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十八大报告中,明确确定了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民众利益的重要方式。文中从评估对象、评估主体、评估风险应对和评估方法四个方面入手,尝试就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估和公众参与机制的融合需要进行探索,并以其对我国现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改进产生的效果作为反思基础。
关键词:公众参与机制 社会稳定性风险 社会稳定
社会稳定风险的评估作为当前我国社会管理所需的重要举措,在近些年来的实践推进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就社会稳定风险与公众参与机制的融合性探索及研究而言,现有成果相对较少,各地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仍存在评估形式化、程序僵化、公众參与缺乏积极性的问题。这也是导致我国当前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缺乏系统性、人文性、全面性、监督性的主要原因。
一、公众参与机制与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估的融合基础
1.以维护公众利益和完善社会事务为基本目标。在20世纪,以经济安全为研究对象,在全球范围内所出现的经济安全评估预警思潮对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展开,起到了一定的启发作用。随着世界范畴风险预警风暴,从经济领域向社会领域蔓延的逐步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逐步成为对社会结构、社会人群、社会利益结构、政府活动等运行中的影响,实行事前评估的重要措施。公众作为社会结构、社会人群、社会利益结构、政府活动等运行的直接或者间接影响者,其意志、需要、思想、建议等势必会影响到社会结构、社会人群、社会利益结构、政府活动等动态发展趋向,以正确的引导为基础,以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估结果为依据,对比公众参与以上各类事物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其中具有可行性的则会被政府及相关机关所采纳。而此过程中公众的参与即其与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估机制融合的重要方法。
2.以提升公众参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质量为前提。当前我国各个区域实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所依靠的指导意见或方法,多重维稳实践视角对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估进行重新界定,按照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估的结果进行各类重大事项在出台、制定、实施前后有可能出现的风险的预先处理。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估出各类危害社会稳定性发展事件、风险出现的频率,预测出的数据同样可以作为计划准备、风险预测等的客观依据。公民参与本身是公民试图影响公共生活和公共政策的一种活动表现。由于公民参与对象、参与主体、参与途径等存在差别,因此在参与社会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其产生的影响有可能随着公民参与主观能动性和观点随机性的变化而出现变化,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公民参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系的融合有可能引发更大的风险和威胁,由此可见,如何使用科学、规范、合理的评估方式,将公民吸引到评估方案制定、风险应急管理、风险方案的制定等过程中来,从而实现社会风险评估机制的被动维稳向主动创稳的转型,将对公众参与机制以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运作效果的提升,启动无法预估的效用。
二、公众参与机制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融合方式
1.以风险评估流程为基础参与公众的确定。任何社会管理部门的工作都应该以为群众服务为基本目标,任何社会管理工作的实施,都应该以群众需要为工作依据。社会管理工作的革新,政府从服务型政府向企业家引导型政府的转型需要以民众为本。因此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公众参与机制的融合过程中,可尝试重新构建两者融合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运作流程。比如设定责任主体、执行主体和利益相关者,责任主体通过制度、资金支持等为执行主体赋权,执行主体通过制定方案、实地调查以及对利益相关者的确定,对利益相关者产生影响,在此过程中执行主体和利益相关者之间需要实时进行信息互动。责任主体和执行主体两者所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案,风险管理和预警方案的实际运作,需要利益相关者提供反馈信息,通过和良好的沟通协调,利益相关者所提供的建议和意见被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案,风险管理和预警方案吸纳之后,会反作用于利益相关者,因此,需要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长效沟通的机制。这也是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估流程中民众参与的切入方式之一。
此流程确定之前需要预先进行执行主体和责任主体的分离,以保障风险评估程序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执行主体主要选择具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和专家,利用其专业能力和经验在对基础信息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评估方案和,确定利益相关者。在此之前需要进行调查与搜集一手资料。事实上,如果缺乏公民的积极性参与,责任主体和执行主体的具体工作,就很难开展起来。按照调研所得的数据,在确定利益相关者之后,考虑到风险管理和预警方案长期使用效益,责任主体和执行主体必须保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过程中,公众的长期、全程、有价值性的参与。
