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下萨克森州首府的汉诺威,既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韵,也有智慧和汗水的硕果结晶。看似貌不惊人、毫无特点的汉诺威,或许正因为有意无意地保持着特有的低调,赢得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自我审视中健康发展,只有能够走近她的人才会有惊艳之感。
马克思和他的《资本论》
“不同的公园,设计的格调及品位远远超过了伦敦的任何一个公园,每天都有不同的音乐表演”,这是卡尔马克思对汉诺威由衷的赞叹。1867年的春天,马克思从伦敦乘船到汉堡,亲手将《资本论》第一卷的剩余手稿交给出版商麦森纳,然后到路易斯库格曼家小住,等待修改样稿。犹太人库格曼是一名优秀的妇科医生,中学时候起就积极投身社会民主运动,是第一国际的成员。马克思受到库格曼一家的热情接待,虽然是初次见面,但因此前他们一直保持通信,所以彼此熟悉。
为了使出版商推销《资本论》时更具感染力,库格曼为马克思介绍了汉诺威最好的摄影师卡尔旺德,同时他还积极地为即将出版的《资本论》组织讲座和读者见面会。库格曼夫妇带领马克思游遍了汉诺威的风光美景,但马克思对汉诺威的政治氛围不无遗憾,认为对生命有更高追求的公民“有一种很大的缺陷:这里的气氛实在无聊到爆”。马克思的到来,给身处相对闭塞和保守的汉诺威的库格曼夫妇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气息。
库格曼对马克思的支持毫无保留。除了看稿改稿,《资本论》出版后,库格曼又组织阅读并亲自写评论,在汉诺威的报刊上发表。库格曼甚至在医学专业会议上宣称,只有阅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的人才有资格讨论公众健康医疗。他竭力说服并争取工商协会,甚或保守的理工学校都去订阅《资本论》。库格曼的努力收到了成效,汉诺威的确成了《资本论》第一卷销量最高的城市。1899年德国社会民主党在汉诺威召开党代会时,该党的创始人奥古斯特倍倍尔、卡尔李普克内西等还特意走访了路易斯库格曼。库格曼夫妇与马克思、恩格斯保持了近20年的友谊。马克思当时在极度贫病中坚持写完《资本论》第一卷,为了来德国见出版商,他临时从伦敦当铺赎出西装和怀表,带着对家人的歉疚(因为债主会上门讨债)来到德国。在汉诺威,库格曼全家对马克思敬如上宾,让他享受了从来未有过的奢侈。马克思称赞在汉诺威的日子是他“生命沙漠中最美丽和最欢乐的绿洲”。
科学家的摇篮
博學家莱布尼茨2008年,汉诺威市中心出现
了一座竖立在大理石底座上的莱布尼茨半身铜像。在这座由皇家后裔、汉诺威银行和企业等捐资11万欧元,汉诺威艺术家设计制作的3米高铜像上,刻有莱布尼茨二进制计算系统和他的语录:“多样性的统一。”在汉诺威的科学家中,莱布尼茨理所当然名列前茅,他本人就是精彩无比的“多样性统一”,也是他那个时代最后一位博学大师。莱布尼茨8岁能翻译意大利经典,15岁成为大学生,20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他集法学家、哲学家、数学家、语言学家、政治家、神学家和外交家于一身,也是高级设计师和工程师,自己动手装配出世界上第一台具备计算功能的机器,在计算机问世的300年前,莱布尼茨已创造出二进制计算法,同时又在无神论者的攻击之下坚决捍卫上帝的尊严。
