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扩张,学校教育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近几年,化龙镇作为番禺区发展最迅猛的镇街,经济、社会结构等学校外部环境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农村学校的家校沟通问题逐渐显现。
一、真实存在的鸿沟
家庭教育在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但是,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之间,总存在一道似乎不易跨越的鸿沟。教育理论无法指导教育实践,教育现实往往与教育理想存在差距,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越来越多的家长为了生计起早贪黑、东奔西跑,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教师也出现职业倦怠,没有太多的精力与家长沟通交流。
二、现存问题
1. 沟通的形式单一,缺乏有效性
目前,化龙镇的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家长会、家长到校、成长记录手册、书面通知等形式面向全体家长的沟通;另一种是以互访、书面、电话联系等方式针对学生出现的具体问题所进行的个别沟通。虽然这两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但也存在一定问题。第一,由于人员的精力、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递的信息有限且不及时。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只是掌握了学生情况的一部分信息,难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第二,信息传输多是从学校到家长的单向传输,家长参与度不够,学生更是没有表述自己意见的机会,因而出现了一些失真的信息,给学生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第三,通过上述两种形式真正实现家校沟通的家长只有一小部分,相当一部分家长只能了解到关于同年龄段孩子发展的共性信息,而对于自己子女特点的信息缺乏了解渠道。由于沟通不顺畅的原因,导致部分家长不支持学校教育,家校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
2. 沟通的频率较低,缺乏连续性
由于缺乏灵活多样的家校沟通方式,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次数受到影响。就化龙镇的学校而言,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通常发生在开学初、大型考试之后或孩子在校表现出现问题时,每学期的沟通次数十分有限。有的家长可能与教师素未谋面,只是偶尔进行电话沟通;还有的家长根本联系不上,基本处于“失联”的状态。
沟通频率低意味着沟通时间少,这一方面导致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认知少,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缺乏连续性的认识;另一方面,沟通频率低也导致家庭与学校关系之间不够密切,家长不了解学校的发展理念,对学校教育支持度不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难以相互协作,形成教育合力。沟通的目的在于相互了解,进而相互合作,家校合作的核心是家长和教师的协同,让家长与教师配合工作,将教育资源结合起来,实现互补。但是,低频率的沟通使得家长与教师之间无法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更无法给予学生连续而持久的关注。
3. 沟通的内容片面,缺乏整体性
家校沟通涉及哪些内容?从现实来看,化龙镇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的内容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学生近期的学习状况和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违纪问题,如遲到、打架、不按时完成作业等。归结而言,家校沟通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学习状况开展的。如此,一方面,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整体关照不足,缺乏对学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另一方面,围绕学习状况开展的家校沟通经常会造成学优生和学困生受到较多的关注,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极易被忽视,家校沟通内容的片面性也就导致了家校沟通覆盖面不全,无法关照全体学生。学习状况不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全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多方面的,仅仅将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作为家校沟通的内容显然是狭窄的。
4. 沟通的意愿薄弱,缺乏主动性
化龙镇学校的家长由本地原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组成。村镇原居民从事的职业以工厂务工、务农、小商贩为主;部分家庭因城市发展需要而获得拆迁补偿,依靠房产出租获利,或因农村合作股份制而受惠得到大量的补偿款。番禺区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即流动儿童,占学生总人数比率较大。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普遍较低,家长为生计而不得不承担繁重的工作,导致平时在家里跟孩子相处交流的时间比较少,对于孩子情感上的关怀与学习上的关心就更少。化龙镇农村学校这两部分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对家庭教育、家校沟通的认识不足,存在“教育孩子是学校、老师的事”这种错误思想,很少主动与学校、教师联系,甚至经常缺席学校的家长会。从教师方面说,虽然教师一直在家校沟通中处于主导地位,但在内心上,由于教学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等原因,许多教师也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频繁、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教师的沟通意愿也明显不强。
三、优化策略
家校沟通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从而真正实现有效的家校沟通。
