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指导语运用策略例谈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wlzjzx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教育行为中,教师的教学指导语作为教师教育行为的组成部分,对整个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起着支持、辅助的重要作用。根据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的行为表现,我们可以将幼儿探究行为大致划分阶段为:探究前期阶段——关注问题,进入探究情境;探究过程阶段——观察、猜想、推测、记录、实验、验证、推理、对比结论;探究后期阶段——交流、讨论。现就幼儿科学探究教学活动的不同阶段,教师所采用的不同的教学指导语策略例谈如下。
  1 探究活动前期阶段:经验唤醒与兴趣激发
  在开展探究活动前,教师应确定活动的目标和探究的主题,明确探究主题为幼儿接下来的探索行为指明方向,不然幼儿从中获取经验也是盲目的。教师在此阶段采用的教学指导语策略,应该倾向积极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促进经验迁移,鼓励、支持幼儿多表达、会表达出自己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引发探索的愿望。
  1.1 了解原有经验促进经验迁移策略。
  幼儿学习新知识是建立在原有经验基础之上的,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水平,促进经验迁移。如,在科学探究活动“磁铁哪个地方吸的东西多”中,教师要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可以提问:“这是什么?它能吸起什么东西?”如果幼儿对此不知道,教师则有必要先进行探索了解“磁铁能吸引铁质物质的特性”的活动。这时,教师可以提问:“你认为能吸起和不能吸起的东西是什么?”这些提问可促进幼儿回忆获得过的有关磁铁的经验认识,有助于探究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1.2 激发探究兴趣策略。
  幼儿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幼儿在自由表达中展示的问题,往往是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尊重、鼓励幼儿自由发现,表达自己的兴趣点,支持他们的求知兴趣,强化探索动机。如,幼儿经过探索已经发现了“磁铁的两头吸的东西很多,中间几乎什么也没吸起来”,形成了“磁铁两头磁力大”的结论。这时,教师将两块条形磁铁的红、白两端接在一起,然后提问:“我们已经知道磁铁两头吸的东西多,现在这两头接在一起了,吸的东西会更多吗?哪个地方吸的东西多呢?”基于上一个实验的经验,幼儿们的争议集中在了两块磁铁相接的部分:“接的地方吸得最多,因为接的两头都是吸的东西多的,加在一起会吸得更多。”“接的地方吸得少了,因为它变成了大磁铁的中间,磁铁的中间吸的东西少。”该问题向幼儿刚获得的经验提出了挑战,激发了幼儿求知的兴趣,再次引起了幼儿探索的愿望。
  2 探究活动过程阶段:猜想假设与实践验证
  科学活动的核心是探究,幼儿正是通过亲历探究过程才建构起经验和认识的。猜想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没有猜想,就不会去进行科学验证;没有科学验证,就不能形成对问题的科学解答,从而最终也就没有科学探究活动。
  2.1 指导猜想的教学指导语策略。
  探究的基础是猜想,猜想为幼儿的探究行为指出了方向。在渴望证实自己猜想的心理驱动下,幼儿的探究行为便成了一个证明或推翻假设的过程。因此,猜想既不是教师的猜想,也不是幼儿凭空的想象,应是幼儿基于自己的原有经验和认识水平之上的猜想,应是建立在幼儿对探究事物的充分观察和思考之后的猜想,这样有根据的猜想才能构成幼儿进一步探究的驱动,激发幼儿想验证的愿望。
  2.1.1 指导幼儿运用自己原有经验做猜想。如,在科学探究活动“蜗牛喜欢住在什么地方”中,有的幼儿提问:“蜗牛喜欢住在什么地方?”教师将这个问题再抛给全班幼儿,引导他们做有根据的猜想,即反问幼儿:“你觉得蜗牛喜欢住在什么样的地方?”教师还可追问:“怎样才能知道蜗牛喜欢住在什么地方呢?”这两个问题有一定的挑战性,可引导幼儿深入思考。根据已有经验,幼儿可能会做出各种猜测,并说出理由。至于如何验证猜测,幼儿可能会想到:“如果我们把每种‘家’都弄好,看它们爬到哪个家里就知道了。”
  2.1.2 引导幼儿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做猜想。在科学探究活动“有趣的滚筒”中,幼儿已经对日常生活中能滚动的物体和物体滚动的现象有了一定的经验,但对能滚动的物体的形状并不一定留意。因此,教师在准备让幼儿探究“不同形状的物体有不同的滚动路线”前,要先让幼儿初步感知三种形体的特征。教师事先准备一些不透明袋子,里面均装上圆台形、圆锥形、圆柱形等三种形状的“武器”。教师用问题引导:“请小朋友把手伸进袋子里摸一摸,想一想袋子里的东西可能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拿出来看一看和你猜的是不是一样。你还可以和伙伴说一说它是什么样的?”这样可以使幼儿对物体的形体特征有了更清晰地认识。当幼儿终于将圆台形“武器”滚进山洞时,教师提示幼儿关注滚动路线:“你用了什么办法?‘武器’走的是什么路线?”当幼儿尝试让圆锥形“武器”滚进山洞而未获成功时,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它进不去?它走的是什么样的路线?”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猜想,此事的猜想会更有针对性。
  2.2 指导验证的教学指导语策略。
