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龙喀什河
玉龙喀什河是一条肥沃丰饶的河,这条河,不仅积淀了一个民族太多的历史与辉煌,也流淌着河两岸百姓太多的艰辛与发财梦!
站在位于和田市西南27公里处的玉龙喀什河渠首,放眼望去,景观建筑群、水池、曲桥、亭阁、楼台错落有致。同行的和田旅游局罗先生告诉我:“东岸山头有古寺庙遗址,西岸有王蔚纪念碑和纪念馆,风光如画。”可往下望去,两百多米宽的河床,历经亿万年积累起来的厚达三米至十米左右的卵石层已经被挖掘得令人震撼。那天,我看到一群又一群的人在一台台挖掘机旁,做着玉的交易,他们手上攥着一块块未经雕琢的美玉,开出来的都是令人咋舌的高价。我还看到不少淘玉的人,痴迷地用铁铲、铁镐等工具,挖开河床,在石头堆里细细筛选。他们的孩子无人照料,就爬在河床的细沙上,在烈日下酣睡着。他们深信:这条河绝对是华夏文明的富矿,是阿里巴巴宝库里的宝藏。也许一不留神,一镐下去,兴许能挖出一座高楼,一辆宝马;或者挖出一个朝代,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看着看着,我们也下了河,在河床里漫步,谦虚地低着头,细细地寻觅着。越过沟坑,淌过河水,我觅到了我的喜爱——两块石头。一块似威风独立的参天大树,还有枝枝蔓蔓伸向四面八方,纵横交错;另一块似一个长寿老者,他站在河边,好像仰观着昆仑山,又似注视着玉龙喀什河,在满怀深情地说:不能再滥采乱挖了,让这条创造了喧嚣与繁华的河,有规律地去流淌吧,她将会流淌出更加优美的旋律和辉煌!
两棵树王
那天,我们一行去敬拜了两棵树。一棵是核桃王树,那棵树,树龄高达1366年,挺立在巴格其镇的庄园里,虽然树干已空,沧桑难掩,但依然显着葱绿,显着巍然。另一棵是近600年的无花果王,那是一棵历尽风雨、潇洒浪漫的树,占地足有一亩之多,据说是16世纪初叶昆仑西王母专为和田王续嗣赐赠的仙树。
那是两棵坚韧的树,能在烈日下娇艳,能在寒风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兮兮风沙,她们的灵魂坚毅伟大,纵使历经千年的风霜雨雪,依然浩气长存。卓绝凛然的生命精神,与历史恒久,与天地同耀。
那是两棵宽怀的树,它们把根须深深扎入大地,用绿叶进行光合作用,除此之外不再有别的奢求,不需要饲之以精粮,也不需要喂之以酒肉,却和身边的喧闹红尘、花花草草和睦相处,每年还能结出丰硕的果实用以营养人类。我们向管理人员索要了两粒果实,还有葡萄,就在树边吃了起来。和田的朋友说:这果实,在这里吃,是一种味道,带到城里吃,又是另一种味道。我好像也有这种感觉。我在想:这一切,可能与“场”有关,场是什么呢,我也说不清楚,反正我经历过的,有官场、商场、训练场、情场、牧场、运动场……一种场有一种场的味道,一种场涵养着一种场的生命。
和田那个地方,草原、沙漠、阳光、土壤、自然女神撒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美的石头”(和田玉)、乌鲁克阿塔(维吾尔语,意为“伟大的父亲”,指昆仑山)摊铺在脚下的“格兰姆”(地毯)、大地之乳(古代和田的另一个称谓)为亘古荒原增光添彩点缀的“艾德莱斯”(土花绸),等等等等,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场,生生息息,坦坦荡荡,摇曳着生命的灵光。