莱布尼茨不是汉诺威人,但汉诺威有他的故居和墓地。他在汉诺威皇家任职多年,在这座城市居住将近40年。他经手整理了十几万册皇家图书,同时也研究汉诺威皇家和意大利上层社会的渊源。为了让皇家银矿增产,他亲自为汉诺威附近的矿山设计风力排水发动机。他与当时来自16个国家近1100位要人、名士和专家都有信件往来,50年内收到来信两万多封,其中包括在中国向康熙传授西方知识的法国传教士白晋。莱布尼茨与他保持了十多年的通信。出于对中国文化、哲学、民风习俗强烈的好奇和求知渴望,莱布尼茨很想知道这个文明古国的过去和现在,了解中国的真正内涵。他对中国的传统、文学、科学、陶瓷制造、中国的犹太人、登山祭祖,甚至道家炼丹仙术也一一过问。白晋寄给莱布尼茨的中国的八卦图,让他有了科学创新的灵感。
发明家埃米尔贝林纳
19世纪末,汉诺威的贝林纳家族一系列创造发明及其创建的公司,不仅给汉诺威带来很大变化,也在全球造成巨大影响。1876年,电话发明者贝尔因为装入埃米尔贝林纳发明的炭精电极麦克风,使电话功能有了根本性突破。贝林纳拿到贝尔买断专利支付他的五万美金,和弟弟约瑟夫一起在汉诺威创建了欧洲第一家电话制造厂,继而又和汉诺威电报局局长、绝缘线材发明人哈克塔尔合伙在汉诺威城南成立了“哈克塔尔线材公司”。
留声机只是贝林纳发明系列之一,却是为他带来最大影响和效益的一项发明。1887年居住在美国的埃米尔贝林纳分别在华盛顿和德国申请了留声机和唱片专利。在爱迪生一次性的滚筒式蓄声技术基础上,贝林纳研制出方便携带并可以反复播放的唱片。埃米尔从美国回到汉诺威,和约瑟夫创建了后来扬名全球的“德意志留声机公司”,商标是一只坐在留声机喇叭前面倾听“主人声音”的小狗“尼派尔”。在英国、加拿大和美国的百代、MECA/Decca以及RCA/Victor等唱片公司,最初都与贝林纳有关。
1929年8月,埃米尔贝林纳在美国华盛顿去世,留在德国的亲友都先后遭到了纳粹的迫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贝林纳在汉诺威的公司还拥有超过五位数字的职员,但曾经在汉诺威居住四代之久的贝林纳家族却不复存在。1993年,全球第一套光盘回收设备在汉诺威启动运行。
2011年,德国邮政发行了德国发明家系列纪念邮票,其中有一张55欧分面值的邮票上就有埃米尔贝林纳的留声机。 人体器官移植专家鲁道夫皮歇尔马雅
“宁可活在汉诺威,也不死在慕尼黑。”这是鲁道夫皮歇尔马雅教授在他的故乡慕尼黑希望他回慕尼黑大学执教时说的话。鲁道夫来自巴伐利亚州,是著名的人体器官移植专家,德国外科协会主席,在汉诺威医学院创建了世界一流的人体器官移植中心,1967年由南非医生巴纳德进行的世界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使用的是皮歇尔马雅的科研成果——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皮歇尔马雅教授于1988年顺利完成世界首例肝分割移植手术,即把一个捐献者的肝脏移植进两个病人身体内部。皮歇尔马雅教授与同是医学院教授的妻子为器官移植后的青少年创建了精神和身体康复基金,并在奥地利山区建立了第一所专为器官移植后的青少年设立的康复疗养院。
首位飞机发明家卡尔亚托
有多少人知道第一架飞行器的制造者不是美国莱特兄弟,而是汉诺威业余爱好者卡尔亚托?亚托是汉诺威市政府的一名公务员,业余爱好是制造和驾驶飞机。亚托很早就在制造滑翔机,为了制造载人的飞行器,亚托花费了七年时间寻找合适的发动机。后来终于找到了由法国比谢(Buchet)公司制造,64公斤重的12马力单缸汽油发动机。卡尔亚托自制的这架双翼飞机,自重272公斤,面积36平方米,1903年8月18日在汉诺威首次试飞,飞行距离18米远,比美国的莱特兄弟1903 年12月14日的首次飞行早了四个月,而且相对莱特兄弟躺式驾驶室,亚托的飞机设置了座位和安全带。尽管莱特飞至50米高空,却是凭借弹簧发射器推动起飞,而亚托驾驶的飞机是靠自身发动机力量飞上天的。卡尔亚托制造的“钢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已经可以在汉诺威上空盘旋俯拍,成为当时最有力的观察机。
