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和提升学生朗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既重视方法引导,又不扼杀学生的自主性,并借助有效的评价手段,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语感中诵读。
关键词:语感;积累;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3-047-1
一、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语感中诵读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语感很重要,而朗读永远都是培养语感的关键!语文老师不能不重视之!我们希望通过朗读去感染他人,当然首先还是得让文字把自身感染,这就取决于一个人对于语言文字的敏感性了。那在平常的语文学习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1.培养语感的最好方法就是指导感情诵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言精美、内涵丰富的课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它们作为语感材料,指导学生进行潜心诵读,因声求气,悟其内涵,达到“语语悟其神”的境界。可是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又有多少属于学生自己的真实、本色的阅读呢?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被老师分割成了几个步骤,几个环节,几个问题,老师和学生一环套一环,有开头,有铺垫,有过渡,有结尾,整个教学过程就像“抖包袱”,又有多少时间留给学生思考,留给学生朗读。亦或者我们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夸大朗读教学的效果。以为朗读无所不能,包容万象,课堂上只要抓好了学生的朗读,就万事大吉,皆大欢喜,于是语文课成了典型的赛读会,出现了“满堂读”的现象。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他先让一个学生读了一遍,然后问学生:“同学们,他读得怎么样?”学生回答:“好!”再让另一个学生读了一遍,老师又问“这个同学读得好不好?”学生回答:“好!”老师又说:“谁想和他比一比?”后来又让第一组的同学和第二组的同学比……最后老师说:“谁想和老师比一比呢?”老师读,学生再读。这样的教学,表面上看起来学生读书遍数不少,课堂也很热闹,但收效却不大。
语感,关键是让学生有所感。怎么才能有所感,那便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例如教学《花瓣飘香》这一课,我事先准备好一朵开得正艳的月季,教学时让学生亲眼瞧一瞧月季那婀娜的身姿,让学生摸一摸,体会“绒布一样”的花瓣,让学生闻一闻,陶醉在“淡淡的清香”中,让学生演一演小女孩采花的场景,体会小女孩对花朵的喜爱之情。在看、摸、闻、演中,让学生愈读愈能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那种对花朵的怜惜之情,对女孩的怜爱之情通过朗读体现了出来,学生从中不仅体会到了小女孩的懂事,语感的培养自然也在其中了。
2.培养语感还需联系生活实际。
要得到敏锐、丰富、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积累生活的点滴,积累的多了,也就能感同身受了。如《麻雀》一课,老麻雀保护小麻雀时,“扑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战斗”的情景,可启发学生拿生活中常见到的猫或狗扑向小鸡时,母鸡保护小鸡的情景来作比照,使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形象浮现于学生的头脑中。
另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今后遇到相应的文章时,自然就会唤起学生心底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便能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朗读,自然能让思想说话。
二、常读常新,积累文字和体验
读书是享受语文魅力、积累语言文字的有效途径。若读者能在不同文章的朗读中获得新的体验与发现,那通过朗读,让思想说话便不是难题。可悲的是教学中我们却常常遭遇瓶颈,原因是学生们总是喜欢“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要么就是事先看了参考书,以背答案来回答老师的提问,要不就是每每对老师的答案如获至宝,却不想自己多动脑筋,多品味,多思想。
郑板桥心中有竹,才能把竹子画得惟妙惟肖。学生心中有文化底子,才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积累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南宋巨儒朱熹说:“大抵读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之于吾之口,继之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之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耳。”当学生觉得难以背诵的课文,老师不妨来个示范,先背给他听。当学生觉得文章难以理解,老师不妨先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学生一起读和背,对教师来说不算是额外负担,结果是对课文理解得更深刻了;对学生来说,读书的热情大大提高,收获多多。和学生一起讨论,并不是告知他们答案,而是教给他们方法,引导他们学习。我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积累文字,是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小学生不仅要积累课文上的文章,更要增加课外阅读量,积累更多的知识。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课外阅读没有了老师的指导,学生又该如何朗读、体会呢?
