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确立,是职业技能开发事业走向成熟的标志,以确保优质、高效、集约型的职业教育事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国际的激烈竞争中,更好地为高速发展的社会服务。
一、“一体化”教学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经之路
“一体化”教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理论与实习教学内容“一体化”;二是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一体化”教学,不是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在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是从学生技能技巧的形成规律出发,以职业教育特色为中心,配置相关的理论与实践构成的教学模块,由一名教师担任该教学模块的全过程教学。它保证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同步进行,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克服了“书本上练技能”的弊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潜在能力。
从现代教学控制论观点分析,学生在操作技能训练中,贯穿两个运动过程:一是原料、工具等构成的物质流动过程;二是由知识、技能等构成的信息流动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讲,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发出信息,学生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反馈信息的过程。在技工学校中,由两名教师(理论教师、实习教师)发出的信息很难同步,“一体化”教学避免了上述不足。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探讨,教育心理学将人类技能划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以肢体和相应的神经系统实现一系列外部动作,成为操作技能;二是借助内部语言在头脑内进行的认识活动方式,成为心智技能。技能是个体身上固定下来的运动系统;能力是个体完成活动的心理特征;知识是人脑中的经验系统。三者之间,相对独立、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促进。这种变化现象称为迁移。“一体化”教学保证了迁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实施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条件
1.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
实施“一体化”教学,教师是关键。教师必须有较高的基本技能、指导能力,对专业理论知识了如指掌。例如,烹饪专业在热菜烹调过程中,首先应讲解菜肴的烹调方法、调味的基本模式、火候的恰当运用、成菜的基本步骤、成菜的特点等烹调学中的基本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此菜肴的成本结构、原料特点、特征、产地或质量鉴别进行阐述,还要对菜肴的营养搭配及营养结构进行分析。这样,通过制作一道完美菜肴,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了复习巩固,也学会了在实践中对每道菜肴的制作找出理论依据,体现出专业教育学生的优越性。
2.建立科学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完成教学工作任务的重要保障。在实施过程中,充分依据教学计划和大纲,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使学生一入校就对每个阶段应掌握的理论和技能应达到的水平,有一个初步认识。在实施过程中,避免了盲目性和随意性。学生在看教师授课、表演和训练前,已经对该类课题进行了预习。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达不到要求的,能主动利用休假日回家补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依据教学计划进程,准备充分、授课到位,运作起来得心应手,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3.完善教学设施
实施专业“一体化”教学,主要是让教师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如果有设施完备的表演室和训练室,就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件演示与实践操作,让学生充分了解课堂上应掌握的重点内容。规范的训练室,还能为教师的指导过程,带来很大的便利,不仅可以规范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不良行为,还能为教学的规范实施创造条件,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三、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体会
1.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名教师同时承担理论教学与实习指导,避免了教学内容上的重复教学,相对增加了教学时间。同时,也使学生在同等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操作技能更加熟练。理论数学与技能训练能够相互渗透、相互充实,提高了教师的授课质量,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增强。
2.带来了良好的学风
良好的学习风气,促进了班级竞争和教师竞争。客观上,使教师“包班制”形成,教师能力和学生成绩无意中进行了横向比较;教师的强弱、班级的优劣一目了然,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管理的难度。
3.推动了师资队伍建设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应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还应有中、高级以上的操作技能,充分挖掘了现有师资队伍的潜力,提高了教学能力,改善了师资队伍结构,缓解了实习指导教师不足和整体素质偏低的问题,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
(作者单位:威海工程技术学院)
一、“一体化”教学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经之路
“一体化”教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理论与实习教学内容“一体化”;二是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一体化”教学,不是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在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是从学生技能技巧的形成规律出发,以职业教育特色为中心,配置相关的理论与实践构成的教学模块,由一名教师担任该教学模块的全过程教学。它保证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同步进行,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克服了“书本上练技能”的弊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潜在能力。
从现代教学控制论观点分析,学生在操作技能训练中,贯穿两个运动过程:一是原料、工具等构成的物质流动过程;二是由知识、技能等构成的信息流动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讲,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发出信息,学生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反馈信息的过程。在技工学校中,由两名教师(理论教师、实习教师)发出的信息很难同步,“一体化”教学避免了上述不足。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探讨,教育心理学将人类技能划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以肢体和相应的神经系统实现一系列外部动作,成为操作技能;二是借助内部语言在头脑内进行的认识活动方式,成为心智技能。技能是个体身上固定下来的运动系统;能力是个体完成活动的心理特征;知识是人脑中的经验系统。三者之间,相对独立、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促进。这种变化现象称为迁移。“一体化”教学保证了迁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实施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条件
1.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
实施“一体化”教学,教师是关键。教师必须有较高的基本技能、指导能力,对专业理论知识了如指掌。例如,烹饪专业在热菜烹调过程中,首先应讲解菜肴的烹调方法、调味的基本模式、火候的恰当运用、成菜的基本步骤、成菜的特点等烹调学中的基本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此菜肴的成本结构、原料特点、特征、产地或质量鉴别进行阐述,还要对菜肴的营养搭配及营养结构进行分析。这样,通过制作一道完美菜肴,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了复习巩固,也学会了在实践中对每道菜肴的制作找出理论依据,体现出专业教育学生的优越性。
2.建立科学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完成教学工作任务的重要保障。在实施过程中,充分依据教学计划和大纲,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使学生一入校就对每个阶段应掌握的理论和技能应达到的水平,有一个初步认识。在实施过程中,避免了盲目性和随意性。学生在看教师授课、表演和训练前,已经对该类课题进行了预习。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达不到要求的,能主动利用休假日回家补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依据教学计划进程,准备充分、授课到位,运作起来得心应手,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3.完善教学设施
实施专业“一体化”教学,主要是让教师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如果有设施完备的表演室和训练室,就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件演示与实践操作,让学生充分了解课堂上应掌握的重点内容。规范的训练室,还能为教师的指导过程,带来很大的便利,不仅可以规范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不良行为,还能为教学的规范实施创造条件,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三、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体会
1.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名教师同时承担理论教学与实习指导,避免了教学内容上的重复教学,相对增加了教学时间。同时,也使学生在同等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操作技能更加熟练。理论数学与技能训练能够相互渗透、相互充实,提高了教师的授课质量,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增强。
2.带来了良好的学风
良好的学习风气,促进了班级竞争和教师竞争。客观上,使教师“包班制”形成,教师能力和学生成绩无意中进行了横向比较;教师的强弱、班级的优劣一目了然,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管理的难度。
3.推动了师资队伍建设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应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还应有中、高级以上的操作技能,充分挖掘了现有师资队伍的潜力,提高了教学能力,改善了师资队伍结构,缓解了实习指导教师不足和整体素质偏低的问题,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
(作者单位:威海工程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