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是中国的大部分的知识分子都遇到了孩子、房子、车子等问题,那可就是一个关系于国计民生的社会问题了
“台湾学者龙应台说她和内地学者吃了几十顿饭,发现他们很可怜,总在谈论孩子、房子、车子,他们没有知识分子话题。”这是《南方人物周刊》在采访余世存时,余先生转述的话。
看后我不禁感到有些话要一吐为快。
首先,我和龙应台女士没有任何个人恩怨,只是曾经读过她的成名作《野火集》,她无论在任何场合,都强调自己是一个中国作家,而且自始至终都坚守一个中国的立场,我还是很欣赏的。
记得九届全国书市在西安举办时,她受邀来签名售书,在空闲时间,她通过广播邀请对她有兴趣的读者到她下榻的宾馆和她当面座谈、聊天。其人性格豪放可见一斑。
但是对于她的这句话,我却不敢苟同。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首先也是人,其次才是知识分子。不能因为自己是个知识分子就觉得高人一等。一个知识分子在吃饭的时候,谈论了孩子、房子、车子等话题,就很可怜了?这种逻辑,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也许,龙女士并不了解中国的知识分子。在我们国家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今天,大部分的知识分子的收入其实不是很高的。就我所知,一个国家一级作家,身兼要职的著名人物,一个月工资才4000多,这在北京其实不算很高的;我认识的一个著名编剧,在国家体制之内的一个单位工作,月薪2000多,这还是在北京,如果他不靠做编剧的收入,他靠这份工资其实是很难在北京生存的;据北京电视台的主持人阿忆在他的博客里透漏,一个北大教授的月薪也只不过4000多;我的母校的大学教授,退休后才2000多,副教授还竟然不到2000元。
对于其他的知识分子的具体收入,我也不得而知,我仅仅罗列了我所知道的一些情况。也许不用我做比较,很多人比我更了解实际情况。发展中国家的知识分子,是远远没法和发达国家及地区的知识分子去相比的。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们也有常人的喜怒哀乐,物质欲望,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连菩萨都要接受人间的香火呢!更何况挣扎在滚滚红尘中的一个阶层的知识分子。
“英雄不是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不为卑下的情操所屈服。”一个知识分子在吃饭的空闲时候,谈了谈孩子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人都是这样,缺乏什么就向往什么,物质的欲望满足了,他们需要精神生活;精神欲望满足了,他们也一样地需要物质生活。就凭上述列举的几个类型的知识分子,他们依靠那点工资何时才能在北京买房买车?他们在吃饭的时候,谈论了房子、车子又有什么好可怜的?难道知识分子就不应该谈论这些世俗话题吗?难道知识分子就不应该向往更好的物质生活吗?
也许,龙女士认为,知识分子在一起就应该谈些远离人间烟火的话题,才能叫“知识分子”。事实上,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们也是普通大众中的一员,他们谈论孩子、房子、车子等这些话题和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啊!如果说,孩子、房子、车子等问题只和知识分子有关,龙应台说他们小题大做、俗不可耐还情有可原,但是如果说中国的大部分的知识分子都遇到了孩子、房子、车子等问题,那可就是一个关系于国计民生的社会问题了。知识分子在一起吃饭,谈论了一些和普通老百姓都息息相关的社会话题,从社会学的角度去看,这难道还不是知识分子话题吗?
