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输血比例对创伤大输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k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不同浓缩红细胞(PRBC)∶新鲜冰冻血浆(FFP)比例对创伤大输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07年1月— 2015年6月收治的210例初始24 h输PRBC≥10 U的成人创伤大输血患者,并按24 h内PRBC ∶FFP比例分为四组:A组(PRBC ∶FFP≤1,41例)、B组(1<PRBC ∶FFP≤1.5,63例)、C组(1.5<PRBC ∶FFP≤2,30例)和D组(PRBC ∶FFP>2,76例)。观察并比较各组24 h内输血量及其比例、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过敏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溶血反应、充血性心功能衰竭和肺水肿等)、入院24 h后凝血功能变化[包括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C)、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预后变化[包括序惯性脏器功能衰竭评分(SOFA)、总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30 d病死率及死亡原因等]。

结果

A组PRBC输注量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1);输血后不良反应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输血后的凝血指标(PT、APTT、INR)较D组显著降低(P<0.05)。各组总住院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SOFA评分和30 d病死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1),A、B、C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D组死于大出血的比例也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1)。D组的生存时间最短,B、C组最长。

结论

伤后24 h内保持适当的输血比例(1.5<PRBC ∶FFP≤2)可改善创伤大输血患者的预后。进一步提高比例虽然可以改善凝血指标,甚至减少PRBC用量,但不改善预后。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对临床确诊的新生儿泪囊炎,观察采用多元措施干预的的疗效,为临床提高新生儿泪囊炎的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于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经临床确诊新生儿泪囊炎患者78例(97只眼)。首诊患儿通过泪囊按摩,每日2次,然后滴抗生素眼药水。若经过泪囊按摩2周泪道未通畅,则进行泪道加压冲洗。如仍不见效,则进行泪道探通术,对于术后不通患儿手术后1周行泪道二次探通术,二次探通失败者,术后2周可再行泪道探通
期刊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alidroside, SDS)对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 MV)导致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28只7~9周的清洁级ICR雄性小鼠,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4组(每组7只):对照组(CON组)、MV组、SDS组和SDS+MV组。VEN组、SDS+MV组MV 4 h后或CON组和SDS组麻醉
目的评价I-gel喉罩用于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择期行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90例,性别不限,年龄20~55岁,BMI 18~25 kg/m2,ASA分级Ⅰ、Ⅱ级,Mallampati分级Ⅰ~Ⅲ级,完全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I-gel喉罩组(I组)、Supreme喉罩组(S组)、气管插管组(Q组)。记录3组患者喉罩或插管置入时间、首次置入成功率,两个喉罩组侧卧位时的气道密
目的比较连续股神经阻滞(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 CFNB)镇痛与静脉镇痛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后的快速康复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TKA患者60例,年龄45~78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患者自控神经阻滞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nerve block
背景中枢性炎症反应在老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 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等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至关重要,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的阐明衰老大脑小胶质细胞活性改变及其异常激活对中枢炎症反应的加剧作用。内容对衰老大脑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过程中使用手消毒液及佩戴一次性薄膜手套对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预计手术时间>2 h)患者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60例):常规组(A组)、手消毒液组(B组)及薄膜手套组(C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2 h及麻醉结束时对麻醉机吸气端、呼气端、储气囊口进行细菌采样,随后进行培养及鉴定。术后对患者进行5 d随访,统计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①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