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互联网+农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瞄准农业现代化主攻方向,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水平;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狠抓工作落实,强化政策制定,推动生产智能化水平提升,推进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健全完善为农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强化信息资源共享开放,加强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总的来看,“互联网+农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7月2日,国务院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农业农村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为大家介绍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关情况。
记者:2015年国务院曾经出台过一个关于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了关于创业创新和现代农业等在内额十一项重点行动,请问屈部长目前“互联网+”现代农业这一行动进展如何?在利用互联网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上取得了哪些新的成效?
屈冬玉:2015年国务院出台“互联网+”行动意见以后,“互联网+农业”本身就是“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跨界融合,通过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要素互联,创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现代农业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部积极推动互联网在农业农村的应用,“互联网+农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互联网+”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8个省市出台了“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都将农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每年举办一次“互联网+”现代农业会议,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2017年在江苏由农业农村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举办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带动和引领了各个省对这项工作的关注和重视。
二是互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不断深化,农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最近几年我们组织了9个省开展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发布了426项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产品技术和应用模式。2017年启动实施了数字农业建设试点,前不久成功发射了首颗农业高分卫星,现代农业技术在轮作休耕、监管、动植物疫病远程治疗、农机精准作业等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目前小麦联合收割机等大型收割机都安装了GPS或者是北斗卫星系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棉花大田种植中,集成应用了物联网技术,综合应用效益每亩增加210元。
三是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新业态蓬勃兴起。在14个省市开展了农业电子商务试点,探索鲜活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休闲农业等电商模式,在428个国家级贫困县开展电商精准扶贫试点。2017年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已累计支持了756个县,2017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了1.25万亿元,农产品电商正迈向3000亿元大关,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800万人。
四是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实施范围扩大,农村信息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在全面总结12316经验做法和试点的基础上,2017年开始在18个省市开展整省推进。目前,主要是建设益农信息社,提供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和培训体验等服务,打通城乡数字鸿沟,目前有20.4万个村已经建立了益农信息社,这在全世界都是史无前例的,占了全国行政村的三分之一,预计未来两三年在各部门和各地方政府、农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要在80%以上的行政村建立益农信息社,这对农业农村的信息化是革命性的,也是最大的基础工程。
五是信息资源共享开放不断深化,数据价值开始显现。农业农村大数据是海量的,所以我们要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开发、利用,提供权威的政务信息服务,提供管用的商务信息服务。农业农村部引领在全国建立四大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兽药基础数据、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目前组织了21个省市开展8种主要农产品大数据的试点,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每日发布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每月发布19种农产品市场供需报告和5种产品供需平衡表,逐步实现用数据管理服务、引导产销。
六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互联网+农业”支撑条件明显改善。在国务院要求下,有关部门深入实施“宽带乡村”工程,持续推进农村地区电信普遍服务,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2017年底,全国行政村通宽带的比例达到96%,每百户农民手机拥有量超过300部。
总的来说,我们取得的进展是可喜可贺的,但面临的任务也是异常艰巨的,特别是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要求有很大的差距,这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记者:刚才屈部长提到了“互联网+”农产品出村工程,请您介绍一下下一步将从哪些方面着手推动?
屈冬玉:“互联网+”可以加很多,但当务之急是互联网+农产品营销,就是农产品出村。
第一,农产品出村上行。这是国务院提出的重点任务,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出台政策,包括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可追溯、标准化、分级包装、冷链物流,确保农产品出村,而且要出得好。第二,做好全产业链。“互联网+农业”首先是农业的数字化,传统产业要实现数字化处理,然后才有可能打造数字农业,所以全产业链包括产前、产中、产后,也包括产地环境的数字化。第三,抓能力建設。能力建设包括管理能力、农民应用信息化的能力等。比如我们总结海南、四川的经验,搞互联网小镇的建设,让当地农民和居民过上互联网式的生活。
在未来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总而言之就是围绕乡村振兴的20字方针来开展各项工作,布局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农村事务管理,以及农村发展有关工作。 记者:我们知道农产品滞销卖难这些年来一直困扰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请问在利用互联网解决农产品滞销卖难的问题上,农业农村部已经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屈冬玉:农产品大多数是鲜活农产品,所以农产品卖难,在全世界都是重要话题。
首先,抓住“牛鼻子”。农产品标准化、分级预处理是实现交易的前提条件,所以农业农村部多年来积极做好农产品批发市场,包括城市的批发市场和田头市场的建设,市场化基础设施能力大大加強,批发市场标准水平越来越高,产地批发市场大都有冷链、预处理、分级包装。
其次,积极做营销,帮助农民把产品卖出去。从2001年开始,国务院批准每年办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至今已经举办了16届,规模越来越大,影响力也越来越强。最近,为解决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问题,我们策划了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行动,首场对接活动签约54亿,总采购金额达到127亿,采购量252万吨。同时,我们还利用媒体资源推介各地特色农产品。
再次,开展农产品品牌建设。农产品品牌建设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区域品牌,每个区域的文化、自然和历史等条件不同,区域品牌是不一样的。二是企业品牌,各个龙头企业、大公司利用现代科技、现代标准、现代营销手段构筑起来的企业品牌也是值得推广的,比如那些百年老店。三是产品品牌。
最后,不断进行科技创新、营销创新和管理创新。特色农产品如果没有技术含量、没有标准、没有管理的创新和市场营销的创新,在激烈的竞争中是没有优势的。现在是开放环境下的国际化的,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农业,这是我们现代农业人包括管理生产者和科技人员必须面对的挑战,只有过了这一关,中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才能真正迈上新的台阶。所以我们要抓住互联网弯道超车的机遇,构建新型经营主体、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机衔接的方式。
记者: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涉及到其他方方面面的工作,请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具体介绍一下,农业农村部在推进产业融合方面还有哪些具体措施?