2.构建多元主体参与评估机制,合理评估各方效能。由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需要来自于多方面的专业意见、技术和知识,公共部门无法绝对的公正公平或面面俱到,因此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构建,极其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具有专业资质的社会组织和机构的力量作为支持。在执行主体和责任主体的分离过程中,可尝试在适当的条件下吸纳专门的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参与风险评估。在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机制的过程中,需要正确界定弱势群体的内涵,并重视其参与权的适度给予。弱势群体属于社会权力和经济意义上双重弱势,由于其应对风险能力差,对其引导不力,更容易引发其对抗情绪和焦虑情绪。此外,在多元主体参与评估机制的构建过程中,充分发挥相关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建议将多元参与主体的评估机制,进行制度化和常态化梳理。
三、公众参与机制诉求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应用反思
1.以实践为基础,重视评估定性定量融合。以实践为基础进行评估程序的完善和规范,批评并追究违反评估规范行为的责任。打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维稳取向”。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公众参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系统。在规范评估方式的过程中,要重视广泛搜索和统计社情民意,对利益相关者的情况调查不能仅停留在问卷等检测方式上,需要增加评估报告中的评估款项,深入挖掘一手资料,增加访谈调查,以充分显示各层次、各方面民众的要求和意见,全程监控信息搜集过程,严格惩处虚构数据和捏造数据的行为,借鉴国外相关经验,规范风险评估的等级评定标准。
2.重视舆论参与评估监督,及时公开评估结果。大众媒体和新媒体所肩负的舆论导向和公众价值观念塑造责任,对强化公民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参与积极性,增加公众与执行主体、责任主体的良好互动,对评估效果和评估方案的良好提升和落实等都能发挥良好的辅助作用。公众参与机制的应用要求下,风险评估结果需要及时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可构建重大项 目评估信息发布平台,设立互动机制,公开评定各个评估方的资质,并及时公布结果,将评估过程中的访谈内容、细节等详尽数据在不涉及相关利益者隐私的前提下,面向社会公开,并详细公布如何应对风险问题,以消除公众疑虑,获取公众信任和支持,在公众参与和献计献策的辅助下,将风险消弭于无形。
参考文献:
[1]高玫,何雄伟 .重大政策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系研究.企业经济.2015.
[2]杨栋成.基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公众参与的制度创新——以地方政府重大决策公众参与为视角.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 .
[3]平辉艳.重大建设项目公众参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研究.同济大学. 2014.
作者简介:扈剑晖(1980-),女,汉,广西南宁人,广西财经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政府经济与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西教育厅课题《社会权利视角下社会风险防范机制研究》,(KY2015YB274)及广西财经学院校级课题《基于社会权利的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估研究》(2014A013)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公众参与机制 社会稳定性风险 社会稳定
社会稳定风险的评估作为当前我国社会管理所需的重要举措,在近些年来的实践推进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就社会稳定风险与公众参与机制的融合性探索及研究而言,现有成果相对较少,各地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仍存在评估形式化、程序僵化、公众參与缺乏积极性的问题。这也是导致我国当前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缺乏系统性、人文性、全面性、监督性的主要原因。
一、公众参与机制与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估的融合基础
1.以维护公众利益和完善社会事务为基本目标。在20世纪,以经济安全为研究对象,在全球范围内所出现的经济安全评估预警思潮对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展开,起到了一定的启发作用。随着世界范畴风险预警风暴,从经济领域向社会领域蔓延的逐步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逐步成为对社会结构、社会人群、社会利益结构、政府活动等运行中的影响,实行事前评估的重要措施。公众作为社会结构、社会人群、社会利益结构、政府活动等运行的直接或者间接影响者,其意志、需要、思想、建议等势必会影响到社会结构、社会人群、社会利益结构、政府活动等动态发展趋向,以正确的引导为基础,以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估结果为依据,对比公众参与以上各类事物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其中具有可行性的则会被政府及相关机关所采纳。而此过程中公众的参与即其与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估机制融合的重要方法。
2.以提升公众参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质量为前提。当前我国各个区域实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所依靠的指导意见或方法,多重维稳实践视角对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估进行重新界定,按照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估的结果进行各类重大事项在出台、制定、实施前后有可能出现的风险的预先处理。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估出各类危害社会稳定性发展事件、风险出现的频率,预测出的数据同样可以作为计划准备、风险预测等的客观依据。公民参与本身是公民试图影响公共生活和公共政策的一种活动表现。由于公民参与对象、参与主体、参与途径等存在差别,因此在参与社会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其产生的影响有可能随着公民参与主观能动性和观点随机性的变化而出现变化,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公民参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系的融合有可能引发更大的风险和威胁,由此可见,如何使用科学、规范、合理的评估方式,将公民吸引到评估方案制定、风险应急管理、风险方案的制定等过程中来,从而实现社会风险评估机制的被动维稳向主动创稳的转型,将对公众参与机制以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运作效果的提升,启动无法预估的效用。
