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参是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的反映,体现了语文教材与课程理念之间的关联,并以此作为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实施的依据。现行人教版语文教参存在教学内容泛化、教学方法模糊等局限性,使其在落实语文教材所包含的理念、目标时存在缺失,不利于语文素养的培养和语文教育的目标实现。
关键词:语文教参;内容泛化;方法模糊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21)6-022-002
语文教参是教科书编写者根据学科课程理念编撰的教学指导书籍,其在宏观层面体现了课程设计理念和教科书的编写意图。语文教参的教材分析、教学建议等内容,把语文教材中隐在的理念、目标具体转化为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以实现语文教育目标。所以,考察语文教参的编制是否适应语文教学的需求,应该首要着眼于两个维度,即:从“教什么”的角度,考察教学目标、内容的确定是否合理;从“怎么教”的角度考虑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得当。在本文中,笔者将从以上两个维度对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参进行研究,以期对现行人教版教参存在的局限性作总结分析,为新高考背景下语文教参的修订提供某些启发。
一、教什么:教学内容的泛化
王荣生教授指出:“‘不知道教什么’是语文教师备课的最大困惑。[1]”语文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首要解决的便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的问题,要在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料提供的丰富素材中选择与教学要求相符合、与学生认知发展相符合的材料作为教学内容,才能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人教版教参教学内容的提示主要集中在“课文研讨”部分,从课文背景、主题、内容等的“整体把握”和文本局部重难点的“问题探究”入手,在宏观与微观层面对课文进行梳理分析,以帮助教师理解分析课文。客观而言,“课文研讨”部分对于语文教師分析解读文本、掌握教学内容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合理之处:
首先,以教材解读为中心的教参编写模式使教学内容模糊不清。现行人教版教参是与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配套发行的,其编排体例与教科书一致,而在内容编排上,则主要是从课文内容的解读出发,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与使用教材,其在编写“说明”中明确指出:“编写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是……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科书的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力求做到有利于教师把握教科书的内容,解决备课中的实际困难。[2]”在这一原则下,人教版教参的主要内容就是对选文进行分析解读,“课文研讨”成了教参中每一课的核心。这种“内容解读型”教参侧重于对课文从思想内容到表达形式作细致的分析、阐释和解读,却甚少言及教材内容的设计、使用,与其说是在为教师教学提供指导,不如说是在对选文进行注释、赏析。语文教参对教材文本进行赏析解读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局限于对教材的解读,甚至是把教材内容作为教师课堂授课的“教学内容”,则是失之偏颇的。显然,“教材内容”并不等同于“教学内容”,语文教参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解读,也并不都能或者都需要转变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王荣生教授说:“不可能是教材有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学什么,我们只能选择教材内容中与学生认知发展相一致的内容,[3]”语文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教参在这其中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不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解读,帮助教师准确理解文本,更要进一步厘清“教学内容”,实现“教材内容”的“教学化”。在这一点上,人教版教参是有所欠缺的。
其次,教学目标不清晰、不明确使教学内容重点不明。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有着明确的目标指引,才能避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更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语文教参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确定每个学段、每个单元甚至每篇课文的具体教学目标,明确告诉语文教师该“教什么”,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但恰恰是在这一点上,现行人教版教参采取了回避的态度,教参中常常缺少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明确提示,使得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在备课、授课的过程中茫然无措。诚然,教参编者的这一“留白”给了教师解读文本和安排教学内容更大的空间和自由,有利于纠正教学大纲时代过于束缚和僵化的文本解读和教学组织模式;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教材中的每一篇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解读,教师的个性化阅读以及由此而设定的个性化教学目标,是否与编者对文本的目标设计相符呢?王荣生教授指出:“某一篇课文的教学价值是由整个教材的价值体系决定的。这个过程固然离不开课文本身的教学价值优势,但更主要的还是由教材编撰者规定的。