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接触过许多科学教师,让大家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学生上课时喜欢“玩器材”,长此以往将大大降低科学课的思维含量。
关键词:科学课;学生“玩器材”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9-075-001
学生“玩器材”表现为多种形式:有的学生在实验时玩器材,学生会因为谁多用了一次小勺争论不休,降低了研究效率。有的在研讨时玩器材。原因我分析主要有两种:一是自己的实验没有做完;二是想要验证别人的想法。不论是属于哪种情况,学生都将会错过交流的时机,失去了向同伴学习的宝贵的机会。长此以往将大大降低科学课的思维含量。许多教师设立了明确的课堂常规,但仍不能杜绝此种现象的发生,这是什么原因呢?在我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一些眉目,以下是我与学生的一段对话:
师:上科学课你们最期待什么?
生:玩,做实验
师:为什么你们一见到实验器材就忍不住动手。
生:没见过
生:新奇
师:有些器材你们也常见呀,比如说水你们天天都见为什么还是玩不够?
生:热闹,一个人玩有什么意思,大家一起玩才有意思,就像吃饭好朋友在一起吃才有意思。
生:在家没气氛
生:一杯水在家里就不想玩,放在课堂上就想玩。
生:神奇,不知道老师要干什么。生:那也好玩,老师拿来的和平常的不一样由以上的谈话我们可以发现四个问题:1、学校教室这个环境造成了老师带来的任何器材都是神奇的。2、同学、老师这些周围的人,营造了开展研究的特殊氛围,这种氛围使得学生更愿意参与和研究。3、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有的器材是学生没有见过的所以他们就忍不住多玩、多摸。4、科学课对学生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做实验,实验时间不够,所以就偷偷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简单粗暴地不让学生“玩器材”这种方法显然是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的,与其“堵之”不如“导之”,能不能利用学生“爱玩器材”的特点为科学课服务呢?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开放主题研究器材,延伸课堂时空间
造成学生“玩器材”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差。我曾经做过调查,学生回到家里的基本活动是:做作业、看电视、偶尔玩电脑、个别家庭有一些体育活动。在我调查的87名小学生中只有5名曾经和爸爸妈妈一起做过科学小实验。而学校里科学课每周只有两节,缺乏进行科学研究的经验,所以孩子的动手能力相对较差,造成了课堂上学生的实验还没做完时间就到了,也就出现了学生在研讨时玩器材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就开放实验室,在实验室中提供学生学习相关主题所必须的器材。学生可以在上课之前来开展“预研究”,也可以在上课之后来验证别人的想法,证实自己的新想法。这样做使学生在研讨阶段放心地研讨,分享和学习同伴的研究经验:特别是对于科学研究经验还不是很丰富的中年级学生非常适合。比如在学习“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一课时,在一堂课上认识七种岩石时间显然不够,于是我就只挑选了大理岩、页岩、花岗岩三种让学生来认识,让学生在“观察岩石——鉴别种类”的过程中总结研究岩石的方法,而另外的5种岩石,我就通过开放实验室的方法让学生自己用课堂上学习的方法去鉴别和研究。课堂的时间宽松了,学生能够尽情地交流研究的收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巧妙利用实验器材,培养学生的自省能力
学生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现象就是拿到器材先玩起来,不思考实验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所以在给学生呈现器材时就要把学生这方面的特点考虑进去,促使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研究态度,形成正确科学的研究方法。我在教学“测量力的大小”一课时,设计了一个活动,就是让学生对比测力计与“橡皮筋测力小工具”之间的结构的异同,考虑到学生拿到测力计,可能就会使用测力计测量周围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所以我在前一个活动中提供给学生的器材是1牛顿的“大米”和0.5牛顿的“钩码”,这些器材都没有超过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因此不会损坏测力计。课堂上果然如我所料,学生忙着测量起大米和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于是我在研讨完“测力计”与“小工具”的异同之后,就组织学生对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反思自己在刚刚动手测量“大米”和“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时操作方法不对的地方。学生立刻认识到两点自己做得不好:1、使用测力计之前先调零。2、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平视。通过这样的实践与反思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省能力,同时也使得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牢牢地扎在学生的头脑中。
三、提供有效的研究器材,提高研究效率
学生“玩器材”的原因有时也在于教师提供的研究器材并不是学生所需要的,所以学生在不能实现自己研究想法的情况下,就开始玩老师所提供的器材。针对这种情况我上科学课时总是要提前了解学生研究的想法,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器材。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时间,“物尽其用”。减少学生由于没有器材开展自己的研究带来的麻烦,提高研究的效率。例如我在教学“水和食用油的比较”一课时课前向学生进行了调查,我问学生“你想用什么方法来比较水和食用油呢?”根据学生的想法我在提供实验器材时特别注意了以下几点:1 为学生提供围裙(正好有电脑公司赠送)、套袖(学生自备)、洗涤用品。以便学生能够尽情的研究,防止弄脏衣物。2 为每个组多准备几份水和食用油的样品放在老师哪里,以便学生混合后再取新的样品进行下面的研究。3 为学生提供酒精灯、蒸发皿以备加热。4 提供了两个透明带盖的光滑的瓶子。以便学生可以观察的同时进行比较流速等研究。(当然我也为学生准备了玻璃片)。5 为学生准备了天平和烧杯,以便他们比较水和食用油的重量。结果一堂课学生的研究非常尽兴,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当然我教学时也在教室里设立了实验器材摆放区域。在小组内设置专门的器材管理员,把器材随时管理好,从环境上减少诱因,帮助学生形成“研讨时不动手”好习惯。
学生在课堂上玩玩器材,看上去是“小问题”,可是如果不管不问小问题就会形成“大隐患”,所以要顺应学生的特点,把“玩器材”变成“研器材”“用器材”,这样才能使科学课更加高效、科学。
关键词:科学课;学生“玩器材”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9-075-001
学生“玩器材”表现为多种形式:有的学生在实验时玩器材,学生会因为谁多用了一次小勺争论不休,降低了研究效率。有的在研讨时玩器材。原因我分析主要有两种:一是自己的实验没有做完;二是想要验证别人的想法。不论是属于哪种情况,学生都将会错过交流的时机,失去了向同伴学习的宝贵的机会。长此以往将大大降低科学课的思维含量。许多教师设立了明确的课堂常规,但仍不能杜绝此种现象的发生,这是什么原因呢?在我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一些眉目,以下是我与学生的一段对话:
师:上科学课你们最期待什么?
