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摄影:从自在到自为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77001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在平遥和连州等国内重要的摄影大展上,一个以海关摄影人为创作主体的展览《国门·2015》接连出现,甚至被策展方安排在了比较重要的位置。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中,海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海关与百姓以及百姓身边许多物品的进出境密切相关,但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海关依然是一个神秘的地带。海关摄影人的展览,不仅与公众产生了互动,也引起了专业摄影圈的关注。
  2012年,海关摄影协会成立。2014年11月19日,海关组织了全国范围的“海关现场人文影像采集”大型活动《1119·海关一日》,600余名中国海关工作人员于当天分别在1000多个海关业务现场进行了原生态影像采集。以此为契机,中国海关摄影协会正式创建了《中国海关人文影像库》。同时,基于海关人自身创作的“海关与社会”整体叙事在不断的积累下日渐丰满。短短的几年间,海关摄影摆脱了行业摄影首先是以宣传为主的惯常印象,更脱离了行业摄影协会只是业余爱好者俱乐部的窠臼,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这在全国性的行业摄影组织中并不多见。


  同样,从一个行业的角度,来审视和考察某种摄影现象,这在本刊以前的专题中也是不多见的。本期专题试图通过海关摄影现状的考察与呈现,为国内的行业摄影组织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中国摄影家协会对全国性行业摄影协会和其他摄影组织是这样定义的:“全国性行业摄影协会系指中央单位、中央直属企业直接领导的,由本系统、本行业内摄影家、摄影工作者和爱好者组成的摄影团体。”但从目前的国内现状来看,尤其是行业摄影协会中的不少摄影者还是对自己的身边事(包括本职工作领域)视而不见,来自于行业内部的自我观察与表现就显得更为稀缺。
  从风花雪月到宣传报道,再到以当代性语言来呈现行业题材,“海关摄影”一直在路上。摄影的当代性并非高冷,也许就存在于我们的周边,也包括我们的职业与工作环境。当代艺术家徐冰对于生活与艺术的关系,有过透彻的阐释:“你生活在那里,就要面对哪里的问题,有问题就有艺术。好的艺术家都懂得处理艺术和社会现场之间关系的技能……你是否有能力把社会能量转移到创作中。”2013年至今,在全国范围的海关系统内已举办过10期“海关摄影工作坊”及多期海关摄影研修班,聘请了摄影方面的专家进行系统授课,而“海关视角”的概念贯穿始终。通过工作坊,当代摄影的很多手段不再遥不可及,与摄影爱好者有了某种切实和内在的联系,而且,相比于艺术家的冥思苦想,这些来自于本职工作的拍摄思路更加鲜活与深入。
  目前在国内,虽有行业摄影协会的概念,但严格来说,并没有“行业摄影”之说。事实上,“行业摄影”的概念与某个行业的摄影爱好者对本行业的影像自我观察与审视并不能等同起来,我们姑且把这种“海关题材的行业摄影”称为“海关摄影”吧。在众多的行业摄影协会中,海关摄影协会是不是一个孤例?海关摄影的实践是否在行业摄影协会范畴具备推广的意义?目前还无法得出结论,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个带有行业特征的影像群体正在形成。
其他文献
近年来前往美国各高校学习摄影相关专业的留学生不断增加。除了笔者就读的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外,笔者还邀请了另外8所著名美国高校摄影相关专业(按大学首字母排列)的中国留学生推荐他们就读学校的特色课程。  加州艺术学院(California College of the Arts)  加州艺术学院的纯艺术研究生采取不分专业自由选课的模式,在课程上除一门图像类的“作品评论(Critique)”选修课外几乎没有
期刊
