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源 :商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极为重要。文化认同是身份认同、情感归属的重要前提,是中华民族增强凝聚力的重要保障。
  对任何国家而言,文化认同都是最基本、最深层次的认同,是一种身份的构建和归属,反映了民族共同体对自己身份识别和情感依托的集体意识。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是形成各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心理基础和情感纽带,是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纽带,是联结其他四个认同的精神血脉,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长远性和根本性作用。
  共同的价值认同、文化认同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础。民族文化认同的偏离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甚至对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都有着深远影响。增强文化认同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基础,但在促进民族文化发展和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同时,首先要处理好两种关系。
  一是处理好民族文化差异和共同文化认同的关系。56个民族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具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各民族文化差异明显。近年来,随着各个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各地区在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不断挖掘民族文化特色,特别是为促进地方旅游业发展的特殊历史背景下,个别地区过分强调其区域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与其他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差异性,这对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产生了消极影响。中华文化本身也是由多种民族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而形成的。因此,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必须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差异与共同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要在繁荣发展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二是处理好传统民族文化和当代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国民族文化各具特色,拥有着深厚丰富的历史,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民族在交往、交融过程中,其自身民族文化也在不断发展。民族文化就是在其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繁荣的。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好传统民族文化与当代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对传统民族文化进行必要的扬弃,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使优秀民族文化在新时代永远保持活力,并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从而促进中华文化的不断发展,为中华文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在处理好这两种关系的基础上,繁荣发展民族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认同,需从以下四个维度将增强中华文化认同落到实处。

努力营造互惠共赢的经济环境,夯实中华文化认同的经济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曾说:“各民族贸易、文化等诸多方面的频繁交往及依赖关系,将逐渐取代原先那些地方自给自足和闭目塞听的封闭状态。本民族的精神财富被赋予公共属性,片面和局限的民族文化也由此演变为世界性的文学。”共同的经济基础是形成文化共识的物质基础,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经济基础,是共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在中华文化形成的历史过程中,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互融合,其基础即是农业生产方式与游牧生产方式的相互融合。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不仅是经济的相互交流,也是促进民族交流、文化融合的重要经济基础。各民族通过对共同经济利益的追求,聚合思想,形成共同的信念、认知和情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民族间在市场的作用下,既有合作又有分工,这使各民族间的经济交往进一步加深,联系进一步紧密,为形成共通的文化认同起到了积极作用。
  进入新时代,文化发展仍离不开经济的发展,文化融合仍离不开经济合作,文化认同仍离不开经济共通。只有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原则,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形成广泛的国内大循环、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增强各民族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才能为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夯实经济基础。

持续增强各民族间的交流互动,系牢中华文化认同的沟通纽带


  中华文化的发展依赖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多民族文化共生的历史格局依赖于各民族间的交流与互动。各民族间畅通无阻的交往与交流是中华文化认同感发展的前提。纵观中国古代历史,一个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融。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正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的历史。各民族在交往过程中,不同思想观念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逐渐形成了中华文化。当今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化、信息化进程加快,各民族发展程度出现了明显差异,各民族间交往必然会出现各种不适应,极易产生民族隔阂。而民族隔阂通常就与语言不通紧密相关。
  深入分析近年来民族问题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因民族语言问题造成沟通障碍、引发民族矛盾的事件层出不穷。广泛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民族地区分层分类开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课程,其重要意义就在于增强各族间的交流互动,主要是减少各民族间语言沟通障碍,产生多种交流方式,减少或避免民族隔阂与矛盾。各民族间应秉承“求同存异、以和为贵”的交流理念,在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民族间沟通交流,为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构建良性互动的民族关系,系牢各民族沟通的纽带。

坚持并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强化中华文化认同的制度保障


  制度建设是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抓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项基本民族制度,是实现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制度。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势,能够使各族群众积极参与国家治理和地方建设,充分调动各族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同为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添砖加瓦。

  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坚持以下实践要求: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向前发展;二是坚持将依法治国与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相结合。制度的贯彻落实与依法管理紧密相关。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与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相结合,依照法律对民族区域自治地区进行管理,依法保障民族自治地区的自治权,保障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中华文化认同的价值内核


