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石创建并管理万科企业20余年已赴美国开始3年求学计划他离开未离职,仍为董事局主席向学正问学,现在是哈佛学生
13年前,王石和朱总理讨论中国房地产市场,而如今与温总理网上对话的人换成了郁亮。有关王石“隐退”和万科“郁亮时代”的讨论,公众乐此不疲。对此,郁亮反驳道:“王石主席在万科的地位和他的角色都没有任何改变,外界不需猜测。”
回首中国地产历史,众多中国公民是从万科开始,逐步咂摸出地产品牌的含义。一直以来,王石都是万科的代言人,正因为王石的理性、奋斗及其个人魅力,才有万科现在的基业。万科由王石转向郁亮时代,由于王石的运筹帷幄,已经将他的离去带给公司的影响降到最低。
王石对万科的发展十分冷静谨慎。他在接受一次采访时公开宣称:“2011年,我下了死命令,(万科)销售额不允许超过1400亿元。”他认为,万科应该把推动“规模速度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作为一项工作重点,希望有质量地增长。而由此也引发外界对万科“减速”的猜测。王石一旦出走,我们又不得不产生一个新的疑问,万科接下来的战略,将前往何方?从现在开始的万科,还会是原来的那个万科吗?
王石隐退猜测始于微博
王石微博:
1月24日:“赴美前速成英语口语,表面平静如水,却酝酿着变化、巨大的变化……”
1月25日:“人的存在可以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中自我造就,活得精彩。人需要不断发展自身、更新自身,而不应该被任何本质或性格所预设。过去20多年,创业、探险,正是一条努力摆脱预定、自我造就精彩的不确定轨迹。”
1月28日上午10时许,王石又发送了一条微博,全文如下:“28年前,我只身来到深圳创业,并不清楚前途如何,因为梦想和尝试,才有了今天。我鼓励年轻人、创业者勇于开创尝试!”“包括万科人吗?他们想离开万科做老板,你王石什么态度?”许多记者问。“态度是一样的,经过万科的熏陶,万科人的创业是精彩的。即使离开了万科,精神上仍归属万科。”
这可视作王石针对两位高管辞职所作的一次官方表态,但时间恰恰就在他踏上西行的旅程之前,这个时间节点所阐述的内容,让人浮想联翩。尤其是“即使离开了万科,精神上仍归属万科”这句话,或许能表明一个创业者和管理者在“离开”公司时的心态。
1月29日凌晨2时:“香港飞波士顿,旧金山中转入关。”
几经周折,万科总部一位媒体负责人终于用非常官方的语言向记者证实:“王石先生确实已经前往美国,问学哈佛大学。很多媒体都在讨论万科是否进入了时代交替的关键时期,但事实上,王石先生并没有辞去董事局主席的职位,他还是万科董事局主席。”
3年后王石能否回来?
王石远行多久?3年。万科总部对此的回应是,3年后他还会回来。但万科员工与读者们都会有疑问,一个高管,甚至是创业者,离开3年后,还会回来吗?
1月21日,王石曾写道:“联想某位万科第一任的财务总监,20年前离开万科留学英伦,考取注册会计师任职香港,创业大陆,为人低调热心公益。”自王石登陆美国后,王石的心态似乎正在顺着老同事,一步步往前走。王石巡游华盛顿、纽约,并在哈佛大学注册学生卡。当一位网友劝他:“王总,你还是享受人生吧!毕竟已上年岁,别太拼,轻松的心态去学。”王石如此回应:“什么才叫享受人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条回复的时间,是3月1日上午11时48分。尽管外界对王石游学,是否还会参与万科的日常管理众说纷纭,郁亮强调说:“王石主席前两天还在芝加哥通过视频主持了公司的董事会,3月31日还要回来参加股东大会。”
细心的读者都会注意到,2010年,关于万科的新闻,王石的出镜率仍然不低,甚至在很多读者心中,王石仍是万科的代言人。而从公司角度说,郁亮确实已经接过王石衣钵,成为万科发言人。去年郁亮就在很多场合公开露面,接受采访。
郁亮高调亮相“每天都是卖楼的好日子!”