2016年3月5日至4月2日,七位“在暗房中获得快乐的人”在北京草场地希帕画廊举办了“再看·再观察:我的放大机Ⅱ”展览。  早在2009年2月14日,付羽、魏来、卢恒、邹盛武、路泞五位摄影家就举办过“我的放大机”首展。七年后这个群体又多了两位新成员:张玉明和马永强。与大多数摄影展览以“题材”方式命名所不同的是,“再看·再观察:我的放大机Ⅱ”展览所强调的是“媒介”,即传统银盐时代的审美与观看方式。 
期刊
2016年3月1日,TIPA实验室BetterNet同时公布了富士X-Pro2和奥林巴斯PEN-F两款相机的测试结果。两款新品都属于很“文艺”的复古型无反相机,前者是富士无反阵营中的旗舰机型;后者外形小巧,是奥林巴斯在胶片时代的经典135半幅相机PEN-F的数码复刻版。  富士X-Pro2  作为2012年发布的富士X-Pro1升级版,富士X-Pro2沿用了富士独一无二的“电子+光学”混合式取景器
期刊
在今天,摄影,或者说照相,作为林林总总纷繁复杂大众文化现象之一种,给人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困惑。  有那么些作品让人“看不懂”了,原先熟知的那些关乎影像的美学标准、教化功能,呈现样态,变得暧昧、含混,气质忧郁,意义缺失,构思缺位,及至寻常、无聊、挑衅,甚至可怖了。有人言必称“当代”,一方面急切地名之为摄影的范式革命,预设出了叫好声,另一方面又同样急切地等待下一出戏上演,在中场休息时就不耐烦
期刊
1809年著名的普鲁士教育家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和他的弟弟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在柏林创立了最古老的大学洪堡大学,那时所树立的“洪堡精神”认为大学应该是“知识的总和”,基本组织原则是“寂寞和自由”。这一基本思想在德国如此地深入人心,它广泛地渗透到德国大学教育的根髓之中,使得几乎所有的大学教育不仅以教会学生基本技能为根
期刊
本期《英国摄影杂志》推出“拍摄豪门”专题,采访了一些将聚光灯转向富豪的纪实摄影师。富豪的人数在人群中也许仅仅占1%,但是以这个群体为题材的作品却可以清晰地表达摄影师们的批判态度和政治参与。那么,摄影师通过怎样的途径实施拍摄?他们又是如何塑造被摄对象?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摄影师对这个题材产生了兴趣?都杰·沃利斯(Dougie Wallace)拍摄的街头肖像咄咄逼人,使用闪光灯“带出问题的不可思议性”。
期刊
五十多年以来,马格南图片社的大将、法国摄影师布鲁诺·巴贝的足迹遍布五大洲,见证过无数次军事冲突和众多重大的历史时刻,为20世纪下半叶人类的进程捕捉了一份珍贵的视觉文献。但是,巴贝不仅仅是一位眼尖手快、心怀悲悯的人文报道摄影师,他更是一位自由地、创造性地运用色彩的卓越艺术家:他几乎与恩斯特·哈斯(Ernst Hass)同时开展彩色摄影实践,并且,他对色彩、光线和肌理的敏感,直接地追溯至他度过童年的地
期刊
前几天,朋友送我两百元购书卡,遂去北京最大的书店,王府井新华书店。至少有两年没来过,如今这里已像个杂货大卖场,泥人、风筝、笔墨纸砚、学习机等各种所谓文化用品和产品,至少占据了书店一半的空间,包括楼梯的转角处,而主营的图书也多有商业味儿,大面积的儿童读物、教辅、金融、理财、时尚、悬疑小说,而历史、哲学、艺术等学术类龟缩在角落。  有报道说,近年来中国人读书量年人均为0.7本,而我们的近邻韩国、日本都
期刊
我来自汕头海关,专职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算是名副其实的“海关摄影人”。近20年的海关工作经历,让我对海关摄影深有感触,你拥有独特的资源,不用担心题材撞车,更不用担心被拒绝,但你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老一套”、“摄八股”,你该如何避免,固有的思维惯性你要如何突破。  越南芒街与广西东兴隔着北仑河。此处河道窄、河水浅、船只多,临时码头和秘密通道遍布两岸,“保货”、“收费”、“看路”、“专抢”等走私链据
期刊
2016年4月23日,《四月前后—1976至1986》(下简称《四月前后》)摄影展在北京798艺术区映画廊开幕。如果大家对1976年以来中国摄影的发展历程稍有了解,那么就一定会注意到,作为此次展览的三个主角:“四五”时期的摄影记录、“四月影会”的三个展览(下文简称“影会”,必要时仍以全名出现)和“现代摄影沙龙”时期的摄影创作(下简称“沙龙”,必要时仍以全名出现)都曾在当时,乃至过后很长一段时间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