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教育大环境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选择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打造更加有趣和更加高效的课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生动有趣、短小精悍、指向明确的“微课”应运而生,备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它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本文笔者将结合课堂实例针对“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效课堂 微课 小学数学 激发兴趣 促进效率
不同的课堂适用的教学模式不同,不同的教师使用的教学技巧也不一样。但不论什么样的课堂教学都需要教师提前精心研究教材、熟练运用教法,这样教学过程才能自然而又连贯、简洁而又清晰,学生才能学得轻松、学得高效。在课堂上运用微课也是一样,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制作一节好的微课。一节好的微课必然是合理技术、充实内容和清晰表达的综合。这样的微课不论运用于课堂的哪个教学环节,都能带给学生视觉、听觉的震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由“微”激趣,引领学生跨进新知大门
我们知道,新课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课堂教学的开端,是各个教学环节的前提,是师生情感共鸣、心灵沟通的桥梁。因此,课前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制作一节画面丰富、情境有趣的微课用于导入新课,可能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整个课堂一下子就活了,后面各个教学环节也能更好地开展了。
例如:我们在教授二年级上册《一米有多长》时,课前学生可能会疑惑:明明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了,为什么还要学习“米”呢?1米是多长呢?针对这些疑惑,教师制作了一节情境化的微课:长颈鹿和乌龟是一对好朋友,通过它们的对话复习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及测量的相关知识,接着它们相约一起去动物游乐园玩耍,但是长颈鹿被拒之门外了……学生一边观看微课,一边体会学习“米”的必要性,教师顺利引入1米。
师:刚才的视频中,长颈鹿要进动物游乐园,小狗警卫为什么要拦住它呢?
生:因为它的身高超过1米,要买票了。
师:“米”是一个我们要新认识的长度单位,生活中你们见过它吗?
生:我见过,我家做窗帘时,阿姨说1米布60元钱。
生:还有,我们跳远时测量成绩,老师说我的成绩是1.5米
师:看来“米”的用处还真不少,那你们知道1米有多长吗?你们的身高超过1米了吗?
生:我超过了,因为我坐火车要买票了。
生:1米大概是从我的脚到下巴那么长。
……
有图、有文、有声、有故事的微视频使得学生均以不同的角色置身其中,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就这样,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情境中步入学习佳境,跨进了新知的大门!
二、以“微”促效,推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曾经,“教师只负责讲、学生只负责听”的教学模式曾经占据着大部分的课堂,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萌芽;如今,我们教师在进步,在更新教学观念,我们都希望用尽量少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获得最大化的学习效益,从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高效学习的目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遇到“不可言传”的教学重难点或者其他教学手段不好体现的探索过程时,适时适当地运用微课不失为一种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推进高效课堂构建的好办法。
(一)以“微”促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微课虽好,但也不能盲目运用,过于简单的知识点不适合用微课,更不能让微课代替数学课堂中非常重要的自主探索过程。微课知识点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要能突出教学中常见、典型、有代表性的问题或内容,突破教学重难点。当然,设计微课时,目标要明确、思路要清晰;切入点要合理,切入时间要恰当;内容的选择、流程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以四年级上册《温度》一课为例,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因为零下温度的比较:数值越大,温度反而越低。这里的“相反”关系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掌握起来并不容易。如果直接教授,学生理解得不透彻,掌握不牢。即使老师反复强调,也总是会有学生时间一长依然会混淆。此时,适当引入微课,以微课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从零下温度的意义、温度计测量、地理位置对温度的影响等方面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中自己总结出零下温度的比较方法,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短短5分钟左右的微视频的应用,既不影响教学的整个流程,又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还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二)以“微”促效,直观展现探索过程