1. 提升家长和教师对家校沟通重要性的认识
学校教育不是教育的全部,家庭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教师和家长需要各自发挥其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提升家校沟通的有效性首先需要提升家长和教师这两大沟通主体对家校沟通的认识,换句话说,就是需要教师和家长充分认识到家校合作、家校沟通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特别是要加强家校沟通技巧方面的培训,使广大教师将家校沟通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加以对待。外来务工人员自身文化水平不高,这是不可改变的现实,但是否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能否与教师进行沟通合作,可以通过人为的力量改变。学校、教师只有在提升对家校沟通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有效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子女的教育,营造出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信任的育人氛围,形成整合教育、整体育人的新格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要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加大对家校沟通、家庭教育的宣传,转变家长过度依赖学校教育的思想,使其将自身看作是教育的重要参与者,调动其与教师沟通、联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建立规范完善的家校沟通制度
学校是教育制度化的产物,健全、规范而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学校各项工作全面落实的基本保障,能对全校师生起到约束、规范、激励和引导作用。因此,建立完善、规范的家校沟通制度对于促进家校沟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要明确家校沟通中教师和家长双方的职责,建立双方定期沟通的制度,并明确规定每学年家校沟通的次数、方式,及时互相通报情况,做好相关记录。在以往的沟通中,家长相对于教师更加被动。沟通是双方的共同责任,因此,在制定家校溝通制度时要特别注意对教师和家长各自职责的强调,避免出现将职责压在教师一方的情况。(2)制度的具体执行者是教师和家长,在建立家校沟通制度时,需要广泛征求全校教师及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如此,才能使制定出来的制度真正落实,使其真正转化为家长和教师的具体行动。(3)因年级和班级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各年级、班级在学校制度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制定本年级、班级的制度,确保可行性。
3. 丰富家校沟通的方式与内容
我国有学者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从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形式上的参与”,包括家长会、家校联系本等;“人际的参与”,比如家访、家长参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管理式参与”,即家长参与学校事务决策的形成。 化龙镇农村学校家校沟通的方式比较传统,以教师的单向输出为主,需要占用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沟通不及时,沟通内容也较单一。因此,尽可能丰富家校沟通的方式与内容是有效解决家校沟通问题的重要手段。
(1)规范使用班级微信群,建立学校(班级)公众号,使家校沟通迅速、便捷。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家校沟通提供了便利。如今,微信平台已成为家校沟通的一种重要渠道,但在家校沟通中微信平台的使用需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班级微信群不只是教师向全体家长发布信息的平台,也是家长互相讨论如何教育子女问题的平台,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多讨论、多交流;其次,教师和家长要充分挖掘微信平台的各种功能,通过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实现沟通和交流;再次,每所学校应当有一个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在公众号中设置不同板块,用于发布学校、学生的各类信息、征求家长意见等;最后,班级的所有任课教师都应该加入班级微信群,参与微信群的交流与讨论,这不仅可以减轻班主任的负担,还可以丰富家校沟通的内容,让家长对孩子的在校表现有更全面的认识。
(2)建立家长学校,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形成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化龙镇农村学校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在教育问题上观念落后,与教师沟通时难免会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因此,建立家长学校,请专业的教师向家长传授不断发展的教育思想,与家长交流教育观念,帮助家长更新教育理念等,这不仅是有效的家校沟通方式,更会对家校沟通的有效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3)开设家长课堂,邀请家长与教师同上一堂课,使家长深度卷入学校教育中。要邀请怎样的家长呢?并不是高学历、有文化的家长才能走进课堂,从事各行各业的家长都可以走入课堂,与教师和学生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人生经历或是各种感悟。家长课堂,一方面能够使家长走入学校,不断加深对学校和孩子的了解;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家长充分体会到教师职业的不易,增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了解和沟通。
参考文献
[1]刘力.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功能与方式[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2(01):64.
[2]杨启光,陈明选. 家庭与学校教育改革的关系:西方的经验与中国的问题[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4):30-39.
