一些未成年人暑假中热衷上网、玩手机,经常通过网络或各种交友软件结识朋友,甚至与对方发展为恋爱关系。到了假期更是未成年人与网友见面的好时机,给了施暴者下手的机会。
对此,黄浦检察院的检察官一方面制作了“向阳花在你身边”防性侵宣传资料,一方面开展积极的心理干预,专门成立了一支由三名专业督导和九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向阳花心理顾问团”,以及一支由未检科检察官志愿者组成的未成年人防性侵法制宣讲团,与瑞金医院、411医院、虹口精神卫生中心等专业机构,采取“项目基金 公益救助”的模式,为受害儿童开辟独立就诊区域,实施化名医疗,现已向全市的20名被性侵儿童提供医疗服务,提供心理服务百余人。
黄浦检察院的检察官妈妈在今年的暑假法制班上讲道:“暑期是孩子成长的第二课堂,而不该成为孩子遭受侵害的管理盲区,对此,我们要做的关键是疏堵结合,如果能给孩子创造更多健康的活动环境,让他们学会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成长起来,伤害就会少很多!”
编辑:成韵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