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茶一世界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hw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茶人三部曲》是茶文化小说的经典之作,作者王旭烽以茶文化为核心,坚持文化理念,用清丽柔婉而又劲力内敛的笔力建构了一个奇绝壮丽的茶文化世界,并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新时期寻根文学有关民族性探讨的意识。本文从文化角度切入,通过对文本中茶人、茶事等一系列分析,力求呈现出王旭烽文学与文化完美融合的审美追求,同时揭示该作品中蕴含的民族意识和文化心理。
  一、从来佳人似佳茗——茶人人格情操的文化凸显
  《茶人三部曲》集茶叶的兴衰与茶人杭氏家族的命运之大成,与整个民族的兴衰荣辱有机结合在一起。作品中塑造的六十多个人物性情各异,各具神韵的茶人身上凝聚着王旭烽深厚的茶文化情结,展现茶人在人生旅程上的爱情与忧愁,死亡与蜕变。
  (一)谁谓茶苦,其甘如荼:杭氏家族的性情男儿
  谈到艺术创作,灵气和性情缺一不可,前者作为源泉,与天地自然同根相依;后者作为灵魂,与宇宙精华同心共生,今朝赫然灵气,明日性情文章,可以说两者将“文学是人学”的真谛诠释殆尽。王旭烽有意识地在写作中选择性情来进行人物品格的寄托,体现了其自身的情感倾向。
  1.众人皆醉我独醒——妥协与反抗的矛盾者杭天醉
  杭天醉是封建末世柔弱文人的代表,有着雅士之风,喜欢玩弄风花雪月,但在他温和的个性之下隐藏着不易显露的倔强和清醒。杭天醉不光在生意上难以挑起担子,就连自己的好兄弟和自己的妻子沈绿爱也有着纠缠不清的暧昧,他的自尊与骄傲受到践踏,他始终痛苦地挣扎于才华横溢充满激情但又虚无和优柔寡断的矛盾之中,也曾幻想和莫逆之交东渡日本振兴中华。虽然孱弱,但据理力争,他曾在罢市会议上凭借沸腾的热血,慷慨陈词地与洋人的压价行为针锋相对,但是他渴望逃离曾寄予热望的革命中的党派纷争,加上家庭中的一系列变故,如他的生父吴茶清的惨死,吴升的背叛以及儿子嘉乔的不肯承认自己姓杭等事实将他击垮了,他选择隐忍和逃避,灵魂始终痛苦游荡在坚持与放弃之间。在他临终之际,为自己外孙所起的富有寓意的名字“忘忧”,这里面有对忘忧茶庄的依恋,也有对后世子孙生活态度的规劝,而这一切都是他大彻大悟后对这苦涩一生的无声反抗。
  2.达则兼济天下的超然风范——儒家风范的继承者杭嘉和
  杭嘉和这一理想人物的身上承载着作家深厚的情感积淀,他的身份是一个茶者,却践行着中国传统的哲学和儒家风范,逐渐达到超然绝尘的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
  在杭氏家族经历种种磨难的关头,杭嘉和凭借顽强执著的韧性艰难守护;面对爱情,他更是选择默默守护,不让爱人叶子两难,最终他也收获了这份迟来却美好的爱情;对手小堀一郎咄咄逼人,他宁肯自断小指也不愿意与其对弈,充分展现了茶者的浩然气节,这不是简单的爱国精神,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民族精神。面对家人一个个的离去,生命的消亡带来的不仅是一次次的打击和软弱,更有那越来越强大的内心,他在风雨如磐、鸡鸣如晦的惨淡岁月中努力地求生存与发展,就像罗力上战场之前,一再叮嘱他不可轻易舍弃生命,并拿野茶来做例子,尽管山里的野茶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仅有极少的土壤和水分,但它可以将根延伸至特别深的地下直至盘根存活下来。不管是做茶还是做人,从这点上来看都挺可怜,可是活下去的渴望激励着他们去寻找生机。“他用豁达和坚持展示了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风范,默默耕耘于心中那片绿色的茶田,期盼茶界真正春天的到来。
  (二)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杭氏家族的血性女子
  杭氏家族的女子坚决果敢,敢爱敢恨,敢于反抗一切有违人性的事情,尽情燃烧生命的激情,为爱而生,整个忘忧茶楼的人凭借向死而活的勇气顽强地生存着,她们是作家笔下具有现代人文精神、浪漫女性气质的真正代言人。
  1.雷厉风行,破除封建桎梏——林藕初