同时,卡尔亚托也是第一个为飞机设计跑道的创意人。1907年7月31日,在亚托的倡议下,汉诺威通过了筹建第一条飞机跑道的决议。而在此之前,亚托已然自筹资金,在原有180米长的跑道上扩建成300米长、2.5米宽的新跑道。
世界艺术家的天堂
MERZ艺术家库尔特施威特斯
库尔特施威特斯出生于汉诺威,是20世纪初最有影响力的现代艺术家之一,也是一个在德国被重新提起的汉诺威达达派MERZ艺术家。施威特斯是一位极富才华的诗人、画家和广告设计艺术家。以自創MERZ艺术在达达派艺术家群中独树一帜,他号称“以独特艺术反对非艺术”。施威特斯这样解释他的流派MERZ:“我感到自由且必须将我的欢呼自内而外地向世界呐喊……垃圾也可以用来呐喊……一切都已毁坏,关键是要在瓦砾上创新。这就是MERZ。我画画、钉钉、粘贴、写诗和经历世界……就像对我内心革命的一种描绘,不是像它的曾经,而是像它应该是的样子。”最初他把自己的艺术和诗歌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对和平的祈祷MERZ,后来说他自己就是“MERZ”。
施威特斯的第一次艺术展也是在汉诺威。20年代初期,从事艺术创作的同时,施威特斯还在汉诺威开办了一个MERZ广告设计中心,他对广告艺术与印刷技术有了进一步的领悟和创新,认为印刷品的印刷设计有两个主要功能意义:定位和广告。施威特斯为不同公司做过广告设计,包括汉诺威著名的糕点商家巴尔森和文具商家派里康,也曾为汉诺威市政管理设计过官方印刷品及文件纸张。施威特斯于1937年为躲避纳粹对前卫艺术家的迫害逃亡到挪威,挪威被纳粹占领后又逃至英国。1948年在英国去世。1970年施威特斯遗骨被送回汉诺威重新下葬,在他的墓碑上刻着他生前写下的座右铭“你永远都不会知道”。
绝对艺术家提姆乌尔里希斯
提姆乌尔里希斯的艺术偶像是库尔特施威特斯和达达主义艺术家。1940年出生的乌尔里希斯是目前德国最有影响力的观念和行为艺术家之一,他声称自己是绝对艺术家。19岁时在汉诺威成立“绝对艺术和虚无艺术”广告中心。21岁时宣布他自己就是第一件“活艺术品”。他认为“艺术家之所以称为艺术家,并不是因为他的才能,而是因为他的决定”。70年代中期乌尔里希斯做了一张宣传画,上面的他戴着墨镜,拄着白色拐杖,臂膀上戴着盲人专用的黑色袖标,颈项里挂着一块纸牌,纸牌上写着“我再也看不见艺术”。乌尔里希斯在自己的胸前文上枪靶图案,眼帘文上“结束”字样。他给自己艺术展起名“展览禁止参观”。他本人不画,不制作,完全是以观念与别人合作。他为自己早早准备好了墓志铭:“请始终记住:忘记我。”
出生于柏林,高中前在不来梅生活,大学起长期居住在汉诺威的乌尔里希斯,现在经常奔波于柏林、汉诺威和其他城市之间。75岁的乌尔里希斯说自己的一生都是艺术,面对媒体的提问时曾狡黠地说:“如果不是在这个穷乡僻壤的汉诺威,我早该世界扬名了。”
蓝调大师杰克杜普利
在汉诺威的艺术家中,也有很多是在外地成名后选择了汉诺威作为创作平台,寻找灵感,或者在这里生活终老。著名美国蓝调钢琴大师杰克杜普利,1976年来到德国后就在汉诺威定居下来。汉诺威给每个人提供了发展或者休闲的环境,让杜普利摆脱了令人不安的新闻媒体的追逐骚扰和演艺界的喧哗吵闹。除了参加过70年代几次欧洲演出,80年代起杜普利基本不再抛头露面。偶尔他也会穿上奇异的袍服,只为几十或十几个观众演出。其间休息时还会向观众讲述他儿时经历的三K党往事。
杜普利很喜欢汉诺威这个美丽安静而且“富有创造力”的城市,并且向他的美国友人路易斯安那里德也推荐了汉诺威。里德也从80年代起居住在汉诺威,并成为欧洲最著名的爵士乐手之一。大部分时间杜普利在汉诺威过着类似隐居的生活,直到他1992年在汉诺威去世。
