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齐白石先生曾三次游历桂林一带,留下了不少表现桂林山水、漓江风光的佳作和诗句,桂林一带的山水是形成齐白石山水画个性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齐白石;桂林山水
一、秀美的桂林山水与美术文化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里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奇峰灵秀,平地拔起;加之漓江沿岸竹林掩映,村落棋布,江水明洁如镜,江上风帆点点,竹筏游弋,宁静而祥和的景致氛围更是令人神往。在漫长的岁月里,桂林的奇山秀水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画家们更是钟爱这里,纷纷写景抒情。
宋代大书画家米芾是最早画桂林山水的人,他于1074年来桂林并在伏波山留下题名、自画像。徐悲鸿于20世纪30年代到桂林阳朔,创作了大量的写生作品,如《漓江春雨》《阳朔山水》等传世佳作。桂林山水无疑对以上20世纪著名画家的山水画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今天以桂林秀美山水为主要表现对象的桂林山水画一直被继承和发展着。广西老一辈画家帅础坚、阳太阳、黄独峰等也曾经创作出大批脍炙人口的漓江山水画作品,为漓江画派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齐白石的桂林之缘
国画大师齐白石以专长花鸟著称于世,然而,他一生中画有许多写意山水画的珍品佳作,其简约宁静中不失生机的独特画风,却因花鸟画夺目的光芒所淹没,被人们所忽略。
齐白石从1902年起,应友人之邀,多次前往桂林,其中在《与胡佩衡论画》《齐白石谈艺录》中写道:“我在壮年时代游览过许多名胜,桂林一带山水,形势陡峭,我最喜欢。别处山水总觉不新奇,就是华山也是雄壮有余秀气不足。我以为,桂林山水即雄壮又秀丽,称得起‘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我生平喜画桂林一带风景,奇峰高耸,平滩捕鱼,即或画些山居图等,也都是在漓江边所见到的。”可见,广西桂林一带确实给他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
(一)叠彩之旅
叠彩山坐落于桂林市北的漓江之畔。因山石层层横断,如彩绸锦缎相叠,故而得名。齐白石在桂林,每天忘情于青山绿水之间,早出晚归,精心作画。而叠彩山素有“江山会景处”之称,站在峰顶上俯瞰全城,漓江蜿蜒南去,远望群山峻岭,秀丽奇特,美景尽收眼底。他在此从不同的角度取景,画了多幅山水画。
(二)独秀之情
独秀峰位于市中心的古城里,它孤峰平地拔起,巍然屹立,被赞誉为“南天一柱”,也被称为“独秀奇峰”。桂林山形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到了桂林,独秀峰是齐白石经常游览的地方,他曾写道:“一星灯火桂林殊。”自注:“桂林城内,有独秀峰,峰上有灯树,甚高,晚景苍苍时,灯如一星早出,众星出,不可辨灯也。”在游历过程中,他画了许多写生画稿,其中的一幅《独秀峰图》(现藏中国美术馆),刻画峰独如碑,山顶灯树晰然可见,是当时所作。
(三)阳朔之游
漓江风光尤以阳朔为最,“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高度概括了阳朔自然风光的美。齐白石游阳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有一首题画诗:曾经阳朔好山无,峦倒峰斜势欲扶。一笑前朝诸巨手,平铺细抹死功夫。
三、简约宁静的齐氏山水画
齐白石山水画,像中国的古体诗词,言简意浓,寓情寓景。几乎每一幅画,都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流露。齐氏山水画从稚嫩走向成熟是个艰辛漫长过程。
(一)写生悟法
