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新课程标准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探索精神的重要手段,实验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笔者就新课程背景下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作一初步探讨。
1.物理实验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
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什么都有神秘感,可塑性很强,物理知识大部分是抽象的概念和对微观事物的探索,所以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并进行正确的引导。
所谓能力是指一个人在完成某项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能力的范畴很广,如观察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动手能力,等等。
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初步的探究能力等。
观察能力是人们认识事物,增长才干的最基本途径,是培养智能的基础,对于物理学科尤其如此。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进行仔细观察、记录,而后经过一定的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得出某个结论。因此,思维能力是以观察能力为前提的。同时,就物理学科而言,实验操作能力也是诸多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初步学会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可以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在各种能力中,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是初级的、较低层次的能力要求;而探究能力必须建立在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等的基础上,是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思维能力的提高有赖于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又反过来对这几种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只有具备了一定水平的思维能力,才有能力从事科学探究。
2.研究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为一个中学物理教师要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必须进行实验研究。研究实验方法,寻找简易的操作方法,让学生明确观察的对象和目的。比如,演示液体在低压下的沸腾现象,除了用打气筒抽气减压外,还可以采取更加简易的方法,即用冷水浇在装有刚停止沸腾的热水并倒置的烧瓶上,同样也可见到瓶内的水立即沸腾。有些物理概念在通常情况下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因此要求演示实验重点突出、能见度大,操作熟练、效果明显确保一次成功外,还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让学生善于在物理现象中,注意到各种极不显著而又非常重要的属性和特点,通过教师的指点使学生在观察中建立起准确的物理印象,教师的实验操作示范更应注意让学生留下清晰准确的第一印象。比如,演示电流的热效应时,可把火柴头直接碰到发热的电阻丝上,使学生在看到烟和火的同时,又听到“啪”的一声,这样的演示实验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教学直观化、形象化的重要手段,是启发学生思维,建立物理概念的重要措施,课本上有些演示实验因为自身设计或实际教学条件的局限,效果不够理想,成功地改进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中,为便于观察小试管的上升,可以在小试管里放彩纸或在小管内壁染有色墨水。并用一端封闭的长玻璃管代替大试管。这样使现象直观明显,使学生对大气压的存在有较深刻的印象.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大气压究竟有多大。 在做利用激光穿过水演示光的直线传播时,可在水中放入牛奶、墨水、粉笔末等搅匀后观察,更清楚地显示出光的传播路径。
4.做好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的分组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实验技能和良好品德素质的重要环节:是任何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所替代不了的。分组实验能使学生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实验操作方法,严密的操作规程,形成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从实验中去了解物理过程及其所遵守的规律,通过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实验中手脑并用,又可以开发他的智力。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研究分组实验中发生的异常现象,积极讨论,去发现问题所在,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教学结束后,可向学生提出:本实验运用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公式通过测电流和电压的方法测电阻R的值,那么如果只有一种电表能否运用我们学过的其它知识来测定R的值呢?事实上,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利用电流表和电阻箱可以测定R的值,或利用电压表和电阻箱也可以测定R的值。教师还可主动邀请学生参与老师的实验,由熟练学生上台操作表演,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我采用了以上的教学方法,通过近十年的教学实践,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对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物理实验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
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什么都有神秘感,可塑性很强,物理知识大部分是抽象的概念和对微观事物的探索,所以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并进行正确的引导。
所谓能力是指一个人在完成某项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能力的范畴很广,如观察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动手能力,等等。
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初步的探究能力等。
观察能力是人们认识事物,增长才干的最基本途径,是培养智能的基础,对于物理学科尤其如此。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进行仔细观察、记录,而后经过一定的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得出某个结论。因此,思维能力是以观察能力为前提的。同时,就物理学科而言,实验操作能力也是诸多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初步学会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可以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在各种能力中,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是初级的、较低层次的能力要求;而探究能力必须建立在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等的基础上,是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思维能力的提高有赖于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又反过来对这几种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只有具备了一定水平的思维能力,才有能力从事科学探究。
2.研究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为一个中学物理教师要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必须进行实验研究。研究实验方法,寻找简易的操作方法,让学生明确观察的对象和目的。比如,演示液体在低压下的沸腾现象,除了用打气筒抽气减压外,还可以采取更加简易的方法,即用冷水浇在装有刚停止沸腾的热水并倒置的烧瓶上,同样也可见到瓶内的水立即沸腾。有些物理概念在通常情况下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因此要求演示实验重点突出、能见度大,操作熟练、效果明显确保一次成功外,还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让学生善于在物理现象中,注意到各种极不显著而又非常重要的属性和特点,通过教师的指点使学生在观察中建立起准确的物理印象,教师的实验操作示范更应注意让学生留下清晰准确的第一印象。比如,演示电流的热效应时,可把火柴头直接碰到发热的电阻丝上,使学生在看到烟和火的同时,又听到“啪”的一声,这样的演示实验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教学直观化、形象化的重要手段,是启发学生思维,建立物理概念的重要措施,课本上有些演示实验因为自身设计或实际教学条件的局限,效果不够理想,成功地改进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中,为便于观察小试管的上升,可以在小试管里放彩纸或在小管内壁染有色墨水。并用一端封闭的长玻璃管代替大试管。这样使现象直观明显,使学生对大气压的存在有较深刻的印象.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大气压究竟有多大。 在做利用激光穿过水演示光的直线传播时,可在水中放入牛奶、墨水、粉笔末等搅匀后观察,更清楚地显示出光的传播路径。
4.做好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的分组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实验技能和良好品德素质的重要环节:是任何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所替代不了的。分组实验能使学生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实验操作方法,严密的操作规程,形成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从实验中去了解物理过程及其所遵守的规律,通过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实验中手脑并用,又可以开发他的智力。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研究分组实验中发生的异常现象,积极讨论,去发现问题所在,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教学结束后,可向学生提出:本实验运用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公式通过测电流和电压的方法测电阻R的值,那么如果只有一种电表能否运用我们学过的其它知识来测定R的值呢?事实上,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利用电流表和电阻箱可以测定R的值,或利用电压表和电阻箱也可以测定R的值。教师还可主动邀请学生参与老师的实验,由熟练学生上台操作表演,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我采用了以上的教学方法,通过近十年的教学实践,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对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