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庄子所提出的问题作为探究,从教育的多面性和灌输性来阐述问号教育的目的。由实例出发,讲出了教育的根本所在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以中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弊端出发,发掘出现代教育的高消费性和不平等性,以及教育的同化现象和模式教学,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提出问号教育的真意所在!
关键词:教育目的;同化应试性;高消费性;病态教学
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他所提出了三个问题:万里无云,天色湛蓝,这是天的颜色吗?天外的宇宙是无限大的吗?站在高处,俯视下方世界,也是这样的吗?所谓立场不同,观点自然两样。
德国的小学教科书说打败拿破仑是德国人的力量,英国的小学教科书说打败拿破仑是英国人的力量。而罗素主张把两种小学教科书放到一块让孩子们念。有人担心说你这样让孩子们信什么呢?罗素说:“你教的学生他不信了,你的教育就成功了”。
教育系的教授给毕业前的同学讲了一个案例:国外一家出版社要出版一本超级畅销书,为了让这本书一炮打响,他们请来策划专家出谋划策。专家们出了这样一个主意:出一本书,书的名字叫《你也能写一本书》。这本书出了封面扉页之外,里面既不印字,也不印图,全是白纸。购买者只要将自己想写的书写在上面,然后寄回公司,公司将会派专人认真审阅,并从中选出几部最佳作品出版。
此举一出,举国轰动,几十万册“书”很快销售一空,为公司赢得了丰厚的利润。
记者后来采访专家为什么会有出奇制胜的创意,专家微笑着说:“只有不把书当书卖才能卖得比书好”。
“不把书当书卖,那你把书当什么卖呢?”
“我把它当本子卖。”
案例讲完,教授让大家各抒己见。绝大多数同学赞叹策划专家超凡脱俗的想象力,他出奇制胜的怪招令人叹为观止!
而一个学生说出了自己的理解:“我觉得这是一则关于教育的寓言:教师只有放下僵化的书本,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自己去写,而不是强行灌输。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用问号不断启发,而不是直接传授答案。因为很多事情不是一个标准答案就可以解决的。
而反观现行的中国教育,发现了两个极大的问题。一个是教育的高消费型,自从将教育作为一项产业来抓后,商业性日益明显,越是高端的教育花费就越大。这必然注定了只有少数的富裕家庭能够让孩子接受好的高端教育,而对于农村的孩子或者一些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来说,高端教育简直就是一个梦。那高昂的学费是很多家庭所望尘莫及的。这也就产生了一个必然的现象:有钱人家的孩子将接受到好的教育,享受好的教育资源,而穷人家的孩子则无法享受这些资源。教育的不平等性必然将引起社会化的矛盾问题,就是富裕家庭的孩子接受好的教育资源,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无论是见识还是对于信息量的掌握上,都将远远超过贫困家庭的学生,这也就导致了在未来的社会中富者越富,而穷者越穷的循环模式。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有钱人家的孩子选择了出国留学,出国深造。去享受更为高端的教育。而没钱人家的孩子又会作何感想?也许你比他们还要优秀,但是因为没钱,只有看着他人去接受高端教育,而自己却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唯有空遗憾,抱怨为何不出生于豪门之家?
教育的不平等性必然将泯灭一大批的寒窗苦读的学子,丧失一大批家庭条件不好,但是自身优秀的青年。这无疑将是国家的损失,这无疑将撼动教育的神圣性,这无疑是嫉妒、不平等心理所滋生的摇篮。现在大学生所出问题者,于此大有相关。教育变成了不再是对于学生,而是对于一个家庭的经济竞赛,实在是教育的悲哀了!
如果说这一个问题不够引起重视。那么另一个问题将直接铸就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之路。
我们都知道国家的兴旺,科技的发展无不需要人才,更加需要高素质,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我们的高等教育就是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培养国家的栋梁。肩负起国家崛起和发展的重大历史责任。然而我们的高等教育真的做到了吗?
试看现今在教育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的大学扩招。名义上是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走入校园。可实际呢?别的不说。就说大学生从昔日的“天之骄子”变成了现在的毕业就失业,需要国家来救助的“低端无能”人群。原因何在?同样是大学生,为何地位和待遇竟有如此大的落差。关键就在于教育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只注重数量而不注重质量!原来一个老师带十多个学生,老师有足够的时间观察了解每一个学生,有机会对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因而所培养教育出来的学生虽然数量不多,但是“质量”却是过硬的,是国家所需的高科技人才。而现在的大学老师却是一个人要带几十乃至上百个的学生,就连学生的名字都无法全部叫出来,又谈何因材施教呢?笑谈了。这样的扩招后就相当于原来所能培养100人的教育资源现在却要超额培养500人。那么就必然导致了教育资源的缺失和严重的不足。国家给你定的指标就是这么多人,但是你没有足够的教育资源培养出这么多人,怎么办呢?