约翰列侬和披頭士
约翰列侬和他的披头士乐队有一张在汉堡货车站拍的黑白照片,后面车厢上写着“Hugo Hasse Hannover”,不经意间为汉诺威做了一次广告。这个Hugo Hasse是德国现代机械旋转木马的传奇制造人,曾经在汉诺威和欧洲各地都拥有自己的游乐场,这节车厢里一定有他的旋转木马装置。其实列侬和他的披头士们在60年代数次来汉诺威演出过,当时门票售价1马克,一杯可乐50芬尼。
汉诺威民间的披头士爱好者俱乐部向市政规划局申请以列侬命名汉诺威街道,得到汉诺威政府规划部门最新正式回复:“……经过仔细阅览列侬先生的生平介绍和了解他的人品之后,我们认为列侬先生可以得到命名街道的相应荣誉……请耐心等待相应的机会。”
法国女艺术家桑法勒
妮姬德桑法勒,一个不为众人所知的名字。但如果你问到“娜娜”,那么许多汉诺威人都会告诉你,在莱纳河边矗立的五彩缤纷、体态浑圆的那三座女性雕像就是。来到汉诺威的游人,无论是偶尔路过莱纳河边的市议会,还是去闲逛周末跳蚤市场,都不会错过“娜娜”三姐妹。但问起雕塑家和被雕塑的对象是谁,许多人还是不知道,就连汉诺威本地人,也是知之甚少。而这一组3米左右高并且如此显赫的城市名人雕像,在底座上却找不到任何说明和解释,这也完全是由历史原因造成的。
这三座聚酯合成纤维的现代雕塑是法国女雕塑家妮姬德桑法勒的杰作。桑法勒在巴黎塞纳河边出生,在美国长大,1971年与瑞士艺术家让丹格利结为伉俪。丹格利是瑞士达达主义画家与雕刻家,后迁居巴黎,为20世纪中期巴黎重要前卫艺术家。丹格利对桑法勒的艺术创造影响颇大,他们经常相互探讨,共同创作。桑法勒也从60年代妇女解放运动得到启示和灵感,1965年10月桑法勒创作的具有超夸张女性特征的“娜娜”首次在巴黎展出。桑法勒赋予“娜娜”们强烈的生命力:或舞蹈,或运动,色彩丰富,充满活力和生机。桑法勒自60年代起,开始塑造以女性丰满躯体雕塑,表现反抗传统的顽强生命力以及崇尚自由精神的“娜娜”系列,并在汉诺威参加了艺术展。
与典雅厚重的莱纳宫墙对比鲜明的三座“娜娜”雕像分别代表了汉诺威历史上的三位优秀女性:双手撑地拿大顶的是欧洲第一位女天文学家卡罗琳,单腿跳行的是英国乔治一世的母亲、选帝侯夫人索菲,最浑圆最富态的是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洛特原型夏洛特。夏洛特还是一位和“树一样坚韧的女性”,培养了十个优秀的子女。夏洛特的孙女婿拉维斯是汉诺威皇家总设计建筑师,他曾经的设计至今在汉诺威多处留下印记。
今天的汉诺威人完全接受并认同了这组赋予现代精神、生机勃勃的“娜娜”雕塑。而在1974年汉诺威市政府决定以11万马克买下这三座“娜娜”,作为汉诺威街头雕塑系列的首批艺术品时,立刻引起全城轰动。“对女性的侮辱”“艺术垃圾”“艺术的悲哀”“文化丑闻”“政府议员们醉酒后的决定”“政府由此支付的高额费用可以购买三辆急救车”等专业和非专业的抗议声,一浪高过一浪。
《汉诺威日报》干脆开了一个专栏让民众讨论,气氛空前踊跃热烈,一周之内就收到读者来信235封。抗议者征集到两万市民的签名反对,在市政厅举办的市民大会上更是座无虚席,上千名愤怒的群众被挡在门外不得进入。负责城市形象工程的官员接连几天进出都必须受到警察的保护。尤其令汉诺威市民难以容忍的是,这些畸形臃肿、低俗刺眼的雕像,是对他们心目中汉诺威优秀女性典范的大不敬。面对市民的强烈抗议,市议会当机立断,在“娜娜”雕塑底座上不标明其所代表的人物身份,同时即刻停止执行其余街道艺术雕塑计划。随着时间的流逝,众怒得到缓冲并逐渐平复。半年之后,当爵士俱乐部在“娜娜”雕像下为筹集急救车面向市民募捐时,已经不再有任何负面反应,曾经的愤怒烟消云散。
汉诺威市政府与“不习惯于现代艺术的市民”及时沟通,获得了良好的结果。现在,汉诺威皇家花园流水墙下石洞里的现代雕塑也是桑法勒女士的作品。汉诺威政府的理性增强了市民的宽容,当年希望把艺术和民众日常生活结合起来的愿望正不断得到实现。