当然,我只是看了余先生转述的话,也难免有断章取义之嫌。我不知道龙女士此言的出发点和角度在哪里,以龙女士在海外讲学的资历,又曾经担任过台北市文化局局长的身份,著作等身,她的收入肯定是我辈可望而不可及的,她不理解中国的知识分子的具体生存现状也是可以理解的。
还有一个问题,我弄不明白,知识分子在一起究竟应该谈些什么才能配得上叫“知识分子话题”?如果一个考古学家遇到一个物理学家,一个谈论考古学,一个谈论物理学,我担心他们彼此说话还能听得懂吗?他们可都谈的是各自领域的“知识分子话题”啊!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yanyi8
“台湾学者龙应台说她和内地学者吃了几十顿饭,发现他们很可怜,总在谈论孩子、房子、车子,他们没有知识分子话题。”这是《南方人物周刊》在采访余世存时,余先生转述的话。
看后我不禁感到有些话要一吐为快。
首先,我和龙应台女士没有任何个人恩怨,只是曾经读过她的成名作《野火集》,她无论在任何场合,都强调自己是一个中国作家,而且自始至终都坚守一个中国的立场,我还是很欣赏的。
记得九届全国书市在西安举办时,她受邀来签名售书,在空闲时间,她通过广播邀请对她有兴趣的读者到她下榻的宾馆和她当面座谈、聊天。其人性格豪放可见一斑。
但是对于她的这句话,我却不敢苟同。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首先也是人,其次才是知识分子。不能因为自己是个知识分子就觉得高人一等。一个知识分子在吃饭的时候,谈论了孩子、房子、车子等话题,就很可怜了?这种逻辑,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也许,龙女士并不了解中国的知识分子。在我们国家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今天,大部分的知识分子的收入其实不是很高的。就我所知,一个国家一级作家,身兼要职的著名人物,一个月工资才4000多,这在北京其实不算很高的;我认识的一个著名编剧,在国家体制之内的一个单位工作,月薪2000多,这还是在北京,如果他不靠做编剧的收入,他靠这份工资其实是很难在北京生存的;据北京电视台的主持人阿忆在他的博客里透漏,一个北大教授的月薪也只不过4000多;我的母校的大学教授,退休后才2000多,副教授还竟然不到2000元。
对于其他的知识分子的具体收入,我也不得而知,我仅仅罗列了我所知道的一些情况。也许不用我做比较,很多人比我更了解实际情况。发展中国家的知识分子,是远远没法和发达国家及地区的知识分子去相比的。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们也有常人的喜怒哀乐,物质欲望,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连菩萨都要接受人间的香火呢!更何况挣扎在滚滚红尘中的一个阶层的知识分子。
“英雄不是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不为卑下的情操所屈服。”一个知识分子在吃饭的空闲时候,谈了谈孩子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人都是这样,缺乏什么就向往什么,物质的欲望满足了,他们需要精神生活;精神欲望满足了,他们也一样地需要物质生活。就凭上述列举的几个类型的知识分子,他们依靠那点工资何时才能在北京买房买车?他们在吃饭的时候,谈论了房子、车子又有什么好可怜的?难道知识分子就不应该谈论这些世俗话题吗?难道知识分子就不应该向往更好的物质生活吗?
也许,龙女士认为,知识分子在一起就应该谈些远离人间烟火的话题,才能叫“知识分子”。事实上,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们也是普通大众中的一员,他们谈论孩子、房子、车子等这些话题和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啊!如果说,孩子、房子、车子等问题只和知识分子有关,龙应台说他们小题大做、俗不可耐还情有可原,但是如果说中国的大部分的知识分子都遇到了孩子、房子、车子等问题,那可就是一个关系于国计民生的社会问题了。知识分子在一起吃饭,谈论了一些和普通老百姓都息息相关的社会话题,从社会学的角度去看,这难道还不是知识分子话题吗?
当然,我只是看了余先生转述的话,也难免有断章取义之嫌。我不知道龙女士此言的出发点和角度在哪里,以龙女士在海外讲学的资历,又曾经担任过台北市文化局局长的身份,著作等身,她的收入肯定是我辈可望而不可及的,她不理解中国的知识分子的具体生存现状也是可以理解的。
还有一个问题,我弄不明白,知识分子在一起究竟应该谈些什么才能配得上叫“知识分子话题”?如果一个考古学家遇到一个物理学家,一个谈论考古学,一个谈论物理学,我担心他们彼此说话还能听得懂吗?他们可都谈的是各自领域的“知识分子话题”啊!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yanyi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