  2.2.1 引发幼儿思考实验设计。教师在引导幼儿做出几种猜想后,要不失时机地追问,以“如何证明呢?”“怎样才能知道?”等提问形式来引导幼儿思考设计实验。如,在探索“让电珠亮起来”活动中,教师提问:“有什么办法让电珠亮起来?”许多幼儿依据已有的经验说:“把电珠放在电池上”。教师反问:“真的这样吗?我们一起来试试。”幼儿就会在接下来的操作、观察中,仔细注意观察操作过程,结果发现:原来,电线的一头要连着电池的底部,另一头连着电珠的身体,最后把电珠的底部再连到电池的上面,小电珠就会亮起来。这些发现可能与幼儿最初的认识不一致,教师可和幼儿一起操作、实验,寻求答案,最终解决疑问。紧接着,教师又提出问题:“如果用多个电池,小电珠会有什么变化呢?”这个提问会进一步引发幼儿思考实验设计,通过再次实验,幼儿不难得出结论:串联电池越多,电珠越亮;电珠越亮,灯泡就越热。
  2.2.2 开展实验验证假设,适时适宜地指导幼儿尝试。有关研究表明,2~7 岁儿童科学学习的心理年龄特征表现为以直接行动和重复探索性行为来发现结果,以尝试错误来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实验探究的时间,让他们以自己的判断和经验重复地进行听、看、摸、摆弄、试误,甚至中间停止操作进行思索,来探知事物,探求答案。如,大班科学活动“玩钻陀螺”主要探究“影响陀螺转动时间的相关因素”,教师先出示两个红色的、大小不同的圆形塑料片,两根相同的小木棒,引导幼儿猜一猜:“哪个陀螺转得时间会比较长?”幼儿猜测完后,进行试验验证,得出结论:原来转轴相同,转盘的大小会影响陀螺的转动时间,转盘小得陀螺转动的时间比较长。接着,教师又出示转盘相同、转盘离支点的距离不同的两个陀螺,引导幼儿猜测:“你觉得转盘放在哪个位置上,陀螺转动的时间会比较长,在猜想的记录表里打“√”。幼儿实验后发现:转盘相同,但转盘离支撑点的距离不一样,也会影响陀螺的转动时间。
  3 探究活动后期阶段:交流与评价
  在表达和交流环节,幼儿要组织自己的想法,并设法向他人说明,或是设法说服他人,这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过程。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该发挥启发者的作用,来促进幼儿形成思考和表达想法的能力。教师应肯定和鼓励幼儿探究学习和问题解决中付出的努力,以促进幼儿形成对科学的积极态度,从而提高探究的兴趣,并促使继续努力发现更多的信息。对于幼儿取得的成就,教师应给予简单的、非评价性的反馈意见。
  3.1 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法和经验,鼓励每个幼儿表达自己的经历与发现。
  教师要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并对幼儿所说的做出反应。如,在大班科学活动“纸片变变变”探索重点是:圆形纸片变成长条形的方法,发现影响纸条长短的因素。在交流、讨论阶段,教师可这样提问:“静静,告诉我们你是怎样剪的,要怎样剪才会最长,又不会断?“其其,纸条这么长,要怎么比才公平?”如果幼儿所持观点缺少某些要点,教师可以补充说明:“科学家也告诉我们……”教师还可鼓励幼儿将想法付诸实践:“小朋友的想法都很好,下次自己可以去尝试着做一做,看看会怎么样?”当幼儿说出关键信息时,教师不要立即打断交流,应该支持继续讨论,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
  3.2 多运用鼓励性评价,引导幼儿描述探究行为过程。
  评价融于活动过程中,有助于判断幼儿是如何发展技能,如何理解概念的,使教师的评价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扩展和延伸。观察幼儿的言语表现来进行评价,与幼儿的科学探究最为一致,并能有效地帮助教师明确幼儿需要进一步澄清的错误想法。教师聆听幼儿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的想法,并提出一些问题,可以揭示出很多信息。如,对于观察植物、动物或者天气状况这些持续时间较长的活动,教师可以在幼儿观察结束后,提出“关于……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结论性问题,来检测、评价幼儿概念学习的效果。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展现所学的知识:“你在实验中怎样展现学过的……呢?”教师还可以提出“关于……你还想知道什么”的问题,以进一步评价幼儿的知识拓展情况。当然,当幼儿无法用语言解释和描述自己是如何产生某个想法时,教师也要肯定幼儿有效的心理活动过程,帮助幼儿复述探究行为过程,促进无意思维联结、明晰。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的有效性要求必须要有合理的惩戒,教育惩戒和奖励一样,不可或缺,古今中外的教育学者对此都有明确的阐述,而有效地教育惩戒必须要以爱为前提,只有充满爱的惩戒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功效,教师在实施过程中保持惩戒的度,要实现从惩戒到学生自觉的目的。  【关键词】教育惩戒;以爱为前提;适度  “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能
期刊
柳絮落尽布谷鸣,冰雪消融草萌生。  民耕鱼跃鸭水泳,髫垂趁煦闹纸筝。  冬词  山暗冰封夜来霜,数树早护午作黄。  凛冽刺骨风刮起,梨花轻舞时飞扬。  从教歌  身执赤鞭三十年,银枪驰马讲台前。  天命方酬少壮志,余撑桃李一方天。  中华巨变  极目九州景色妍,缤纷硕果颂尧天。  春风南国来新燕,旭日东升启大贤。  树吐嫩芽含秀意,党廉民德著新篇。  实施科教兴国路,地覆天翻华变迁。
期刊
【摘要】体育游戏是强身健体的有效手段之一,更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目前体育教学改革赋予体育游戏活动新的任务、新的角色。切实加强体育游戏的研究与创编,是每位初中体育教师面对体育教改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教育学和体育学的角度出发,系统地阐述了体育游戏创编过程的一些观点,以此抛砖引玉,愿新理念下的体育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词】浅谈;体育游戏;创编  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游戏作为实现新