我喜欢汉诺威,一个人杰地灵的城市。这里的人也和这座城市一样,不张扬,不炫耀,在坚持自己个性的同时,与他人相互分享着收获的和谐。
马克思和他的《资本论》
“不同的公园,设计的格调及品位远远超过了伦敦的任何一个公园,每天都有不同的音乐表演”,这是卡尔马克思对汉诺威由衷的赞叹。1867年的春天,马克思从伦敦乘船到汉堡,亲手将《资本论》第一卷的剩余手稿交给出版商麦森纳,然后到路易斯库格曼家小住,等待修改样稿。犹太人库格曼是一名优秀的妇科医生,中学时候起就积极投身社会民主运动,是第一国际的成员。马克思受到库格曼一家的热情接待,虽然是初次见面,但因此前他们一直保持通信,所以彼此熟悉。
为了使出版商推销《资本论》时更具感染力,库格曼为马克思介绍了汉诺威最好的摄影师卡尔旺德,同时他还积极地为即将出版的《资本论》组织讲座和读者见面会。库格曼夫妇带领马克思游遍了汉诺威的风光美景,但马克思对汉诺威的政治氛围不无遗憾,认为对生命有更高追求的公民“有一种很大的缺陷:这里的气氛实在无聊到爆”。马克思的到来,给身处相对闭塞和保守的汉诺威的库格曼夫妇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气息。
库格曼对马克思的支持毫无保留。除了看稿改稿,《资本论》出版后,库格曼又组织阅读并亲自写评论,在汉诺威的报刊上发表。库格曼甚至在医学专业会议上宣称,只有阅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的人才有资格讨论公众健康医疗。他竭力说服并争取工商协会,甚或保守的理工学校都去订阅《资本论》。库格曼的努力收到了成效,汉诺威的确成了《资本论》第一卷销量最高的城市。1899年德国社会民主党在汉诺威召开党代会时,该党的创始人奥古斯特倍倍尔、卡尔李普克内西等还特意走访了路易斯库格曼。库格曼夫妇与马克思、恩格斯保持了近20年的友谊。马克思当时在极度贫病中坚持写完《资本论》第一卷,为了来德国见出版商,他临时从伦敦当铺赎出西装和怀表,带着对家人的歉疚(因为债主会上门讨债)来到德国。在汉诺威,库格曼全家对马克思敬如上宾,让他享受了从来未有过的奢侈。马克思称赞在汉诺威的日子是他“生命沙漠中最美丽和最欢乐的绿洲”。
科学家的摇篮
博學家莱布尼茨2008年,汉诺威市中心出现
了一座竖立在大理石底座上的莱布尼茨半身铜像。在这座由皇家后裔、汉诺威银行和企业等捐资11万欧元,汉诺威艺术家设计制作的3米高铜像上,刻有莱布尼茨二进制计算系统和他的语录:“多样性的统一。”在汉诺威的科学家中,莱布尼茨理所当然名列前茅,他本人就是精彩无比的“多样性统一”,也是他那个时代最后一位博学大师。莱布尼茨8岁能翻译意大利经典,15岁成为大学生,20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他集法学家、哲学家、数学家、语言学家、政治家、神学家和外交家于一身,也是高级设计师和工程师,自己动手装配出世界上第一台具备计算功能的机器,在计算机问世的300年前,莱布尼茨已创造出二进制计算法,同时又在无神论者的攻击之下坚决捍卫上帝的尊严。
莱布尼茨不是汉诺威人,但汉诺威有他的故居和墓地。他在汉诺威皇家任职多年,在这座城市居住将近40年。他经手整理了十几万册皇家图书,同时也研究汉诺威皇家和意大利上层社会的渊源。为了让皇家银矿增产,他亲自为汉诺威附近的矿山设计风力排水发动机。他与当时来自16个国家近1100位要人、名士和专家都有信件往来,50年内收到来信两万多封,其中包括在中国向康熙传授西方知识的法国传教士白晋。莱布尼茨与他保持了十多年的通信。出于对中国文化、哲学、民风习俗强烈的好奇和求知渴望,莱布尼茨很想知道这个文明古国的过去和现在,了解中国的真正内涵。他对中国的传统、文学、科学、陶瓷制造、中国的犹太人、登山祭祖,甚至道家炼丹仙术也一一过问。白晋寄给莱布尼茨的中国的八卦图,让他有了科学创新的灵感。
