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趁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刚开过的东风,某电视台邀请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就三中全会渗透出的房产税信号“论道”。
席间,《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作为媒体观察员问了贾康一个问题:如果全面开征房产税,会不会遭遇普遍性的抗税?
我的理由是,目前有些城市的住房自有率都超过80%,有房者甚至是有多套房者占城市居民的多数,怎么能够让他们同意对自己征税?
贾康未置可否。但他强调,房产税改革必须要考虑“柔性切入”,选择社会尽可能接受的方式,避免造成太大震动。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与此相关的表述是“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
媒体的普遍解读是,“房地产税立法”是对“开征房产税”社会呼声的回应。但这显然存在些许误解——“房地产税”和“房产税”虽一字之差,概念却不尽相同,前者范畴更大,囊括契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等多项税种;房产税则只是其中一项税种,不过是因为近年来备受关注,在舆论中占尽风光。
研究财税政策的学者认为,房产税多年以来一直是“小税种、大讨论”,几乎到了全民关注、万众期待的程度。在中国税制改革的历史上,恐怕除了个人所得税,再也找不出一个关注度能超过房产税的税种。
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盖因多年以来社会舆论对房产税存在一个“集体误读”,认为只要开征房产税,就能使房价降下来。一些媒体甚至还把房产税喻为房地产调控的“撒手锏”、“核武器”。
但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吗?
2011年1月28日,上海和重庆两个直辖市同时开展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的改革试点。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总结,得出的结论是:房产税征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且并未见到房价立竿见影地下降。
如此一来,那开征房产税还有什么意义?房产税还值不值得全民关注、万众期待?
征税前的知识普及和纳税教育,是任何一项触及公众的税制改革必不可少的环节。纳税人首先要明白为什么交税,才有进一步支持改革的可能。
近年来,随着房产税“谎言”的破灭,舆论开始引导公众理性看待房产税。学者们给出了更客观的征税理由:房产税与其他调控手段配合发力,可以促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房产税能调节收入分配不公导致的贫富差距,尤其能对投机的炒房者产生震慑,逼他们把多占多拿的空置房源“吐”出来,以增加市场供给。
此外,从更大的层面来说,房产税改革还将优化现有的财税体制,构建地方主体税种,使地方政府逐渐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规范其行为。
也就是说,房产税作为“税”的改革意义,要远比其针对“房”的调控意义大。
但显然,要用这些“大道理”去说服老百姓的“小道理”,促使那些持有多套房产的“包租婆”积极纳税,而且还不给房客涨房租,这事儿怎么都觉着有点难度。
好在《决定》中明确了要通过“立法”的途径推进房地产税制改革,这是一个进步。我的理解,“立法”就是一个间接征求民意的过程:到底有多少人赞同缴税。
而《决定》还强调要“适时推进改革”,这也正应了上述贾康的观点,税制改革需要考虑“柔性切入”,不能急功近利,动不动就要规定个僵硬的时间表,应根据外部条件变化相机抉择。
就目前而言,可以说征收房产税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经济条件也渐趋成熟,但社会条件、民意基础是否足够成熟?还需要有关部门做一次深入、细致的摸底调查。毕竟,房产税是向个人征税,符合民意,有法可依,才能确保推进顺利,使改革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和拥护。
席间,《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作为媒体观察员问了贾康一个问题:如果全面开征房产税,会不会遭遇普遍性的抗税?
我的理由是,目前有些城市的住房自有率都超过80%,有房者甚至是有多套房者占城市居民的多数,怎么能够让他们同意对自己征税?
贾康未置可否。但他强调,房产税改革必须要考虑“柔性切入”,选择社会尽可能接受的方式,避免造成太大震动。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与此相关的表述是“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
媒体的普遍解读是,“房地产税立法”是对“开征房产税”社会呼声的回应。但这显然存在些许误解——“房地产税”和“房产税”虽一字之差,概念却不尽相同,前者范畴更大,囊括契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等多项税种;房产税则只是其中一项税种,不过是因为近年来备受关注,在舆论中占尽风光。
研究财税政策的学者认为,房产税多年以来一直是“小税种、大讨论”,几乎到了全民关注、万众期待的程度。在中国税制改革的历史上,恐怕除了个人所得税,再也找不出一个关注度能超过房产税的税种。
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盖因多年以来社会舆论对房产税存在一个“集体误读”,认为只要开征房产税,就能使房价降下来。一些媒体甚至还把房产税喻为房地产调控的“撒手锏”、“核武器”。
但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吗?
2011年1月28日,上海和重庆两个直辖市同时开展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的改革试点。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总结,得出的结论是:房产税征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且并未见到房价立竿见影地下降。
如此一来,那开征房产税还有什么意义?房产税还值不值得全民关注、万众期待?
征税前的知识普及和纳税教育,是任何一项触及公众的税制改革必不可少的环节。纳税人首先要明白为什么交税,才有进一步支持改革的可能。
近年来,随着房产税“谎言”的破灭,舆论开始引导公众理性看待房产税。学者们给出了更客观的征税理由:房产税与其他调控手段配合发力,可以促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房产税能调节收入分配不公导致的贫富差距,尤其能对投机的炒房者产生震慑,逼他们把多占多拿的空置房源“吐”出来,以增加市场供给。
此外,从更大的层面来说,房产税改革还将优化现有的财税体制,构建地方主体税种,使地方政府逐渐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规范其行为。
也就是说,房产税作为“税”的改革意义,要远比其针对“房”的调控意义大。
但显然,要用这些“大道理”去说服老百姓的“小道理”,促使那些持有多套房产的“包租婆”积极纳税,而且还不给房客涨房租,这事儿怎么都觉着有点难度。
好在《决定》中明确了要通过“立法”的途径推进房地产税制改革,这是一个进步。我的理解,“立法”就是一个间接征求民意的过程:到底有多少人赞同缴税。
而《决定》还强调要“适时推进改革”,这也正应了上述贾康的观点,税制改革需要考虑“柔性切入”,不能急功近利,动不动就要规定个僵硬的时间表,应根据外部条件变化相机抉择。
就目前而言,可以说征收房产税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经济条件也渐趋成熟,但社会条件、民意基础是否足够成熟?还需要有关部门做一次深入、细致的摸底调查。毕竟,房产税是向个人征税,符合民意,有法可依,才能确保推进顺利,使改革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和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