  林藕初是一个敢爱敢恨、泼辣聪明的女人,由于丈夫杭九斋沉迷于大烟,她掌管了整个杭家,是杭家家业的中流砥柱,从她新婚之夜处变不惊,勇敢救起“长毛”吴茶清开始,注定了她要与这个男人纠缠不清,她有韧性而且无所畏惧,除了留下吴茶清幫助她管理家产外,还主动倾情于他,生下了杭天醉。她大胆又精于算计,在吴茶清的辅助下迎来了忘忧茶庄的巅峰,苦心经营茶庄,一心扑在了茶叶上,掌控着整个家族命脉,这是对封建社会禁锢女性的一种强有力冲击。虽然她性格强势,但依然是个需要被爱的小女人,当丈夫杭九斋无法给予她身心的慰藉时,她敢于主动投向吴茶清的怀抱。无论是臣服性还是依附性,人们在林藕初身上都很难寻觅到踪迹,她堪称“智性女性”的化身,感性与理性在她身上完美交融,显示了女性在那个时代难得一见的自强独立的一面。
  2.敢作敢当,守望爱与责任——沈绿爱
  沈绿爱的美是一种摄人心魄且张扬的美,毫无保留且自由的爱是她所向往的,无奈和婆婆林藕初一样,她的丈夫杭天醉怯懦于这份异人的美丽,更愿意去在弱小的小茶那里找男性的尊严,而这一切也导致了沈绿爱的婚姻悲剧。她伤心绝望于丈夫的偷情纳妾,面对婆婆的冷嘲热讽,她逼不得已用计谋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她不甘心于得不到心灵的真爱,直到赵寄客的出现,唤醒了她义无反顾地追逐爱的勇气。她爱得不顾一切,甚至愿意与赵寄客私奔,在那个年代做到了很多女性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当日本人入侵中国的时候,她留守杭家大院,与赵寄客度过了人生中最后一段静美的时光,为了反抗日本人,她吞金自杀于水缸中,以此守护与赵寄客之间的爱情和对杭家的责任。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说的大抵是沈绿爱这类坚强不屈、一往情深的女子吧!
  此外,还有外表柔弱却内心坚定美好的杭嘉草,为爱千里寻夫的杭寄草、慧质兰心又坚毅柔韧的羽田叶子、情感狂热却又矛盾痛苦的楚卿、青春不死的爱光,纯洁悠然却被命运捉弄的白夜等。这些杭家女子,北方的豪迈与南方的温驯并存,敢于用生命去捍卫家园与爱情。
  二、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每一片茶叶都来之不易,它的生命从茶树上摘落的那一刻终止,也是另一段生命旅程的开始。透过一片片茶叶,读者在《茶人三部曲》中可以看到很多与茶有关的故事和历史,作者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生动呈现在读者面前,追溯中日茶文化的渊源,并向读者精彩展示了中西方茶叶互通有无的历史,这是一条绿色的河流,其上承载着一叶叶中华文化中的精华,这一叶关于哲学,另一叶关于宗教,再来一叶关于民俗……   (一)茶史的诗性书写
  茶叶的发展史出现在第二部《不夜之侯》的开篇:最早种茶和吃茶的国家是中国。茶文化逐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人们却未曾预料到茶叶的芬芳会把罂粟的迷香给吸引过来,茶叶往西方走去的同时鸦片朝东方袭来,甚是凄凉的一句话让读者心里一阵颤动。自鸦片战争这样一场用野蛮武力来侵略文明的事件起,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较量才刚刚开始。经历了清朝覆灭后军阀混战状态下的民不聊生,以及后来的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背景下的生灵涂炭,好不容易中华民族在灾难重重中挺了过来,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谁知好景不常,十年“文化大革命”浩劫让中华民族再次感受到了风雨如晦的阴暗。以杭氏家族为代表的茶人自然未能幸免,忘忧茶庄也难做到忘忧,各种事变和战乱把他们裹挟进来,抗日战争让人们流离失所,茶人也无法专心从事茶务,但是没有战争的和平年代,一连串的运动和批判让茶人措手不及,專心务茶却成了一厢情愿的事情。人性在这段特殊的历史中被扭曲和异化,除了很多显性的流血事件,如老茶人杨真被迫害致死带给读者心灵和视觉的强烈冲击之外,更为可怕的是隐形的灵魂的堕落,如翁采茶、吴坤一流热衷于对权力的追逐,逐渐迷失了自己的本性。
  茶叶发展史作为小说的叙事线索之一,有机融入了文本中,杭氏家族是茶叶历史的见证人。例如,在中国茶叶被外国势力垄断的时候,吴茶清英勇地和洋人买办周旋和斗争;抗日战争时期,杭嘉平在枪林弹雨中穿梭,面临日军的包围和封锁冒死进行茶叶贸易,并把交易资金用来抗战;到了红色沸腾的文革时期,杭汉遭到管制,但他潜心研究中国茶叶种植的技艺;到了改革开放时期,杭嘉和亲眼见证了茶博物馆的建立,作为一个世纪老人,经历了一个世纪中国茶叶的兴衰荣辱。茶史是人物活动的背景和小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部茶史也是一部人史。
