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食用鸡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饲养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林下养鸡是一种新型饲养模式,其利用林、果地之间的空间来饲养肉鸡,达到了环保、节约空间、节省成本、提升肉鸡质量的效果,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生态养殖,也为农作物的良好生长带来了保障。基于此,全面分析林下养鸡的饲养管理技术,以便更进一步完善饲养管理技术,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 林下养鸡;管理技术;饲养
中图分类号:S83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27.049
根據相关统计可知,在林下饲养的肉鸡更受现代消费者的欢迎,其肉质鲜美、烹饪过后风味绝佳,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1]。最主要的是,林下饲养的肉鸡安全性较高,肉鸡本身无病无害,消费者更能够放心大胆地食用[2]。但林下养鸡还属于较为新型的饲养模式,若饲养员无相关经验则易出现失误,使雏鸡无法健康生长,因此而带来经济上的损伤。本文将林下养鸡鸡只放养期的饲养管理技术介绍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 养前准备
1.1 饲养选址
虽然是在林下养殖,但选址同样也很重要,要充分发挥出林下地域的优势,使雏鸡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首先,应远离国道以及主干道,避免雏鸡遭到车辆的碾压;其次,应与住宅区、工业区、即将开采的林地相隔开来;最后,禁止在沿河的林带饲养肉鸡。养殖户应选择地势较高、交通便利、宽敞开阔、排水系统良好、环境安静、空气清新的地方搭建鸡舍,若选择有斜坡的地方饲养则坡度应在30°以内,以免雏鸡掉落而摔死、摔伤[3]。
1.2 放养区域的划分
林下养鸡为的是让肉鸡得到充分的运动与活动,放养的肉鸡健康程度也远远高于圈养的肉鸡。因此,养殖户应为肉鸡选择和划分放养的区域,使其得到充分的活动。放养区域一般可划分为4~6块,这样便于管理和喂养,用尼龙渔网相隔开来,每一个区域为0.22~0.33 hm2,每一个放养区域只能放养5~10 d,而后需空置30~45 d后方可再次使用。
1.3 围网的安装
围网的安装不仅是为了防止肉鸡的丢失,更是为了保护肉鸡的安全。林地的四周都需要安装围网,网眼设为2.0 cm×2.0 cm,只要鸡头无法伸出尼龙渔网外便可,网高设为1.8~2.0 m,每隔2 m需打上一个木桩,地下封埋需深25 cm[4]。
1.4 鸡舍的搭建
搭建鸡舍所需材料有砖木、毛竹、钢管、油毛毡、帆布、稻草等,其样式为顶棚拱形或人字形;鸡舍的中间高度一般在2.5~3 m,两侧高度为2.0~2.4 m,鸡舍宽度一般为4.5~5.5 m,鸡舍长度一般视养鸡的数量而定(但也不宜过宽),平均每1 m2 10~15只肉鸡为最宜。鸡舍搭建后则可进行简单的装修,以便日后的清洁与打扫,地面用沙土和水泥平铺,用木条和竹竿在鸡舍内搭建栖架,栖架高30 cm、宽8 cm。一般每个鸡舍饲养1 000只左右肉鸡,每个鸡舍之间需相隔152~202 m[5]。
1.5 消毒与整理
鸡舍、放养区域均搭建完毕后,则需要消毒与整理场地。整理清除林下多余的石块、树干、铁丝、废料,剔除放养区域内的有毒花草,若有积郁了脏水、污水的死水沟则需要打扫。整理后使用10%~20%的石灰乳进行消毒处理,除地面、墙壁、围网等地方需要消毒外,雏鸡的食具、饮具也要使用漂白粉或来苏尔消毒,杜绝病毒的感染与传染,保障雏鸡的健康。
2 饲养过程
2.1 分群