2011年春节后,楼市调控逐渐加码。一股谨慎、悲观的气息,在楼市流动。中国海外集团董事长孔庆平表示,2011年全国房地产的销售额将打7折。而另一位知名房地产上市公司董事长也认为房地产的“天花板效应”将要显现,在保证数百亿元的销售收入的同时,将积极进入金融行业。
在这种有点不安的气氛中,2011年1月5日,中国房产信息集团(CRIC)发布了2010年度中国房地产销售排行榜,万科销售金额达到1026亿元,同比增幅达70.5%,中国第一个千亿级房地产企业诞生。这样一份炫目的成绩,与日趋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形成强烈反差。为什么越调控房价越高?为什么调控调出千亿级地产商?此时,一向特立独行的万科创始人、董事局主席王石,已宣布西行美国,问学哈佛大学;霎时间,各种房地产领域的提问如万箭齐发般向万科集团总裁郁亮奔来。
郁亮的心态却十分坚定,展现出一副积极进取的姿态。他相信,“中国房地产市场还看不到‘天花板’,万科在住宅领域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在市场运作层面,郁亮表示,万科一直会比市场快半步,“每天都是卖楼的好日子!”郁亮的底气,来自于万科以自住为主的产品定位,以及“新盘当月销售量不低于60%”的既定策略。在对话中,郁亮特别强调的一个词是“性价比”,表示“性价比”正在并更进一步成为万科产品的优势所在。可以想见,即便市场进一步恶化,万科也能够给予积极应对。
郁亮强调:“为普通人建好房子”
就像有人形容的那样,中国房地产的上半场已经结束,下半场的哨声已经响起。
这是一个新的平衡。经历了十几年迂回,经受了严峻的市场考验,创造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崛起。在这个过程中,造就了中国城市化的奇迹和数十个百亿、千亿级的房地产企业,数以千万计的购房者和投资者从中分享和猎取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而更多的新购房者则遭受高房价的重重压迫。
百姓们有着众多疑问,政府是不是真正能把房价调控到位?能不能把真正保障性住房做起来?能不能把保障房真正分配到需要保障的人?保障性住房以拥有产权为主还是以租为主?
郁亮说:“保障房的重点不是盖房子,而是制度建设。对公务员、医生、老师这些公职人员,他们的住宅完全市场化能解决吗?对低收入人群的保障房,又如何设计退出机制呢?有的地方规定,住满5年就能卖,但一个城市有多少土地5年以后可以重新来一次?土地够不够?有没有足够多的土地和财力做这件事情?如果建4000万套保障房,按照平均15万元一套的话,需要6万亿元,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郁亮认为,解决保障性住房的分配、投资、退出机制等问题,最好的方式是以租为主,而非以售为主。并且他相信,以租为主的保障性住房迟早会在政府和社会各界中形成共识。
这两年,当中央政府号令各地政府大规模推出保障性住房计划时,房地产圈内人士普遍感到担忧,政府会因此抢了房地产企业的市场份额。而且,以中小户型为主的保障性住房对提出以刚需产品为主力的万科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如果按照郁亮力推的以租为主的保障性住房模式,房地产企业的蛋糕会得到保留,并且有可能做得更大更香。郁亮并不否认他的这一设想对房地产企业的好处,但他坚持:“以租为主的保障性住房,有利于社会和谐。但廉租房会产生贫民窟,导致社会分化,应统一为公租房。”
以往,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开发,是由国有企业承担的。在意识到“两分市场”格局后,万科率先进入保障性住房的研究开发。目前,万科以“工业化”模式为主导,致力于开发面积达100万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试水保障性住房,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万科在“两分市场”上的犹疑,在未来变得清晰之前,万科希望通过努力来影响未来的走向。对保障性住房的建造,万科自信其住宅“工业化”模式更加适合,将为建立其标准创造契机。郁亮坚信,“两分市场”必然会出现,这个过程大概需要两三年时间,万科已经做好准备。“我们始终比市场快半步,快一步就成先烈了。”郁亮强调,“为普通人建好房子”,是万科最根本的产品定位。
“为普通人建好房子”,是一句有点取巧的话,政治正确,无懈可击,其中也包含万科26年的地产梦想。更重要的是,这一定位完全符合“两分市场”的未来格局,万科有足够的信心在保障性住房之外至少50%的市场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在地产大腕所热衷的种种纷争中,郁亮绝少参与其中。在大众的印象中,他是一个不善言辞的地产老总,甚至很少有人关注他对这个行业的见解。但是,从他给温总理39个字的5点主张“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打击投机炒房,盘活土地存量,增加小户型住房供应,巩固房地产调控成果”来看,他正试图用更全面的视角来发掘问题的解决之道。他表示,只有历史性地看待当前房地产中的问题,才能有清晰的思路,不至于被当前的问题纠缠困扰。
“你能看多远的历史,就能看多远的未来。”看起来,以万科所经历的中国房地产历史为依归,郁亮有底气为中国房地产充当守护者和开路者的双重角色。
13年前,王石和朱总理讨论中国房地产市场,而如今与温总理网上对话的人换成了郁亮。有关王石“隐退”和万科“郁亮时代”的讨论,公众乐此不疲。对此,郁亮反驳道:“王石主席在万科的地位和他的角色都没有任何改变,外界不需猜测。”
回首中国地产历史,众多中国公民是从万科开始,逐步咂摸出地产品牌的含义。一直以来,王石都是万科的代言人,正因为王石的理性、奋斗及其个人魅力,才有万科现在的基业。万科由王石转向郁亮时代,由于王石的运筹帷幄,已经将他的离去带给公司的影响降到最低。
王石对万科的发展十分冷静谨慎。他在接受一次采访时公开宣称:“2011年,我下了死命令,(万科)销售额不允许超过1400亿元。”他认为,万科应该把推动“规模速度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作为一项工作重点,希望有质量地增长。而由此也引发外界对万科“减速”的猜测。王石一旦出走,我们又不得不产生一个新的疑问,万科接下来的战略,将前往何方?从现在开始的万科,还会是原来的那个万科吗?