发明家埃米尔贝林纳
19世纪末,汉诺威的贝林纳家族一系列创造发明及其创建的公司,不仅给汉诺威带来很大变化,也在全球造成巨大影响。1876年,电话发明者贝尔因为装入埃米尔贝林纳发明的炭精电极麦克风,使电话功能有了根本性突破。贝林纳拿到贝尔买断专利支付他的五万美金,和弟弟约瑟夫一起在汉诺威创建了欧洲第一家电话制造厂,继而又和汉诺威电报局局长、绝缘线材发明人哈克塔尔合伙在汉诺威城南成立了“哈克塔尔线材公司”。
留声机只是贝林纳发明系列之一,却是为他带来最大影响和效益的一项发明。1887年居住在美国的埃米尔贝林纳分别在华盛顿和德国申请了留声机和唱片专利。在爱迪生一次性的滚筒式蓄声技术基础上,贝林纳研制出方便携带并可以反复播放的唱片。埃米尔从美国回到汉诺威,和约瑟夫创建了后来扬名全球的“德意志留声机公司”,商标是一只坐在留声机喇叭前面倾听“主人声音”的小狗“尼派尔”。在英国、加拿大和美国的百代、MECA/Decca以及RCA/Victor等唱片公司,最初都与贝林纳有关。
1929年8月,埃米尔贝林纳在美国华盛顿去世,留在德国的亲友都先后遭到了纳粹的迫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贝林纳在汉诺威的公司还拥有超过五位数字的职员,但曾经在汉诺威居住四代之久的贝林纳家族却不复存在。1993年,全球第一套光盘回收设备在汉诺威启动运行。
2011年,德国邮政发行了德国发明家系列纪念邮票,其中有一张55欧分面值的邮票上就有埃米尔贝林纳的留声机。 人体器官移植专家鲁道夫皮歇尔马雅
“宁可活在汉诺威,也不死在慕尼黑。”这是鲁道夫皮歇尔马雅教授在他的故乡慕尼黑希望他回慕尼黑大学执教时说的话。鲁道夫来自巴伐利亚州,是著名的人体器官移植专家,德国外科协会主席,在汉诺威医学院创建了世界一流的人体器官移植中心,1967年由南非医生巴纳德进行的世界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使用的是皮歇尔马雅的科研成果——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皮歇尔马雅教授于1988年顺利完成世界首例肝分割移植手术,即把一个捐献者的肝脏移植进两个病人身体内部。皮歇尔马雅教授与同是医学院教授的妻子为器官移植后的青少年创建了精神和身体康复基金,并在奥地利山区建立了第一所专为器官移植后的青少年设立的康复疗养院。
首位飞机发明家卡尔亚托
有多少人知道第一架飞行器的制造者不是美国莱特兄弟,而是汉诺威业余爱好者卡尔亚托?亚托是汉诺威市政府的一名公务员,业余爱好是制造和驾驶飞机。亚托很早就在制造滑翔机,为了制造载人的飞行器,亚托花费了七年时间寻找合适的发动机。后来终于找到了由法国比谢(Buchet)公司制造,64公斤重的12马力单缸汽油发动机。卡尔亚托自制的这架双翼飞机,自重272公斤,面积36平方米,1903年8月18日在汉诺威首次试飞,飞行距离18米远,比美国的莱特兄弟1903 年12月14日的首次飞行早了四个月,而且相对莱特兄弟躺式驾驶室,亚托的飞机设置了座位和安全带。尽管莱特飞至50米高空,却是凭借弹簧发射器推动起飞,而亚托驾驶的飞机是靠自身发动机力量飞上天的。卡尔亚托制造的“钢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已经可以在汉诺威上空盘旋俯拍,成为当时最有力的观察机。
同时,卡尔亚托也是第一个为飞机设计跑道的创意人。1907年7月31日,在亚托的倡议下,汉诺威通过了筹建第一条飞机跑道的决议。而在此之前,亚托已然自筹资金,在原有180米长的跑道上扩建成300米长、2.5米宽的新跑道。