在雏鸡进入林下时就需要分群,公鸡和母鸡要分开,母鸡群里只留少量公鸡即可。每只雏鸡需进行简单的检查,将体弱鸡、病残疾、残疾鸡相隔开来,将其淘汰或进行特殊饲养。
2.2 雏鸡转入林地
雏鸡一般在4—10月期间转入林地。4—10月气候温暖湿润,利于雏鸡的生长,冬季寒冷且草木枯竭不利于雏鸡的生长,一般不建议冬季转入林地。春季雏鸡只需培育30~40 d便可转入林地,秋季雏鸡只需培育20~30 d便可转入林地。
2.3 调教适应性
为了使雏鸡能够更快地适应林地气候和鸡舍环境,养殖人员可在棚内进行7~10 d的适应性调教。维持鸡舍的温度,不能使刚脱温的雏鸡受惊;在进入鸡舍和放养区域前,雏鸡应食用3~5 d的复合多维电解质,以便提高雏鸡的抵抗力;起初的放养时间为2~4 h,待雏鸡渐渐熟悉新居后可延长放养时间;养殖户在林下养殖场内不要发出声音过大的噪音以免时雏鸡受到惊吓;在饲养的最初阶段,饲养员要全面且细致地观察雏鸡,记录异常和不足的地方,以便加以改进,使鸡群得到更为科学的饲养。
2.4 训练放养讯号
在雏鸡度过适应期后养殖户要训练其对放养讯号的反应,以便日后的管理和维护。每天清晨养殖户需要在放养区域内吹哨或抛洒饲料引诱雏鸡自行走到放养区域;中午投食时也需要吹哨,要让鸡群知晓吹哨是进食的标志,使鸡群明白水槽与食槽的位置;傍晚采用同样的方式引导鸡群进入鸡舍。
2.5 饮水管理
给予肉鸡饮用的水一定要清澈、健康、含矿物质,林地内拥有流动的小溪可使用搭建小型水坝的方式使水流变慢,以供鸡群饮用。若没有溪流也可使用现代自动饮水槽设备来供水,每个设备需间隔30 m,每天更换一次饮用水,每周消毒一次,定时在水中加入治疗药物和预防药物。
2.6 疾病的预防
养殖户需要每天观察鸡群,隔离生病的肉鸡,定时为鸡群注射疫苗,防止流行疾病的爆发;做好寄生虫的驱除工作,使用药物为球宝、左旋咪唑、驱蛔灵、丙硫咪唑等,每月驱除一次寄生虫,以保障肉鸡的健康成长。
3 结语
在我国肉鸡需求量日益提升的时代背景下,对肉鸡的饲养更要做到有效管理,避免死鸡、病鸡流入市场。而林下养殖能够大幅度提升肉鸡质量,使鸡群饲养环境得到改善,肉鸡健康得到保障,对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在养殖业中大力推广。在林下养鸡的过程中,无论是养前准备还是饲养过程,都要合理规划养殖的步骤和管理的条例,使鸡群能够得到更科学的饲养,更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谭诚.浅析林下养鸡的饲养管理技术[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28(9):79-80.
[2]庾雪梅,漆亚芝.林下肉鸡饲养管理技术[J].广西畜牧兽医,2011,27(2):90-92.
[3]升茂启,黎强,姆一洪,等.林下养鸡技术探讨[J].畜牧广场,2010,2(10):29-30.
[4]张江.林下养鸡鸡只放养期的饲养管理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2,22(12):112-113.
[5]张敏,易家举.林下养鸡的饲养管理[J].畜牧广场,2010,25(6):14-16.
(责任编辑:刘昀)
关键词 林下养鸡;管理技术;饲养
中图分类号:S83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27.049
根據相关统计可知,在林下饲养的肉鸡更受现代消费者的欢迎,其肉质鲜美、烹饪过后风味绝佳,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1]。最主要的是,林下饲养的肉鸡安全性较高,肉鸡本身无病无害,消费者更能够放心大胆地食用[2]。但林下养鸡还属于较为新型的饲养模式,若饲养员无相关经验则易出现失误,使雏鸡无法健康生长,因此而带来经济上的损伤。本文将林下养鸡鸡只放养期的饲养管理技术介绍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 养前准备
