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破解长期积累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切实加快转型发展步伐,走出一条具有河北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历史性任务。现就河北省产业结构为什么调、调什么、怎么调谈些认识。
一、河北省产业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
对照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总体要求,对照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对照产业演进的一般规律,河北省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较为突出。
第一,从三次产业看,农业比较效益低,工业内部结构不优,新兴产业起步晚、规模小,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
第二,从生产力布局看,沿海和环首都优势尚未充分发挥。沿海地区经济总量占比低,临港产业起步晚。
第三,从企业看,领军企业少、规模小,且行业分布不均衡。
第四,从产品结构看,存在“三多三少”,即普通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原材料产品多、终端消费品少,配套产品多、集成产品少。
第五,从增长方式看,主要是“两拼一靠”(拼资源、拼环境、靠投资),粗放发展。
第六,从投资结构看,基础设施和资源型工业占比高,新兴产业占比低。
第七,从基础设施对产业发展的支撑看,“三脱节、一片黑”的特征明显。港口与产业脱节,港口与城市脱节,港口与腹地脱节,连接沿海与腹地的“东出西联”综合交通体系尚未形成,对沿海与内地实现良性互动发展形成制约。所有港口均以煤炭、矿石集疏功能为主。
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客观上有长期以来形成的资源型经济的“惯性”发展,有京津发展进程中极化效应的负面影响,有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对河北省原材料工业的市场拉动;主观上还是认识不深、抓手不硬、措施不力,担心因调结构影响即期增长速度而不敢调,设计不出像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节能减排“双三十”这样的有效载体而不会调,制定的政策措施不配套而调不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是河北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如果任其延续下去,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承受,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对此,我们必须把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构建河北现代产业体系,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作为提升河北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治本之策,作为加快发展和加速转型的主要抓手,高举结构调整的大旗,引导各方面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上,把主要精力从坐而论道喊口号转到真抓实干求实效上来。
二、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与工作重点
结构调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初步考虑,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是:紧紧抓住制约产业结构优化的突出问题,以“强二产、兴三产、促一产”为核心,明确主攻方向,强化政策措施,力争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重大进展,初步构建起具有河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强二产”,就是要通过两手抓,打造两个强势。一手抓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打造整体强势。特别是要集中力量,做强钢铁、石化、装备制造三大产业;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打造局部强势。要采取超常规措施,做大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和海洋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等具有发展基础与潜在优势的产业,尽快形成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新兴产业示范区和龙头企业。“兴三产”,就是要适应工农业生产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的需要,有选择地加快发展一批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解决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对整个产业层次提升的制约问题。一方面,要立足河北省原材料工业比重大和拥有重要交通枢纽的实际,优先发展现代物流、研发设计、服务外包和钢铁、煤炭、矿石、粮食大宗产品交易平台等生产性服务业;另一方面,要立足环京津区位优势,挖掘河北历史文化资源,在吸引京津高端消费群体上做文章,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康复保健、养老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同时,结合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打造城市中心商圈,与时俱进地建设一批城市商业综合体,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提高商贸服务业的总体整体水平。“促一产”,就是要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促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转换能力,尽快实现由偏重粮食生产向注重效益型农业和都市型农业转变,既要保住“米袋子”,更要多搞“菜篮子”、“肉筐子”和“花盆子”,最终添满农民的“钱袋子”。