期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质量的教育必须要有高质量的教师,而高质量的教师首先要有“爱”,要将“爱”倾注到教学中。只有具备了高尚师德,将“爱”播撒到学生心中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1 爱是一种保护  做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因为只有爱才能迸发出激情。南京市“行知”学校校长杨瑞清根据自己的办学经验总结出“好老师是爱出来的”。爱不是一句空话,他需要实实在在的
期刊
【摘要】从小学数学过渡到七年级数学,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都有个转折与适应的过程,因此,打好七年级的数学基础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论述了怎样打好七年级数学基础,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做好铺垫。  【关键词】数学基础;预习方法;听课方法;复习方法  从小学数学过渡到七年级数学,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都有个转折与适应的过程,相对而言,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很多,也都比较简单,很多同学觉得很好学,没有困难,容易在学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关于人才素质,教育方向的精辟论述。创新教育也称创造教育,就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已成为近几年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为此,笔者就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创新教育进行了粗浅的探索。  1 正确认识“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育工作者更清楚地认识到: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它像一根彩带一样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使学生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知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这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力量泉源,也是确保素质教育顺利实施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1 德才兼备是教师搞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教师是社会道德的代言人,是相对于学生而言的道德“成熟者”。教师的劳动效应最重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课标所提出的三维目标之第三目标的理解,针对高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说明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从一线教师的视角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高中英语;情感教育;三维目标;情感态度  过去我们传统的英语教学较多地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能力和情感的培养。新的时代背景下,新课程改革首先提出了教学三维目标的概念,其中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期刊
【摘要】文章主要阐述了人文主义教学思想的发展,剖析了高中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地体现人文主义精神。为了保证中学课堂教学的最大有效性,必须在教育思想上坚持人文主义精神。大多数教育大家,在实际上都践行着人文主义的基本精神,当今课改的核心价值,是对人文主义基本精神的发展。如何在教学层面上落实教学的情感目标,形成知情互促并茂的教学实践,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心理学研究人员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热点课题。
期刊
我国的《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对班主任任务作了明确规定。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实施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康的公民。,相信每一位班主任都会围绕这一基本任务来工作学习。在此,笔者浅谈一下自己担任班主任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开展以后的班主任工作有所借鉴。  班集体不仅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