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开展象征性活动的有效策略探析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ovenor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幼儿园存在着大量的象征性活动
  “象征性游戏是幼儿借助于替代物(自己的动作、语言、身体或其他物品)的帮助再现不在眼前的事物或情境(包括幼儿自己过去亲身经历的或没有经历过但期望发生的事情)的活动,是2岁以后出现的游戏类型,也是幼儿期游戏的典型形式。2岁以后,幼儿开始掌握成人化的语言符号系统,但是幼儿一时还不能适应这种新的要求。于是,在感知运动末期已经建立起来的平衡就被打破,新的不平衡产生,因此需要在象征性游戏中对新的心理机能——‘表征’加以‘练习’。通过‘练习’掌握‘表征’这种新的心理机能来重构平衡。”由此可见,象征性游戏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然存在的阶段。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既然象征性游戏是2至7岁幼儿游戏的主要形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所以幼儿园就存在大量的象征性活动。象征性活动是象征性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相结合的一种教学组织活动,它是在教师指导下,利用象征性游戏的基本结构实现一定目标的教学活动。
  二、象征性活动的价值
  皮亚杰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认为,象征性游戏对新的心理机能——“表征”加以“练习”。通过“练习”掌握“表征”这种新的心理机能来重构平衡。维果茨基从儿童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角度指出:“第一,‘象征性游戏满足幼儿想象的需要’。第二,‘象征性游戏促进儿童表征能力的发展’。第三,‘象征性游戏促进幼儿意志行动的发展。”艾里康宁则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角度出发,以角色游戏为主要研究对象,认为通过角色游戏促进幼儿动作的概括化,其实质是促进幼儿社会化进程。象征性游戏的价值还表现在促进幼儿认知、情感发展,影响幼儿的个性形成;通过象征性游戏的治疗,还可以帮助那些在成长过程中经受创伤或需要得到特别帮助的幼儿缓解甚至消除心理障碍,以促进他们更好的成长。因此,象征性游戏的多重价值为幼儿园开展象征性活动奠定了心理学基础。象征性活动除了具有象征性游戏的价值之外,还具有教育学的意义。
  三、幼儿园开展象征性活动的有效策略
  1. 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思维特点设置不用結构的情境
  案例1:某幼儿园小班体育游戏《小乌龟运粮食》
  分析:一是从情境设置的真实性程度上来说,通过对幼儿“小乌龟的装扮(背上有龟壳,头戴头饰)”、回家路上有“山坡、山洞”以及用音乐来烘托劳动的热闹氛围,教师无不利用头饰、道具、材料等再现了真实的情境。这是因为这一时期的幼儿处在前运算阶段(2~7岁),他们的思维是表面的、原始的和混乱的,只能以事物表象进行思维。所以“幼儿的游戏往往依赖于具体的游戏材料或玩具来进行。”幼儿年龄越小,他接触到事物的机会越少,形成想象的已有经验就越少,因此对游戏材料的逼真性程度要求越高;而年龄越大的幼儿,则与之相反。所以,幼儿园的情境设置要考虑到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设置不同结构的情境。
  2.教师设置情境发展幼儿的思维逻辑性
  3.教师利用 “以物代物”,激发幼儿产生动作练习的动机
  4.教师引导幼儿掌握准确的角色概念,促进幼儿规则的内化
  四、教师有效开展象征性活动的若干建议
  1.掌握象征性游戏的基本结构
  布鲁纳指出,学生所学的概念,越是基本、普遍,对新知识或新问题的适用性就越宽广。因此他主张“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那么,根据象征性游戏的基本结构“情境设置”“以物代物”“角色扮演”,教师的作用就是使幼儿理解它的基本结构,进而掌握象征性活动。
  2. 利用基本规律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教学的目的是形成学生的一定的心理过程和特性”。因此,可以把教学看做是控制的一种特定形式。一般来说,教学的问题在于揭示这种控制性的规律,并在认识这些规律的基础上掌握这些过程。因此,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我们应该掌握幼儿的思维特点,利用象征性游戏的基本规律“情境设置”“以物代物”“角色扮演”来实现象征性活动的教学目标。
其他文献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什么都在与信息数字化接轨,教育也不例外,“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已不能适用于当今新课改的要求,亦不能满足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需求,所以,学习信息技术,更新教育观念,是对老师最基本的要求,这一点,对于城里的教师来说,不是太大问题,但对于农村小学教师而言,却是迫切需要学习的。由于地方“均衡发展”政策的快速落实,多媒体设备已配备到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
期刊