[3]冯永刚. 学校制度文化育人的价值意蕴及其实现[J]. 教育科学研究,2018(05):89-92.
一、真实存在的鸿沟
家庭教育在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但是,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之间,总存在一道似乎不易跨越的鸿沟。教育理论无法指导教育实践,教育现实往往与教育理想存在差距,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越来越多的家长为了生计起早贪黑、东奔西跑,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教师也出现职业倦怠,没有太多的精力与家长沟通交流。
二、现存问题
1. 沟通的形式单一,缺乏有效性
目前,化龙镇的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家长会、家长到校、成长记录手册、书面通知等形式面向全体家长的沟通;另一种是以互访、书面、电话联系等方式针对学生出现的具体问题所进行的个别沟通。虽然这两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但也存在一定问题。第一,由于人员的精力、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递的信息有限且不及时。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只是掌握了学生情况的一部分信息,难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第二,信息传输多是从学校到家长的单向传输,家长参与度不够,学生更是没有表述自己意见的机会,因而出现了一些失真的信息,给学生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第三,通过上述两种形式真正实现家校沟通的家长只有一小部分,相当一部分家长只能了解到关于同年龄段孩子发展的共性信息,而对于自己子女特点的信息缺乏了解渠道。由于沟通不顺畅的原因,导致部分家长不支持学校教育,家校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
2. 沟通的频率较低,缺乏连续性
由于缺乏灵活多样的家校沟通方式,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次数受到影响。就化龙镇的学校而言,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通常发生在开学初、大型考试之后或孩子在校表现出现问题时,每学期的沟通次数十分有限。有的家长可能与教师素未谋面,只是偶尔进行电话沟通;还有的家长根本联系不上,基本处于“失联”的状态。
沟通频率低意味着沟通时间少,这一方面导致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认知少,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缺乏连续性的认识;另一方面,沟通频率低也导致家庭与学校关系之间不够密切,家长不了解学校的发展理念,对学校教育支持度不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难以相互协作,形成教育合力。沟通的目的在于相互了解,进而相互合作,家校合作的核心是家长和教师的协同,让家长与教师配合工作,将教育资源结合起来,实现互补。但是,低频率的沟通使得家长与教师之间无法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更无法给予学生连续而持久的关注。
3. 沟通的内容片面,缺乏整体性
家校沟通涉及哪些内容?从现实来看,化龙镇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的内容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学生近期的学习状况和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违纪问题,如遲到、打架、不按时完成作业等。归结而言,家校沟通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学习状况开展的。如此,一方面,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整体关照不足,缺乏对学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另一方面,围绕学习状况开展的家校沟通经常会造成学优生和学困生受到较多的关注,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极易被忽视,家校沟通内容的片面性也就导致了家校沟通覆盖面不全,无法关照全体学生。学习状况不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全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多方面的,仅仅将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作为家校沟通的内容显然是狭窄的。
4. 沟通的意愿薄弱,缺乏主动性
化龙镇学校的家长由本地原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组成。村镇原居民从事的职业以工厂务工、务农、小商贩为主;部分家庭因城市发展需要而获得拆迁补偿,依靠房产出租获利,或因农村合作股份制而受惠得到大量的补偿款。番禺区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即流动儿童,占学生总人数比率较大。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普遍较低,家长为生计而不得不承担繁重的工作,导致平时在家里跟孩子相处交流的时间比较少,对于孩子情感上的关怀与学习上的关心就更少。化龙镇农村学校这两部分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对家庭教育、家校沟通的认识不足,存在“教育孩子是学校、老师的事”这种错误思想,很少主动与学校、教师联系,甚至经常缺席学校的家长会。从教师方面说,虽然教师一直在家校沟通中处于主导地位,但在内心上,由于教学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等原因,许多教师也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频繁、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教师的沟通意愿也明显不强。
三、优化策略
家校沟通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从而真正实现有效的家校沟通。
1. 提升家长和教师对家校沟通重要性的认识