二、公众参与机制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融合方式
1.以风险评估流程为基础参与公众的确定。任何社会管理部门的工作都应该以为群众服务为基本目标,任何社会管理工作的实施,都应该以群众需要为工作依据。社会管理工作的革新,政府从服务型政府向企业家引导型政府的转型需要以民众为本。因此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公众参与机制的融合过程中,可尝试重新构建两者融合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运作流程。比如设定责任主体、执行主体和利益相关者,责任主体通过制度、资金支持等为执行主体赋权,执行主体通过制定方案、实地调查以及对利益相关者的确定,对利益相关者产生影响,在此过程中执行主体和利益相关者之间需要实时进行信息互动。责任主体和执行主体两者所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案,风险管理和预警方案的实际运作,需要利益相关者提供反馈信息,通过和良好的沟通协调,利益相关者所提供的建议和意见被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案,风险管理和预警方案吸纳之后,会反作用于利益相关者,因此,需要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长效沟通的机制。这也是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估流程中民众参与的切入方式之一。
此流程确定之前需要预先进行执行主体和责任主体的分离,以保障风险评估程序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执行主体主要选择具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和专家,利用其专业能力和经验在对基础信息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评估方案和,确定利益相关者。在此之前需要进行调查与搜集一手资料。事实上,如果缺乏公民的积极性参与,责任主体和执行主体的具体工作,就很难开展起来。按照调研所得的数据,在确定利益相关者之后,考虑到风险管理和预警方案长期使用效益,责任主体和执行主体必须保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过程中,公众的长期、全程、有价值性的参与。
2.构建多元主体参与评估机制,合理评估各方效能。由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需要来自于多方面的专业意见、技术和知识,公共部门无法绝对的公正公平或面面俱到,因此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构建,极其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具有专业资质的社会组织和机构的力量作为支持。在执行主体和责任主体的分离过程中,可尝试在适当的条件下吸纳专门的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参与风险评估。在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机制的过程中,需要正确界定弱势群体的内涵,并重视其参与权的适度给予。弱势群体属于社会权力和经济意义上双重弱势,由于其应对风险能力差,对其引导不力,更容易引发其对抗情绪和焦虑情绪。此外,在多元主体参与评估机制的构建过程中,充分发挥相关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建议将多元参与主体的评估机制,进行制度化和常态化梳理。
三、公众参与机制诉求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应用反思
1.以实践为基础,重视评估定性定量融合。以实践为基础进行评估程序的完善和规范,批评并追究违反评估规范行为的责任。打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维稳取向”。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公众参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系统。在规范评估方式的过程中,要重视广泛搜索和统计社情民意,对利益相关者的情况调查不能仅停留在问卷等检测方式上,需要增加评估报告中的评估款项,深入挖掘一手资料,增加访谈调查,以充分显示各层次、各方面民众的要求和意见,全程监控信息搜集过程,严格惩处虚构数据和捏造数据的行为,借鉴国外相关经验,规范风险评估的等级评定标准。
2.重视舆论参与评估监督,及时公开评估结果。大众媒体和新媒体所肩负的舆论导向和公众价值观念塑造责任,对强化公民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参与积极性,增加公众与执行主体、责任主体的良好互动,对评估效果和评估方案的良好提升和落实等都能发挥良好的辅助作用。公众参与机制的应用要求下,风险评估结果需要及时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可构建重大项 目评估信息发布平台,设立互动机制,公开评定各个评估方的资质,并及时公布结果,将评估过程中的访谈内容、细节等详尽数据在不涉及相关利益者隐私的前提下,面向社会公开,并详细公布如何应对风险问题,以消除公众疑虑,获取公众信任和支持,在公众参与和献计献策的辅助下,将风险消弭于无形。
参考文献:
[1]高玫,何雄伟 .重大政策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系研究.企业经济.2015.
[2]杨栋成.基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公众参与的制度创新——以地方政府重大决策公众参与为视角.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 .
[3]平辉艳.重大建设项目公众参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研究.同济大学. 2014.
作者简介:扈剑晖(1980-),女,汉,广西南宁人,广西财经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政府经济与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西教育厅课题《社会权利视角下社会风险防范机制研究》,(KY2015YB274)及广西财经学院校级课题《基于社会权利的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估研究》(2014A013)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