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对话”是相对于教师的直白独讲而言的,小学数学教学的普遍形式便是教师的教. 在这种教学形式中,教师常习惯于采取剥夺学生表达意见的“讲授”的形式,让教学成了教师的“独白”,学生则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 这种教学形式,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被动的地位,而削弱了他们的积极性. “对话”作为当今社会各个领域的热词,如何将其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数学;对话教学;教学策略
本文是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教科研课题“有效对话,构建生命课堂策略研究”(立项编号FJJW15-319)研究成果之一.
前 言
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其核心内容便是追求民主平等、沟通合作、互动交往、创造生成. 在数学教学中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自觉地与“生本”视野下的对话式教学联姻,生成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新教学形态. 我们的社会已步入一个对话的时代,对话成为一种潮流并波及学校教育,对话在教育领域中的作用也愈加重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新的教育精神孕育、发芽的前兆. “对话”将会在当代教育以至未来教育中发挥它独特的价值. 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必然要与“对话”联姻,并产生一种新的教学理念.
一、直面文本“亲密”对话的实施意义
在小学数学中,数学真理是重要的教学内容. 由于数学真理是多样的、相对的. 在对教学真理认知时,也就会表现出多样性、层次性,而不同认知间存在一定差异. 因此,数学的学习是一种交流、批驳、解释的对话过程. 对话是一种开放模式,可将参与对话者的诸多信息予以有效融合,且对话过程可获得理想效果. 同时,对话属于有效互动方式,可增进参与者间的了解,缩短其差距,让学生在开放、平等氛围中对自身思维空间予以开拓. 在小学数学中,以直面文本的方式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亲密对话,对小学生数学思维、数学能力、数学真理等的培养意义重大.
二、直面文本“亲密”对话的实施措施
(一)深入文本,争做教材研究者
“师本对话”指的就是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同时也是教师挖掘文本的过程. 师本对话的实施需要预设课堂教学,教师应首先和文本“亲密接触”,对文章用语精妙之处细细品味,才可获得切实的体会与感受,自己才能对其理解,在课堂中引领学生和文本展开对话,从而创造性地引导学生参与文本意义生成的过程. 所有教师应做教材研究者,在充分备课基础上深入文本,对文本意义进行挖掘. 对知识构架予以合理重组,并将文本精华加以还原,从而引导学生. 如我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快乐的动物”——“倍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程教学中,首先对教材内容认真揣摩,对“倍”的含义深入分析,并探索应用一种简单易懂、充满乐趣的方法展开教学. 在教学前,首先准备好白纸、彩色小圆片、挂图、动物简笔画、欢快音乐、小红花、小红旗等,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体会除法和等分之间的联系.
(二)认真分析,争做课堂对话的组织者
1. 课前对话
教师在讲授知识前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去理解文本,如可以在课前设置一些有价值的话题,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思考新课并联系已有知识,激发孩子超越文本内容,以更多的途径扩大自己的视野,以在提出困惑或与文本对话时获得知识.
2. 课始对话
即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围绕对话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与教师获得心灵的沟通. 情境的创设不仅有利于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将既有经验与要探究解决的新问题自觉联系起来,从而获得新知.
3. 课中对话
一般来说是以师生、生生对话交织进行. 在对话中教师提供学生对话的话题,使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潜力得到充分激活,并有目标、有方向地引导学生独立尝试、合作尝试以让学生接触文本,理解文本意义. 而生生对话一般是以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开展,在小组中或组际间让学生进行对话,而教师作为引导者时时观察讨论情况,并作为平等的一员发表自己的看法,一起与学生进行文本意义的建构.
4. 课后对话
即在课堂结束时教师有侧重地引导学生围绕教学重点进行反思性对话. 以深入了解在课堂细节中各层次学生的具体感受和真实的认知效果. 帮助学生去发现和研究新问题,完善知识建构,彰显自我人性.
(三)研究方法,争做学生“对话”的引路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直面文本“亲密对话”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阅读数学文本时,能够有效抓住关键字词,并对关键字词有所理解. 同时还应教会学生自文本中找到重点语句加以理解,借助文本中图例理解相关知识. 如在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进位加法”例题“27 6”的口算教学中,学生发现“7 6”所得结果大于10,和信息窗不进位的加法并不相同. 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书中图例,利用摆小正方体的形式对进位加法算理进行摸索,从而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分析教材内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增强学生阅读文本能力.
结 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建构直面文本的以多维对话为框架的课堂,才能维其本真、成其自然. 在多方互动和多元生成中,学生的思维才会获得最好的发展. 有效开展多维对话,可成就学生学习的精彩、铸就课堂的高品质.