[4]”可见,教材中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在教材编撰者那里都有着相对固定的目标设定,并以此构成整个单元或者整册书的目标体系和能力培养系统,语文教参作为编者与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需要把这样的关联性揭示出来,明确每一单元、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使教师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此外,现行教参还存在着文本阐释的角度单一、教学思路雷同化严重等问题。教参的编写“力求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5],注重发掘文本的教化价值,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因而文本阐释比较偏向价值内涵的剖析,文本的解析往往集中在写作背景、课文内容、主旨情感、写作特点等方面,不管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其教参文本的构成内容并无明显区别,不能凸显不同文本间的区别与特色。这种雷同化倾向使得教参的文本解读缺乏开放性,缺乏深度和广度。更为重要的是,固定僵化的解读模式容易对教师授课造成思维定势,以为凡是课文必须在写作背景、课文内容、主旨情感、写作特点上做分析,面面俱到,贪多求全,造成课堂教学思路、教学内容的雷同与课堂模式的僵化。长此以往,必然极大打击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什么”的问题是首要的,语文教参应该对教学内容有着清晰、明确的指向,才能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帮助教师更好地教,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保证语文课程目标的最终实现。 二、怎么教:教学方法的模糊
教学方法是构成教学的重要因素,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6]如果说确定教学内容(“教什么”)是语文教参的核心要求,那么提示教学方法(“怎么教”)则是语文教参另一个重要任务。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催化剂,如果教学方法运用得当,课堂教学能顺利运转,就可以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反之,则是事倍功半。
现行教参概念界定模糊,使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剥离。人教版教参把单元教学及单篇课文的教学方法放在“教学建议”之下,其在编者说明中提出:“教学建议一般包括预习指导、教学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注意启发性、实用性和灵活性。[7]”在这里,人教版教参试图用涵盖面更大的“教学建议”概念,来对教学行为进行概括,但问题是“预习指导”与“教学方法”是否并列概念?“注意事项”中是否也涉及具体教学方法的运用?所以,教参本身的概念不清,使得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常常出现概念的混淆;而对广大教师而言,更多的时候并未去辨析其中的区别,而是直接把“教学建议”理解为“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加以使用。
事实上,教学方法的选择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教参中“教学建议”应该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相统一的,是基于某种“教学内容”基础之上而采用的特定“教学方法”,它们构成了教学建议互不可分的两个方面。但在人教版教参中,由于片面追求“大而全”的“三维一体”理念,教学建议与教学内容之间缺乏明晰的内在联系的现象却时有发生,使得教学建议的科学性大打折扣,导致了语文教师在“怎么教”的问题上陷入困惑。比如人教版教参必修一《小狗包弟》中有这样的教学建议:“引导学生认真研读练习中有关介绍和专家的评论,以启发对课文的更深刻的理解;鼓励阅读巴金的《随想录》,读后在同学中交流;尝试用动情的笔调写一篇有关小动物的短文,要求以对动物的情感为线索,并发掘深刻思想……[8]”《小狗包弟》这篇文章是通过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时期的悲惨遭遇,反映那个混乱、非理性时代之下人性的扭曲与冷漠,表现出巴金自我解剖的勇氣和敢于自省的精神。这是文章的教学价值所在,因而教学建议也应围绕着两点进行设计。但上述教学建议中“写一篇有关小动物的短文,要求以对动物的情感为线索,并发掘深刻思想”的建议却让人不明所以,试问学生对于社会人生的理解能达到像巴金那样通过小动物的命运而反映社会的残酷、人性的复杂吗?所以,从教学建议与文本教学内容的契合度的角度来看,这一点建议无疑是与教学内容相剥离的,显然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
教学建议不具备可操作性是使“怎么教”模糊不清。教参中教学建议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其针对教学内容,为教师提供可行性的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让教师能够把课文内容通过科学教学设计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现行人教版教参的秉持“启发性、实用性和灵活性”的原则,极力想在保证教参的指导性、权威性与教师的自主性、灵活性之间保持某种平衡,以发挥教师教学主动性。所以,教参中的许多教学建议都是笼统模糊地提出教学的想法,而没有给出具体的教学操作流程,使教师在实施教学时不知所措。比如教参必修三《动物游戏之谜》中有这样的教学建议:“1.科普说明文教学,不仅要注意说明文的文体的特点,还要注意科普文自身的特点。2.学习科普文,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当然是教学内容之一,但不要成为科学知识课,重点是语文方面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3.科普文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要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引导,同时提倡多阅读科普书籍,观看科普方面的影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9]”《动物游戏之谜》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介绍了动物的各种游戏行为及对其成因的假说,以引导读者对比思考动物游戏的原因。本文的教学要点应该是对动物游戏原因的解说,以及作者研究方法与思路的解读。但是以上三点教学建议除了近乎照搬课标中说明文阅读的要求以及泛泛而谈科普文的阅读方法外,对文本内容毫不涉及。试问,这样的教学建议对指导实际教学有什么价值?