生:玩,做实验
师:为什么你们一见到实验器材就忍不住动手。
生:没见过
生:新奇
师:有些器材你们也常见呀,比如说水你们天天都见为什么还是玩不够?
生:热闹,一个人玩有什么意思,大家一起玩才有意思,就像吃饭好朋友在一起吃才有意思。
生:在家没气氛
生:一杯水在家里就不想玩,放在课堂上就想玩。
生:神奇,不知道老师要干什么。生:那也好玩,老师拿来的和平常的不一样由以上的谈话我们可以发现四个问题:1、学校教室这个环境造成了老师带来的任何器材都是神奇的。2、同学、老师这些周围的人,营造了开展研究的特殊氛围,这种氛围使得学生更愿意参与和研究。3、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有的器材是学生没有见过的所以他们就忍不住多玩、多摸。4、科学课对学生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做实验,实验时间不够,所以就偷偷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简单粗暴地不让学生“玩器材”这种方法显然是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的,与其“堵之”不如“导之”,能不能利用学生“爱玩器材”的特点为科学课服务呢?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开放主题研究器材,延伸课堂时空间
造成学生“玩器材”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差。我曾经做过调查,学生回到家里的基本活动是:做作业、看电视、偶尔玩电脑、个别家庭有一些体育活动。在我调查的87名小学生中只有5名曾经和爸爸妈妈一起做过科学小实验。而学校里科学课每周只有两节,缺乏进行科学研究的经验,所以孩子的动手能力相对较差,造成了课堂上学生的实验还没做完时间就到了,也就出现了学生在研讨时玩器材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就开放实验室,在实验室中提供学生学习相关主题所必须的器材。学生可以在上课之前来开展“预研究”,也可以在上课之后来验证别人的想法,证实自己的新想法。这样做使学生在研讨阶段放心地研讨,分享和学习同伴的研究经验:特别是对于科学研究经验还不是很丰富的中年级学生非常适合。比如在学习“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一课时,在一堂课上认识七种岩石时间显然不够,于是我就只挑选了大理岩、页岩、花岗岩三种让学生来认识,让学生在“观察岩石——鉴别种类”的过程中总结研究岩石的方法,而另外的5种岩石,我就通过开放实验室的方法让学生自己用课堂上学习的方法去鉴别和研究。课堂的时间宽松了,学生能够尽情地交流研究的收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巧妙利用实验器材,培养学生的自省能力
学生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现象就是拿到器材先玩起来,不思考实验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所以在给学生呈现器材时就要把学生这方面的特点考虑进去,促使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研究态度,形成正确科学的研究方法。我在教学“测量力的大小”一课时,设计了一个活动,就是让学生对比测力计与“橡皮筋测力小工具”之间的结构的异同,考虑到学生拿到测力计,可能就会使用测力计测量周围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所以我在前一个活动中提供给学生的器材是1牛顿的“大米”和0.5牛顿的“钩码”,这些器材都没有超过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因此不会损坏测力计。课堂上果然如我所料,学生忙着测量起大米和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于是我在研讨完“测力计”与“小工具”的异同之后,就组织学生对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反思自己在刚刚动手测量“大米”和“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时操作方法不对的地方。学生立刻认识到两点自己做得不好:1、使用测力计之前先调零。2、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平视。通过这样的实践与反思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省能力,同时也使得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牢牢地扎在学生的头脑中。
三、提供有效的研究器材,提高研究效率
学生“玩器材”的原因有时也在于教师提供的研究器材并不是学生所需要的,所以学生在不能实现自己研究想法的情况下,就开始玩老师所提供的器材。针对这种情况我上科学课时总是要提前了解学生研究的想法,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器材。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时间,“物尽其用”。减少学生由于没有器材开展自己的研究带来的麻烦,提高研究的效率。例如我在教学“水和食用油的比较”一课时课前向学生进行了调查,我问学生“你想用什么方法来比较水和食用油呢?”根据学生的想法我在提供实验器材时特别注意了以下几点:1 为学生提供围裙(正好有电脑公司赠送)、套袖(学生自备)、洗涤用品。以便学生能够尽情的研究,防止弄脏衣物。2 为每个组多准备几份水和食用油的样品放在老师哪里,以便学生混合后再取新的样品进行下面的研究。3 为学生提供酒精灯、蒸发皿以备加热。4 提供了两个透明带盖的光滑的瓶子。以便学生可以观察的同时进行比较流速等研究。(当然我也为学生准备了玻璃片)。5 为学生准备了天平和烧杯,以便他们比较水和食用油的重量。结果一堂课学生的研究非常尽兴,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当然我教学时也在教室里设立了实验器材摆放区域。在小组内设置专门的器材管理员,把器材随时管理好,从环境上减少诱因,帮助学生形成“研讨时不动手”好习惯。
学生在课堂上玩玩器材,看上去是“小问题”,可是如果不管不问小问题就会形成“大隐患”,所以要顺应学生的特点,把“玩器材”变成“研器材”“用器材”,这样才能使科学课更加高效、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