思前想后还真想出了办法:将以前的人性化管理转变成为模式化的管理,将因材施教转变成为“产品”塑造。这样不但能大大节省财力物力,还能让老师带更多的学生,超额完成国家定下的任务,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乎我们这些大学生都变成了大学产业化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用僵化的书本所塑造出来的“书呆子”。用管理者的话来说就是:现代大学生所需要培养的科目一科都没有落下,就好像是将我们统统作为“容器”,往我们脑袋里灌入各种的知识宝库,灌入前人们所研究发现的成果。确实,这些东西是宝贝,关键就看我们日后所能用到多少了。用句俗语:这叫做是赶鸭子上架,管你吃得消、吃不消都给我吃下去,能消化多少就看你个人的造化了。这样的教育培养方法,所塑造出来的“鸭子”都是一些消化不良的“病鸭子”了。这样的“鸭子”社会认可吗?看看就业率就知道了。
这样的教育方法又培养出了另一种奇怪现象:“病鸭子”们为了消化完所咽下去的“知识财富”,还有社会对我们的不认可。于是乎考研成了现代的热门话题!我们一直都讲教育是双向的,既然我病了,自然要寻找治病的良方。以前考研是为了将所学进一步深化,现在呢?是为了“治病”,治社会不接受我们,就业压力大之病!
也许是我们对于实现共产主义太为迫切,也许是我们中国人历来都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外国用几十年所发展的技术我们要用几年搞定它,外国人摸索了几百年形成的管理模式我们要用十几年建成它。在奋勇争先的过程中,小病小痛不在乎,小摔小打不在意。也许某一天真的病入膏肓了才悔之莫及!就好像是中国的高铁建设一样,不出事时牛逼哄哄,皆大欢喜。一旦出事,牛皮吹破,人命呜呼!也许真的只有病入膏肓才能引起国家重视。那教育呢?现在高等教育所反映的问题已经是刻不容缓了,现在抓还来得及,不要等到真的有那么一天连教育事业都病入膏肓了,那么国家之青年怎么办?国家之未来怎么办?
最后,还想引用那位学生所说的话:“教育只有放下僵化的书本,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自己去写,而不是强行灌输。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这才是问号教育的真意所在!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关键词:教育目的;同化应试性;高消费性;病态教学
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他所提出了三个问题:万里无云,天色湛蓝,这是天的颜色吗?天外的宇宙是无限大的吗?站在高处,俯视下方世界,也是这样的吗?所谓立场不同,观点自然两样。
德国的小学教科书说打败拿破仑是德国人的力量,英国的小学教科书说打败拿破仑是英国人的力量。而罗素主张把两种小学教科书放到一块让孩子们念。有人担心说你这样让孩子们信什么呢?罗素说:“你教的学生他不信了,你的教育就成功了”。
教育系的教授给毕业前的同学讲了一个案例:国外一家出版社要出版一本超级畅销书,为了让这本书一炮打响,他们请来策划专家出谋划策。专家们出了这样一个主意:出一本书,书的名字叫《你也能写一本书》。这本书出了封面扉页之外,里面既不印字,也不印图,全是白纸。购买者只要将自己想写的书写在上面,然后寄回公司,公司将会派专人认真审阅,并从中选出几部最佳作品出版。
此举一出,举国轰动,几十万册“书”很快销售一空,为公司赢得了丰厚的利润。
记者后来采访专家为什么会有出奇制胜的创意,专家微笑着说:“只有不把书当书卖才能卖得比书好”。
“不把书当书卖,那你把书当什么卖呢?”
“我把它当本子卖。”
案例讲完,教授让大家各抒己见。绝大多数同学赞叹策划专家超凡脱俗的想象力,他出奇制胜的怪招令人叹为观止!