在此,我仅就“强二产”的几个重点行业谈谈想法。
第一,钢铁工业。一方面,明确方向,消除杂音。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河北钢铁工业已实现了做大的梦想,钢产量连续十年稳居全国第一,成为河北省唯一具有国际定位的产业。2010年,钢铁工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14.1%,规模以上工业中钢铁企业创造的税收占23.7%,提供的就业岗位达60万个,是实实在在的“看家吃饭”产业。由于钢铁工业自身存在着资源依赖程度高、环境排放压力大等问题,加之近年来行业利润率持续走低,国家调控力度不断加大,河北钢铁工业发展遭遇到产业弊端“放大化”、行业形象“妖魔化”的困惑。对此,我们既要正视问题,更要充分肯定成绩,切不可人云亦云、谈“钢”色变,更不能轻言抛弃、简单打压,而是要在由大变强上想办法、下功夫;另一方面,扭住重点,“一减双提”。“一减”,就是要把住“一吨钢也不能增加”这条红线,运用技术装备标准、节能环保标准和差别政策,倒逼落后产能退出市场,为发展高档产品腾出空间。“双提”,一是提高质量。河北省钢铁产品结构演进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十五”以前以建筑用钢为主,“十一五”实现了以普通工业用钢为主的跨越,目前已经进入了发展以高强、高压、高韧为特征的高级钢阶段。要抛弃单纯追求“板带比”的思路,无论做哪种产品,都要力争做到质量最优。二是提升效益,要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满足多层次市场需求,做到既“叫好”又“叫座”。通过“一减双提”,加速实现由钢铁大省到钢铁强省的历史跨越。
第二,装备制造业。一是乘势而上。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的大背景下,装备制造业是最具成长性的产业之一。“十一五”时期,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呈逐年加速态势,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为22%,大大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上升,是结构优化升级的主力军。要紧紧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努力巩固和发展装备制造业大发展、快发展的好势头。二是发展整机。围绕壮大车辆装备、工程装备、专用设备、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重点发展高速动车、汽车、修造船、输变电设备、矿山机械等,把调整和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整机产品的研发制造上,努力实现由零部件加工配套型向成套整机带动型转变。三是培育龙头。在每个领域选择2~3家骨干企业重点支持,增强其新产品研发能力、核心部件制造能力和带动配套能力。
第三,石化产业。重点围绕解决“头小尾大中梗阻,产品链条不贯通”的问题,上游抓能力,下游抓链条。
第四,新兴产业。在发展领域上,要避免分散力量、全面开花,应集中有限资源,实施重点突破。近期主要是推进“4+2”,即对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有比较优势的领域,支持其扩规模、上档次;对海洋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特别是海洋工程装备等前景广阔的产业,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明确发展重点,尽快组织实施。在产业布局上,集中力量优先在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和沿海经济隆起带建设新兴产业示范区。
三、主要抓手和保障措施
按照重点突破、活跃全局的工作方法,借鉴城镇面貌抓“三年大变样”和节能减排抓“双三十”的成功经验,结构调整要想尽快取得重大进展,必须扭住关键问题,科学设计工作载体,设计配套措施。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以“十年行动计划”为指南,引导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是动态的、庞大的系统工程,应当根据市场需求结构、资源供给结构、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着眼于到2020年基本建成现代产业体系的总目标,分阶段打好“三年大调整、三年上层次、四年成体系”“三大战役”。“三年大调整”,就是要下决心对现有的产业结构做大手术,以淘汰落后产能为主,为谋划建设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河北产业升级的先进产能腾出空间。在这个阶段,早淘汰早主动,晚淘汰代价更大,应该忍受经济增速可能小幅回落的“阵痛”。“三年上层次”,就是要通过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建设,使产业布局明显优化,产品结构明显改善,领军企业影响力明显增强。“四年成体系”,就是要通过持续推进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基本形成传统产业优势更为明显、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大幅度提升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第二,以优化投资结构为切入点,推动产业升级。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要实现做优增量、调强存量,就必须从优化投资结构入手。一是通过制定投资目录,引导资金投向。明确哪些是鼓励的,哪些是限制的,哪些是严格禁止的,从审批、核准、备案等环节把好项目准入关。二是通过要素配置,优化投资结构。将建设用地指标、环境容量指标等政府可调控资源,优先配置给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扩大各级各类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落实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政府鼓励发展的领域。三是通过监管问责,约束投资行为。对违规新上建设项目的,一经查实,追究项目所在地政府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切实把该管的管住。