世界艺术家的天堂
MERZ艺术家库尔特施威特斯
库尔特施威特斯出生于汉诺威,是20世纪初最有影响力的现代艺术家之一,也是一个在德国被重新提起的汉诺威达达派MERZ艺术家。施威特斯是一位极富才华的诗人、画家和广告设计艺术家。以自創MERZ艺术在达达派艺术家群中独树一帜,他号称“以独特艺术反对非艺术”。施威特斯这样解释他的流派MERZ:“我感到自由且必须将我的欢呼自内而外地向世界呐喊……垃圾也可以用来呐喊……一切都已毁坏,关键是要在瓦砾上创新。这就是MERZ。我画画、钉钉、粘贴、写诗和经历世界……就像对我内心革命的一种描绘,不是像它的曾经,而是像它应该是的样子。”最初他把自己的艺术和诗歌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对和平的祈祷MERZ,后来说他自己就是“MERZ”。
施威特斯的第一次艺术展也是在汉诺威。20年代初期,从事艺术创作的同时,施威特斯还在汉诺威开办了一个MERZ广告设计中心,他对广告艺术与印刷技术有了进一步的领悟和创新,认为印刷品的印刷设计有两个主要功能意义:定位和广告。施威特斯为不同公司做过广告设计,包括汉诺威著名的糕点商家巴尔森和文具商家派里康,也曾为汉诺威市政管理设计过官方印刷品及文件纸张。施威特斯于1937年为躲避纳粹对前卫艺术家的迫害逃亡到挪威,挪威被纳粹占领后又逃至英国。1948年在英国去世。1970年施威特斯遗骨被送回汉诺威重新下葬,在他的墓碑上刻着他生前写下的座右铭“你永远都不会知道”。
绝对艺术家提姆乌尔里希斯
提姆乌尔里希斯的艺术偶像是库尔特施威特斯和达达主义艺术家。1940年出生的乌尔里希斯是目前德国最有影响力的观念和行为艺术家之一,他声称自己是绝对艺术家。19岁时在汉诺威成立“绝对艺术和虚无艺术”广告中心。21岁时宣布他自己就是第一件“活艺术品”。他认为“艺术家之所以称为艺术家,并不是因为他的才能,而是因为他的决定”。70年代中期乌尔里希斯做了一张宣传画,上面的他戴着墨镜,拄着白色拐杖,臂膀上戴着盲人专用的黑色袖标,颈项里挂着一块纸牌,纸牌上写着“我再也看不见艺术”。乌尔里希斯在自己的胸前文上枪靶图案,眼帘文上“结束”字样。他给自己艺术展起名“展览禁止参观”。他本人不画,不制作,完全是以观念与别人合作。他为自己早早准备好了墓志铭:“请始终记住:忘记我。”
出生于柏林,高中前在不来梅生活,大学起长期居住在汉诺威的乌尔里希斯,现在经常奔波于柏林、汉诺威和其他城市之间。75岁的乌尔里希斯说自己的一生都是艺术,面对媒体的提问时曾狡黠地说:“如果不是在这个穷乡僻壤的汉诺威,我早该世界扬名了。”
蓝调大师杰克杜普利
在汉诺威的艺术家中,也有很多是在外地成名后选择了汉诺威作为创作平台,寻找灵感,或者在这里生活终老。著名美国蓝调钢琴大师杰克杜普利,1976年来到德国后就在汉诺威定居下来。汉诺威给每个人提供了发展或者休闲的环境,让杜普利摆脱了令人不安的新闻媒体的追逐骚扰和演艺界的喧哗吵闹。除了参加过70年代几次欧洲演出,80年代起杜普利基本不再抛头露面。偶尔他也会穿上奇异的袍服,只为几十或十几个观众演出。其间休息时还会向观众讲述他儿时经历的三K党往事。
杜普利很喜欢汉诺威这个美丽安静而且“富有创造力”的城市,并且向他的美国友人路易斯安那里德也推荐了汉诺威。里德也从80年代起居住在汉诺威,并成为欧洲最著名的爵士乐手之一。大部分时间杜普利在汉诺威过着类似隐居的生活,直到他1992年在汉诺威去世。
约翰列侬和披頭士
约翰列侬和他的披头士乐队有一张在汉堡货车站拍的黑白照片,后面车厢上写着“Hugo Hasse Hannover”,不经意间为汉诺威做了一次广告。这个Hugo Hasse是德国现代机械旋转木马的传奇制造人,曾经在汉诺威和欧洲各地都拥有自己的游乐场,这节车厢里一定有他的旋转木马装置。其实列侬和他的披头士们在60年代数次来汉诺威演出过,当时门票售价1马克,一杯可乐50芬尼。