王石隐退猜测始于微博
王石微博:
1月24日:“赴美前速成英语口语,表面平静如水,却酝酿着变化、巨大的变化……”
1月25日:“人的存在可以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中自我造就,活得精彩。人需要不断发展自身、更新自身,而不应该被任何本质或性格所预设。过去20多年,创业、探险,正是一条努力摆脱预定、自我造就精彩的不确定轨迹。”
1月28日上午10时许,王石又发送了一条微博,全文如下:“28年前,我只身来到深圳创业,并不清楚前途如何,因为梦想和尝试,才有了今天。我鼓励年轻人、创业者勇于开创尝试!”“包括万科人吗?他们想离开万科做老板,你王石什么态度?”许多记者问。“态度是一样的,经过万科的熏陶,万科人的创业是精彩的。即使离开了万科,精神上仍归属万科。”
这可视作王石针对两位高管辞职所作的一次官方表态,但时间恰恰就在他踏上西行的旅程之前,这个时间节点所阐述的内容,让人浮想联翩。尤其是“即使离开了万科,精神上仍归属万科”这句话,或许能表明一个创业者和管理者在“离开”公司时的心态。
1月29日凌晨2时:“香港飞波士顿,旧金山中转入关。”
几经周折,万科总部一位媒体负责人终于用非常官方的语言向记者证实:“王石先生确实已经前往美国,问学哈佛大学。很多媒体都在讨论万科是否进入了时代交替的关键时期,但事实上,王石先生并没有辞去董事局主席的职位,他还是万科董事局主席。”
3年后王石能否回来?
王石远行多久?3年。万科总部对此的回应是,3年后他还会回来。但万科员工与读者们都会有疑问,一个高管,甚至是创业者,离开3年后,还会回来吗?
1月21日,王石曾写道:“联想某位万科第一任的财务总监,20年前离开万科留学英伦,考取注册会计师任职香港,创业大陆,为人低调热心公益。”自王石登陆美国后,王石的心态似乎正在顺着老同事,一步步往前走。王石巡游华盛顿、纽约,并在哈佛大学注册学生卡。当一位网友劝他:“王总,你还是享受人生吧!毕竟已上年岁,别太拼,轻松的心态去学。”王石如此回应:“什么才叫享受人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条回复的时间,是3月1日上午11时48分。尽管外界对王石游学,是否还会参与万科的日常管理众说纷纭,郁亮强调说:“王石主席前两天还在芝加哥通过视频主持了公司的董事会,3月31日还要回来参加股东大会。”
细心的读者都会注意到,2010年,关于万科的新闻,王石的出镜率仍然不低,甚至在很多读者心中,王石仍是万科的代言人。而从公司角度说,郁亮确实已经接过王石衣钵,成为万科发言人。去年郁亮就在很多场合公开露面,接受采访。
郁亮高调亮相“每天都是卖楼的好日子!”