“教学建议”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缺失,使得语文教师在“怎么教”的问题上面临困惑,势必会导致教学过程的混乱无序,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参中的教学内容的泛化与教学方法的模糊、可操作性差等问题,使其难以在语文教学中发挥落实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促进教学改革的作用。在当前新高考改革不断深入、新教材使用已全面铺开的形势下,深入研究现行语文教参在编制理念、编制内容、使用方法上的不足,为新语文教参的编写提供合理化的建议,使其教学内容更加具体、优化,教学建议更加合理、有效,将为能使教参更好发挥辅助语文教学、服务语文教师的功能,为即将到来的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参考文献:
[1]魏调平.高中语文教师教学文本解读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
[2]孟醒.语文教参使用与更新问题浅析[J]亚太教育,2015,(07): 38 37
[3]潘湘云,王军.一人巧作众人“食”,三“味”调和滋味香——语文教学中教材、教参、教辅的价值阐释与策略探寻[J]中国教育学刊, 2013,(S4):28-29 32.
[4]沈坤林.最致命的干扰是教材、教参和命题[J]名作欣赏,2016,(25):112-115
1.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6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102
4.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102
5.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6.闫萍,周鸳主编.语文比较教育[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107
7.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7
8.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必修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68
9.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必修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10
关键词:语文教参;内容泛化;方法模糊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21)6-022-002
语文教参是教科书编写者根据学科课程理念编撰的教学指导书籍,其在宏观层面体现了课程设计理念和教科书的编写意图。语文教参的教材分析、教学建议等内容,把语文教材中隐在的理念、目标具体转化为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以实现语文教育目标。所以,考察语文教参的编制是否适应语文教学的需求,应该首要着眼于两个维度,即:从“教什么”的角度,考察教学目标、内容的确定是否合理;从“怎么教”的角度考虑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得当。在本文中,笔者将从以上两个维度对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参进行研究,以期对现行人教版教参存在的局限性作总结分析,为新高考背景下语文教参的修订提供某些启发。
一、教什么:教学内容的泛化
王荣生教授指出:“‘不知道教什么’是语文教师备课的最大困惑。[1]”语文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首要解决的便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的问题,要在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料提供的丰富素材中选择与教学要求相符合、与学生认知发展相符合的材料作为教学内容,才能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人教版教参教学内容的提示主要集中在“课文研讨”部分,从课文背景、主题、内容等的“整体把握”和文本局部重难点的“问题探究”入手,在宏观与微观层面对课文进行梳理分析,以帮助教师理解分析课文。客观而言,“课文研讨”部分对于语文教師分析解读文本、掌握教学内容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合理之处:
首先,以教材解读为中心的教参编写模式使教学内容模糊不清。现行人教版教参是与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配套发行的,其编排体例与教科书一致,而在内容编排上,则主要是从课文内容的解读出发,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与使用教材,其在编写“说明”中明确指出:“编写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是……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科书的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力求做到有利于教师把握教科书的内容,解决备课中的实际困难。[2]”在这一原则下,人教版教参的主要内容就是对选文进行分析解读,“课文研讨”成了教参中每一课的核心。这种“内容解读型”教参侧重于对课文从思想内容到表达形式作细致的分析、阐释和解读,却甚少言及教材内容的设计、使用,与其说是在为教师教学提供指导,不如说是在对选文进行注释、赏析。语文教参对教材文本进行赏析解读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局限于对教材的解读,甚至是把教材内容作为教师课堂授课的“教学内容”,则是失之偏颇的。显然,“教材内容”并不等同于“教学内容”,语文教参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解读,也并不都能或者都需要转变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王荣生教授说:“不可能是教材有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学什么,我们只能选择教材内容中与学生认知发展相一致的内容,[3]”语文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教参在这其中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不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解读,帮助教师准确理解文本,更要进一步厘清“教学内容”,实现“教材内容”的“教学化”。在这一点上,人教版教参是有所欠缺的。
