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在班级管理中,良好的沟通是架设师生心灵的桥梁,它可以减少师生间的误解,缩短师生距离,融洽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管理好班级的前提,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其次,良好的沟通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沟通能力,沟通能力是新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托马斯。弗里德曼提出:“19世纪的国家不学会沟通无法生存,加世纪的企业不学会沟通无法生存,21世纪的青年不学会沟通无法生存”。曾担任过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的李开复博士在他所写的《与未来同行》一书中多处提到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其中一处为:“表达和沟通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论你做出了怎样优秀的工作,不会表达,无法让更多的人去理解和分享,那几乎等于白做。”
在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太灵活、太琐碎.系统的理论无法具体有效地解决问题。于是教师们只好按照自己的习惯来处理问题。学生们因此而常常埋怨他们的老师不理解、不尊重自己,其实教师们大多都能了解学生们的需要,也想要去满足他们,但是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满足。季洛特在《师生之间》一书说:“我业已知道学童的需要,由衷的知道。他需要你予其接纳、尊重、喜欢、信赖,需要你予其鼓励、支持、打气、使其高兴;他还需要自己有能力去探询、实验、获得成就。……我所欠缺的是所罗门的智慧、弗洛伊德的洞察力、爱因斯坦的知识和南丁格尔的奉献精神。”教师要实现与学生良好的沟通,需要掌握一些具体而实用的沟通技巧。下面以两个个案来阐述:
案例一2008年秋季学期,笔者曾碰到这样一个案例:08年11月19日7点40分,晚读课上到一半,班长手里拿着个东西(后知是蛋糕)和另外两个班干在教室里乱窜,教室一片混乱,笑声、尖叫声极其刺耳。看到这种情景,笔者火冒三丈,立即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很地批评了那三个班干。之后,笔者把班长请到办公室。开始谈话前,笔者态度诚恳地跟她说:“刚才老师因为过于生气,说的一些话可能过头了,希望你能原谅,”班长听到这一齐话,绷紧的神经一下子放松了,脸上露出了笑容,然后她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笔者,原来她们在为班上一位男生庆祝18岁生日。笔者赞扬她们处处为同学着想这一优点,同时和她商量最佳庆祝生日的方式。当看着她迈着轻快地步伐离开办公室时,笔者的心释然了。下课后,那位男生收到了笔者送给他的一张精美的卡片,上面写着带有一些调侃英文:Dear Mr.Nong,Happy Birthday!&Forgive me!An angry woman.。那为男生看了看,笑了。
案例二09年农历三月三(广西西部一些地区祭祀祖先的日子)前的一天,一位家长打来电话告知他的儿子不用回家扫墓,笔者当天就把家长的意思传达给那位学生。意想不道的是,第二天那位学生竟然说要请假回家扫墓,笔者以为他不想学习,想偷懒。不同意。他当面一拍桌子,站起来,甩出一句话:“不给请假我也要回去!”,径直冲出教室。笔者跟着他,面红耳赤地对他说:“好,只要你家长同意,不说一天,一个星期我都可以给你回去!”话说到这份上,他还是回去了。两天以后回校,他对笔者充满了敌意,并且爱唱反调。笔者找他谈话,问到他为什么坚持回去扫墓,他狠很地蹦出一句话:“你老妈死了你都不回去!?”。说完,眼泪噼里啪啦下来,泣不成声,没等笔者反映过来,他说了声:“对不起,我先走了”,谈话以失败告终。他的话虽然有些冒犯,但对笔者触动很大。经过与家长的沟通方知他的母亲在他刚出生时就与被害。笔者不计较他之前的不礼貌,找他进行第二次谈话,在谈话中,笔者只字不提扫墓的事,而与他一起找出他的优点,帮他树立信心。从此以后,见面他都会打声招呼.上课时他也露出了感兴趣的表情。
1 放下教师架子。与学生真诚平等地交流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中国,传统的“师道尊严”让很多人形成这样的观念:教师在学生面前是高高在上的,师生之间成了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持这种观念的教师当然不能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教师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就必须屏弃这种观念,放下架子,在平等的位置上和学生交谈,甚至教师在必要是也要敢于向学生认错,这样师生间的距离才能边得更进了。
2 尊重每一个学生
马斯洛认为,人有七种需要,尊重需要就是其中的一种。师生在人格上是绝对平等的,因为学生和教师一样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人”。对学生讲话的方式就像对朋友一样。在处理问题、批评学生时就事论事,不讽刺、挖苦诋毁学生的人格。当学生感到教师尊重自己,不会因为自己出差错而遭到嘲笑和惩罚时,师生间的沟通会更顺畅,更有效。
3 用一颗宽容心接纳学生
十个手指头,长短不一,但缺一不可。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各有长处和短处。老师要相信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容纳他们的短处,接纳他们。不要要求学生先改正错误,变得完美,然后才接受他,而是始终无条件地相信学生自己有朝好的方面去无限发展的可能性,这是接纳较完整的品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咨询专家高顿认为:接受他人是培育良好关系的重要因素。接受令学生深思,敞露自己的心扉;不接受则使学生焦虑不安,导致反抗致使交流滞塞、终止。
4 善于找出学生的闪光点
谬·詹姆斯说:“每个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独特的视、听、触以及思维的方式。每个人都能成为富于思想与创造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一个成功者。”正因为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具有一技之长。人们都爱谈自己擅长的东西,用学生的闪光点作为谈话的切人点会让沟通变得更加有趣、容易。