2011年春节后,楼市调控逐渐加码。一股谨慎、悲观的气息,在楼市流动。中国海外集团董事长孔庆平表示,2011年全国房地产的销售额将打7折。而另一位知名房地产上市公司董事长也认为房地产的“天花板效应”将要显现,在保证数百亿元的销售收入的同时,将积极进入金融行业。
在这种有点不安的气氛中,2011年1月5日,中国房产信息集团(CRIC)发布了2010年度中国房地产销售排行榜,万科销售金额达到1026亿元,同比增幅达70.5%,中国第一个千亿级房地产企业诞生。这样一份炫目的成绩,与日趋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形成强烈反差。为什么越调控房价越高?为什么调控调出千亿级地产商?此时,一向特立独行的万科创始人、董事局主席王石,已宣布西行美国,问学哈佛大学;霎时间,各种房地产领域的提问如万箭齐发般向万科集团总裁郁亮奔来。
郁亮的心态却十分坚定,展现出一副积极进取的姿态。他相信,“中国房地产市场还看不到‘天花板’,万科在住宅领域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在市场运作层面,郁亮表示,万科一直会比市场快半步,“每天都是卖楼的好日子!”郁亮的底气,来自于万科以自住为主的产品定位,以及“新盘当月销售量不低于60%”的既定策略。在对话中,郁亮特别强调的一个词是“性价比”,表示“性价比”正在并更进一步成为万科产品的优势所在。可以想见,即便市场进一步恶化,万科也能够给予积极应对。
郁亮强调:“为普通人建好房子”
就像有人形容的那样,中国房地产的上半场已经结束,下半场的哨声已经响起。
这是一个新的平衡。经历了十几年迂回,经受了严峻的市场考验,创造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崛起。在这个过程中,造就了中国城市化的奇迹和数十个百亿、千亿级的房地产企业,数以千万计的购房者和投资者从中分享和猎取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而更多的新购房者则遭受高房价的重重压迫。
百姓们有着众多疑问,政府是不是真正能把房价调控到位?能不能把真正保障性住房做起来?能不能把保障房真正分配到需要保障的人?保障性住房以拥有产权为主还是以租为主?
郁亮说:“保障房的重点不是盖房子,而是制度建设。对公务员、医生、老师这些公职人员,他们的住宅完全市场化能解决吗?对低收入人群的保障房,又如何设计退出机制呢?有的地方规定,住满5年就能卖,但一个城市有多少土地5年以后可以重新来一次?土地够不够?有没有足够多的土地和财力做这件事情?如果建4000万套保障房,按照平均15万元一套的话,需要6万亿元,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郁亮认为,解决保障性住房的分配、投资、退出机制等问题,最好的方式是以租为主,而非以售为主。并且他相信,以租为主的保障性住房迟早会在政府和社会各界中形成共识。
这两年,当中央政府号令各地政府大规模推出保障性住房计划时,房地产圈内人士普遍感到担忧,政府会因此抢了房地产企业的市场份额。而且,以中小户型为主的保障性住房对提出以刚需产品为主力的万科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如果按照郁亮力推的以租为主的保障性住房模式,房地产企业的蛋糕会得到保留,并且有可能做得更大更香。郁亮并不否认他的这一设想对房地产企业的好处,但他坚持:“以租为主的保障性住房,有利于社会和谐。但廉租房会产生贫民窟,导致社会分化,应统一为公租房。”
以往,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开发,是由国有企业承担的。在意识到“两分市场”格局后,万科率先进入保障性住房的研究开发。目前,万科以“工业化”模式为主导,致力于开发面积达100万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试水保障性住房,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万科在“两分市场”上的犹疑,在未来变得清晰之前,万科希望通过努力来影响未来的走向。对保障性住房的建造,万科自信其住宅“工业化”模式更加适合,将为建立其标准创造契机。郁亮坚信,“两分市场”必然会出现,这个过程大概需要两三年时间,万科已经做好准备。“我们始终比市场快半步,快一步就成先烈了。”郁亮强调,“为普通人建好房子”,是万科最根本的产品定位。
“为普通人建好房子”,是一句有点取巧的话,政治正确,无懈可击,其中也包含万科26年的地产梦想。更重要的是,这一定位完全符合“两分市场”的未来格局,万科有足够的信心在保障性住房之外至少50%的市场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在地产大腕所热衷的种种纷争中,郁亮绝少参与其中。在大众的印象中,他是一个不善言辞的地产老总,甚至很少有人关注他对这个行业的见解。但是,从他给温总理39个字的5点主张“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打击投机炒房,盘活土地存量,增加小户型住房供应,巩固房地产调控成果”来看,他正试图用更全面的视角来发掘问题的解决之道。他表示,只有历史性地看待当前房地产中的问题,才能有清晰的思路,不至于被当前的问题纠缠困扰。
“你能看多远的历史,就能看多远的未来。”看起来,以万科所经历的中国房地产历史为依归,郁亮有底气为中国房地产充当守护者和开路者的双重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