【参考文献】
[1]顾珍娣.切入点——儿童对话的金钥匙[J].新课程(小学),2012(12).
[2]刘芳.用对话演绎精彩课堂[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04).
【关键词】 小学数学;对话教学;教学策略
本文是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教科研课题“有效对话,构建生命课堂策略研究”(立项编号FJJW15-319)研究成果之一.
前 言
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其核心内容便是追求民主平等、沟通合作、互动交往、创造生成. 在数学教学中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自觉地与“生本”视野下的对话式教学联姻,生成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新教学形态. 我们的社会已步入一个对话的时代,对话成为一种潮流并波及学校教育,对话在教育领域中的作用也愈加重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新的教育精神孕育、发芽的前兆. “对话”将会在当代教育以至未来教育中发挥它独特的价值. 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必然要与“对话”联姻,并产生一种新的教学理念.
一、直面文本“亲密”对话的实施意义
在小学数学中,数学真理是重要的教学内容. 由于数学真理是多样的、相对的. 在对教学真理认知时,也就会表现出多样性、层次性,而不同认知间存在一定差异. 因此,数学的学习是一种交流、批驳、解释的对话过程. 对话是一种开放模式,可将参与对话者的诸多信息予以有效融合,且对话过程可获得理想效果. 同时,对话属于有效互动方式,可增进参与者间的了解,缩短其差距,让学生在开放、平等氛围中对自身思维空间予以开拓. 在小学数学中,以直面文本的方式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亲密对话,对小学生数学思维、数学能力、数学真理等的培养意义重大.
二、直面文本“亲密”对话的实施措施
(一)深入文本,争做教材研究者
“师本对话”指的就是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同时也是教师挖掘文本的过程. 师本对话的实施需要预设课堂教学,教师应首先和文本“亲密接触”,对文章用语精妙之处细细品味,才可获得切实的体会与感受,自己才能对其理解,在课堂中引领学生和文本展开对话,从而创造性地引导学生参与文本意义生成的过程. 所有教师应做教材研究者,在充分备课基础上深入文本,对文本意义进行挖掘. 对知识构架予以合理重组,并将文本精华加以还原,从而引导学生. 如我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快乐的动物”——“倍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程教学中,首先对教材内容认真揣摩,对“倍”的含义深入分析,并探索应用一种简单易懂、充满乐趣的方法展开教学. 在教学前,首先准备好白纸、彩色小圆片、挂图、动物简笔画、欢快音乐、小红花、小红旗等,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体会除法和等分之间的联系.
(二)认真分析,争做课堂对话的组织者
1. 课前对话
教师在讲授知识前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去理解文本,如可以在课前设置一些有价值的话题,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思考新课并联系已有知识,激发孩子超越文本内容,以更多的途径扩大自己的视野,以在提出困惑或与文本对话时获得知识.
2. 课始对话
即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围绕对话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与教师获得心灵的沟通. 情境的创设不仅有利于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将既有经验与要探究解决的新问题自觉联系起来,从而获得新知.
3. 课中对话
一般来说是以师生、生生对话交织进行. 在对话中教师提供学生对话的话题,使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潜力得到充分激活,并有目标、有方向地引导学生独立尝试、合作尝试以让学生接触文本,理解文本意义. 而生生对话一般是以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开展,在小组中或组际间让学生进行对话,而教师作为引导者时时观察讨论情况,并作为平等的一员发表自己的看法,一起与学生进行文本意义的建构.
4. 课后对话
即在课堂结束时教师有侧重地引导学生围绕教学重点进行反思性对话. 以深入了解在课堂细节中各层次学生的具体感受和真实的认知效果. 帮助学生去发现和研究新问题,完善知识建构,彰显自我人性.
(三)研究方法,争做学生“对话”的引路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直面文本“亲密对话”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阅读数学文本时,能够有效抓住关键字词,并对关键字词有所理解. 同时还应教会学生自文本中找到重点语句加以理解,借助文本中图例理解相关知识. 如在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进位加法”例题“27 6”的口算教学中,学生发现“7 6”所得结果大于10,和信息窗不进位的加法并不相同. 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书中图例,利用摆小正方体的形式对进位加法算理进行摸索,从而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分析教材内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增强学生阅读文本能力.
结 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建构直面文本的以多维对话为框架的课堂,才能维其本真、成其自然. 在多方互动和多元生成中,学生的思维才会获得最好的发展. 有效开展多维对话,可成就学生学习的精彩、铸就课堂的高品质.
【参考文献】
[1]顾珍娣.切入点——儿童对话的金钥匙[J].新课程(小学),2012(12).
[2]刘芳.用对话演绎精彩课堂[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