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生产性服务业对区域城市化发展的作用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kun00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阶段区域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后续动力。以东营为代表的黄河三角洲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在人口、经济、空间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对城市化均产生了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和城市化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互动作用。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和城市化通过人口结构转型、经济结构转型、地域空间转型和生活方式转型四个传导路径进行直接相互作用,并通过四个传导路径之间的作用产生间接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生产性服务业;城市化;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4)01-0039-05
  在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黄河三角洲区域内各城市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预计到2015年底,城市化水平将超过全省预计平均水平。按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高效生态”理念的要求,推动城市化由偏重数量规模增加向注重质量内涵提升转变、由偏重经济发展向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由偏重城市发展向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变具有重要意义。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高增长性、强联系性和跨区产业链组织能力,对区域城市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化发展作用的理论
  (一)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H·Greenfield在研究服务业及其分类时,最早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的概念,其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主要面向生产者、为生产者提供服务,而不是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和劳动的企业和组织。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国内外学术界对生产性服务业还没有一致的定义,但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达成了一些共识,如生产性服务是一种中间投入而非用于最终消费,生产性服务是服务于生产环节的产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密切的联系等。同时,由于研究目的的不同,不同学者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类别进行了不同划分。比较来看,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将生产性服务业分为金融、保险、不动产和商务服务四大类;国内的一些地区(如香港)和城市(如上海、广州)把生产性服务业的范围进行了扩展。200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将生产性服务业划分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服务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六大类。在生产性服务的作用研究方面,国外的经验显示,在大部分经济体系中,生产性服务业虽然不一定是服务业中最大的部分,但却是服务业中发展最快的部门。从劳动生产率提高、产业结构变革以及利益获取最大的角度看,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业中对区域发展影响最大的部分。
  (二)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化发展作用的相关理论
  产业发展是驱使城市化发生和发展的原动力,而且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是城市化空间布局的主要依据。其中,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原动力,主要表现为农业剩余贡献;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带动效应主要取决于工业化对农业化的拉动效应[1];第三产业对城市化的驱动作用是动态变化的,并将成为城市化的后续驱动力量,生产性服务业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城市化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方面来看,随着城市逐渐走向高级阶段,城市的职能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对生产配套性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企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城市提供更多、更好的配套性服务,如金融、保险、科技、通讯业的服务;商品流通要求有仓储、运输、批发、零售的服务;市场营销要求广告、咨询、新闻、出版业的服务。另外,企业的专业化程度越高,越要求企业间的协作和交流,也越要求有发达的市场体系。
  从城市化的实现机制来看,首先,城市集聚效应主要是由第三产业(尤其是通过生产性服务业)来实现的。如交通、通讯及商业的发展有助于解决大机器工业生产分工带来的原料运输、产品市场问题,以利于生产的集聚,从而促进城市集聚的进一步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为工业资本的不断扩张、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科学研究等产业的发展保证了城市经济发展有较强的技术支撑和较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其次,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也是发挥城市经济辐射效应的重要条件。交通运输、通讯服务业的发展,金融及各种要素市场的发育,是实现生产从城市向边缘地带转移的前提。而且,生产性服务业越发达,城市经济的扩散范围越大。最后,生产性服务业的强关联性强化城市集聚经济的乘数效应。生产性服务业与其相关联产业的乘数效应交互作用,循环累积,使城市的集聚经济不断增强,从而使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2]
  二、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区域城市化发展的机理
  已有研究成果显示,城市化至少包含了乡村—城市之间的四种转型:人口结构转型、经济结构转型、地域空间转型、生活方式转型[3]。实际上,生产性服务业就是通过促进城市化的这四种转型来推动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空间城市化和社会城市化的演进的;而城市化过程也是通过四种转型反作用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的,见图1。
  在区域生产性服务业与城市化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既可以通过人口结构转型、经济结构转型、地域空间转型和生活方式转型来直接相互影响,又可以通过四种转型的相互作用力量来达到间接作用效应。直接作用效应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容易测度,但间接传导的相互作用测度难度较大(见表1)。
  上述分析的相互作用机制仅仅是一般性的分析,还应该看到区域生产性服务业与城市化的相互作用的类型因区域的类型不同而不同。比如,省域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的作用机制不同(如山东半岛城市群和鲁南经济带);区域中心城市与区域边缘城市作用机制不同(如济南都市圈的济南市和滨州市);世界城市与国内一般大城市的作用机制不同(如纽约和济南)等。另外,区域政策对于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化作用的实现路径会产生影响。有些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注重产业链扩展和延伸(如滨州);有些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注重空间上的引导,注重集聚区的培育(如东营)。再就是不同的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对城市化的作用机制和实现路径也不一样,这有待于深入研究。   三、黄河三角洲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化发展的作用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黄河三角洲区域中心城市——东营市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效应。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分类标准,生产性服务业包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服务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一)对城市化人口结构转型的作用
