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湘潭市紧紧围绕上级有关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不断探索实践稳定脱贫的好做法、好经验,推出了“三带三帮”(园区带片、企业带村、合作社带户,帮技术服务、帮产销推介、帮融资对接)的产业扶贫模式,成为推动产业扶贫乃至乡村振兴的一条新路径。
“三带”添活力
“我每天负责公司6座蘑菇棚的管理、采摘,一年下来能挣5万多元工资。”姜畲镇泉塘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林利芝说,针对她家的情况,绿丰保鲜蔬菜配送有限公司还免费提供菌种、场地和技术指导,包回收产品,帮助她种植蘑菇增收。
绿丰公司位于雨湖区姜畲现代农业示范园,经过16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集农产品生产、加工、配送、销售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星创天地。该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同时,积极承担省、市、区级产业扶贫任务,不断拓展消费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帮扶范围从姜畲镇陆续拓展到该区鹤岭镇、湘潭县易俗河镇、湘西永顺县等地,结对帮扶贫困家庭成员已达2000多人。
近三年来,绿丰公司与永顺县供销社合作,对接销售当地贫困户出产的莓茶、椪柑、猕猴桃等农产品,总价值160多万元。
绿丰公司的产业扶贫做法和经验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和帮助扶持效果,是“三带三帮”产业扶贫模式一个缩影。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湘潭市各地以产业为纽带,将贫困户植入项目链、产业链,实现“嵌入式”融合。通过建立“一特两辅”扶贫特色产业目录,出台产业扶贫以奖代补政策,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产业扶贫基地,推动特色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劣到优。
在以“三带”为抓手的产业扶贫过程中,湘潭市坚持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引导涉农示范园、企业、合作社积极参与产业扶贫项目。目前,全市已有33114户贫困户与企业、合作社“联姻”,帮扶占比达87.2%。有产业发展能力和愿望的贫困户,实现产业帮扶与利益联结全覆盖。
其中,依托梅林桥、碧泉潭、天马、东郊、白田、泉塘、银田、韶河、姜畲、荷塘十大现代农业示范园,着力打造产业扶贫园区、产业扶贫车间,带动规划区域所在乡镇及周边乡镇贫困户发展产业,已有20个乡镇、165个基础薄弱村、6个省定贫困村、11883户融入到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业园区成为产业扶贫的主战场。
在“千企帮千村”行动中,114家龙头企业结对帮扶188个村,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37个,帮扶带动贫困户7710户;59个省级贫困村实现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带动全覆盖,基本实现“一村一产业示范基地(园)”。
与此同时,创新“合作社+贫困户”利益联结方式,综合运用资源或资金入股、签订生产合作协议、委托帮扶协议、提供保底价收购、聘用贫困人口务工等多种渠道,让贫困户融入合作社、参与产业发展。目前,湘潭市共有474家合作社實施了产业扶贫,帮扶贫困户25404户。
“三帮”增动力
“养蜂是目前最适合我的产业增收门路!”湘潭县石鼓镇七家坪村村民赵淼林说。2016年,不到40岁的他被确诊为淋巴癌,可怕的病魔不仅吞噬了他微薄的积蓄,还阻断了挣钱养家的出路。正当他悲观、彷徨的时候,精准扶贫“及时雨”送上家门。
2018年,通过政府引导,由湘潭县彭老倌养蜂专业合作社实施的蜜蜂养殖省重点产业扶贫项目,把赵淼林纳入了帮扶对象,合作社包技术服务,承诺按保底价回收蜂蜜。短短半年时间,赵淼林家4箱蜜蜂繁衍成9箱,当年产蜜70公斤,每公斤售价120元,供不应求。
尝到养蜂甜头后,赵淼林对彭老倌养蜂专业合作社的“五统一”(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防治、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管理模式喜爱有加,勤学苦练养蜂技术,蜂箱不断增多。去年共计出产蜂蜜600公斤,收入7万多元,成为彭老倌旗下的模范养殖户之一。
今年,跻身湘潭市十大脱贫致富明星的赵淼林,注册了淼记蜂业家庭农场,并被聘为彭老倌养蜂专业合作社的技术员,为周边其他贫困户义务提供帮助,让更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强“造血”机能。
近年来,湘潭市针对扶贫产业风险大、产品销路不畅通、资金短缺等瓶颈问题,积极开展帮技术服务、帮产品推介、帮企业融资“三帮”活动。
选派201名科技特派员,聘用78名专家成立粮油、畜禽、湘莲、蔬果、花卉竹木、水产6个产业扶贫科技服务团队,组织1908名产业发展指导员,在政策宣讲、项目落地、产业选择、技术服务、产品销售、风险防范等方面提供菜单式、个性化服务。
通过开展系列产销对接活动、鼓励定点采购产业扶贫农产品、加快农村电商发展等方式,找销路、建渠道,让农产品卖得出、价格好。
为解决扶贫企业的融资问题,探索出银企对接帮、银担联动帮、金融下乡帮等多种模式,在信贷资金需求、农信担保、保险新品种开发等方面,优先向农业企业、扶贫企业倾斜。去年以来,全市共组织5场银企对接活动,帮助企业融资100多亿元。
