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富国强的理念下,GDP崇拜在瓦解。按照逻辑,民生应该递进到政府崇拜的地步才是。但逻辑敌不过现实之诡,GDP崇拜成过街老鼠,不意味着民生崇拜时代必然到来,你没看到财政收入崇拜正欲火渐炽吗?
大家知道,企业和个人纳税越多,政府财政收入就越多。去年,中国财政收入超过8万亿元。这意味着我们纳的税又增加了。政府钱包一鼓,感觉自然奇好。激励之下,多收税必然成为政府的冲动。政府意欲提高车船税是一个证明;去年初,加税或设立新税成为各地两会中代表委员议案提案的热点,什么绿税、气候变化税、碳税、碳排放基金、碳信托交易基金、机动车环境税等统统出笼。
去年底,国家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副司长纪宁指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财税部门将大有作为;学者呼吁,必须实现居民收入与财政收入同增同涨。“将”和“必须”是未来时,不是现在时,更不是过去时。可见,财政收入与惠及民众没有同步。再看居高不下、总计9000亿的三公支出,所谓财政收入崇拜,不就成了政府自编自导自演自分红的独角戏了吗?
民生崇拜尚未替代GDP崇拜,财政收入崇拜倒乘虚而入,且不能惠及民生。这种乾坤大挪移,不正是民生虚置之下对民富国强的反动吗?W
大家知道,企业和个人纳税越多,政府财政收入就越多。去年,中国财政收入超过8万亿元。这意味着我们纳的税又增加了。政府钱包一鼓,感觉自然奇好。激励之下,多收税必然成为政府的冲动。政府意欲提高车船税是一个证明;去年初,加税或设立新税成为各地两会中代表委员议案提案的热点,什么绿税、气候变化税、碳税、碳排放基金、碳信托交易基金、机动车环境税等统统出笼。
去年底,国家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副司长纪宁指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财税部门将大有作为;学者呼吁,必须实现居民收入与财政收入同增同涨。“将”和“必须”是未来时,不是现在时,更不是过去时。可见,财政收入与惠及民众没有同步。再看居高不下、总计9000亿的三公支出,所谓财政收入崇拜,不就成了政府自编自导自演自分红的独角戏了吗?
民生崇拜尚未替代GDP崇拜,财政收入崇拜倒乘虚而入,且不能惠及民生。这种乾坤大挪移,不正是民生虚置之下对民富国强的反动吗?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