  选取东营市2000—2010年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比例(其中2000—2002年数据因口径问题通过折算获得)和城市化率作为模型变量,构造含有两个向量的自回归模型,用方差分解来衡量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化的贡献率。首先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以确定其平稳性。样本时间区间为2000—2010年,各变量数据根据《东营统计年鉴》整理得到(其中城镇化率为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其中Urb表示城镇化率,PrSer表示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比例。利用Eviews6.0软件,用ADF检验方法,对Urb、PrSer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Urb、PrSer均为二阶单整时间序列。用D2Urb、D2PrSer表示二阶差分后的变量。具体结果见表2。
  方差分解结果如图3所示。图中横轴表示滞后期数(单位为年),共10期,纵轴表示用从业人员比例衡量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化的贡献率。从图3中可以看到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比例对城市化贡献率的趋势,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化的贡献率一直以较快速度增长,并始终呈上升趋势,到第10期达到最大,其值为7.397%。[5]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东营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城市化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互动作用,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化的作用潜力较大。同时也可看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化的进程。因此,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区域城市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对城市化经济结构转型的作用
  通过对东营市2011年数据的研究发现,现阶段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在促进城市化经济结构非农化数量转型方面作用还不够明显,但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其中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生产总值发展速度列第二位,工业与金融业发展速度基本持平,分列第三、四位,房地产业和商务服务业发展也较快(见表4)。相对于第三产业的其他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的劳动者报酬率和营业盈余率较高(见表5),对于促进区域居民消费和产业资金积累均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可以说是城市化的“高效生态型”动力。从另一个角度看,生产性服务业还可以提高工业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工业化对城市化贡献的波动脉冲作用。
  (三)对城市化地域空间转型的作用
  从全球范围来看,已有的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演进的成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趋势和分散趋势并存。从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趋势较明显,分散的趋势不明显,并且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行业存在差异。从区域层面看,各细分行业在市场和政府的双重作用下,向优势区位集聚的趋势较明显。从城市层面看,各细分行业向中心城市集聚的效应较明显,对周边区域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强,并且成为城市竞争的主要方面,也成为区域城市体系形成的重要推动力。从东营市的情况来看,2013年出台了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实现了从以市场作用为集聚主要动力的发展机制向以市场为主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高效方式的转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集中建设和生产性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能力强的特性,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城市化人口的多极化布局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为实现“城镇结合”的城市化路径提供了支撑。
  (四)对城市化居民生活方式转型的作用
  从2011年东营市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的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统计数据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平均水平为48249.7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44 027.9元,其中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人均劳动报酬排在了第二位,为66782元(见表6)。从消费的角度看,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行业的劳动报酬差距会促使不同从业人员的消费水平产生分层现象,推动消费结构向高级化方向发展。从生活空间的角度分析,收入水平差距会促使同类产业的居民就近布局,以享受同一层次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阶层的集聚布局。
  四、结论与研究展望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阶段区域城市化的重要后续动力。以东营市为代表的黄河三角洲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在人口、经济、空间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对城市化均产生了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和城市化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互动作用。生产性服务业的高增长性、强联系性和高营业盈余,对于促进区域居民消费和产业资金积累均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工业化对城市化贡献的波动脉冲作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集中建设和生产性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能力强的特性,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人口的多极化布局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生产性服务业较高的人均报酬水平将促使不同从业人员的消费水平产生分层现象,促进社会阶层的集聚布局。
  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演进的研究。目前对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演进的研究多集中在区域中心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上,关注点也多分布于高级生产性服务业。而生产性服务业会不会向其他产业一样产生扩散效应,非中心城市或者非优势区位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演进规律是否与中心城市一致,生产性服务业是否会像城市化一样产生等级体系,若产生等级体系,那么,它与城市化的等级体系是否一致……这些问题还值得深入研究。二是区域生产性服务业与城市化协同发展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和城市化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互动作用,但生产性服务业与城市化的发展阶段是否适应,互动效应是正效应还是负效应,互动效应的强弱、实现途径、环境影响、微观机理等问题也值得深思。
  [参考文献]
  [1] 郭克莎.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2(2):44-55.