其次,教学目标不清晰、不明确使教学内容重点不明。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有着明确的目标指引,才能避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更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语文教参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确定每个学段、每个单元甚至每篇课文的具体教学目标,明确告诉语文教师该“教什么”,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但恰恰是在这一点上,现行人教版教参采取了回避的态度,教参中常常缺少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明确提示,使得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在备课、授课的过程中茫然无措。诚然,教参编者的这一“留白”给了教师解读文本和安排教学内容更大的空间和自由,有利于纠正教学大纲时代过于束缚和僵化的文本解读和教学组织模式;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教材中的每一篇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解读,教师的个性化阅读以及由此而设定的个性化教学目标,是否与编者对文本的目标设计相符呢?王荣生教授指出:“某一篇课文的教学价值是由整个教材的价值体系决定的。这个过程固然离不开课文本身的教学价值优势,但更主要的还是由教材编撰者规定的。[4]”可见,教材中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在教材编撰者那里都有着相对固定的目标设定,并以此构成整个单元或者整册书的目标体系和能力培养系统,语文教参作为编者与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需要把这样的关联性揭示出来,明确每一单元、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使教师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此外,现行教参还存在着文本阐释的角度单一、教学思路雷同化严重等问题。教参的编写“力求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5],注重发掘文本的教化价值,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因而文本阐释比较偏向价值内涵的剖析,文本的解析往往集中在写作背景、课文内容、主旨情感、写作特点等方面,不管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其教参文本的构成内容并无明显区别,不能凸显不同文本间的区别与特色。这种雷同化倾向使得教参的文本解读缺乏开放性,缺乏深度和广度。更为重要的是,固定僵化的解读模式容易对教师授课造成思维定势,以为凡是课文必须在写作背景、课文内容、主旨情感、写作特点上做分析,面面俱到,贪多求全,造成课堂教学思路、教学内容的雷同与课堂模式的僵化。长此以往,必然极大打击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什么”的问题是首要的,语文教参应该对教学内容有着清晰、明确的指向,才能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帮助教师更好地教,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保证语文课程目标的最终实现。 二、怎么教:教学方法的模糊
教学方法是构成教学的重要因素,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6]如果说确定教学内容(“教什么”)是语文教参的核心要求,那么提示教学方法(“怎么教”)则是语文教参另一个重要任务。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催化剂,如果教学方法运用得当,课堂教学能顺利运转,就可以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反之,则是事倍功半。
现行教参概念界定模糊,使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剥离。人教版教参把单元教学及单篇课文的教学方法放在“教学建议”之下,其在编者说明中提出:“教学建议一般包括预习指导、教学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注意启发性、实用性和灵活性。[7]”在这里,人教版教参试图用涵盖面更大的“教学建议”概念,来对教学行为进行概括,但问题是“预习指导”与“教学方法”是否并列概念?“注意事项”中是否也涉及具体教学方法的运用?所以,教参本身的概念不清,使得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常常出现概念的混淆;而对广大教师而言,更多的时候并未去辨析其中的区别,而是直接把“教学建议”理解为“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加以使用。