从1902至1909年间,齐白石开始纵览祖国名山大川,期间,他见过古今各派书画,也见证了他仰慕已久的八大、石涛和金农的一些真迹。齐白石擅长以简洁的绘画语言符号构成画面,通过对真实物象外形的概括提炼,强调外形美,表现内在蓬勃的生命力。特别是桂林、阳朔之行后,当地独特的山水风貌令齐白石欢喜不禁,以至在此居住了很长时间。他写生创作了大量的画稿,尤以山水画创作最为突出。他画了大量的记游式山水,在开阔的视角及丰富的人生阅历积累中,最终有助于自成一派山水画风格的形成。因此其画中山纹理不乱,笔笔清爽,远峰则不勾不皴,以大笔没骨法沾墨或纯蓝、纯橙写出,一二笔而成。大多如桂林独秀峰,耸然直立,气象雄伟。
(二)修炼定法
1910年,“六出六归”的齐白石回到湖南老家,并完成了《借山图册》。所谓“借山图”按他自己的话说:“凡天下之名山大川,目之所见者,或耳之所闻者,吾皆欲借之。”《借山图册》是对传统山水画程式的修改,直接取材于他远游的所记所感,促使他的山水画新变和个人面目的初步形成。
1923年至1925年,齐白石的山水画愈加成熟,以简洁的绘画语言、符号要素构成画面,通过对真实物象外形的提炼概括,强调意象外在造型之美,表现内在蓬勃的生命力。所以,这一时期山水画几乎没有崇山峻岭、名山大川,而是浅渚野水、平坡阡陌、竹林茅舍,只有中远景出现的几座圆头峰峦。他把远游的观感和印象重新组合成画面,把《借山图册》中初见端倪的桂林一带的地域特征放大出来,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桂林山》,用平直的粗细笔线勾勒平地拔起的山峰,并无皴笔,配以白屋远帆。意境新奇,笔墨挺拔刚健。在1925年的作品中如《鳞桥烟柳图》《雨后山光》《松树青山》《孤帆图》《蕉屋图》《好山依屋图》等都是把远游印象、写生画稿和定居北京后的创作经验熔于一炉,构图简洁、意境新奇,并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其画法多变,用笔用色自如,标志着齐氏山水画的成熟。至1927年齐白石的山水画完全成熟,工致画法、写意画并行,构景造境信手拈来,笔墨纯熟精炼。如《三寿图》《青松白屋图》为这一时期作品。
四、桂林山水对齐白石山水画的影响及启示
(一)桂林山水自然地貌、地理气候环境特征对齐氏山水画的直接影响
1905年的第三次游历以及特别是桂林一带之行的所观所感对于他独具一格山水风貌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自传》中齐白石曾说:“进入广西境内,果然奇峰峻岭,目不暇接,画山水到了广西才算开了眼界。”桂林一带地貌特征是由石灰岩组成的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相对独立、峰峦圆缓、不大不高的山体是齐白石画山的主要造型特点。齐氏山水画中的山形,受桂林山水自然地貌、地理环境特征的影响,这也是形成他平中见奇山水画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以竹林、蕉林、圆峰为代表的山水符号,纯化了齐白石山水画的画面构成,也强化了齐白石山水画的地理和地域特征。书屋瓦舍等人文景观增添了山水自然景观的人文气息,营构了作品闲适、纯朴、宁谧的田园意境。可见,桂林一带之游,对他山水画风格图式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使他的画风真实生动而有气魄。
(二)从客观到主观,从自然到艺术
桂林一带山水对齐白石山水画别具一格山水特色的形成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他的山水画个性更多的还是体现在他对桂林山水独特的感悟上,以及在这种感悟之中更多的自觉追求。这也是从《借山图册》发展而来的艺术个性。立意清新,而流露于功力深厚的笔底,这是齐白石所有作品的高度所在。他曾在《桂林山》一画中自题诗云:逢人耻听说荆关,宗派夸能却汗颜。自有心胸甲天下,老夫看熟桂林山。诗中提到“心胸甲天下”和“看熟桂林山”,体现了他对“宗派夸能”的蔑视和对新风格的自信。他画的是心中情,心中景。笔墨出于情,出于感受。而他胸中自有“甲天下”的山水多来自桂林和阳朔,源自他对桂林山水的钟爱。但这些作品并非临摹写生,而是从自然中提取,进行再创作,是精神的栖息地,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并把对自然的感悟重新构思组成画面,以自己特有的形式来表现心中的山水,与时人的山水画拉开了距离,构成齐白石山水画的独特风格。
这些个性鲜明的符号语言,是从认识到表现的升华,把自然景观变为艺术的升华,是齐白石山水画魅力之所在。齐白石与桂林之缘不仅改变了他的山水画风,而且把这种山水个性发挥到极致。