宗锦耀:我认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有四个方面的意义和作用——可以构建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可以促进农民持续较快的增收;可以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可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总之,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以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强农业农村的新动能。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积极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2015年开始,我们组织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补助政策,到目前为止,已经累计安排121亿资金支持融合发展项目,现在农村融合发展呈现出多模式推进、多主体参与、多利益连接、多要素发力、多业态打造的新格局。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要继续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行动:一是落实政策引导融合,推动落实财政、金融、税收、科技人才、用地用电等扶持政策的落地生效,扶持一批县、乡镇、村发展农村融合发展先导区、示范园,培育一些融合发展的企业主体。二是创业创新促进融合,鼓励农民工、大专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三是发展产业支撑融合,围绕现代农业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发展种养业、加工流通、休闲旅游、电子商务、健康养老、养生等产业,构建乡村产业体系,促进产业兴旺。四是完善机制带动融合,我们要引导企业和农户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特别是要采取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形式,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合理分享里面的增值收益,形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五是加强服务推动融合,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融资信息、人才对接等服务,力争到2020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主体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不断延长,价值链明显提升,供应链加快重组,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加完善、模式更加多样,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初步形成,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2015年国务院曾经出台过一个关于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了关于创业创新和现代农业等在内额十一项重点行动,请问屈部长目前“互联网+”现代农业这一行动进展如何?在利用互联网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上取得了哪些新的成效?
屈冬玉:2015年国务院出台“互联网+”行动意见以后,“互联网+农业”本身就是“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跨界融合,通过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要素互联,创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现代农业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部积极推动互联网在农业农村的应用,“互联网+农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互联网+”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8个省市出台了“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都将农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每年举办一次“互联网+”现代农业会议,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2017年在江苏由农业农村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举办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带动和引领了各个省对这项工作的关注和重视。
二是互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不断深化,农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最近几年我们组织了9个省开展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发布了426项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产品技术和应用模式。2017年启动实施了数字农业建设试点,前不久成功发射了首颗农业高分卫星,现代农业技术在轮作休耕、监管、动植物疫病远程治疗、农机精准作业等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目前小麦联合收割机等大型收割机都安装了GPS或者是北斗卫星系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棉花大田种植中,集成应用了物联网技术,综合应用效益每亩增加210元。
三是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新业态蓬勃兴起。在14个省市开展了农业电子商务试点,探索鲜活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休闲农业等电商模式,在428个国家级贫困县开展电商精准扶贫试点。2017年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已累计支持了756个县,2017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了1.25万亿元,农产品电商正迈向3000亿元大关,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800万人。
四是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实施范围扩大,农村信息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在全面总结12316经验做法和试点的基础上,2017年开始在18个省市开展整省推进。目前,主要是建设益农信息社,提供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和培训体验等服务,打通城乡数字鸿沟,目前有20.4万个村已经建立了益农信息社,这在全世界都是史无前例的,占了全国行政村的三分之一,预计未来两三年在各部门和各地方政府、农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要在80%以上的行政村建立益农信息社,这对农业农村的信息化是革命性的,也是最大的基础工程。
五是信息资源共享开放不断深化,数据价值开始显现。农业农村大数据是海量的,所以我们要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开发、利用,提供权威的政务信息服务,提供管用的商务信息服务。农业农村部引领在全国建立四大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兽药基础数据、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目前组织了21个省市开展8种主要农产品大数据的试点,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每日发布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每月发布19种农产品市场供需报告和5种产品供需平衡表,逐步实现用数据管理服务、引导产销。
六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互联网+农业”支撑条件明显改善。在国务院要求下,有关部门深入实施“宽带乡村”工程,持续推进农村地区电信普遍服务,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2017年底,全国行政村通宽带的比例达到96%,每百户农民手机拥有量超过300部。
总的来说,我们取得的进展是可喜可贺的,但面临的任务也是异常艰巨的,特别是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要求有很大的差距,这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记者:刚才屈部长提到了“互联网+”农产品出村工程,请您介绍一下下一步将从哪些方面着手推动?