而一个学生说出了自己的理解:“我觉得这是一则关于教育的寓言:教师只有放下僵化的书本,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自己去写,而不是强行灌输。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用问号不断启发,而不是直接传授答案。因为很多事情不是一个标准答案就可以解决的。
而反观现行的中国教育,发现了两个极大的问题。一个是教育的高消费型,自从将教育作为一项产业来抓后,商业性日益明显,越是高端的教育花费就越大。这必然注定了只有少数的富裕家庭能够让孩子接受好的高端教育,而对于农村的孩子或者一些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来说,高端教育简直就是一个梦。那高昂的学费是很多家庭所望尘莫及的。这也就产生了一个必然的现象:有钱人家的孩子将接受到好的教育,享受好的教育资源,而穷人家的孩子则无法享受这些资源。教育的不平等性必然将引起社会化的矛盾问题,就是富裕家庭的孩子接受好的教育资源,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无论是见识还是对于信息量的掌握上,都将远远超过贫困家庭的学生,这也就导致了在未来的社会中富者越富,而穷者越穷的循环模式。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有钱人家的孩子选择了出国留学,出国深造。去享受更为高端的教育。而没钱人家的孩子又会作何感想?也许你比他们还要优秀,但是因为没钱,只有看着他人去接受高端教育,而自己却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唯有空遗憾,抱怨为何不出生于豪门之家?
教育的不平等性必然将泯灭一大批的寒窗苦读的学子,丧失一大批家庭条件不好,但是自身优秀的青年。这无疑将是国家的损失,这无疑将撼动教育的神圣性,这无疑是嫉妒、不平等心理所滋生的摇篮。现在大学生所出问题者,于此大有相关。教育变成了不再是对于学生,而是对于一个家庭的经济竞赛,实在是教育的悲哀了!
如果说这一个问题不够引起重视。那么另一个问题将直接铸就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之路。
我们都知道国家的兴旺,科技的发展无不需要人才,更加需要高素质,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我们的高等教育就是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培养国家的栋梁。肩负起国家崛起和发展的重大历史责任。然而我们的高等教育真的做到了吗?
试看现今在教育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的大学扩招。名义上是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走入校园。可实际呢?别的不说。就说大学生从昔日的“天之骄子”变成了现在的毕业就失业,需要国家来救助的“低端无能”人群。原因何在?同样是大学生,为何地位和待遇竟有如此大的落差。关键就在于教育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只注重数量而不注重质量!原来一个老师带十多个学生,老师有足够的时间观察了解每一个学生,有机会对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因而所培养教育出来的学生虽然数量不多,但是“质量”却是过硬的,是国家所需的高科技人才。而现在的大学老师却是一个人要带几十乃至上百个的学生,就连学生的名字都无法全部叫出来,又谈何因材施教呢?笑谈了。这样的扩招后就相当于原来所能培养100人的教育资源现在却要超额培养500人。那么就必然导致了教育资源的缺失和严重的不足。国家给你定的指标就是这么多人,但是你没有足够的教育资源培养出这么多人,怎么办呢?
思前想后还真想出了办法:将以前的人性化管理转变成为模式化的管理,将因材施教转变成为“产品”塑造。这样不但能大大节省财力物力,还能让老师带更多的学生,超额完成国家定下的任务,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乎我们这些大学生都变成了大学产业化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用僵化的书本所塑造出来的“书呆子”。用管理者的话来说就是:现代大学生所需要培养的科目一科都没有落下,就好像是将我们统统作为“容器”,往我们脑袋里灌入各种的知识宝库,灌入前人们所研究发现的成果。确实,这些东西是宝贝,关键就看我们日后所能用到多少了。用句俗语:这叫做是赶鸭子上架,管你吃得消、吃不消都给我吃下去,能消化多少就看你个人的造化了。这样的教育培养方法,所塑造出来的“鸭子”都是一些消化不良的“病鸭子”了。这样的“鸭子”社会认可吗?看看就业率就知道了。
这样的教育方法又培养出了另一种奇怪现象:“病鸭子”们为了消化完所咽下去的“知识财富”,还有社会对我们的不认可。于是乎考研成了现代的热门话题!我们一直都讲教育是双向的,既然我病了,自然要寻找治病的良方。以前考研是为了将所学进一步深化,现在呢?是为了“治病”,治社会不接受我们,就业压力大之病!
也许是我们对于实现共产主义太为迫切,也许是我们中国人历来都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外国用几十年所发展的技术我们要用几年搞定它,外国人摸索了几百年形成的管理模式我们要用十几年建成它。在奋勇争先的过程中,小病小痛不在乎,小摔小打不在意。也许某一天真的病入膏肓了才悔之莫及!就好像是中国的高铁建设一样,不出事时牛逼哄哄,皆大欢喜。一旦出事,牛皮吹破,人命呜呼!也许真的只有病入膏肓才能引起国家重视。那教育呢?现在高等教育所反映的问题已经是刻不容缓了,现在抓还来得及,不要等到真的有那么一天连教育事业都病入膏肓了,那么国家之青年怎么办?国家之未来怎么办?
最后,还想引用那位学生所说的话:“教育只有放下僵化的书本,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自己去写,而不是强行灌输。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这才是问号教育的真意所在!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