【张 燕,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
【关键词】齐白石;桂林山水
一、秀美的桂林山水与美术文化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里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奇峰灵秀,平地拔起;加之漓江沿岸竹林掩映,村落棋布,江水明洁如镜,江上风帆点点,竹筏游弋,宁静而祥和的景致氛围更是令人神往。在漫长的岁月里,桂林的奇山秀水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画家们更是钟爱这里,纷纷写景抒情。
宋代大书画家米芾是最早画桂林山水的人,他于1074年来桂林并在伏波山留下题名、自画像。徐悲鸿于20世纪30年代到桂林阳朔,创作了大量的写生作品,如《漓江春雨》《阳朔山水》等传世佳作。桂林山水无疑对以上20世纪著名画家的山水画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今天以桂林秀美山水为主要表现对象的桂林山水画一直被继承和发展着。广西老一辈画家帅础坚、阳太阳、黄独峰等也曾经创作出大批脍炙人口的漓江山水画作品,为漓江画派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齐白石的桂林之缘
国画大师齐白石以专长花鸟著称于世,然而,他一生中画有许多写意山水画的珍品佳作,其简约宁静中不失生机的独特画风,却因花鸟画夺目的光芒所淹没,被人们所忽略。
齐白石从1902年起,应友人之邀,多次前往桂林,其中在《与胡佩衡论画》《齐白石谈艺录》中写道:“我在壮年时代游览过许多名胜,桂林一带山水,形势陡峭,我最喜欢。别处山水总觉不新奇,就是华山也是雄壮有余秀气不足。我以为,桂林山水即雄壮又秀丽,称得起‘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我生平喜画桂林一带风景,奇峰高耸,平滩捕鱼,即或画些山居图等,也都是在漓江边所见到的。”可见,广西桂林一带确实给他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
(一)叠彩之旅
叠彩山坐落于桂林市北的漓江之畔。因山石层层横断,如彩绸锦缎相叠,故而得名。齐白石在桂林,每天忘情于青山绿水之间,早出晚归,精心作画。而叠彩山素有“江山会景处”之称,站在峰顶上俯瞰全城,漓江蜿蜒南去,远望群山峻岭,秀丽奇特,美景尽收眼底。他在此从不同的角度取景,画了多幅山水画。
(二)独秀之情
独秀峰位于市中心的古城里,它孤峰平地拔起,巍然屹立,被赞誉为“南天一柱”,也被称为“独秀奇峰”。桂林山形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到了桂林,独秀峰是齐白石经常游览的地方,他曾写道:“一星灯火桂林殊。”自注:“桂林城内,有独秀峰,峰上有灯树,甚高,晚景苍苍时,灯如一星早出,众星出,不可辨灯也。”在游历过程中,他画了许多写生画稿,其中的一幅《独秀峰图》(现藏中国美术馆),刻画峰独如碑,山顶灯树晰然可见,是当时所作。
(三)阳朔之游
漓江风光尤以阳朔为最,“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高度概括了阳朔自然风光的美。齐白石游阳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有一首题画诗:曾经阳朔好山无,峦倒峰斜势欲扶。一笑前朝诸巨手,平铺细抹死功夫。
三、简约宁静的齐氏山水画
齐白石山水画,像中国的古体诗词,言简意浓,寓情寓景。几乎每一幅画,都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流露。齐氏山水画从稚嫩走向成熟是个艰辛漫长过程。
(一)写生悟法
从1902至1909年间,齐白石开始纵览祖国名山大川,期间,他见过古今各派书画,也见证了他仰慕已久的八大、石涛和金农的一些真迹。齐白石擅长以简洁的绘画语言符号构成画面,通过对真实物象外形的概括提炼,强调外形美,表现内在蓬勃的生命力。特别是桂林、阳朔之行后,当地独特的山水风貌令齐白石欢喜不禁,以至在此居住了很长时间。他写生创作了大量的画稿,尤以山水画创作最为突出。他画了大量的记游式山水,在开阔的视角及丰富的人生阅历积累中,最终有助于自成一派山水画风格的形成。因此其画中山纹理不乱,笔笔清爽,远峰则不勾不皴,以大笔没骨法沾墨或纯蓝、纯橙写出,一二笔而成。大多如桂林独秀峰,耸然直立,气象雄伟。