学校教育不是教育的全部,家庭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教师和家长需要各自发挥其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提升家校沟通的有效性首先需要提升家长和教师这两大沟通主体对家校沟通的认识,换句话说,就是需要教师和家长充分认识到家校合作、家校沟通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特别是要加强家校沟通技巧方面的培训,使广大教师将家校沟通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加以对待。外来务工人员自身文化水平不高,这是不可改变的现实,但是否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能否与教师进行沟通合作,可以通过人为的力量改变。学校、教师只有在提升对家校沟通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有效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子女的教育,营造出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信任的育人氛围,形成整合教育、整体育人的新格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要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加大对家校沟通、家庭教育的宣传,转变家长过度依赖学校教育的思想,使其将自身看作是教育的重要参与者,调动其与教师沟通、联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建立规范完善的家校沟通制度
学校是教育制度化的产物,健全、规范而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学校各项工作全面落实的基本保障,能对全校师生起到约束、规范、激励和引导作用。因此,建立完善、规范的家校沟通制度对于促进家校沟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要明确家校沟通中教师和家长双方的职责,建立双方定期沟通的制度,并明确规定每学年家校沟通的次数、方式,及时互相通报情况,做好相关记录。在以往的沟通中,家长相对于教师更加被动。沟通是双方的共同责任,因此,在制定家校溝通制度时要特别注意对教师和家长各自职责的强调,避免出现将职责压在教师一方的情况。(2)制度的具体执行者是教师和家长,在建立家校沟通制度时,需要广泛征求全校教师及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如此,才能使制定出来的制度真正落实,使其真正转化为家长和教师的具体行动。(3)因年级和班级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各年级、班级在学校制度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制定本年级、班级的制度,确保可行性。
3. 丰富家校沟通的方式与内容
我国有学者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从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形式上的参与”,包括家长会、家校联系本等;“人际的参与”,比如家访、家长参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管理式参与”,即家长参与学校事务决策的形成。 化龙镇农村学校家校沟通的方式比较传统,以教师的单向输出为主,需要占用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沟通不及时,沟通内容也较单一。因此,尽可能丰富家校沟通的方式与内容是有效解决家校沟通问题的重要手段。
(1)规范使用班级微信群,建立学校(班级)公众号,使家校沟通迅速、便捷。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家校沟通提供了便利。如今,微信平台已成为家校沟通的一种重要渠道,但在家校沟通中微信平台的使用需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班级微信群不只是教师向全体家长发布信息的平台,也是家长互相讨论如何教育子女问题的平台,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多讨论、多交流;其次,教师和家长要充分挖掘微信平台的各种功能,通过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实现沟通和交流;再次,每所学校应当有一个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在公众号中设置不同板块,用于发布学校、学生的各类信息、征求家长意见等;最后,班级的所有任课教师都应该加入班级微信群,参与微信群的交流与讨论,这不仅可以减轻班主任的负担,还可以丰富家校沟通的内容,让家长对孩子的在校表现有更全面的认识。
(2)建立家长学校,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形成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化龙镇农村学校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在教育问题上观念落后,与教师沟通时难免会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因此,建立家长学校,请专业的教师向家长传授不断发展的教育思想,与家长交流教育观念,帮助家长更新教育理念等,这不仅是有效的家校沟通方式,更会对家校沟通的有效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3)开设家长课堂,邀请家长与教师同上一堂课,使家长深度卷入学校教育中。要邀请怎样的家长呢?并不是高学历、有文化的家长才能走进课堂,从事各行各业的家长都可以走入课堂,与教师和学生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人生经历或是各种感悟。家长课堂,一方面能够使家长走入学校,不断加深对学校和孩子的了解;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家长充分体会到教师职业的不易,增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了解和沟通。
参考文献
[1]刘力.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功能与方式[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2(01):64.
[2]杨启光,陈明选. 家庭与学校教育改革的关系:西方的经验与中国的问题[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4):30-39.
[3]冯永刚. 学校制度文化育人的价值意蕴及其实现[J]. 教育科学研究,2018(05):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