  (二)情感的动人坚守
  王旭烽的《茶人三部曲》试图通过文学来写茶文化,以独特视角切入,用细腻柔软的笔触将杭家五代茶人的生存抗争与情爱追求置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之下,使其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激荡着昂扬的爱国热情和大气磅礴的人格精神魅力,归宿点是人文情怀的体现和对情感的动人坚守。
  对于小说审美的文化发掘来说,文化的载体主要反映在活生生的人身上,作品中不乏对生命意志的颂扬。例如,罗力在生死关头靠像茶一样去生存的信念坚强撑了下来,作品中更多的是通过一些情感纠葛来展现人文精神。杭氏家族成员就像茶一样,读者惊叹于杭嘉草和林生在战火纷飞年代的生死之爱,欣羡于杭寄草与罗力在茶棚下触摸心底的山盟海誓,感动于杭得放与谢爱光生死与共的真挚爱情,更加向往于杭嘉和叶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细水长流。王旭烽充满怜惜地把笔触伸向杭家一对对恋人,文本以温情脉脉的方式向世界呈现一种坚守情感的气度,在肯定人性美好的生命旨归的同时,也在向残酷的世界展现爱情的瑰丽风姿。
  (三)民族意识与文化心理的挖掘
  《茶人三部曲》因其民族性的严肃社会主题和对生活纵向轨迹的概述而具有史诗品格,茶人无论是生存状态中体现的民族意识抑或是生命方式中蕴藏的文化心理在作者笔下都被有机融合至杭家几代人的文化理念中,如对自己、人生乃至整个社会都看得很透彻。例如,骨子里很清高的杭天醉,淡雅芬芳如菊花,神气清爽似茶花,杭嘉和是一位自始至终活跃在三部曲中的灵魂人物,流露出一种善与恶、是与非相互交织的感情,更不乏苦难与幸福,甚至关乎人类良知。整部作品在字里行间都充斥着茶文化精神,无论是茶、茶人还是茶事都被巧妙地融合交织在一起,民族精神得到了诠释,民族心灵更是引起了人们的深思,茶的内敛、历史悠久、生命力旺盛正是民族意识和文化心理的真实写照,茶以隐忍精神守护杭家几代人,更以坚强不屈象征中华儿女奋斗不息的人生历程,从民族性出发,又是超越民族的。
  三、结语
  《茶人三部曲》的成功在于打通了茶文化与民族的精神通道,实现了民族的性格与文化品格的无缝对接,任凭百年中国历经沧桑巨变,这种联结将历史理性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不仅书写出人性在中国茶文化和茶性熏陶之下的蜕变,将茶文化中深远丰赡的一面向世人展示,其中蕴含的民族文化精神自然也呼之欲出。《南方有嘉木》里是茶的温良恭俭的根脉,《不夜之侯》中是茶的坚忍负重的灵魂,《筑草为城》是茶在韬光养晦中的升华,它处处与人的精神品格对应,可谓一饮一蔬中看尽人间的悲欢啼嘘,作者为读者呈现了这样一个引人入胜的茶世界。人们必须深入挖掘茶文化,其所蕴藏的传统精神有利于在当代商业潮流迷失的人们重新寻找到自我精神救赎的能量,这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所在。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因为嗜饮井水,我常在扬州流连忘返。扬州古井多。据史料记载,扬州市区曾有1449口井,现存585口,其中蜀井、董井、唐井、宋井、四眼井等古井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相比较而言,我发现大板井最为清冽甘甜。  大板井位于板井巷8-2号门前。相传,大板井底乃铁栗木铺就。铁栗木,亦称铁梨木、阴木,生长在阴山背后,终年不见阳光,素有“千年不烂、万年不腐”之说。  此井早在乾隆年间就有记载,迄今至少已有300多年了
期刊
3月16日, 2016年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年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男儿行》《云胡不喜》《雪中悍刀行》等10部作品入选已完结作品榜,《乱世宏图》《血歌行》《一寸山河》等10部作品入选未完结作品榜。  近二十年来,中国网络文学飞跃发展,焕发着勃勃生機。从最新数据来看,截至2016年底,中国网络文学用户已逾3亿,每年新增网络文学作品近200万种,并以移动端阅读为主流。2016年中国网络文学市场产值突破5
期刊