(二)修炼定法
1910年,“六出六归”的齐白石回到湖南老家,并完成了《借山图册》。所谓“借山图”按他自己的话说:“凡天下之名山大川,目之所见者,或耳之所闻者,吾皆欲借之。”《借山图册》是对传统山水画程式的修改,直接取材于他远游的所记所感,促使他的山水画新变和个人面目的初步形成。
1923年至1925年,齐白石的山水画愈加成熟,以简洁的绘画语言、符号要素构成画面,通过对真实物象外形的提炼概括,强调意象外在造型之美,表现内在蓬勃的生命力。所以,这一时期山水画几乎没有崇山峻岭、名山大川,而是浅渚野水、平坡阡陌、竹林茅舍,只有中远景出现的几座圆头峰峦。他把远游的观感和印象重新组合成画面,把《借山图册》中初见端倪的桂林一带的地域特征放大出来,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桂林山》,用平直的粗细笔线勾勒平地拔起的山峰,并无皴笔,配以白屋远帆。意境新奇,笔墨挺拔刚健。在1925年的作品中如《鳞桥烟柳图》《雨后山光》《松树青山》《孤帆图》《蕉屋图》《好山依屋图》等都是把远游印象、写生画稿和定居北京后的创作经验熔于一炉,构图简洁、意境新奇,并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其画法多变,用笔用色自如,标志着齐氏山水画的成熟。至1927年齐白石的山水画完全成熟,工致画法、写意画并行,构景造境信手拈来,笔墨纯熟精炼。如《三寿图》《青松白屋图》为这一时期作品。
四、桂林山水对齐白石山水画的影响及启示
(一)桂林山水自然地貌、地理气候环境特征对齐氏山水画的直接影响
1905年的第三次游历以及特别是桂林一带之行的所观所感对于他独具一格山水风貌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自传》中齐白石曾说:“进入广西境内,果然奇峰峻岭,目不暇接,画山水到了广西才算开了眼界。”桂林一带地貌特征是由石灰岩组成的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相对独立、峰峦圆缓、不大不高的山体是齐白石画山的主要造型特点。齐氏山水画中的山形,受桂林山水自然地貌、地理环境特征的影响,这也是形成他平中见奇山水画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以竹林、蕉林、圆峰为代表的山水符号,纯化了齐白石山水画的画面构成,也强化了齐白石山水画的地理和地域特征。书屋瓦舍等人文景观增添了山水自然景观的人文气息,营构了作品闲适、纯朴、宁谧的田园意境。可见,桂林一带之游,对他山水画风格图式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使他的画风真实生动而有气魄。
(二)从客观到主观,从自然到艺术
桂林一带山水对齐白石山水画别具一格山水特色的形成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他的山水画个性更多的还是体现在他对桂林山水独特的感悟上,以及在这种感悟之中更多的自觉追求。这也是从《借山图册》发展而来的艺术个性。立意清新,而流露于功力深厚的笔底,这是齐白石所有作品的高度所在。他曾在《桂林山》一画中自题诗云:逢人耻听说荆关,宗派夸能却汗颜。自有心胸甲天下,老夫看熟桂林山。诗中提到“心胸甲天下”和“看熟桂林山”,体现了他对“宗派夸能”的蔑视和对新风格的自信。他画的是心中情,心中景。笔墨出于情,出于感受。而他胸中自有“甲天下”的山水多来自桂林和阳朔,源自他对桂林山水的钟爱。但这些作品并非临摹写生,而是从自然中提取,进行再创作,是精神的栖息地,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并把对自然的感悟重新构思组成画面,以自己特有的形式来表现心中的山水,与时人的山水画拉开了距离,构成齐白石山水画的独特风格。
这些个性鲜明的符号语言,是从认识到表现的升华,把自然景观变为艺术的升华,是齐白石山水画魅力之所在。齐白石与桂林之缘不仅改变了他的山水画风,而且把这种山水个性发挥到极致。
【张 燕,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