匆匆地和树结缘,又匆匆地与树话别,尽管我在树边没呆多久,可有谁能说这不是一次生命的洗礼和灵魂的转场呢?在回归红尘的路上,我的脚步似乎空灵飘逸了许多……
奴尔牧场
当和田朋友绘声绘色地描述奴尔牧场的神奇魅力时,我们一行产生了一睹其芳容的兴奋。那天,吃过早饭,和田朋友带路,两辆越野车穿过沙漠,越过河坝子,颠过尘土,盘旋过弯弯曲曲的山路,一路艰难跋涉,来到了离海拔六千六百多米的昆仑山很近的地方——奴尔牧场。
放弃奢望,放弃一切与纯洁灵魂无关的杂质,静静地,默默地,调节好心情的色彩,远远地瞭望昆仑山的雄伟。眼前的一切,构成了一幅博大精美、苍茫辽阔的画卷,我的心感到莫大的胸怀万丈。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心情。
想象着牧羊人脚踏昆仑、手握羊鞭、遥望星空的艰苦之旅,我的心不得不为之沸腾。
享受着风景秀美的草原上的音乐时光,人,不幸福都不行。
目睹着牧民的容颜,黑里透红的脸,粗糙的皮肤,沟壑一样的皱纹,廉价的衣着,淡然的表情,这一切好像在告诉你:来这儿的游客,在他们看来,没有太大的区别。
离开蒙古包,拍摄鸟儿飞翔的画面时,忽然看到一幅悠然景象:两位牧民骑着小毛驴,驴背上盖了土毛毡,搭上裢褡,人坐在上面,惬意得很,也让人羡慕得很。看他们在驴背上放牧,若无其事,悠哉游哉,心无杂念,特别洋溢,像大山一样坦然,像草原一样滋润,叫人无法不被感染。这是什么样的境界?我向往这种境界,幻想着所谓的原生态样子,这自然萌发的不羁想法让我得到片刻的忘我。我迷恋大牧场,迷恋这瞬间的空白。
躺在草地上,闲看天空中无心相逐的白云,静观牧场茵茵的绿草,我浮想联翩。我想起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情感,想起了至高无上的昆仑山滋生出来的柔媚静美的和田玉,还想起了一位对玉爱意无限、情意无限的敬玉人说过的一句话:人不逐,是最轻松的生存状态;玉不琢,是最高贵的天然艺术……
编辑家英宏[email protected]
玉龙喀什河是一条肥沃丰饶的河,这条河,不仅积淀了一个民族太多的历史与辉煌,也流淌着河两岸百姓太多的艰辛与发财梦!
站在位于和田市西南27公里处的玉龙喀什河渠首,放眼望去,景观建筑群、水池、曲桥、亭阁、楼台错落有致。同行的和田旅游局罗先生告诉我:“东岸山头有古寺庙遗址,西岸有王蔚纪念碑和纪念馆,风光如画。”可往下望去,两百多米宽的河床,历经亿万年积累起来的厚达三米至十米左右的卵石层已经被挖掘得令人震撼。那天,我看到一群又一群的人在一台台挖掘机旁,做着玉的交易,他们手上攥着一块块未经雕琢的美玉,开出来的都是令人咋舌的高价。我还看到不少淘玉的人,痴迷地用铁铲、铁镐等工具,挖开河床,在石头堆里细细筛选。他们的孩子无人照料,就爬在河床的细沙上,在烈日下酣睡着。他们深信:这条河绝对是华夏文明的富矿,是阿里巴巴宝库里的宝藏。也许一不留神,一镐下去,兴许能挖出一座高楼,一辆宝马;或者挖出一个朝代,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看着看着,我们也下了河,在河床里漫步,谦虚地低着头,细细地寻觅着。越过沟坑,淌过河水,我觅到了我的喜爱——两块石头。一块似威风独立的参天大树,还有枝枝蔓蔓伸向四面八方,纵横交错;另一块似一个长寿老者,他站在河边,好像仰观着昆仑山,又似注视着玉龙喀什河,在满怀深情地说:不能再滥采乱挖了,让这条创造了喧嚣与繁华的河,有规律地去流淌吧,她将会流淌出更加优美的旋律和辉煌!