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足,在教授“图形与几何”部分的内容时,通常需要动手操作或直观展示,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而动手操作常常需要占用较长的课堂时间,对教师的组织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微课既能全面、清晰、直观展示探索过程,又能节省宝贵的课堂时间,还能方便学生课下根据自身情况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因此,微课凭借着其特有的优势在几何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例如:五年级学生在学习《组合圖形的面积》这一课时,教师采用了“倒序”的教学模式,先使用练一练的第一题为素材制作了微课,让学生直观感受组合图形“分”“补”的动态过程,初步形成运用割补法解决此类问题的初步印象。之后,教师再和学生们一起探索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总结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最终实现让学生能够自主根据图形的条件,灵活运用割补法正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教学目标。微课应用信息技术“模象直观”的手段,改变了学生以往实物探究的模式,既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化抽象为具体,加深了学生对割补法的理解。
总之,精心设计的微课加上合理的运用,一定能起到构建高效课堂的作用。但微课的运用不能流于形式,不能为了用微课而用微课,否则不仅加重了教师自己的工作量,也会让学生不明所以,甚至出现“老师在干什么”“为什么要我们看视频”“这个视频到底在讲什么”等疑惑,从而使微课彻底失去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运用微课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需要研究的还有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能够深入解读教材,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业务水平,踏踏实实地备好、上好每一节数学课。
三、“微”处见广,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微课不仅可以用来引入新课,突破教学重难点,直观展示探索过程,还可以用于课堂总结提升,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系统化,甚至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例如,执教《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时,笔者在和学生们一起探索和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后,在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播放了关于“四边形内角和探索”的微视频。视频直观展示了:用“测量法”测量四边形四个内角,发现内角和是360°;用“拼凑法”将四个内角拼凑到一起,发现形成的是周角;用“转化法”给四边形添一条辅助线,发现四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最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了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并向学生发出“探索五边形内角和”的挑战。此时,微课的运用既回顾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探索过程,又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愿望,提高了学生的认知程度,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只要充分发挥微课的图文并茂、短小精悍等优点,把握好微课的应用时机,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到由“微”激趣、以“微”促效。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靳尚雪.浅谈数学教学的导入[J].中华少年(数学版),2011(6).
[2]王喜.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1(12).
[3]伊敏,张兰珠.用好小“微课”实现大作为——谈“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合理运用[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01).
[4]袁锐环.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7.
关键词:高效课堂 微课 小学数学 激发兴趣 促进效率
不同的课堂适用的教学模式不同,不同的教师使用的教学技巧也不一样。但不论什么样的课堂教学都需要教师提前精心研究教材、熟练运用教法,这样教学过程才能自然而又连贯、简洁而又清晰,学生才能学得轻松、学得高效。在课堂上运用微课也是一样,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制作一节好的微课。一节好的微课必然是合理技术、充实内容和清晰表达的综合。这样的微课不论运用于课堂的哪个教学环节,都能带给学生视觉、听觉的震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由“微”激趣,引领学生跨进新知大门
我们知道,新课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课堂教学的开端,是各个教学环节的前提,是师生情感共鸣、心灵沟通的桥梁。因此,课前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制作一节画面丰富、情境有趣的微课用于导入新课,可能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整个课堂一下子就活了,后面各个教学环节也能更好地开展了。
例如:我们在教授二年级上册《一米有多长》时,课前学生可能会疑惑:明明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了,为什么还要学习“米”呢?1米是多长呢?针对这些疑惑,教师制作了一节情境化的微课:长颈鹿和乌龟是一对好朋友,通过它们的对话复习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及测量的相关知识,接着它们相约一起去动物游乐园玩耍,但是长颈鹿被拒之门外了……学生一边观看微课,一边体会学习“米”的必要性,教师顺利引入1米。
师:刚才的视频中,长颈鹿要进动物游乐园,小狗警卫为什么要拦住它呢?
生:因为它的身高超过1米,要买票了。
师:“米”是一个我们要新认识的长度单位,生活中你们见过它吗?
生:我见过,我家做窗帘时,阿姨说1米布60元钱。
生:还有,我们跳远时测量成绩,老师说我的成绩是1.5米
师:看来“米”的用处还真不少,那你们知道1米有多长吗?你们的身高超过1米了吗?
