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口腔科社会工作的发展与挑战

来源 :医学与哲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cl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我国医务社会工作蓬勃发展,并呈现出专科化、专病化的趋势,口腔科社会工作也获得了初步发展。自21世纪1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工作者尝试介入口腔预防保健、口腔疾病治疗与康复等口腔全病程,在口腔科社会工作临床实务、教育与研究、行业组织发展等方面不断探索,积累了本土的发展经验,但同时也在制度政策、人才队伍与综合能力、行业组织的功能定位与社会支持等方面面临着多重挑战,影响着口腔科社会工作的长远发展。
其他文献
道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在借助医药实现修道成仙的目的时,为中药赋予了诸多带有道教文化色彩的别名。以道教的产生与发展为线索,运用本草名物训诂的方法分析药名含义,揭示出不同历史时期对中药别名产生影响的道教思想文化包括鬼神崇拜、神仙学说等;别名构成是由先秦两汉时期单一的“鬼”“神”词素,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以神话人物等作为词素,再至明中叶以后至清代出现道教专有名词、体现道教深刻文化意蕴的词素。在此过程中,中药别名的产生与道教思想文化息息相关。
葛洪是东晋的著名道教学者、医学家和炼丹家,在道家和医家中地位颇高。通过对葛洪的著作进行研究,认为其医学思想主要为以气为始、气生万物的生命观,心澄气定、以中为度的养生观,行气却恶、补精气血的治疗观,未病先防、注重调养的预防观这四个方面。葛洪认为,人体的元气是生命的根本,人秉气而生,因此在平时应该养护正气以防患于未然,治疗疾病时也应该以恢复人体气机的通畅和精气血的充足为主,另外,在繁杂的生活中要保持内心的清净和精神安定,走中道之路以养护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