两棵树王
那天,我们一行去敬拜了两棵树。一棵是核桃王树,那棵树,树龄高达1366年,挺立在巴格其镇的庄园里,虽然树干已空,沧桑难掩,但依然显着葱绿,显着巍然。另一棵是近600年的无花果王,那是一棵历尽风雨、潇洒浪漫的树,占地足有一亩之多,据说是16世纪初叶昆仑西王母专为和田王续嗣赐赠的仙树。
那是两棵坚韧的树,能在烈日下娇艳,能在寒风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兮兮风沙,她们的灵魂坚毅伟大,纵使历经千年的风霜雨雪,依然浩气长存。卓绝凛然的生命精神,与历史恒久,与天地同耀。
那是两棵宽怀的树,它们把根须深深扎入大地,用绿叶进行光合作用,除此之外不再有别的奢求,不需要饲之以精粮,也不需要喂之以酒肉,却和身边的喧闹红尘、花花草草和睦相处,每年还能结出丰硕的果实用以营养人类。我们向管理人员索要了两粒果实,还有葡萄,就在树边吃了起来。和田的朋友说:这果实,在这里吃,是一种味道,带到城里吃,又是另一种味道。我好像也有这种感觉。我在想:这一切,可能与“场”有关,场是什么呢,我也说不清楚,反正我经历过的,有官场、商场、训练场、情场、牧场、运动场……一种场有一种场的味道,一种场涵养着一种场的生命。
和田那个地方,草原、沙漠、阳光、土壤、自然女神撒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美的石头”(和田玉)、乌鲁克阿塔(维吾尔语,意为“伟大的父亲”,指昆仑山)摊铺在脚下的“格兰姆”(地毯)、大地之乳(古代和田的另一个称谓)为亘古荒原增光添彩点缀的“艾德莱斯”(土花绸),等等等等,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场,生生息息,坦坦荡荡,摇曳着生命的灵光。
匆匆地和树结缘,又匆匆地与树话别,尽管我在树边没呆多久,可有谁能说这不是一次生命的洗礼和灵魂的转场呢?在回归红尘的路上,我的脚步似乎空灵飘逸了许多……
奴尔牧场
当和田朋友绘声绘色地描述奴尔牧场的神奇魅力时,我们一行产生了一睹其芳容的兴奋。那天,吃过早饭,和田朋友带路,两辆越野车穿过沙漠,越过河坝子,颠过尘土,盘旋过弯弯曲曲的山路,一路艰难跋涉,来到了离海拔六千六百多米的昆仑山很近的地方——奴尔牧场。
放弃奢望,放弃一切与纯洁灵魂无关的杂质,静静地,默默地,调节好心情的色彩,远远地瞭望昆仑山的雄伟。眼前的一切,构成了一幅博大精美、苍茫辽阔的画卷,我的心感到莫大的胸怀万丈。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心情。
想象着牧羊人脚踏昆仑、手握羊鞭、遥望星空的艰苦之旅,我的心不得不为之沸腾。
享受着风景秀美的草原上的音乐时光,人,不幸福都不行。
目睹着牧民的容颜,黑里透红的脸,粗糙的皮肤,沟壑一样的皱纹,廉价的衣着,淡然的表情,这一切好像在告诉你:来这儿的游客,在他们看来,没有太大的区别。
离开蒙古包,拍摄鸟儿飞翔的画面时,忽然看到一幅悠然景象:两位牧民骑着小毛驴,驴背上盖了土毛毡,搭上裢褡,人坐在上面,惬意得很,也让人羡慕得很。看他们在驴背上放牧,若无其事,悠哉游哉,心无杂念,特别洋溢,像大山一样坦然,像草原一样滋润,叫人无法不被感染。这是什么样的境界?我向往这种境界,幻想着所谓的原生态样子,这自然萌发的不羁想法让我得到片刻的忘我。我迷恋大牧场,迷恋这瞬间的空白。
躺在草地上,闲看天空中无心相逐的白云,静观牧场茵茵的绿草,我浮想联翩。我想起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情感,想起了至高无上的昆仑山滋生出来的柔媚静美的和田玉,还想起了一位对玉爱意无限、情意无限的敬玉人说过的一句话:人不逐,是最轻松的生存状态;玉不琢,是最高贵的天然艺术……
编辑家英宏[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