屈冬玉:“互联网+”可以加很多,但当务之急是互联网+农产品营销,就是农产品出村。
第一,农产品出村上行。这是国务院提出的重点任务,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出台政策,包括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可追溯、标准化、分级包装、冷链物流,确保农产品出村,而且要出得好。第二,做好全产业链。“互联网+农业”首先是农业的数字化,传统产业要实现数字化处理,然后才有可能打造数字农业,所以全产业链包括产前、产中、产后,也包括产地环境的数字化。第三,抓能力建設。能力建设包括管理能力、农民应用信息化的能力等。比如我们总结海南、四川的经验,搞互联网小镇的建设,让当地农民和居民过上互联网式的生活。
在未来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总而言之就是围绕乡村振兴的20字方针来开展各项工作,布局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农村事务管理,以及农村发展有关工作。 记者:我们知道农产品滞销卖难这些年来一直困扰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请问在利用互联网解决农产品滞销卖难的问题上,农业农村部已经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屈冬玉:农产品大多数是鲜活农产品,所以农产品卖难,在全世界都是重要话题。
首先,抓住“牛鼻子”。农产品标准化、分级预处理是实现交易的前提条件,所以农业农村部多年来积极做好农产品批发市场,包括城市的批发市场和田头市场的建设,市场化基础设施能力大大加強,批发市场标准水平越来越高,产地批发市场大都有冷链、预处理、分级包装。
其次,积极做营销,帮助农民把产品卖出去。从2001年开始,国务院批准每年办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至今已经举办了16届,规模越来越大,影响力也越来越强。最近,为解决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问题,我们策划了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行动,首场对接活动签约54亿,总采购金额达到127亿,采购量252万吨。同时,我们还利用媒体资源推介各地特色农产品。
再次,开展农产品品牌建设。农产品品牌建设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区域品牌,每个区域的文化、自然和历史等条件不同,区域品牌是不一样的。二是企业品牌,各个龙头企业、大公司利用现代科技、现代标准、现代营销手段构筑起来的企业品牌也是值得推广的,比如那些百年老店。三是产品品牌。
最后,不断进行科技创新、营销创新和管理创新。特色农产品如果没有技术含量、没有标准、没有管理的创新和市场营销的创新,在激烈的竞争中是没有优势的。现在是开放环境下的国际化的,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农业,这是我们现代农业人包括管理生产者和科技人员必须面对的挑战,只有过了这一关,中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才能真正迈上新的台阶。所以我们要抓住互联网弯道超车的机遇,构建新型经营主体、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机衔接的方式。
记者: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涉及到其他方方面面的工作,请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具体介绍一下,农业农村部在推进产业融合方面还有哪些具体措施?
宗锦耀:我认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有四个方面的意义和作用——可以构建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可以促进农民持续较快的增收;可以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可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总之,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以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强农业农村的新动能。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积极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2015年开始,我们组织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补助政策,到目前为止,已经累计安排121亿资金支持融合发展项目,现在农村融合发展呈现出多模式推进、多主体参与、多利益连接、多要素发力、多业态打造的新格局。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要继续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行动:一是落实政策引导融合,推动落实财政、金融、税收、科技人才、用地用电等扶持政策的落地生效,扶持一批县、乡镇、村发展农村融合发展先导区、示范园,培育一些融合发展的企业主体。二是创业创新促进融合,鼓励农民工、大专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三是发展产业支撑融合,围绕现代农业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发展种养业、加工流通、休闲旅游、电子商务、健康养老、养生等产业,构建乡村产业体系,促进产业兴旺。四是完善机制带动融合,我们要引导企业和农户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特别是要采取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形式,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合理分享里面的增值收益,形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五是加强服务推动融合,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融资信息、人才对接等服务,力争到2020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主体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不断延长,价值链明显提升,供应链加快重组,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加完善、模式更加多样,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初步形成,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