5 做一个忠实的听众
沟通,要学会倾听。静静地倾听是一种美德。一个很少顾及别人心情,自顾自喋喋不休的人,是很难找到共鸣的。而一个不断打断别人话头,总是不能耐心倾听他人诉说的人,同样不会很好地和人沟通。当一个学生向笔者诉说的时候,笔者只是默默地听她诉说,什么也没做,话都很少说。但奇怪的是,就在这过程中,她忘了她的忧愁,那谈话的内容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转换,最后,她象换了个人一样快乐起来。这是因为,“一个仅仅听你诉说的朋友有时就是我们需要的最好的答案”。
在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太灵活、太琐碎.系统的理论无法具体有效地解决问题。于是教师们只好按照自己的习惯来处理问题。学生们因此而常常埋怨他们的老师不理解、不尊重自己,其实教师们大多都能了解学生们的需要,也想要去满足他们,但是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满足。季洛特在《师生之间》一书说:“我业已知道学童的需要,由衷的知道。他需要你予其接纳、尊重、喜欢、信赖,需要你予其鼓励、支持、打气、使其高兴;他还需要自己有能力去探询、实验、获得成就。……我所欠缺的是所罗门的智慧、弗洛伊德的洞察力、爱因斯坦的知识和南丁格尔的奉献精神。”教师要实现与学生良好的沟通,需要掌握一些具体而实用的沟通技巧。下面以两个个案来阐述:
案例一2008年秋季学期,笔者曾碰到这样一个案例:08年11月19日7点40分,晚读课上到一半,班长手里拿着个东西(后知是蛋糕)和另外两个班干在教室里乱窜,教室一片混乱,笑声、尖叫声极其刺耳。看到这种情景,笔者火冒三丈,立即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很地批评了那三个班干。之后,笔者把班长请到办公室。开始谈话前,笔者态度诚恳地跟她说:“刚才老师因为过于生气,说的一些话可能过头了,希望你能原谅,”班长听到这一齐话,绷紧的神经一下子放松了,脸上露出了笑容,然后她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笔者,原来她们在为班上一位男生庆祝18岁生日。笔者赞扬她们处处为同学着想这一优点,同时和她商量最佳庆祝生日的方式。当看着她迈着轻快地步伐离开办公室时,笔者的心释然了。下课后,那位男生收到了笔者送给他的一张精美的卡片,上面写着带有一些调侃英文:Dear Mr.Nong,Happy Birthday!&Forgive me!An angry woman.。那为男生看了看,笑了。
案例二09年农历三月三(广西西部一些地区祭祀祖先的日子)前的一天,一位家长打来电话告知他的儿子不用回家扫墓,笔者当天就把家长的意思传达给那位学生。意想不道的是,第二天那位学生竟然说要请假回家扫墓,笔者以为他不想学习,想偷懒。不同意。他当面一拍桌子,站起来,甩出一句话:“不给请假我也要回去!”,径直冲出教室。笔者跟着他,面红耳赤地对他说:“好,只要你家长同意,不说一天,一个星期我都可以给你回去!”话说到这份上,他还是回去了。两天以后回校,他对笔者充满了敌意,并且爱唱反调。笔者找他谈话,问到他为什么坚持回去扫墓,他狠很地蹦出一句话:“你老妈死了你都不回去!?”。说完,眼泪噼里啪啦下来,泣不成声,没等笔者反映过来,他说了声:“对不起,我先走了”,谈话以失败告终。他的话虽然有些冒犯,但对笔者触动很大。经过与家长的沟通方知他的母亲在他刚出生时就与被害。笔者不计较他之前的不礼貌,找他进行第二次谈话,在谈话中,笔者只字不提扫墓的事,而与他一起找出他的优点,帮他树立信心。从此以后,见面他都会打声招呼.上课时他也露出了感兴趣的表情。
1 放下教师架子。与学生真诚平等地交流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中国,传统的“师道尊严”让很多人形成这样的观念:教师在学生面前是高高在上的,师生之间成了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持这种观念的教师当然不能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教师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就必须屏弃这种观念,放下架子,在平等的位置上和学生交谈,甚至教师在必要是也要敢于向学生认错,这样师生间的距离才能边得更进了。
2 尊重每一个学生
马斯洛认为,人有七种需要,尊重需要就是其中的一种。师生在人格上是绝对平等的,因为学生和教师一样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人”。对学生讲话的方式就像对朋友一样。在处理问题、批评学生时就事论事,不讽刺、挖苦诋毁学生的人格。当学生感到教师尊重自己,不会因为自己出差错而遭到嘲笑和惩罚时,师生间的沟通会更顺畅,更有效。
3 用一颗宽容心接纳学生
十个手指头,长短不一,但缺一不可。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各有长处和短处。老师要相信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容纳他们的短处,接纳他们。不要要求学生先改正错误,变得完美,然后才接受他,而是始终无条件地相信学生自己有朝好的方面去无限发展的可能性,这是接纳较完整的品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咨询专家高顿认为:接受他人是培育良好关系的重要因素。接受令学生深思,敞露自己的心扉;不接受则使学生焦虑不安,导致反抗致使交流滞塞、终止。
4 善于找出学生的闪光点
谬·詹姆斯说:“每个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独特的视、听、触以及思维的方式。每个人都能成为富于思想与创造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一个成功者。”正因为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具有一技之长。人们都爱谈自己擅长的东西,用学生的闪光点作为谈话的切人点会让沟通变得更加有趣、容易。
5 做一个忠实的听众
沟通,要学会倾听。静静地倾听是一种美德。一个很少顾及别人心情,自顾自喋喋不休的人,是很难找到共鸣的。而一个不断打断别人话头,总是不能耐心倾听他人诉说的人,同样不会很好地和人沟通。当一个学生向笔者诉说的时候,笔者只是默默地听她诉说,什么也没做,话都很少说。但奇怪的是,就在这过程中,她忘了她的忧愁,那谈话的内容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转换,最后,她象换了个人一样快乐起来。这是因为,“一个仅仅听你诉说的朋友有时就是我们需要的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