生:我超过了,因为我坐火车要买票了。
生:1米大概是从我的脚到下巴那么长。
……
有图、有文、有声、有故事的微视频使得学生均以不同的角色置身其中,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就这样,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情境中步入学习佳境,跨进了新知的大门!
二、以“微”促效,推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曾经,“教师只负责讲、学生只负责听”的教学模式曾经占据着大部分的课堂,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萌芽;如今,我们教师在进步,在更新教学观念,我们都希望用尽量少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获得最大化的学习效益,从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高效学习的目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遇到“不可言传”的教学重难点或者其他教学手段不好体现的探索过程时,适时适当地运用微课不失为一种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推进高效课堂构建的好办法。
(一)以“微”促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微课虽好,但也不能盲目运用,过于简单的知识点不适合用微课,更不能让微课代替数学课堂中非常重要的自主探索过程。微课知识点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要能突出教学中常见、典型、有代表性的问题或内容,突破教学重难点。当然,设计微课时,目标要明确、思路要清晰;切入点要合理,切入时间要恰当;内容的选择、流程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以四年级上册《温度》一课为例,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因为零下温度的比较:数值越大,温度反而越低。这里的“相反”关系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掌握起来并不容易。如果直接教授,学生理解得不透彻,掌握不牢。即使老师反复强调,也总是会有学生时间一长依然会混淆。此时,适当引入微课,以微课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从零下温度的意义、温度计测量、地理位置对温度的影响等方面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中自己总结出零下温度的比较方法,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短短5分钟左右的微视频的应用,既不影响教学的整个流程,又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还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二)以“微”促效,直观展现探索过程
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足,在教授“图形与几何”部分的内容时,通常需要动手操作或直观展示,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而动手操作常常需要占用较长的课堂时间,对教师的组织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微课既能全面、清晰、直观展示探索过程,又能节省宝贵的课堂时间,还能方便学生课下根据自身情况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因此,微课凭借着其特有的优势在几何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例如:五年级学生在学习《组合圖形的面积》这一课时,教师采用了“倒序”的教学模式,先使用练一练的第一题为素材制作了微课,让学生直观感受组合图形“分”“补”的动态过程,初步形成运用割补法解决此类问题的初步印象。之后,教师再和学生们一起探索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总结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最终实现让学生能够自主根据图形的条件,灵活运用割补法正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教学目标。微课应用信息技术“模象直观”的手段,改变了学生以往实物探究的模式,既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化抽象为具体,加深了学生对割补法的理解。
总之,精心设计的微课加上合理的运用,一定能起到构建高效课堂的作用。但微课的运用不能流于形式,不能为了用微课而用微课,否则不仅加重了教师自己的工作量,也会让学生不明所以,甚至出现“老师在干什么”“为什么要我们看视频”“这个视频到底在讲什么”等疑惑,从而使微课彻底失去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运用微课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需要研究的还有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能够深入解读教材,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业务水平,踏踏实实地备好、上好每一节数学课。
三、“微”处见广,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微课不仅可以用来引入新课,突破教学重难点,直观展示探索过程,还可以用于课堂总结提升,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系统化,甚至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例如,执教《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时,笔者在和学生们一起探索和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后,在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播放了关于“四边形内角和探索”的微视频。视频直观展示了:用“测量法”测量四边形四个内角,发现内角和是360°;用“拼凑法”将四个内角拼凑到一起,发现形成的是周角;用“转化法”给四边形添一条辅助线,发现四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最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了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并向学生发出“探索五边形内角和”的挑战。此时,微课的运用既回顾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探索过程,又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愿望,提高了学生的认知程度,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只要充分发挥微课的图文并茂、短小精悍等优点,把握好微课的应用时机,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到由“微”激趣、以“微”促效。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靳尚雪.浅谈数学教学的导入[J].中华少年(数学版),2011(6).
[2]王喜.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1(12).
[3]伊敏,张兰珠.用好小“微课”实现大作为——谈“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合理运用[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01).
[4]袁锐环.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