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滚滚投资东逝水,趋势淘尽英雄,是非功名转头空。动篇构思之前笔者想到了两个行业的数据对比,一个是中国的电视剧发行数量,从公开资料看,2017年全国拍摄制作的电视剧备案总量是46517集,其中获得发行许可的电视剧集2万集都不到,很多电视剧拍出来都没有观众看就束之高阁了。另一个是中国的券商研究报告发布数量,截止到2017年11月23日,券商发布研究报告的数量是77035份,若要将这些报告全部看完,意味着平均每天需要看210多份报告。怎样让研报体现出专业价值,服务好买方机构的投研,的确是一门重要课题。然而券商研报乱象也值得我们深思。
乱象一,夸大其词,随意“放卫星”。比如银河证券分析师预测攀钢钒钛,按盈利能力计算,研究报告给出攀钢钒钛的股价目标为188元/股。无独有偶,上市首日发行价为90元/股的华锐风电,由于上市第一年业绩还算好,券商也给出了135元/股的目标价,甚至预测其股价有超过中国船舶和贵州茅台的趋势,风光一时无俩!可叹的是这两只股票如今都被ST了。
乱象二,为了吸引眼球,做标题党。例如,渤海证券曾发表一篇关于冠昊生物,标题为《专业补脑残,国产植入医械并蒂莲》的研究报告,后来冠昊生物也被网友称为“脑残公司”。
乱象三,主观臆断,缺乏基本常识。在预测东阿阿胶的产品价格时,中金公司语出惊人,给出了阿胶11万元天价,可是九朝贡胶在今天也没有达到11万元的天价。
乱象四,看多不看空成“潜规则”。2017全年总共有10篇研报分析*ST保千里,民生证券研报最多,无一例外都是将*ST保千里的评级定为“买入”,在*ST保千里连续20个跌停前,民生证券更是连发两篇研报强烈推荐。
乱象五,喜欢一窝蜂,抱团取暖。2015年乐视网股价上涨到179元/股的过程中,众多券商一致看多乐视,抱团推荐乐视,无形中助推了乐视网股价的疯狂。比如高华证券接连发表了20份看多乐视网的研报,甚至在乐视网停牌期间也在不断强烈推荐投资者买入。但这也为贾跃亭的“庞氏骗局”埋下了伏笔,正如一句名言所说的,“上帝欲令其死亡,必先使其疯狂”。
在笔者看来这些研报都是为了博眼球,不良率高,作为投资决策参考的价值很少,有的研报甚至被市场视为“反向指标”。而研报如果没有基本逻辑,直接对上市公司给出市值预期,或者预测目标价是多少,则实际意义不大。
事实上,券商研报乱象问题存在已久,亦已讨论数年。监管层的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很多机构也拿出了切实有效的办法。
2017年12月11日,证监会对海通证券出具警示函。原因就是海通证券在发布江特电机的研究报告时,其估值倍数调整依据不充分,不审慎,违反了《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暂行规定》的相关规定。
2016年6月份,上交所将研报对股价影响纳入信批监管。个别研究报告对上市公司股价产生影响,上交所第一時间要求公司发布澄清公告。此外,2016年下半年,中证协开展了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现场检查,对合规审核、绩效考核、内部制度建设等多层面进行检查,并对违规券商采取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此外,券商研报均以“唱多”为主。是因为看多的研报才能赚取机构更多的佣金。所以,在笔者看来,券商应该制定更有效的奖惩办法,严把研报质量关,做到宁缺毋滥。就分析师行业本身来讲,分析师应该加强提高自身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珍惜自己的声誉,从市场实际出发写出高质量的研报。
最后,在保护投资者层面,要建立适当的投资者索赔制度。动机不良的研报如果造成投资者损失,可以进行索赔。
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两会”期间表示,要把市场秩序安排好。总体来讲,在相对封闭的监管体系下,中国股市上市公司定价权毕竟掌握在券商、基金和保险等机构手中,它们的估值和研究从侧面反映了上市公司的质量,如何从3400多只上市公司里挑出具有价值的股票,还是需要一定的理论功底的。规范券商研究报告,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那么今后券商研报才有话语权,市场秩序才能回归投资本体。
目前沪深两市指数跷跷板效应持续,表明场内资金继续博弈,但不管风格如何切换,万变不离其宗,最终还得看上市公司的业绩和估值,券商研报要做的就是着重研究这方面的价值。
如果券商研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假以时日,随着行情演绎,催化低估的上市公司价值发现,那么A股整体的价值投资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王阳明崇尚致良知,讲究“知行合一”,希望分析师给出的上市公司估值不再是虚无缥缈的,券商也不要再以不合理的指标考核分析师,上市公司加强和分析师的沟通,那么整个A股价值投资体系就正常运转起来,形成良性循环,价值投资就能大显身手了。
