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核心 “盘活”语文教学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thur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师生能够共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启发式教学。一个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在精心备课的过程中预设问题,更要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核心,创设情景,和学生共同探究问题、质疑问题,解决问题,“盘活”整堂课的语文教学。
  一、教师研读课文,预设问题
  教师的备课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在教材的处理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结合学生实际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如何把它们转化成一个个具体的问题,简化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样一节课下来,就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课堂体系,给学生留下比较清晰的印象。如教学《获得教养的途径》,如果确定教学重点为“理清文章脉络,掌握逻辑顺序”和“领会博大深远的思想”的话,可将此重点转化为这三个问题:1.文章可以分成几部分?概括每部分内容。2.教养的内涵有哪些?3.获得教养的途径有哪些?简洁的导入之后,出示这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然后再回答。学生只要弄清楚了这三个问题,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就算完成啦。
  教师授课前设置的问题除了要能够贯穿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注意能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也要注意问题提出的层次性和可操作性,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力。例如,教学目标如果是“理解本文如何围绕中心组织材料”就可以转化为“依次找出课文围绕中心选择了哪些材料”、“这些材料与中心有什么关系”等具体的问题。
  二、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教师提的问题,有自己预设的,也有的是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提出的。但有些如除借助工具书能解决的字词外的问题,学生单独难以解决,这就需要提出来,在课堂上由师生共同来解决。当然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在课前提出,也可以在课堂上当堂提出;可以口头提出,也可以用递条子的方式提出等。
  预习史铁生《我与地坛》时,很多学生提问:“用标题突破法,《我与地坛》,是不是就是写我,写地坛,然后写我和地坛的关系?”课堂上我鼓励大家按这思路去理解,有学生不久就说:“还写了母亲”。于是我乘机提问:“题目是《我与地坛》,为什么要写到母亲?”然后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能把“我”、“地坛”与“母亲”三者联系在一起的句子,再加以分析,很好地理解了课文。
  三、师生共同阅读,思考问题
  问题提出了就需要解决,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进行阅读比自发的、无目的的阅读效率高得多。我们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有目的的阅读习惯,可以是自由地速读、略读或者精读,也可以是默读、朗读、分角色读或用课本剧的形式“阅读”,再现课文内容。让学生养成笔不离手、随时动笔的习惯,注意标示段落,圈点勾画,甚至能偶尔述评。学生在勤于动脑、善于动脑中,既能发现问题,也能对所提问题作初步判断和思考。切忌一上课就分析课文,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独角戏,既使课堂失去它应有的魅力,也使学生逐步养成不看课文或材料就直接答题的坏习惯。学生阅读时,教师不要中途打岔,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或许考虑课堂很静,想借助不时的提醒来活跃气氛,殊不知这反而打乱了学生阅读的思维,破坏了学生那种渐入佳境的阅读氛围,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四、围绕教学目标,解决问题
  一堂好的语文课,总是随着师生的双边活动逐步展开,将画卷一样的课文内容逐个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清晰地展示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这时候教师就有足够的空间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
  (一)弄清基本问题。学生阅读了一篇文章后,应该对基本信息有了初步了解,这是分析文章的前提。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人物间的关系,或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基本要素。学生回答问题时应尽量不看书本,如果有出入可以再看书本,这样可以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和理解。
  (二)设置矛盾,激发兴趣。一篇好的课文往往有很多悬念或矛盾的地方,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矛盾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只有通过碰撞才能激起火花。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再回到课文,质疑课文的内容,对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学习《项链》这篇文章时,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马蒂尔德的朋友为什么会那么爽快地把项链借给她?项链是假项链在文章中有没有进行铺垫?马蒂尔德为什么没有发现?她的朋友保留这挂假项链说明了什么?通过讨论和思考这些问题,可以发现马蒂尔德悲剧的个人原因和社会原因。
  (三)巧设问题,化难为易。阅读韩少功的《我心归去》,“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这句话对于学生来说,如果要求准确作答,恐怕有点难度,此时如果老师能铺设几个台阶,学生也许就能迎刃而解了。可以把它拆分成几个小问题:这篇文章写作的背景是什么?当时作者身处何处?作者有哪些经历?作者认为什么才是他的幸福?这样通过层层铺垫,最终让学生能够体会作者说这一句话的内心感受,准确把握这句话的含义,一般得出“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是一个人的心灵归属和寄托,是一份无价的财富。
  (四)问题要有弹性。我们都知道要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的道理,但要能真正做到却并非易事。这就需要我们在提问的过程中,要注意问题的层次和高度,不要使所问的问题让学生用“是”或“不是”就算回答了,必须是一句话或一段话。我们有些教师提出问题后,如果学生思考后不能回答上来,就习惯帮助学生把答案说出来,殊不知学生思考的过程有时比他们直接说出答案来更可贵。
  学习的过程就是围绕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围绕问题做好语文教学的文章,既要在内容上重视“是什么问题”,又要在方式上注意“怎样提出问题”,熟练运用直问和曲问、顺问和逆问、单问和套问等多种方式,努力使课堂教学的“问题”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
其他文献
农业部组织的全国第二届割胶工技能大赛近期在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举行,农业部党组成员、人事劳动司司长梁田庚,农业部农垦局局长李伟国等出席闭幕式并为优胜选手颁奖。
将落料—挤压—盲孔正反挤压三种工序复合在一套模具上。工件排样采用交叉三排。而且模具结构并不复杂,成功地在40 t冲床上实施了该工艺,使盲孔铝坯件挤压工艺生产率大幅度提
提出了一种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中基于产生式规则的知识表示和模糊推理的面向对象实现方法。该方法把知识规则的结构和模糊推理方法定义成规则类,把具体的规则定义成规则
在全球金融危机和高校学生人数增加的环境下,高校贫困生就业日趋严峻。本文对高校贫困生的现状、心理等方面进行了分祈,并从教育管理、就业指导、心理调适等方面对如何加强能力
金秋时节的中原大地,千里沃野、黍谷飘香,写满了丰收的喜悦。在河南省会郑州市的国际会展中心,人流如潮,31个省(市、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台湾地区共33个展团,日、英、美等20
负商誉问题是会计实践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在中国会计理论中常被边缘化.然而,企业股份制改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由之路,企业并购难以回避负商誉问题.正视负商誉的存在,研究会计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读,可以培育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有利于学生感悟文章的核心,提高写作能力。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对比等方法,对2004-2008年期间发表在13类核心期刊的有关排球方面的文章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为我国排球科研队伍建设和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提供参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非常辛苦和琐碎的工作,做班主任难,做一名成功的班主任更难,每个班主任教师都有深刻的体会。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当班主任的经历,谈谈怎样做一名成功的班主任。  一、树立班主任的威信  树立班主任的威信是做好班主任最起码的要求,没有威信,班主任就无法把班集体搞好。怎样树立威信呢?  1.以身作则,身正示范。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是说正人先正己。班主
近年来,由美元汇率反复波动引起的不满呼声日起,要求国家问加强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并对复杂交错的各种汇率体系进行逐一的调查研究。其中,很多经济学家和决策者主张用汇率的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