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标在思维的发展要求上有三个梯级层次,即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实用性思维。孩子对数学兴趣的多少以及以后对数学发展的空间有多大,都与小学阶段的基础情況息息相关。郑毓信以为,数学教学的“数学味”主要是指相应的教学活动能否很好地体现数学的思维方法,包括数学的理性精神与文化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标;思维
数学又是一门系统性,连贯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数学课堂不仅只是引导学生寻求结果,而是在寻求结果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小学生天性好动,思维扩散,这正是拓展他们数学思维空间的契机。如何利用这一契机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尊重学生并营造氛围
(一)乐于倾听及时评价
学生都喜表扬怕批评,抓住这一特点,在提问时,针对学生的回答,不要急于评价对错,而是认真倾听学生的解答过程,引导学生熟知自己的答题过程。如果每次学生有了创造的火花,有了有价值的拓展,而教师给他的却是失望和不能满足的信息,学生的主动、积极思维就会被磨灭,这样对学生的培养显然也是一句空话。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感觉到被老师重视,他们才会敢说敢讲。对于做错题的学生,老师要引导全体学生一起分析,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诚恳。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体验自己思维的全过程。反思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地反思自己的思维活动。反思的过程可以这样进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哪里?运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能?是否能找出其他更快捷的解题办法,有没有更好、更有趣的解题方式等。久而久之,学生的智慧的火花就会不断闪现。
(二)预设目标有备无患
教师在课前教学必须预设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留有有弹性的空间。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面对全体学生,课堂的“小意外”不可避免。拓展思维不是天马行空,教师作为引导者,要能放能收。只有在备课时把班级学生的情况也融入到教学设计里,课堂上才不会顾此失彼,偏离主题,特别是小学课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偏离主题。
(三)与时俱进用好课件
如今的多媒体作为常规教学的辅助手段,为数学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数学的抽象性往往让小学生感到束手无策。幻灯、投影的特点之一就是具体形象、生动直观,能给学生提供鲜明、生动、明晰的视觉形象,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课前精心做课件,搜集直观、形象的数学教育资料用于课堂,才能为拓展学生思维营造有趣、形象的学习氛围。
二、精心设计开放性题型
开放性的课堂练习设计,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多变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的思维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广阔性、缜密性,发展创新思维。这种开放性问题极具挑战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当学生出现差错时,教师不要急于纠正,要给学生自己反省思考的时间,要知道学生的创造过程也是不断反思的过程。因此,教师设计的练习要有利于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设计课后延展性练习,使学生思维在生活中延伸。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要在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单靠课堂教学不可能完成这个目标,必须联系社会生活,引导学生从实活生活中攫取数学信息设计问题。
三、保护学生的质疑态度
爱因斯坦曾经说:“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学生的质疑,正是他们思维火花碰撞的结果,如果老师不及时发现并给予适当的评价,那可能就是昙花一现,不轻易间就在忽视中泯灭了。在数学教育中,要教育学生不要迷信权威,要肯定学生独立思考和质疑的态度。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如果提出与内容没有直接联系的问题,教师往往会否定他的发现。有些老师因为没有完全掌握课堂教学的变通,也容易否定学生的思维。因此,要打破学生认知上的思维定势,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思维定势不仅影响对问题的解决,而且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去思考,并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对学生总结出的解题方法,教师要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有所运用。如果能重视学生的质疑并加以保护,顺着学生的思路,教师作适当地设疑点拨,往往能取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总之,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是从课堂开始的,离开了老师的引导,那就是漫无目的扩散,达不预期的目标。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积极创造条件,预设好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发现、创造。当他们学会独立思考,敢于表达和质疑,他们的思维就会一步步得到拓展。
参考文献:
[1]浅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J]. 王金玲. 中国校外教育. 2012(14)
[2]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方法探讨[J]. 杨红晔.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9(05)
[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 刘锐. 基础教育研究. 2015(10)
作者简介:
农文益,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永丰街道岩鱼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标;思维
数学又是一门系统性,连贯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数学课堂不仅只是引导学生寻求结果,而是在寻求结果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小学生天性好动,思维扩散,这正是拓展他们数学思维空间的契机。如何利用这一契机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尊重学生并营造氛围
(一)乐于倾听及时评价
学生都喜表扬怕批评,抓住这一特点,在提问时,针对学生的回答,不要急于评价对错,而是认真倾听学生的解答过程,引导学生熟知自己的答题过程。如果每次学生有了创造的火花,有了有价值的拓展,而教师给他的却是失望和不能满足的信息,学生的主动、积极思维就会被磨灭,这样对学生的培养显然也是一句空话。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感觉到被老师重视,他们才会敢说敢讲。对于做错题的学生,老师要引导全体学生一起分析,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诚恳。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体验自己思维的全过程。反思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地反思自己的思维活动。反思的过程可以这样进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哪里?运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能?是否能找出其他更快捷的解题办法,有没有更好、更有趣的解题方式等。久而久之,学生的智慧的火花就会不断闪现。
(二)预设目标有备无患
教师在课前教学必须预设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留有有弹性的空间。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面对全体学生,课堂的“小意外”不可避免。拓展思维不是天马行空,教师作为引导者,要能放能收。只有在备课时把班级学生的情况也融入到教学设计里,课堂上才不会顾此失彼,偏离主题,特别是小学课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偏离主题。
(三)与时俱进用好课件
如今的多媒体作为常规教学的辅助手段,为数学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数学的抽象性往往让小学生感到束手无策。幻灯、投影的特点之一就是具体形象、生动直观,能给学生提供鲜明、生动、明晰的视觉形象,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课前精心做课件,搜集直观、形象的数学教育资料用于课堂,才能为拓展学生思维营造有趣、形象的学习氛围。
二、精心设计开放性题型
开放性的课堂练习设计,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多变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的思维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广阔性、缜密性,发展创新思维。这种开放性问题极具挑战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当学生出现差错时,教师不要急于纠正,要给学生自己反省思考的时间,要知道学生的创造过程也是不断反思的过程。因此,教师设计的练习要有利于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设计课后延展性练习,使学生思维在生活中延伸。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要在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单靠课堂教学不可能完成这个目标,必须联系社会生活,引导学生从实活生活中攫取数学信息设计问题。
三、保护学生的质疑态度
爱因斯坦曾经说:“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学生的质疑,正是他们思维火花碰撞的结果,如果老师不及时发现并给予适当的评价,那可能就是昙花一现,不轻易间就在忽视中泯灭了。在数学教育中,要教育学生不要迷信权威,要肯定学生独立思考和质疑的态度。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如果提出与内容没有直接联系的问题,教师往往会否定他的发现。有些老师因为没有完全掌握课堂教学的变通,也容易否定学生的思维。因此,要打破学生认知上的思维定势,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思维定势不仅影响对问题的解决,而且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去思考,并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对学生总结出的解题方法,教师要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有所运用。如果能重视学生的质疑并加以保护,顺着学生的思路,教师作适当地设疑点拨,往往能取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总之,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是从课堂开始的,离开了老师的引导,那就是漫无目的扩散,达不预期的目标。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积极创造条件,预设好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发现、创造。当他们学会独立思考,敢于表达和质疑,他们的思维就会一步步得到拓展。
参考文献:
[1]浅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J]. 王金玲. 中国校外教育. 2012(14)
[2]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方法探讨[J]. 杨红晔.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9(05)
[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 刘锐. 基础教育研究. 2015(10)
作者简介:
农文益,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永丰街道岩鱼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