4月23日是第22个世界读书日,第十二届文津图书奖日前在国家图书馆揭晓。楼宇烈著《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等10种图书获奖。  本届获奖书目,极具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10部获奖图书中,社科类5部,科普类3部,少儿类2部; 难能可贵的是有7部是原创作品,3部翻译作品,原创性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比起往届有所提高。这10种获奖图书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德國天才》《造房子》《古乐之美》《大国大城:当代
期刊
美国时间4月29日晚举行的第50届休斯敦国际电影节颁奖典礼上,新疆拍摄制作的纪录片《新疆味道》《流动的盛宴》《原色——寻访东方毕加索》摘取了雷米大奖——休斯敦国际电影节文化类纪录片金奖和白金奖。这是新疆纪录片首次获得国际大奖。  据了解,这三部片子去年全网播放量达1.27亿次。《新疆味道》系列纪录片由新疆一心书店、新疆电视台、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联合出品,通过一道道美食及美食背后的故事,展示了新疆
期刊
遇到五千岁的洛阳  洛阳是长者,少说也有五千岁。上古伏羲氏时,流经洛阳市孟津县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推演八卦,终成《周易》。至大禹时,洛河中又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其治水成功,划天下为九州,是为华夏。所以《周易》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后世认为,“河图”、“洛书”就是华夏文明的源头。  然而,如今的洛阳有点像旧袍打了新补丁,让人捉摸不透。到底是土
期刊
由河南大学文学院主办的“颍河镇的地域性与世界性——墨白研究现状研讨会”,2016年12月10日在古城开封举行。来自同济大学、上海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中州大学、郑州师范学院、信阳师范学院、《小说评论》、《创作与评论》、《中州学刊》、《河南社会科学》、《郑州大学学报》、《汉语言文学研究》《中州大学学报》《郑州师范教育》、河南省作家协会、河南省文学院的评论家、作家先后发
期刊
一  一九九零年,祖父去世,维系这个家族的最高长者离开了。那时,父亲已从部队转业,在故乡北部的一个城镇上班,三叔尚在部队,农村老家只有二叔留守。第二年,我们跟着母亲来到父亲工作的地方生活,从此离开了农村。曾经很庆幸,城镇的生活条件远远好于农村,只有十多岁的我第一次住进有暖气的房间,第一个冬天手脚没冻坏,第一次感受到了上中学也可以每天回家吃饭的幸福……  也许,从那时起,我已成为游子。但是,逢着寒暑
期刊
《小城三月》是萧红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篇小说。萧红“半生尽遭白眼冷遇”,当时她正处在乱世动荡和人生坎坷中,已经走到生命的最后阶段,却没有因为疾病而停笔。萧红书写了一个二十年前的爱情悲剧,在这种时间和空间的回望中,小说是否倾入了作者切肤的生命体验?翠姨追求的情感以悲剧结尾是萧红人生悲剧的映射吗?这个20世纪40年代完成的有关婚恋自由的文本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又有着怎样的意义?本文以小说的主要人物为切入
期刊
塞林格的短篇小说《威格利大叔在康涅狄格州》中,埃洛依斯对故去多年的恋人沃尔特难以忘怀,她甚至丧失了对丈夫和女儿的爱与耐心。然而,孩子是母亲情感状态的投影,埃洛依斯透过自己的精神牢笼伤心地看到女儿由于缺失细致的母爱而变得闭塞、陷入固执的幻想,母女间各自的执拗引发的一场大哭带来的是情感的洗礼与顿悟。  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赛林格的短篇小说《威格利大叔在康涅狄格州》(1948)于1953年与其他短篇故
期刊
在这个精巧的世界,情感之游丝在每个角落流荡。在天蓝色的映衬下,围栏的绿色织带中,宽广肥厚的草场上,林木深谷的怀抱里,远处身着白色衣裙,嘴唇如牡丹殷红的小小身影在碧绿之中更显纯洁无瑕。这片油彩般的土地,这位如诗般的漂亮姑娘,这个曾略带血腥气息的“白鹿林”,却无法逃离被侵蚀玷污的结局。暴风般命运的肆虐将这片静饶、纯洁之地,这灵动鲜活的生命如无辜的花朵一样,摆弄、摧残,使其零落。她嘴角微微上扬,略显孩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