新课程标准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如何把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融会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的能动性,一直是摆在广大教师和热心教学改革的人面前的重大课题。课标规定:“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对如何引导学生用心“悦读”,感受阅读的魅力做了如下初步尝试:  一、“悦读”指引阅读  (1)给学生一份阅读期待  《语文课程标准》在提到阅读教学
期刊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这些优秀的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我带领孩子们徜徉于诗歌的海洋中,撷取一、两枚美丽的贝壳,让孩子们用一双“诗”的眼睛,用一颗“诗”的心灵,且吟且唱且演古诗词。  一、吟唱古詩词  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对古诗词的教学只注重背诵、理解诗意及课后默写上。直
期刊
在我中小学学习的生涯中,声乐学习一直是个空白。从小学到初中,甚至高中,聲乐教学一直得不到学生、家长的重视。说起声乐,对于学生和家长而言,可能是个生疏的字眼,特别是在偏远山区的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声乐教育更是一个空白。  人们大都有一个误区:认为唱歌张口即来,不用去专门学习,只要天生嗓子好就能唱好歌。由于这种错误观念的存在,声乐教学一直不能在学生中普遍开展。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有责任在力所能及的范
期刊
发生了什么:  一次“开了挂”的游戏讲评  又到了游戏结束开小会的时间,亮亮第一个站起来说:“我今天去建筑工地当工人了,造了房子。”我问他:“可是我刚刚看到你在超市上班诶,怎么一下子又去建筑工地当工人了呢?”“那是因为……恩……那个……他们买东西不好。”他一着急手往超市那乱指说话也不利索了。我朝他点点头,示意他慢慢讲:“看样子,亮亮今天碰到困难了,你慢慢说,说给大家一起听,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帮你一
期刊
一、发挥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作用,培养其主体意识  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教师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语文课,应该是一个活跃的课堂,应该是听学生各抒己见的课堂,当学生有想说、想讲的话时,教师不应该以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为借口,阻止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这样学生学的知识才不会过于死板,不会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  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语文课堂教
期刊
幼儿自主性游戏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地选择游戏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操作、探索和交往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不断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良好的环境能激发幼儿思考,引导幼儿的行为与活动,丰富孩子的认知。幼儿的发展与游戏环境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因此我致力于创设一个属于幼儿的良好的自主性游戏环
期刊
一、学前儿童语言障碍的产生和发展  没有比孩子会说话更让父母激动的事了,遗憾的是有些儿童在学习说话时却存在一些问题,让父母心急如焚。常见的有口齿不清楚,“口吃”。有的儿童说话夹杂呼吸声,音量过大或过小,声调缺乏变化;有的儿童鼻音过重,被称作“响喇叭”;还有的语言发展比同伴晚,甚至完全缺乏语言能力。这些在语言发展上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异常现象即为语言障碍。我国学前教育有关专家认为,学前儿童语言障碍是指儿
期刊
教学创新是现行课程改革中强调的重点,是教育发展的强心剂,也是教师职业活力的回春药。多年教龄的教师往往会对反复“唱诵”的教案产生倦怠,教学热情逐渐减退,这是一个需要引起警惕的信号,事实上这是教师责任心逐渐丧失的前兆。虽然对于教师而言,这是多次“唱诵”的教学知识点,但是对教学对象而言却都是第一次接受学习,他们对未知的历史往往抱有极高的好奇和热情,所以要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土,充分感受历史厚重澎湃之美,就
期刊
周兢老师提出,教师与幼儿之间发生的互动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形式。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师幼互动,是指教师根据音乐欣赏活动的目标和幼儿实际的发展需求,向幼儿主动发起或回应的有价值的语言或行为的交互。  一、师幼互动的作用  良好的师幼互动通过教师提问,幼儿思考,教师与幼儿共同理解这一过程,可以相互促进。有效的师幼互动可以推动活动的进程,用提炼、总结等适当的方式帮助幼儿理清思路,提供每个幼儿独立思考的机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