第三,以产业聚集区为载体,实现节约集约发展。充分认识产业聚集区建设在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协作体系、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的综合效应,继续下大力推进省级产业聚集区和重点开发区、园区建设,切实发挥其对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
第四,以企业家队伍建设为着力点,培育行业领军企业。领军企业的多与少、强与弱,是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和结构优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培育领军企业的关键是企业家队伍建设。针对河北省企业家“好的少、好了跑、外面来不了”的现实,应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通过“给环境、给政策、给地位、给票子”等,留住优秀企业家在省内发展,吸引优秀企业家来河北省创业。
第五,以战略合作为捷径,加速产业升级步伐。坚持把战略合作作为调结构、促发展的有效途径。一要瞄得准。根据河北省产业发展需要,密切跟踪世界500强和央企的投资动向,积极寻找潜在的合作基点。二要引得来。组织专门班子,有针对性地研究引资政策,实行差别化招商,力争合作项目早日谈成落地。三要配得上。注重搞好产业协作配套和人力资源配套,使引进的大项目能够顺利实施。当前,要着眼于有选择地承接东北亚地区产业转移和首都产业转移,把沿海地区和环首都地区作为开展战略合作的重中之重,力争中日曹妃甸生态工业园、中韩工业园和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等尽快启动实施。
第六,以创新能力建设为突破口,促进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应用是产业升级的动力源泉,必须以创新能力的大提高推动产业结构的大升级。在创新方式上,河北应重点推进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不与京津争建研发中心,但一定要在产业化基地建设上有所成就。在创新载体上,要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借鉴河钢技术研究总院、旭阳化学研究院、沙河玻璃研究院的运作模式,再组建10家以上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推进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和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打造一批聚集区、园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创新途径上,通过实施科技创新专项计划,每年扶持一批示范项目,力争在重点行业的共性关键技术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
第七,以节能减排为硬约束,倒逼产业升级。节能减排不单单是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倒逼手段。实际工作中,要紧紧抓住“三量”。一是控总量,促低耗能、低污染产业发展。二是优存量,促技术水平提升。三是腾容量,淘汰落后产能。
第八,以软硬环境建设为保障,扫清结构,调整障碍。要在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扩大产业发展空间、增强“硬环境”支撑力的同时,下大力抓“软环境”。
作者: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责编/于亚博)
一、河北省产业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
对照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总体要求,对照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对照产业演进的一般规律,河北省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较为突出。
第一,从三次产业看,农业比较效益低,工业内部结构不优,新兴产业起步晚、规模小,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
第二,从生产力布局看,沿海和环首都优势尚未充分发挥。沿海地区经济总量占比低,临港产业起步晚。
第三,从企业看,领军企业少、规模小,且行业分布不均衡。
第四,从产品结构看,存在“三多三少”,即普通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原材料产品多、终端消费品少,配套产品多、集成产品少。
第五,从增长方式看,主要是“两拼一靠”(拼资源、拼环境、靠投资),粗放发展。
第六,从投资结构看,基础设施和资源型工业占比高,新兴产业占比低。
第七,从基础设施对产业发展的支撑看,“三脱节、一片黑”的特征明显。港口与产业脱节,港口与城市脱节,港口与腹地脱节,连接沿海与腹地的“东出西联”综合交通体系尚未形成,对沿海与内地实现良性互动发展形成制约。所有港口均以煤炭、矿石集疏功能为主。
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客观上有长期以来形成的资源型经济的“惯性”发展,有京津发展进程中极化效应的负面影响,有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对河北省原材料工业的市场拉动;主观上还是认识不深、抓手不硬、措施不力,担心因调结构影响即期增长速度而不敢调,设计不出像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节能减排“双三十”这样的有效载体而不会调,制定的政策措施不配套而调不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是河北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如果任其延续下去,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承受,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对此,我们必须把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构建河北现代产业体系,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作为提升河北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治本之策,作为加快发展和加速转型的主要抓手,高举结构调整的大旗,引导各方面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上,把主要精力从坐而论道喊口号转到真抓实干求实效上来。