首先,教师要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鼓励学生读整本的好书。现在社会上的书籍各种各样,一些小写手也打着儿童作家的名号出书,殊不知有些书侵蚀了孩子纯洁的心灵。我们教师便要担当起这样一个筛选和评价的职责。我们星韵学校是所寄宿学校,每个孩子的课外书都必须经过老师删选,淘汰那些暴力、不健康的书籍。每学期的暑假,学校都会给各个年级的学生列出他们所适合看的书籍。书目一般以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经典名著为主,例如少儿版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格列佛游记》《尼尔斯骑鹅历险记》等等。老师还鼓励学生撰写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学校也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读书活动,让学生推荐好书,表扬好书,并制作读书卡,写读书笔记,参加学校的说书平台,向《星语》周刊投稿等。
其次,在课外阅读中,教师不能做课外阅读的旁观者,教师的示范作用也同样非常重要。推荐给学生的课外书教师也一定要认真地读,星韵学校每天的“子午阅读时间”是一段固定的阅读时间,这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读书,也可以听听学生交流读书心得。教师更可以把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与学生共享;还可以经常给学生介绍一些读书的方法,让学生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切切实实有所收获。“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的积累多了,“腹有诗书气自华”,他的语文素养自然而然会得到提高。朗读,便让思想说话。
关键词:语感;积累;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3-047-1
一、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语感中诵读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语感很重要,而朗读永远都是培养语感的关键!语文老师不能不重视之!我们希望通过朗读去感染他人,当然首先还是得让文字把自身感染,这就取决于一个人对于语言文字的敏感性了。那在平常的语文学习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1.培养语感的最好方法就是指导感情诵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言精美、内涵丰富的课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它们作为语感材料,指导学生进行潜心诵读,因声求气,悟其内涵,达到“语语悟其神”的境界。可是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又有多少属于学生自己的真实、本色的阅读呢?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被老师分割成了几个步骤,几个环节,几个问题,老师和学生一环套一环,有开头,有铺垫,有过渡,有结尾,整个教学过程就像“抖包袱”,又有多少时间留给学生思考,留给学生朗读。亦或者我们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夸大朗读教学的效果。以为朗读无所不能,包容万象,课堂上只要抓好了学生的朗读,就万事大吉,皆大欢喜,于是语文课成了典型的赛读会,出现了“满堂读”的现象。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他先让一个学生读了一遍,然后问学生:“同学们,他读得怎么样?”学生回答:“好!”再让另一个学生读了一遍,老师又问“这个同学读得好不好?”学生回答:“好!”老师又说:“谁想和他比一比?”后来又让第一组的同学和第二组的同学比……最后老师说:“谁想和老师比一比呢?”老师读,学生再读。这样的教学,表面上看起来学生读书遍数不少,课堂也很热闹,但收效却不大。
语感,关键是让学生有所感。怎么才能有所感,那便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例如教学《花瓣飘香》这一课,我事先准备好一朵开得正艳的月季,教学时让学生亲眼瞧一瞧月季那婀娜的身姿,让学生摸一摸,体会“绒布一样”的花瓣,让学生闻一闻,陶醉在“淡淡的清香”中,让学生演一演小女孩采花的场景,体会小女孩对花朵的喜爱之情。在看、摸、闻、演中,让学生愈读愈能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那种对花朵的怜惜之情,对女孩的怜爱之情通过朗读体现了出来,学生从中不仅体会到了小女孩的懂事,语感的培养自然也在其中了。
2.培养语感还需联系生活实际。
要得到敏锐、丰富、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积累生活的点滴,积累的多了,也就能感同身受了。如《麻雀》一课,老麻雀保护小麻雀时,“扑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战斗”的情景,可启发学生拿生活中常见到的猫或狗扑向小鸡时,母鸡保护小鸡的情景来作比照,使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形象浮现于学生的头脑中。
另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今后遇到相应的文章时,自然就会唤起学生心底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便能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朗读,自然能让思想说话。
二、常读常新,积累文字和体验
读书是享受语文魅力、积累语言文字的有效途径。若读者能在不同文章的朗读中获得新的体验与发现,那通过朗读,让思想说话便不是难题。可悲的是教学中我们却常常遭遇瓶颈,原因是学生们总是喜欢“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要么就是事先看了参考书,以背答案来回答老师的提问,要不就是每每对老师的答案如获至宝,却不想自己多动脑筋,多品味,多思想。
郑板桥心中有竹,才能把竹子画得惟妙惟肖。学生心中有文化底子,才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积累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南宋巨儒朱熹说:“大抵读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之于吾之口,继之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之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耳。”当学生觉得难以背诵的课文,老师不妨来个示范,先背给他听。当学生觉得文章难以理解,老师不妨先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学生一起读和背,对教师来说不算是额外负担,结果是对课文理解得更深刻了;对学生来说,读书的热情大大提高,收获多多。和学生一起讨论,并不是告知他们答案,而是教给他们方法,引导他们学习。我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积累文字,是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小学生不仅要积累课文上的文章,更要增加课外阅读量,积累更多的知识。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课外阅读没有了老师的指导,学生又该如何朗读、体会呢?
首先,教师要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鼓励学生读整本的好书。现在社会上的书籍各种各样,一些小写手也打着儿童作家的名号出书,殊不知有些书侵蚀了孩子纯洁的心灵。我们教师便要担当起这样一个筛选和评价的职责。我们星韵学校是所寄宿学校,每个孩子的课外书都必须经过老师删选,淘汰那些暴力、不健康的书籍。每学期的暑假,学校都会给各个年级的学生列出他们所适合看的书籍。书目一般以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经典名著为主,例如少儿版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格列佛游记》《尼尔斯骑鹅历险记》等等。老师还鼓励学生撰写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学校也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读书活动,让学生推荐好书,表扬好书,并制作读书卡,写读书笔记,参加学校的说书平台,向《星语》周刊投稿等。
其次,在课外阅读中,教师不能做课外阅读的旁观者,教师的示范作用也同样非常重要。推荐给学生的课外书教师也一定要认真地读,星韵学校每天的“子午阅读时间”是一段固定的阅读时间,这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读书,也可以听听学生交流读书心得。教师更可以把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与学生共享;还可以经常给学生介绍一些读书的方法,让学生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切切实实有所收获。“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的积累多了,“腹有诗书气自华”,他的语文素养自然而然会得到提高。朗读,便让思想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