事实上,教学方法的选择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教参中“教学建议”应该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相统一的,是基于某种“教学内容”基础之上而采用的特定“教学方法”,它们构成了教学建议互不可分的两个方面。但在人教版教参中,由于片面追求“大而全”的“三维一体”理念,教学建议与教学内容之间缺乏明晰的内在联系的现象却时有发生,使得教学建议的科学性大打折扣,导致了语文教师在“怎么教”的问题上陷入困惑。比如人教版教参必修一《小狗包弟》中有这样的教学建议:“引导学生认真研读练习中有关介绍和专家的评论,以启发对课文的更深刻的理解;鼓励阅读巴金的《随想录》,读后在同学中交流;尝试用动情的笔调写一篇有关小动物的短文,要求以对动物的情感为线索,并发掘深刻思想……[8]”《小狗包弟》这篇文章是通过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时期的悲惨遭遇,反映那个混乱、非理性时代之下人性的扭曲与冷漠,表现出巴金自我解剖的勇氣和敢于自省的精神。这是文章的教学价值所在,因而教学建议也应围绕着两点进行设计。但上述教学建议中“写一篇有关小动物的短文,要求以对动物的情感为线索,并发掘深刻思想”的建议却让人不明所以,试问学生对于社会人生的理解能达到像巴金那样通过小动物的命运而反映社会的残酷、人性的复杂吗?所以,从教学建议与文本教学内容的契合度的角度来看,这一点建议无疑是与教学内容相剥离的,显然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
教学建议不具备可操作性是使“怎么教”模糊不清。教参中教学建议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其针对教学内容,为教师提供可行性的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让教师能够把课文内容通过科学教学设计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现行人教版教参的秉持“启发性、实用性和灵活性”的原则,极力想在保证教参的指导性、权威性与教师的自主性、灵活性之间保持某种平衡,以发挥教师教学主动性。所以,教参中的许多教学建议都是笼统模糊地提出教学的想法,而没有给出具体的教学操作流程,使教师在实施教学时不知所措。比如教参必修三《动物游戏之谜》中有这样的教学建议:“1.科普说明文教学,不仅要注意说明文的文体的特点,还要注意科普文自身的特点。2.学习科普文,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当然是教学内容之一,但不要成为科学知识课,重点是语文方面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3.科普文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要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引导,同时提倡多阅读科普书籍,观看科普方面的影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9]”《动物游戏之谜》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介绍了动物的各种游戏行为及对其成因的假说,以引导读者对比思考动物游戏的原因。本文的教学要点应该是对动物游戏原因的解说,以及作者研究方法与思路的解读。但是以上三点教学建议除了近乎照搬课标中说明文阅读的要求以及泛泛而谈科普文的阅读方法外,对文本内容毫不涉及。试问,这样的教学建议对指导实际教学有什么价值?
“教学建议”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缺失,使得语文教师在“怎么教”的问题上面临困惑,势必会导致教学过程的混乱无序,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参中的教学内容的泛化与教学方法的模糊、可操作性差等问题,使其难以在语文教学中发挥落实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促进教学改革的作用。在当前新高考改革不断深入、新教材使用已全面铺开的形势下,深入研究现行语文教参在编制理念、编制内容、使用方法上的不足,为新语文教参的编写提供合理化的建议,使其教学内容更加具体、优化,教学建议更加合理、有效,将为能使教参更好发挥辅助语文教学、服务语文教师的功能,为即将到来的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参考文献:
[1]魏调平.高中语文教师教学文本解读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
[2]孟醒.语文教参使用与更新问题浅析[J]亚太教育,2015,(07): 38 37
[3]潘湘云,王军.一人巧作众人“食”,三“味”调和滋味香——语文教学中教材、教参、教辅的价值阐释与策略探寻[J]中国教育学刊, 2013,(S4):28-29 32.
[4]沈坤林.最致命的干扰是教材、教参和命题[J]名作欣赏,2016,(25):112-115
1.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6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102
4.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102
5.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6.闫萍,周鸳主编.语文比较教育[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107
7.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7
8.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必修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68
9.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必修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