二、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与工作重点
结构调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初步考虑,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是:紧紧抓住制约产业结构优化的突出问题,以“强二产、兴三产、促一产”为核心,明确主攻方向,强化政策措施,力争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重大进展,初步构建起具有河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强二产”,就是要通过两手抓,打造两个强势。一手抓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打造整体强势。特别是要集中力量,做强钢铁、石化、装备制造三大产业;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打造局部强势。要采取超常规措施,做大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和海洋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等具有发展基础与潜在优势的产业,尽快形成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新兴产业示范区和龙头企业。“兴三产”,就是要适应工农业生产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的需要,有选择地加快发展一批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解决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对整个产业层次提升的制约问题。一方面,要立足河北省原材料工业比重大和拥有重要交通枢纽的实际,优先发展现代物流、研发设计、服务外包和钢铁、煤炭、矿石、粮食大宗产品交易平台等生产性服务业;另一方面,要立足环京津区位优势,挖掘河北历史文化资源,在吸引京津高端消费群体上做文章,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康复保健、养老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同时,结合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打造城市中心商圈,与时俱进地建设一批城市商业综合体,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提高商贸服务业的总体整体水平。“促一产”,就是要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促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转换能力,尽快实现由偏重粮食生产向注重效益型农业和都市型农业转变,既要保住“米袋子”,更要多搞“菜篮子”、“肉筐子”和“花盆子”,最终添满农民的“钱袋子”。
在此,我仅就“强二产”的几个重点行业谈谈想法。
第一,钢铁工业。一方面,明确方向,消除杂音。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河北钢铁工业已实现了做大的梦想,钢产量连续十年稳居全国第一,成为河北省唯一具有国际定位的产业。2010年,钢铁工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14.1%,规模以上工业中钢铁企业创造的税收占23.7%,提供的就业岗位达60万个,是实实在在的“看家吃饭”产业。由于钢铁工业自身存在着资源依赖程度高、环境排放压力大等问题,加之近年来行业利润率持续走低,国家调控力度不断加大,河北钢铁工业发展遭遇到产业弊端“放大化”、行业形象“妖魔化”的困惑。对此,我们既要正视问题,更要充分肯定成绩,切不可人云亦云、谈“钢”色变,更不能轻言抛弃、简单打压,而是要在由大变强上想办法、下功夫;另一方面,扭住重点,“一减双提”。“一减”,就是要把住“一吨钢也不能增加”这条红线,运用技术装备标准、节能环保标准和差别政策,倒逼落后产能退出市场,为发展高档产品腾出空间。“双提”,一是提高质量。河北省钢铁产品结构演进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十五”以前以建筑用钢为主,“十一五”实现了以普通工业用钢为主的跨越,目前已经进入了发展以高强、高压、高韧为特征的高级钢阶段。要抛弃单纯追求“板带比”的思路,无论做哪种产品,都要力争做到质量最优。二是提升效益,要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满足多层次市场需求,做到既“叫好”又“叫座”。通过“一减双提”,加速实现由钢铁大省到钢铁强省的历史跨越。
第二,装备制造业。一是乘势而上。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的大背景下,装备制造业是最具成长性的产业之一。“十一五”时期,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呈逐年加速态势,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为22%,大大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上升,是结构优化升级的主力军。要紧紧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努力巩固和发展装备制造业大发展、快发展的好势头。二是发展整机。围绕壮大车辆装备、工程装备、专用设备、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重点发展高速动车、汽车、修造船、输变电设备、矿山机械等,把调整和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整机产品的研发制造上,努力实现由零部件加工配套型向成套整机带动型转变。三是培育龙头。在每个领域选择2~3家骨干企业重点支持,增强其新产品研发能力、核心部件制造能力和带动配套能力。
第三,石化产业。重点围绕解决“头小尾大中梗阻,产品链条不贯通”的问题,上游抓能力,下游抓链条。
第四,新兴产业。在发展领域上,要避免分散力量、全面开花,应集中有限资源,实施重点突破。近期主要是推进“4+2”,即对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有比较优势的领域,支持其扩规模、上档次;对海洋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特别是海洋工程装备等前景广阔的产业,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明确发展重点,尽快组织实施。在产业布局上,集中力量优先在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和沿海经济隆起带建设新兴产业示范区。