  [2] 张敦富,孙久文.中国区域城市化道路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5-23.
  [3] 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5-61.
  [4] 郭志仪.我国非农产业对城市化贡献率的实证分析——基于VAR模型和方差分解[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1-55.
  [5] 张晓峒.Eviews使用指南与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14-123.
  [责任编辑:赵 玲]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前石油石化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是部分资产负债率和股权集中度过高。选取2010—2012年的数据作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和多元逐步回归法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现金流量因子F1和成长能力因子F4与资产负债率负相关;公司规模因子F2与资产负债率正相关。依据实证分析结果,优化石油石化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应注重石油石化公司的现金流量能力、规模和企业的成长性。  [关键词] 石油石
期刊
[摘要] 为准确把握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的影响,及时调整就业政策,基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滨州市和东营市1995—2012年有关数据,运用协整回归和门限回归方法对该区域进行实证分析表明,滨州市的产业结构转换系数与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人数之间不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且存在门限效应,即滨州市的产业结构调整系数变动较小(门限值小于-081)时,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影响并不明显;当该系数变动较大(门限值大于
期刊
[摘 要] 美国的政治文化深刻地影响美国的外交政策。这规定着美国的南海政策与政治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美国的政治文化是南海政策形成与发展的精神动力,规定了其南海政策手段的实用性,掩盖了美国南海政策的目标。所以,美国政治文化在更深层次上决定着美国南海政策的实质,从而对美国的南海政策具有更为深刻和长远的影响。  [关键词] 南海政策; 政治文化; 实用主义;美国例外论  [中图分类号]D870(71
期刊
[摘 要] 建设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是提高资源型城市技术创新能力、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大庆市是依托石油资源的开发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其经济结构较单一,大量的科技人才和研发资金集中于资源型企业,地方企业和中小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基于生产系统模型建立的大庆市技术创新体系包括5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在油气资源型城市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中,要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加
期刊
[摘要] 模糊标签语在英语本族语者口语中出现频率极高,在话语中具有多种功能,是一类重要的程式表达语。利用语料库从对比的角度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该类词上的使用情况,发现他们对这类词的使用总体上偏少,对个别表达又使用过多;使用功能单一,且出现不少使用不当或错误使用的情况。这些发现暴露出目前中国英语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为改进词汇教学提供了一些启示。  [关键词] 模糊标签语;语料库;频率;语用石化  [中
期刊
摘要: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提高能源效率有利于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利用DEA模型下的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对山东省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算,运用Tobit模型对山东省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山东省能源效率主要受六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技术进步、能源相对价格、能源消费结构、市场化程度为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对外贸易为反向影响。提高科技
期刊
摘要:为回应愈演愈烈的网络犯罪,《刑法修正案(九)》对于原有刑法规定作出大幅修改,对于网络犯罪行为的扩张、主体的扩张、结构变化均作出细致规定,有其重要意义。同网络犯罪的事实嬗变相比,《刑法修正案(九)》的规定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还需要在注重协调网络犯罪多变性与刑法稳定性的视角下,根据网络犯罪的法益、行为范围和共同犯罪结构的变化,构建科学完善的罪刑规定体系。  关键词:《刑法修正案(九)》;网络犯罪嬗
期刊
摘要:近年来,如何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和学界的焦点问题。目前仍有部分学生存在着价值观功利化、实用化的问题。美国和新加坡的教育实践证明,互动式、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对于在大学生中普及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结合中国实际,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坚持“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推进内隐式互动教育策略,倡导对话式互动教学,开展分层次、分阶段教育活动。  关键词:互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期刊
[摘要] 区域旅游联动开发是旅游资源同质、旅游竞争弱势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有效战略。区域旅游联动开发以核心—边缘理论、产业集聚理论、区域旅游共生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需要一定的实施条件。黄河三角洲两大主体城市滨州与东营空间邻近,交通便捷,自然条件相仿,旅游资源大同中亦存小异,联动开发条件得天独厚。黄河三角洲区域旅游联动开发可通过统一规划、整合开发,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打造精品、联合营销,组建机构、推动合作
期刊
[摘要] 经济发展受到环境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可持续发展越来越重要。根据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依据层次分析方法构建山东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数据包络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山东省近13年经济发展处于最优发展轨迹、劣于最优发展轨迹均为5年,总体向最优发展轨迹移动;经济弱劣于最优发展轨迹的原因是投入规模的相对不足;经济劣于最优发展轨迹则是环境成本、能源及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