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谱学分析的聚氨酯弹性体/聚磷酸铵/氢氧化铝复合材料阻燃机理研究

来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spark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熔融共混技术,将聚磷酸铵(APP)和氢氧化铝(ATH)引入到聚氨酯弹性体(TPU)中,制备了一系列热塑性聚氨酯/聚磷酸铵/氢氧化铝(TPU/APP/ATH)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激光拉曼光谱研究了T PU和阻燃T PU(FR-T PU)复合材料燃烧后炭渣的微观形貌、表面结构、元素组成、键合状态和石墨化程度,结合阻燃性能测试,揭示APP和AT H的协同阻燃机制.SEM分析表明相较于APP与ATH单独使用,TPU/APP/ATH炭层的空洞结构更少,炭渣的致密性更高.XPS分析表明FR-T PU的炭渣中C元素含量相比于纯T PU有所降低,O元素的含量有所上升,其中TPU/APP10/ATH10的C元素含量从88.2% 降至69.24%,O元素的含量从8.07% 升至17.78%,P和Al元素含量相较于单独添加分别从11.74% 和16.36% 下降至3.91% 和3.31%.在此基础上,通过对C元素的分峰拟合发现T PU炭渣中C—C/C—H,C—O/C—N和C=O/C=N含量分别为61.05%,35.65% 和3.30%;TPU/APP10/ATH10炭渣中三种结构含量分别为45.38%,45.00% 和9.63%,说明ATH和APP复配使用有利于C元素形成酯、醚、羰基、羧酸(盐)、酯基等结构.通过对O元素的分峰拟合发现,T PU炭渣中O2/H2 O,—O—,=O三种结构含量分别为28.75%,44.36% 和26.89%;TPU/APP10/ATH10炭渣中O2/H2O,—O—,=O三种结构含量分别为44.33%,32.78% 和22.89%,说明APP和ATH的加入有利于炭渣中O元素形成O2/H2O结构.通过对N元素的分峰拟合发现,TPU炭渣中—NH—,=N结构的N元素含量分别为40.93% 和59.07%;TPU/APP10/ATH10中—NH—,=N结构的N元素含量分别47.17% 和52.83%,说明ATH与APP复配使用促进了—NH—结构的形成.拉曼测试表明,相比于单独使用,A PP和A T H复配使用,炭层的石墨化程度更好,致密性更高.以上分析结合阻燃测试可以得出TPU/APP/ATH复合材料阻燃机制:ATH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铝,吸收热量并释放大量水蒸气,有效促进A PP降解,生成不燃性的氨气和聚磷酸,氨气和水蒸气稀释可燃性气体的浓度.随着温度继续升高,氧化铝可继续与聚磷酸反应生成偏磷酸铝[Al(PO3)3],同步催化聚氨酯基体成炭,形成高度石墨化炭层,石墨化炭层与偏磷酸铝一起覆盖在基体表面,有效抑制燃烧区域物质以及能量的输运,从而达到阻燃目的.
其他文献
“黑碧”指颜色为黑色,主要成分为阳起石的碧玉.电子探针、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显示“黑碧”为阳起石碧玉.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的OH振动处产生3个主峰,归属于MgMgMg-OH,Mg-MgFe2+-OH(Fe2M+1MgM1MgM3-OH,MgM1MgM1Fe2M+3-OH),MgFe2+Fe2+-OH(MgM1Fe2M+1Fe2M+3-OH,Fe2M+1Fe2M+1 M gM3-O H),但与常见和田玉不同,“黑碧”的三个主峰在拉曼光谱O H的振动区(3600~3700 cm-1)和红外光谱OH
以渗透结晶防水材料为研究对象,将渗透结晶防水材料掺入水泥基材料制备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基于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了渗透结晶防水材料的组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渗透结晶防水材料对构件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与X射线衍射仪(XRD)对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构件的微观形貌和物相组成进行分析,结合抗压强度回复率、抗渗压力等相关数据,阐明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渗透结晶防水材料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硅酸钠、二硅酸钠、碳酸钙、氢氧化钙、稠环芳烃类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