汉诺威民间的披头士爱好者俱乐部向市政规划局申请以列侬命名汉诺威街道,得到汉诺威政府规划部门最新正式回复:“……经过仔细阅览列侬先生的生平介绍和了解他的人品之后,我们认为列侬先生可以得到命名街道的相应荣誉……请耐心等待相应的机会。”
法国女艺术家桑法勒
妮姬德桑法勒,一个不为众人所知的名字。但如果你问到“娜娜”,那么许多汉诺威人都会告诉你,在莱纳河边矗立的五彩缤纷、体态浑圆的那三座女性雕像就是。来到汉诺威的游人,无论是偶尔路过莱纳河边的市议会,还是去闲逛周末跳蚤市场,都不会错过“娜娜”三姐妹。但问起雕塑家和被雕塑的对象是谁,许多人还是不知道,就连汉诺威本地人,也是知之甚少。而这一组3米左右高并且如此显赫的城市名人雕像,在底座上却找不到任何说明和解释,这也完全是由历史原因造成的。
这三座聚酯合成纤维的现代雕塑是法国女雕塑家妮姬德桑法勒的杰作。桑法勒在巴黎塞纳河边出生,在美国长大,1971年与瑞士艺术家让丹格利结为伉俪。丹格利是瑞士达达主义画家与雕刻家,后迁居巴黎,为20世纪中期巴黎重要前卫艺术家。丹格利对桑法勒的艺术创造影响颇大,他们经常相互探讨,共同创作。桑法勒也从60年代妇女解放运动得到启示和灵感,1965年10月桑法勒创作的具有超夸张女性特征的“娜娜”首次在巴黎展出。桑法勒赋予“娜娜”们强烈的生命力:或舞蹈,或运动,色彩丰富,充满活力和生机。桑法勒自60年代起,开始塑造以女性丰满躯体雕塑,表现反抗传统的顽强生命力以及崇尚自由精神的“娜娜”系列,并在汉诺威参加了艺术展。
与典雅厚重的莱纳宫墙对比鲜明的三座“娜娜”雕像分别代表了汉诺威历史上的三位优秀女性:双手撑地拿大顶的是欧洲第一位女天文学家卡罗琳,单腿跳行的是英国乔治一世的母亲、选帝侯夫人索菲,最浑圆最富态的是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洛特原型夏洛特。夏洛特还是一位和“树一样坚韧的女性”,培养了十个优秀的子女。夏洛特的孙女婿拉维斯是汉诺威皇家总设计建筑师,他曾经的设计至今在汉诺威多处留下印记。
今天的汉诺威人完全接受并认同了这组赋予现代精神、生机勃勃的“娜娜”雕塑。而在1974年汉诺威市政府决定以11万马克买下这三座“娜娜”,作为汉诺威街头雕塑系列的首批艺术品时,立刻引起全城轰动。“对女性的侮辱”“艺术垃圾”“艺术的悲哀”“文化丑闻”“政府议员们醉酒后的决定”“政府由此支付的高额费用可以购买三辆急救车”等专业和非专业的抗议声,一浪高过一浪。
《汉诺威日报》干脆开了一个专栏让民众讨论,气氛空前踊跃热烈,一周之内就收到读者来信235封。抗议者征集到两万市民的签名反对,在市政厅举办的市民大会上更是座无虚席,上千名愤怒的群众被挡在门外不得进入。负责城市形象工程的官员接连几天进出都必须受到警察的保护。尤其令汉诺威市民难以容忍的是,这些畸形臃肿、低俗刺眼的雕像,是对他们心目中汉诺威优秀女性典范的大不敬。面对市民的强烈抗议,市议会当机立断,在“娜娜”雕塑底座上不标明其所代表的人物身份,同时即刻停止执行其余街道艺术雕塑计划。随着时间的流逝,众怒得到缓冲并逐渐平复。半年之后,当爵士俱乐部在“娜娜”雕像下为筹集急救车面向市民募捐时,已经不再有任何负面反应,曾经的愤怒烟消云散。
汉诺威市政府与“不习惯于现代艺术的市民”及时沟通,获得了良好的结果。现在,汉诺威皇家花园流水墙下石洞里的现代雕塑也是桑法勒女士的作品。汉诺威政府的理性增强了市民的宽容,当年希望把艺术和民众日常生活结合起来的愿望正不断得到实现。
我喜欢汉诺威,一个人杰地灵的城市。这里的人也和这座城市一样,不张扬,不炫耀,在坚持自己个性的同时,与他人相互分享着收获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