券商研报五大乱象
乱象一,夸大其词,随意“放卫星”。比如银河证券分析师预测攀钢钒钛,按盈利能力计算,研究报告给出攀钢钒钛的股价目标为188元/股。无独有偶,上市首日发行价为90元/股的华锐风电,由于上市第一年业绩还算好,券商也给出了135元/股的目标价,甚至预测其股价有超过中国船舶和贵州茅台的趋势,风光一时无俩!可叹的是这两只股票如今都被ST了。
乱象二,为了吸引眼球,做标题党。例如,渤海证券曾发表一篇关于冠昊生物,标题为《专业补脑残,国产植入医械并蒂莲》的研究报告,后来冠昊生物也被网友称为“脑残公司”。
乱象三,主观臆断,缺乏基本常识。在预测东阿阿胶的产品价格时,中金公司语出惊人,给出了阿胶11万元天价,可是九朝贡胶在今天也没有达到11万元的天价。
乱象四,看多不看空成“潜规则”。2017全年总共有10篇研报分析*ST保千里,民生证券研报最多,无一例外都是将*ST保千里的评级定为“买入”,在*ST保千里连续20个跌停前,民生证券更是连发两篇研报强烈推荐。
乱象五,喜欢一窝蜂,抱团取暖。2015年乐视网股价上涨到179元/股的过程中,众多券商一致看多乐视,抱团推荐乐视,无形中助推了乐视网股价的疯狂。比如高华证券接连发表了20份看多乐视网的研报,甚至在乐视网停牌期间也在不断强烈推荐投资者买入。但这也为贾跃亭的“庞氏骗局”埋下了伏笔,正如一句名言所说的,“上帝欲令其死亡,必先使其疯狂”。
在笔者看来这些研报都是为了博眼球,不良率高,作为投资决策参考的价值很少,有的研报甚至被市场视为“反向指标”。而研报如果没有基本逻辑,直接对上市公司给出市值预期,或者预测目标价是多少,则实际意义不大。
整顿乱象需多方努力
事实上,券商研报乱象问题存在已久,亦已讨论数年。监管层的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很多机构也拿出了切实有效的办法。
2017年12月11日,证监会对海通证券出具警示函。原因就是海通证券在发布江特电机的研究报告时,其估值倍数调整依据不充分,不审慎,违反了《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暂行规定》的相关规定。
2016年6月份,上交所将研报对股价影响纳入信批监管。个别研究报告对上市公司股价产生影响,上交所第一時间要求公司发布澄清公告。此外,2016年下半年,中证协开展了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现场检查,对合规审核、绩效考核、内部制度建设等多层面进行检查,并对违规券商采取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此外,券商研报均以“唱多”为主。是因为看多的研报才能赚取机构更多的佣金。所以,在笔者看来,券商应该制定更有效的奖惩办法,严把研报质量关,做到宁缺毋滥。就分析师行业本身来讲,分析师应该加强提高自身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珍惜自己的声誉,从市场实际出发写出高质量的研报。
最后,在保护投资者层面,要建立适当的投资者索赔制度。动机不良的研报如果造成投资者损失,可以进行索赔。
“知行合一”,做价值投资
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两会”期间表示,要把市场秩序安排好。总体来讲,在相对封闭的监管体系下,中国股市上市公司定价权毕竟掌握在券商、基金和保险等机构手中,它们的估值和研究从侧面反映了上市公司的质量,如何从3400多只上市公司里挑出具有价值的股票,还是需要一定的理论功底的。规范券商研究报告,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那么今后券商研报才有话语权,市场秩序才能回归投资本体。
目前沪深两市指数跷跷板效应持续,表明场内资金继续博弈,但不管风格如何切换,万变不离其宗,最终还得看上市公司的业绩和估值,券商研报要做的就是着重研究这方面的价值。
如果券商研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假以时日,随着行情演绎,催化低估的上市公司价值发现,那么A股整体的价值投资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王阳明崇尚致良知,讲究“知行合一”,希望分析师给出的上市公司估值不再是虚无缥缈的,券商也不要再以不合理的指标考核分析师,上市公司加强和分析师的沟通,那么整个A股价值投资体系就正常运转起来,形成良性循环,价值投资就能大显身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