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碎片”中的理想国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oliang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徽州人”,恐怕这不止是胡适,也是流居世界各地的徽州客都常挂于口头的一句话。徽州没有强大的GDP,徽州的交通仍然崎岖闭塞,但是天下徽州儿女都以徽州人自豪,都想亲吻这块山与水调和得如此完美的土地!
  徽州凭啥让人如此骄傲?我觉得这与汉民族潜移默化的文化审美情趣密切相关。汉民族最初掌握的那些象形文字,如山、木、土、石、日、月、水、火等,构成了汉民族童蒙时代对于心目中理想地貌的认识。我们提笔画图,想都不用想,就会画出背后一座山,山前一条河,河边一所房子,房子基本都是坡顶,山的一角一个太阳或者月亮。徽州恰恰就是这幅图景最典型抑或说最完美的地区,古人有谚“生于苏杭,葬在徽州”,从生命角度表现了对于徽州山水的极高评价。
  张建平先生的摄影集《徽州—捡拾历史的碎片》,不仅是对徽州山水图景的聚焦,更凝聚着对徽州历史人文的深刻体悟。他生于斯长于斯,熟识徽州的各种风物古迹。“徽学”被认为是当代中国地域课题的三大“显学”之一,徽州的人文影像在张建平的搜寻和整理中氤氲出中国人心底的故园感觉,于细微处传递着徽学的精髓:原来,徽州的学术意义在于它体现着汉民族在小农社会的一种发展极致:自给自足、宗族管理、村落聚居、背山面水、黑白色系这几个特点,也可以说是徽州的精魂,在本书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读这部书时,觉得它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照片追求经典的风度,文字内容又有使用的方便,无论是地方宣传还是旅游功课,去徽州前想了解下徽州,这本画册堪称利器。按照村名,你可以轻易了解每一个村落的精华和特色(全书详述最具徽州风神的13个村落,以及相关的书院、祠堂等),每个村落单元都经过摄影师无数次的深入探访拍摄,几经筛选,最后才调制出那么几页图版和文字。特别是书中作者花大力气采访得来的各种史料,更增加了本书的权威性—为这本书准备文字内容,张建平花了整整5年时间;而照片的积累,则历时27年!其间他在美国波士顿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举办的“走进徽州”摄影展(2004)和在法国巴黎举办的“徽州面孔”摄影展(2009)均获成功,并在法国出版《石与墨书就的徽州儒商》(法国女作家高丽安合作)一书,靠的就是这种踏踏实实的民间采访和影像的日积月累。难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单德启先生在评价此书时有这样的感叹:“没有书写理论,却深邃得比学术理论更富有思辨性;它是作者用良知和浓情从中华传统文明即将沦为废墟的‘徽州民居’里一点一点抠出来的‘碎片’”。
  诚哉斯言!
  徽商是徽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追踪徽商后人,成为张建平讲述徽州文化的一种生动方式,也是本书的一个特色。而面对现代生活与传统建筑的矛盾,张建平没有通过夸大冲突展现无奈,而是用解构表现调和,这种影像处理方式,正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徽州文化的智慧,对处于现代化躁动和城市化狂热中的当下,尤具意义。它启示人们,在现代与传统、城市与乡村、GDP 土地财政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间,并非都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其间必定存在着某种可以调和的方式,藉此可以转移时人浮躁的现代化冲动,使上个文明时代所剩不多的范式遗迹和生活方式得以保存—我想,摄影师的苦心经营,要展示给家乡故土和这个时代的,正是这种视野。
其他文献
非主题-艺术类-彩色铜奖
期刊
非主题-艺术类-彩色优秀奖
期刊
中国摄影家协会自1957年创办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迄今已有整 60年的历史,已成功举办了25届,共展出逾万名作者(人次) 的上万幅作品,在全国摄影人的心目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国影展作为一项检验摄影人在一段时期内,从拍摄题材、摄影语言到制作技术等综合水准的摄影展览,在不同历史阶段都一直在探索与时俱进的要求与可能,期待反映摄影创作的现实状态,引领摄影创作的发展方向。  第26届全国影展是在党的十九次
期刊
非主题-艺术类-彩色优秀奖
期刊
非主题-艺术类-黑白优秀奖
期刊
非主题-艺术类-彩色优秀奖
期刊
所有的摄影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虚构。即使我们号称客观真实地记录世界,但不可避免地镜头中也还会有透视、色彩等视觉偏差存在。而即使是被认为现实主义大师的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也在《论摄影》中提到,摄影师训练最重要的第一步是对要拍摄物体首先完成最终画面的想象,哪怕甚至是在滤镜的帮助下。就此方面而言,德国摄影师安德烈亚斯·格菲勒的作品都是通过摄影从多方面讨论我们对视觉的各种感知并以此作为他
期刊
我想,每一个见过王玉文的人都会留下独特而深刻的印象,正如我们每一次读看他的摄影作品一样,总会带来一些特殊的感受和体验。王玉文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仁心宅厚、拙朴实惠、忍韧执着、旷达豪爽。这些鲜明个性的形成源自于他始终都引以为自豪的工人出身。虽然,王玉文早已成为中国工业摄影界有威望的摄影家,但他却始终强调自己的平民出身,言行间透显着工人所特有的气质与风格。工人的身份认同,为我们理解王玉文的摄影提供了一
期刊
我刚刚记事的时候就知道了长江三峡这个地名,那时广播电台长期播放刘白羽写的关于三峡的散文,在懵懂的记忆里想象三峡是个遥远的好地方。后来在幼儿园里被强迫背诵古诗,在白居易、杜甫、孟浩然的诗里又不断地出现三峡。所以,用句时髦的歌词:这幼年的烙印“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  长江三峡绝不仅是个地理概念,也并非仅有山水独到的自然景观,这里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有着包括大溪文化、巫山文化等众多古文化遗存,它
期刊
商业摄影:艺术意味着精湛的技艺  其实无论何种类别,摄影的艺术性都是根本,是灵魂。纪实类需要讲究“艺术性”,商业类影像更要讲究“艺术性”。  商业类摄影作品,由于类别的特殊性以及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历来的投稿数量都不及艺术类等。综观这次参赛的商业类作品,有的作品偏重艺术美的表达,有的在创意上更为突出,入围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因为是首次设立商业类别,评选出的入围作品无疑对以后参赛的商业类影像具有导向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