  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感的价值基础。不同的发展历史使各民族文化拥有不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前提是让各民族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只有共同价值追求才能真正凝聚共识,增进民族认同情感、增强身份认同情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深刻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又涵盖了新时代社会发展所必须的价值取向,是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凝聚中华民族共识、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价值基础。当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面临诸多困境,如国际不确定风险、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信息快速传播、民族地区宗教信仰等因素,都是制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原因,威脅着我国特别是民族地区的意识形态安全。只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凝聚中华民族共识,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关键在行动;通过多种宣传方式,搭建多样宣传平台,开展多彩宣传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的同时,转变为自觉行动;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在不断严格要求自身的同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相互监督的良好风尚,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共同践行的价值追求、价值准则,为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凝聚坚实的共同价值内核。
  (中共通辽市委党校)
其他文献
国家政策、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的指导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但是,某些地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还受到许多方面的影响,如依托产业、资源稀缺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因素。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正在呈现“S”形曲线。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不仅有必要在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策略,而且有必要了解产业增长的发展模式与乡村旅游业的成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从乡村振兴战略的角度回顾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乡村旅游产业开始形成,
高中体育特长生体育高考内容包括素质和专项两个方面,素质项目包括有一百米、跳远、铅球、八百米;专项包括有体操、武术、足篮排、铅球、四百米、三千米等。体育考试成绩的上线率影响学校的升学率和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评判标准,亦代表社会对学校的认可程度。从另外一方面看体育特长生通过体育成绩来考大学提高了学校整体的升学率。  本文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淄川第一中学体育高考的上线率,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期刊
以往的高中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大多数忙于为高考做准备的学生认为体育课堂就是浪费自己学习时间的表现,完全没有必要,而部分学生則将体育课堂当作从紧张的高考压力中释放和解脱出来的途径。加上受到传统教学体制及高考竞争压力的影响,大多数高中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抗挫力较差,一遇到点小挫折就会产生严重的挫败感,习惯性的请求家长或老师的帮助,未能很好的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这种现象的出现严重
期刊
新课改的纵深推进,强调应提升教学实效性与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体育中,足球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既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体能素质,提高他们的反应能力、奔跑速度以及健康水平,也将增进学生对足球文化的了解,促进校园足球发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精神。因此,教师应意识到传统的足球教学方式,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还有可能使其产生对足球教学的抵触。在此,本文展开对提高小学体育足球教学趣味性的有效策
期刊
本文基于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工作过程,探究工程造价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从强调企业主体地位、行业协会发挥协同育人功能、校企互通互赢方面提出建议,可对相关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提供一定指导意见。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探索试行“现代学徒制”在我国新常态化的经济发展阶段已上升为国家意志。如何在国内高职院校中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
1 前言  篮球运动发展至今,已然走过了一百余年,并因其上手简单、易于开展、场地人数不受限等原因,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成长为三大球之一的运动项目。篮球规则,作为规范篮球运动参与人员行为举止的法规性文件,是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需要共同遵守的。总结归纳过去20年篮球规则的修改,并加以分析,有助于更好的把握国际篮联对于规则修改的思路与规律,对于更好的进行篮球教学,裁判员合理的做出判罚都有重要的启示性
期刊
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重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的过程中更加重视理论性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教学内容方面并没有结合外部市场变化进行更新,难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发展方向,因此培养出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其综合素质并不高,日后从业过程中,难以较好地适应企业岗位需求。在目前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与时俱进,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进行教学革新,促进学生综合
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不仅关乎个人的体质健康情况,更是国家未来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2016年三月的全国两会上,“健康中国”正式被确定为国家战略,目的是通过国家战略全面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在“健康中国”视域下,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程度对于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青年人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之星,是国家发展的希望与未来,要实现健康中国,必须重视和重视青少年体质的健康发展
期刊
GOOD TEACHER  熊川武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师范大学新型师资培训中心主任,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原兼职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原副理事长。  教育是什么?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道:“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外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育应当是一件幸福的事,对
GOOD TEACHER  钟伟彭  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佛山市优秀教师,佛山市顺德区数学学科带头人。  钟伟彭拥有30多年教学阅历,1988年至2001年间,他在初中任教,2002年1月调往小学任校长。多年来,他致力于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丰富的教育教学阅历造就了他独特的教育见解。在他看来,小学的教育着重陪伴,这包括家长的陪伴和老师的陪伴,让学生在长期的坚持中养成好的习惯,为未来打牢基础。而初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