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强一堡”战略下云南民族医药文化的生态保护刍议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c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民族医药文化具有相当突出的本土性和原生态性,生态保护就是保护民族医药文化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在“两强一堡”战略下,云南民族医药文化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现实的困境,必须从多方面对其加强生态保护。
  【关键词】 云南民族医药文化;“两强一堡”;生态保护;刍议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6-0001-02
  民族医药文化作为一种传统形态的医药文化,往往与自然经济的社会形态相一致,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相当明显,具有相当突出的本土性和原生态性。自然环境如果破坏了,民族医药文化也就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工业化、现代化、市场化、全球化、城市化的今天,对民族医药文化赖于形成、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原生态保护,就是对民族医药文化的自然基础进行保护。在“两强一堡”战略下,云南民族医药文化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现实的困境,必须从多方面对其加强生态保护。
  1 民族医药文化的“自然性”
  民族医药文化也称少数民族医药文化,是指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为了本民族的健康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以不同方式去认识、适应和改造人自身、自然界、社会以及三者间互动关系的护卫生命健康的实践活动及其成果总结。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每一种民族医药文化都是该民族长期历史发展的见证。地球复杂的地形地貌,多样的气候类型,使其汇集了丰富的物种,也使其有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这构成了各民族医药文化形成的摇篮。各民族在长期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不同的方式去认识、适应和改造丰富多彩的地理环境,使他们积累了丰富有效的防病治病经验,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民族医药文化。很明显,民族医药文化的资源是很丰富的,历史也是很悠久的,效果也是很实在的。同时,民族医药文化主要作为一种传统形态的医药文化,往往与自然经济的社会形态相一致,其对天然的自然界环境的依赖也是非常明显的,自然环境如果破坏了,与之相应的民族医药文化也就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可以说,民族医药文化的古朴性和“自然性”与现代人类文化相比,又是十分突出的。
  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近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推进和发展,人口大量增长,相关制度滞后或缺失严重,环境污染加剧,生态平衡被破坏现象明显,致使相当部分珍稀野生动物、植物、矿物等药物资源濒临灭绝甚至已经灭绝,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和而不同”的多样性平衡和动态性稳定大大降低,民族医药文化生存的自然性基础受到严重威胁,民族医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客观物质条件面临严峻的挑战。
  云南由于其独有的地理位置、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历史进程,使其拥有无与伦比的多样的民族成分、多样的民族文化资源、多样的植物资源、多样的动物资源、多样的矿物资源、多样的土壤资源以及丰富的水资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竞相绽彩。长期以来,云南各族人民在与各种疾病的斗争中,依托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积累了丰富的防病治病经验,逐步形成了丰富独特的云南民族医药文化体系。
  但同其他许多民族医药文化一样,云南民族医药文化对自然环境的依存度也是十分高的,而云南的自然环境在有其丰富性和独特性的同时,其不平衡性、敏感性和脆弱性也很高。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全球化、市场化的进程中,云南民族医药文化面临着不容乐观的境地,从其自然生态基础方面看,其受到的破坏还是很严重的。如森林被乱砍滥伐、河流沼泽土壤被污染、桉树橡胶等经济林木的单一种植、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相当部分珍稀野生动植物药物资源的濒临灭绝、旱涝急转等极端气候的频现等等,都严重影响着云南民族医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2 “两强一堡”战略的提出
  “两强一堡”是国家、云南省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结合云南省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战略目标。即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把云南建设成为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这确立了云南省未来一段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战略。
  把云南建设成“绿色经济强省”,是一个既符合云南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又顺应世界时代潮流的重大战略抉择。绿色经济就是建立在保证各类资源可持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不产生或极少产生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自然生态获得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的社会经济。而民族医药文化在云南绿色经济强省建设中,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民族医药的特点非常符合低碳、环保、绿色、可持续的要求,大力发展民族医药产业,既能提高民族医药的产品附加值,增强经济实力,又不致于严重破坏环境,做到产业生态化。
  如果说把云南建设成为“绿色经济强省”主要是立足于云南天然的丰富的绿色资源、从经济发展维度来谋划云南的未来发展的话,把云南建设成为“民族文化强省”主要是立足于云南独特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从文化建设和发展的维度来谋划云南的未来发展。二者应当相得益彰,共同促进云南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保证云南的可持续发展。云南由于其独特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可以说是天然的“民族文化大省”,但并不天然就是“民族文化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必须把云南天然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开发成产业,从而使民族文化产业能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支柱产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而在云南多种多样的民族文化组成形式中,民族医药文化最能体现历史、观念、科学、经济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最能实现文化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因此,没有丰富的民族医药文化的参与,云南要建设成为民族文化强省是不可能的。