三、主要抓手和保障措施
按照重点突破、活跃全局的工作方法,借鉴城镇面貌抓“三年大变样”和节能减排抓“双三十”的成功经验,结构调整要想尽快取得重大进展,必须扭住关键问题,科学设计工作载体,设计配套措施。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以“十年行动计划”为指南,引导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是动态的、庞大的系统工程,应当根据市场需求结构、资源供给结构、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着眼于到2020年基本建成现代产业体系的总目标,分阶段打好“三年大调整、三年上层次、四年成体系”“三大战役”。“三年大调整”,就是要下决心对现有的产业结构做大手术,以淘汰落后产能为主,为谋划建设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河北产业升级的先进产能腾出空间。在这个阶段,早淘汰早主动,晚淘汰代价更大,应该忍受经济增速可能小幅回落的“阵痛”。“三年上层次”,就是要通过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建设,使产业布局明显优化,产品结构明显改善,领军企业影响力明显增强。“四年成体系”,就是要通过持续推进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基本形成传统产业优势更为明显、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大幅度提升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第二,以优化投资结构为切入点,推动产业升级。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要实现做优增量、调强存量,就必须从优化投资结构入手。一是通过制定投资目录,引导资金投向。明确哪些是鼓励的,哪些是限制的,哪些是严格禁止的,从审批、核准、备案等环节把好项目准入关。二是通过要素配置,优化投资结构。将建设用地指标、环境容量指标等政府可调控资源,优先配置给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扩大各级各类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落实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政府鼓励发展的领域。三是通过监管问责,约束投资行为。对违规新上建设项目的,一经查实,追究项目所在地政府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切实把该管的管住。
第三,以产业聚集区为载体,实现节约集约发展。充分认识产业聚集区建设在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协作体系、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的综合效应,继续下大力推进省级产业聚集区和重点开发区、园区建设,切实发挥其对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
第四,以企业家队伍建设为着力点,培育行业领军企业。领军企业的多与少、强与弱,是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和结构优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培育领军企业的关键是企业家队伍建设。针对河北省企业家“好的少、好了跑、外面来不了”的现实,应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通过“给环境、给政策、给地位、给票子”等,留住优秀企业家在省内发展,吸引优秀企业家来河北省创业。
第五,以战略合作为捷径,加速产业升级步伐。坚持把战略合作作为调结构、促发展的有效途径。一要瞄得准。根据河北省产业发展需要,密切跟踪世界500强和央企的投资动向,积极寻找潜在的合作基点。二要引得来。组织专门班子,有针对性地研究引资政策,实行差别化招商,力争合作项目早日谈成落地。三要配得上。注重搞好产业协作配套和人力资源配套,使引进的大项目能够顺利实施。当前,要着眼于有选择地承接东北亚地区产业转移和首都产业转移,把沿海地区和环首都地区作为开展战略合作的重中之重,力争中日曹妃甸生态工业园、中韩工业园和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等尽快启动实施。
第六,以创新能力建设为突破口,促进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应用是产业升级的动力源泉,必须以创新能力的大提高推动产业结构的大升级。在创新方式上,河北应重点推进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不与京津争建研发中心,但一定要在产业化基地建设上有所成就。在创新载体上,要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借鉴河钢技术研究总院、旭阳化学研究院、沙河玻璃研究院的运作模式,再组建10家以上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推进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和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打造一批聚集区、园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创新途径上,通过实施科技创新专项计划,每年扶持一批示范项目,力争在重点行业的共性关键技术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
第七,以节能减排为硬约束,倒逼产业升级。节能减排不单单是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倒逼手段。实际工作中,要紧紧抓住“三量”。一是控总量,促低耗能、低污染产业发展。二是优存量,促技术水平提升。三是腾容量,淘汰落后产能。
第八,以软硬环境建设为保障,扫清结构,调整障碍。要在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扩大产业发展空间、增强“硬环境”支撑力的同时,下大力抓“软环境”。
作者: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责编/于亚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