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读表完成1~2题。
以色列1999年部分农产品的虚拟水含量
1. 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看,以色列的农业应重点发展( )
A. 粮食种植业 B. 乳畜业
C. 园艺业 D. 家禽饲养业
2. 从虚拟水角度看,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应( )
①大量引入水密集型的产品 ②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③大量生产水密集型的产品 ④大规模引用高山融雪水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读人类文明进程与人口、资源、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3~4题。
3. 在生态文明阶段资源曲线呈上升趋势,主要得益于( )
A. 人口数量的下降
B. 环境质量的改善
C. 科技创新与进步
D. 资源质量的提高
4. 图中四个阶段中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时代与人地矛盾最为激化时代分别是( )
A. 狩猎文明时代 工业文明时代
B. 生态文明时代 工业文明时代
C. 生态文明时代 农业文明时代
D. 工业文明时代 生态文明时代
煤矸石是煤炭生产过程中,开采挖掘出的及选洗时排出的含碳岩石,这是目前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之一。据此完成5~7题。
5. 我国煤矸石排放量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与此同时“产”出非常多的煤矸石
B. 我国煤矸石储量丰富
C. 我国煤炭品位低,含碳成分少
D. 我国众多小煤矿的乱采乱挖
6. 煤矸石的大量排放带来的危害不正确的是( )
A. 占用大量宝贵土地资源
B. 长期堆放日晒下会自燃,排放CO2、SO2等气体污染大气
C. 淋雨后的滤液渗到地里,会污染土壤及地下水
D. 大量煤矸石的长期堆放不会诱发灾害
7. 煤矸石的转化利用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下列利用方式最适合的是( )
A. 矿区复垦回填矿坑
B. 用作铺路石,修建道路
C. 生产煤矸石砖
D. 对煤矸石进行选洗,采出其中的含岩成分
读某地区环境问题示意图,回答8~9题。
8. 图中不能揭示该地( )
A. 环境问题的表现
B.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
C. 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D.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产生的环境问题
9. 该地产生环境问题的本质是( )
A. 人口问题 B. 粮食问题
C. 资源问题 D. 发展问题
农牧交错带是指以草地和农田大面积交错分布为特点的生态系统,我国农牧交错带面积达81万平方千米,分布范围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10~11题。
A. a带属于农业生产潜力大的地区
B. a带植被是防风固沙的天然屏障
C. b带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 b带是多民族聚居区
11. 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脆弱的地区,造成其环境破坏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
①人口增长速度快 ②压缩农业用地 ③轮作套种 ④盲目开荒,粗放耕作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2. 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实线单位是米,虚线表示某时段大气中SO2的当量浓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主要消费的能源可能是______;图中①、②、③三地中,最有可能为城市的是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区域内最有可能产生的大气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①②两地中,该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是 ___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
(3)当地为了根治上述大气环境问题,你认为应采取哪些工程措施?
13.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中M地区是我国最先实行“保护性耕作法”的地区。“保护性耕作法”是对耕地实行浅耕或免耕措施,并在农作物收割时,用秸秆粉碎机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回田(地),或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里过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N地区也开始推行这种耕作法。
材料二 下表中的数据是图中M地区已推行“保护性耕作法”,而N地区末实行时的土壤、大气在春、冬季时平均情况统计资料。
[(1)填出图中两个地形区的名称:M______;N______。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布局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
(2)“保护性耕作法”的主要措施是______;材料2显示,此耕作方法保护了土壤中的______和______,使大气中______减少,______增加。
(3)图示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环境问题?实施“保护性耕作法”以后,对农业生态环境可以有哪些改善?
(4)按科学发展观保护该地区的农业环境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以色列1999年部分农产品的虚拟水含量
1. 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看,以色列的农业应重点发展( )
A. 粮食种植业 B. 乳畜业
C. 园艺业 D. 家禽饲养业
2. 从虚拟水角度看,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应( )
①大量引入水密集型的产品 ②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③大量生产水密集型的产品 ④大规模引用高山融雪水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读人类文明进程与人口、资源、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3~4题。
3. 在生态文明阶段资源曲线呈上升趋势,主要得益于( )
A. 人口数量的下降
B. 环境质量的改善
C. 科技创新与进步
D. 资源质量的提高
4. 图中四个阶段中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时代与人地矛盾最为激化时代分别是( )
A. 狩猎文明时代 工业文明时代
B. 生态文明时代 工业文明时代
C. 生态文明时代 农业文明时代
D. 工业文明时代 生态文明时代
煤矸石是煤炭生产过程中,开采挖掘出的及选洗时排出的含碳岩石,这是目前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之一。据此完成5~7题。
5. 我国煤矸石排放量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与此同时“产”出非常多的煤矸石
B. 我国煤矸石储量丰富
C. 我国煤炭品位低,含碳成分少
D. 我国众多小煤矿的乱采乱挖
6. 煤矸石的大量排放带来的危害不正确的是( )
A. 占用大量宝贵土地资源
B. 长期堆放日晒下会自燃,排放CO2、SO2等气体污染大气
C. 淋雨后的滤液渗到地里,会污染土壤及地下水
D. 大量煤矸石的长期堆放不会诱发灾害
7. 煤矸石的转化利用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下列利用方式最适合的是( )
A. 矿区复垦回填矿坑
B. 用作铺路石,修建道路
C. 生产煤矸石砖
D. 对煤矸石进行选洗,采出其中的含岩成分
读某地区环境问题示意图,回答8~9题。
8. 图中不能揭示该地( )
A. 环境问题的表现
B.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
C. 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D.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产生的环境问题
9. 该地产生环境问题的本质是( )
A. 人口问题 B. 粮食问题
C. 资源问题 D. 发展问题
农牧交错带是指以草地和农田大面积交错分布为特点的生态系统,我国农牧交错带面积达81万平方千米,分布范围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10~11题。
A. a带属于农业生产潜力大的地区
B. a带植被是防风固沙的天然屏障
C. b带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 b带是多民族聚居区
11. 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脆弱的地区,造成其环境破坏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
①人口增长速度快 ②压缩农业用地 ③轮作套种 ④盲目开荒,粗放耕作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2. 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实线单位是米,虚线表示某时段大气中SO2的当量浓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主要消费的能源可能是______;图中①、②、③三地中,最有可能为城市的是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区域内最有可能产生的大气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①②两地中,该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是 ___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
(3)当地为了根治上述大气环境问题,你认为应采取哪些工程措施?
13.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中M地区是我国最先实行“保护性耕作法”的地区。“保护性耕作法”是对耕地实行浅耕或免耕措施,并在农作物收割时,用秸秆粉碎机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回田(地),或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里过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N地区也开始推行这种耕作法。
材料二 下表中的数据是图中M地区已推行“保护性耕作法”,而N地区末实行时的土壤、大气在春、冬季时平均情况统计资料。
[(1)填出图中两个地形区的名称:M______;N______。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布局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
(2)“保护性耕作法”的主要措施是______;材料2显示,此耕作方法保护了土壤中的______和______,使大气中______减少,______增加。
(3)图示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环境问题?实施“保护性耕作法”以后,对农业生态环境可以有哪些改善?
(4)按科学发展观保护该地区的农业环境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