  2009年7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考察云南时,提出要努力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2011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支持云南桥头堡建设的意见,提出了云南加快建设桥头堡的多方面战略目标,其中就有西部地区重要的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西部地区实施“走出去”战略先行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等与民族医药文化密切相关的战略目标。在此,我们仅从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一角度作一简单的说明。对当今的中国而言,传统的医药文化(包括中医药文化和民族医药文化)对于增强中国人民的自豪感和中华民族凝聚力、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树立中国良好国家形象、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维护和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等都有深远的意义。云南民族医药文化在中国文化面向西南开放和“走出去”的战略中,有其得天独厚的地位和作用。首先,通过它可以让世界上其它文明的人们对中国文化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减少误解,消除误判,促进和平;其次,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商缘相融”[1],借助云南民族医药文化这个媒介和平台,将能够有效增进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和相互学习,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总之,云南民族医药文化在“两强一堡”战略中应该发挥而且能够发挥其独到的作用。但由于这一战略的实施过程同时也是云南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其作为传统的医药文化所面临的挑战往往大于其所可能抓住的机遇。因此,在“两强一堡”战略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先做好云南民族医药文化的保护这项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2],努力把民族医药文化的“根”留住,为其未来更好地发扬光大护持住宝贵的“基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首先做好云南民族医药文化的生态保护工作。
  3 “两强一堡”战略下云南民族医药文化生态保护途径初探
  在“两强一堡”战略的大背景下,云南民族医药文化的生态保护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粗浅想法,以期能有些许抛砖引玉之功。
  3.1 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自然保护区通过尽可能少的直接人为干预和破坏,使特定区域内的各种自然生物在一种相对原生态的条件下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恢复自然界的本然存在和发展。由于民族医药文化中的“药”主要来自于天然的自然界,自然保护区的划定和建设能够很大程度上为民族医药文化留住多样性、原生性的药“源”,使其可持续发展获得自然界的物质支撑。
  3.2 结合国家新的林权制度改革、林产业发展政策,在大力推进森林云南建设的过程中,因地制宜,统筹规划,调动广大人民群众保护自然环境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生态环境保护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为民族医药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保证。
  3.3 制定科学合理、有效可行的生态补偿机制。长期以来,在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上,不公正现象比较突出,保护与发展经常在实际操作中唱反调。自然环境相对好的地方往往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发展愿望强烈,而保护环境呼声高的地方在现实中往往又只是旁观者和评论者。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必须有整体观念,有大局意识,有生态保护一盘棋的规划,有一个科学合理、有效可行生态补偿机制,这样才能形成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强大合力,把环境保护推进到一个新高度。
  3.4 警惕和防止外来物种对本土生态系统的入侵和破坏。外来物种的入侵和破坏必然会打破千万年来形成的本土生态平衡和稳定,使民族医药文化长期以来依赖的传统生物消失。如云南解放以来紫茎泽兰的疯狂传播、近年来福寿螺的大量滋生都在一些地方造成很大冲击和破坏,是云南传统的自然环境发生不少不利的改变,对民族医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
  参考文献
  [1]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大跨越,新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读本》[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12,2.
  [2]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N].云南日报,2013.4.1.
其他文献
应许多瓜农要求,本刊编辑部把精心挑选的2位栽培能手的成功栽培经验介绍给大家。他们1位是来自寒冷干燥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位来自温暖多雨的湖南省。虽然相距遥远,但却有1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2例,所有患者均口服厄贝沙坦片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
目的:探讨早产孕妇的高危影响因素。方法:观察113例早产孕妇,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出生的足月分娩的正常孕妇125例作对照组,进行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早产的高危因素。结果
【摘 要】 目的:对聚焦超声治疗宫颈炎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以50例宫颈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给予全程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优于对照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术前进行必要的健康宣教、准备相关仪器及术后的切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9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神经内科护理,如饮食指导、病情观测
通过野外考察、标本采集、资料查阅整理及标本鉴定,对桂江流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桂江流域维管植物共有131科330属536种,其中蕨类21科29属41种,裸子植物2科3
【摘 要】 目的:观察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择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3个月后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摘要】 目的:探讨检验阴道细菌的有效方法,为细菌性阴道炎的诊治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取疑似阴道炎患者148例,对阴道分泌物分别采用PCR检查与细菌培养进行阴道细菌检查,对两种检验方法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组间比较PCR检查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法,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细菌检查采用PCR检查操作便捷,检出效果更理想,是阴道细菌检查的有效方
目的:总结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护理体会,主要包括术前准备及心理疏导,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315例住院行肾活检术的患儿进行术前、术中、术后全面
目的:探讨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18例20眼青光眼患者,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眼压、视力、并发症等。结果:手术顺利20眼,术后随访2~1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