截至目前,湘潭市有34860户贫困户获得产业扶持和利益联结,贫困户覆盖率达到91.8%;23270户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脱贫,占脱贫人口的61.28%,产业扶贫让贫困家庭稳步增收、过上了好生活。
“三带”添活力
“我每天负责公司6座蘑菇棚的管理、采摘,一年下来能挣5万多元工资。”姜畲镇泉塘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林利芝说,针对她家的情况,绿丰保鲜蔬菜配送有限公司还免费提供菌种、场地和技术指导,包回收产品,帮助她种植蘑菇增收。
绿丰公司位于雨湖区姜畲现代农业示范园,经过16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集农产品生产、加工、配送、销售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星创天地。该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同时,积极承担省、市、区级产业扶贫任务,不断拓展消费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帮扶范围从姜畲镇陆续拓展到该区鹤岭镇、湘潭县易俗河镇、湘西永顺县等地,结对帮扶贫困家庭成员已达2000多人。
近三年来,绿丰公司与永顺县供销社合作,对接销售当地贫困户出产的莓茶、椪柑、猕猴桃等农产品,总价值160多万元。
绿丰公司的产业扶贫做法和经验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和帮助扶持效果,是“三带三帮”产业扶贫模式一个缩影。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湘潭市各地以产业为纽带,将贫困户植入项目链、产业链,实现“嵌入式”融合。通过建立“一特两辅”扶贫特色产业目录,出台产业扶贫以奖代补政策,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产业扶贫基地,推动特色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劣到优。
在以“三带”为抓手的产业扶贫过程中,湘潭市坚持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引导涉农示范园、企业、合作社积极参与产业扶贫项目。目前,全市已有33114户贫困户与企业、合作社“联姻”,帮扶占比达87.2%。有产业发展能力和愿望的贫困户,实现产业帮扶与利益联结全覆盖。
其中,依托梅林桥、碧泉潭、天马、东郊、白田、泉塘、银田、韶河、姜畲、荷塘十大现代农业示范园,着力打造产业扶贫园区、产业扶贫车间,带动规划区域所在乡镇及周边乡镇贫困户发展产业,已有20个乡镇、165个基础薄弱村、6个省定贫困村、11883户融入到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业园区成为产业扶贫的主战场。
在“千企帮千村”行动中,114家龙头企业结对帮扶188个村,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37个,帮扶带动贫困户7710户;59个省级贫困村实现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带动全覆盖,基本实现“一村一产业示范基地(园)”。
与此同时,创新“合作社+贫困户”利益联结方式,综合运用资源或资金入股、签订生产合作协议、委托帮扶协议、提供保底价收购、聘用贫困人口务工等多种渠道,让贫困户融入合作社、参与产业发展。目前,湘潭市共有474家合作社實施了产业扶贫,帮扶贫困户25404户。
“三帮”增动力
“养蜂是目前最适合我的产业增收门路!”湘潭县石鼓镇七家坪村村民赵淼林说。2016年,不到40岁的他被确诊为淋巴癌,可怕的病魔不仅吞噬了他微薄的积蓄,还阻断了挣钱养家的出路。正当他悲观、彷徨的时候,精准扶贫“及时雨”送上家门。
2018年,通过政府引导,由湘潭县彭老倌养蜂专业合作社实施的蜜蜂养殖省重点产业扶贫项目,把赵淼林纳入了帮扶对象,合作社包技术服务,承诺按保底价回收蜂蜜。短短半年时间,赵淼林家4箱蜜蜂繁衍成9箱,当年产蜜70公斤,每公斤售价120元,供不应求。
尝到养蜂甜头后,赵淼林对彭老倌养蜂专业合作社的“五统一”(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防治、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管理模式喜爱有加,勤学苦练养蜂技术,蜂箱不断增多。去年共计出产蜂蜜600公斤,收入7万多元,成为彭老倌旗下的模范养殖户之一。
今年,跻身湘潭市十大脱贫致富明星的赵淼林,注册了淼记蜂业家庭农场,并被聘为彭老倌养蜂专业合作社的技术员,为周边其他贫困户义务提供帮助,让更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强“造血”机能。
近年来,湘潭市针对扶贫产业风险大、产品销路不畅通、资金短缺等瓶颈问题,积极开展帮技术服务、帮产品推介、帮企业融资“三帮”活动。
选派201名科技特派员,聘用78名专家成立粮油、畜禽、湘莲、蔬果、花卉竹木、水产6个产业扶贫科技服务团队,组织1908名产业发展指导员,在政策宣讲、项目落地、产业选择、技术服务、产品销售、风险防范等方面提供菜单式、个性化服务。
通过开展系列产销对接活动、鼓励定点采购产业扶贫农产品、加快农村电商发展等方式,找销路、建渠道,让农产品卖得出、价格好。
为解决扶贫企业的融资问题,探索出银企对接帮、银担联动帮、金融下乡帮等多种模式,在信贷资金需求、农信担保、保险新品种开发等方面,优先向农业企业、扶贫企业倾斜。去年以来,全市共组织5场银企对接活动,帮助企业融资100多亿元。
截至目前,湘潭市有34860户贫困户获得产业扶持和利益联结,贫困户覆盖率达到91.8%;23270户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脱贫,占脱贫人口的61.28%,产业扶贫让贫困家庭稳步增收、过上了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