1.1 饲养选址
虽然是在林下养殖,但选址同样也很重要,要充分发挥出林下地域的优势,使雏鸡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首先,应远离国道以及主干道,避免雏鸡遭到车辆的碾压;其次,应与住宅区、工业区、即将开采的林地相隔开来;最后,禁止在沿河的林带饲养肉鸡。养殖户应选择地势较高、交通便利、宽敞开阔、排水系统良好、环境安静、空气清新的地方搭建鸡舍,若选择有斜坡的地方饲养则坡度应在30°以内,以免雏鸡掉落而摔死、摔伤[3]。
1.2 放养区域的划分
林下养鸡为的是让肉鸡得到充分的运动与活动,放养的肉鸡健康程度也远远高于圈养的肉鸡。因此,养殖户应为肉鸡选择和划分放养的区域,使其得到充分的活动。放养区域一般可划分为4~6块,这样便于管理和喂养,用尼龙渔网相隔开来,每一个区域为0.22~0.33 hm2,每一个放养区域只能放养5~10 d,而后需空置30~45 d后方可再次使用。
1.3 围网的安装
围网的安装不仅是为了防止肉鸡的丢失,更是为了保护肉鸡的安全。林地的四周都需要安装围网,网眼设为2.0 cm×2.0 cm,只要鸡头无法伸出尼龙渔网外便可,网高设为1.8~2.0 m,每隔2 m需打上一个木桩,地下封埋需深25 cm[4]。
1.4 鸡舍的搭建
搭建鸡舍所需材料有砖木、毛竹、钢管、油毛毡、帆布、稻草等,其样式为顶棚拱形或人字形;鸡舍的中间高度一般在2.5~3 m,两侧高度为2.0~2.4 m,鸡舍宽度一般为4.5~5.5 m,鸡舍长度一般视养鸡的数量而定(但也不宜过宽),平均每1 m2 10~15只肉鸡为最宜。鸡舍搭建后则可进行简单的装修,以便日后的清洁与打扫,地面用沙土和水泥平铺,用木条和竹竿在鸡舍内搭建栖架,栖架高30 cm、宽8 cm。一般每个鸡舍饲养1 000只左右肉鸡,每个鸡舍之间需相隔152~202 m[5]。
1.5 消毒与整理
鸡舍、放养区域均搭建完毕后,则需要消毒与整理场地。整理清除林下多余的石块、树干、铁丝、废料,剔除放养区域内的有毒花草,若有积郁了脏水、污水的死水沟则需要打扫。整理后使用10%~20%的石灰乳进行消毒处理,除地面、墙壁、围网等地方需要消毒外,雏鸡的食具、饮具也要使用漂白粉或来苏尔消毒,杜绝病毒的感染与传染,保障雏鸡的健康。
2 饲养过程
2.1 分群
在雏鸡进入林下时就需要分群,公鸡和母鸡要分开,母鸡群里只留少量公鸡即可。每只雏鸡需进行简单的检查,将体弱鸡、病残疾、残疾鸡相隔开来,将其淘汰或进行特殊饲养。
2.2 雏鸡转入林地
雏鸡一般在4—10月期间转入林地。4—10月气候温暖湿润,利于雏鸡的生长,冬季寒冷且草木枯竭不利于雏鸡的生长,一般不建议冬季转入林地。春季雏鸡只需培育30~40 d便可转入林地,秋季雏鸡只需培育20~30 d便可转入林地。
2.3 调教适应性
为了使雏鸡能够更快地适应林地气候和鸡舍环境,养殖人员可在棚内进行7~10 d的适应性调教。维持鸡舍的温度,不能使刚脱温的雏鸡受惊;在进入鸡舍和放养区域前,雏鸡应食用3~5 d的复合多维电解质,以便提高雏鸡的抵抗力;起初的放养时间为2~4 h,待雏鸡渐渐熟悉新居后可延长放养时间;养殖户在林下养殖场内不要发出声音过大的噪音以免时雏鸡受到惊吓;在饲养的最初阶段,饲养员要全面且细致地观察雏鸡,记录异常和不足的地方,以便加以改进,使鸡群得到更为科学的饲养。
2.4 训练放养讯号
在雏鸡度过适应期后养殖户要训练其对放养讯号的反应,以便日后的管理和维护。每天清晨养殖户需要在放养区域内吹哨或抛洒饲料引诱雏鸡自行走到放养区域;中午投食时也需要吹哨,要让鸡群知晓吹哨是进食的标志,使鸡群明白水槽与食槽的位置;傍晚采用同样的方式引导鸡群进入鸡舍。
2.5 饮水管理
给予肉鸡饮用的水一定要清澈、健康、含矿物质,林地内拥有流动的小溪可使用搭建小型水坝的方式使水流变慢,以供鸡群饮用。若没有溪流也可使用现代自动饮水槽设备来供水,每个设备需间隔30 m,每天更换一次饮用水,每周消毒一次,定时在水中加入治疗药物和预防药物。
2.6 疾病的预防
养殖户需要每天观察鸡群,隔离生病的肉鸡,定时为鸡群注射疫苗,防止流行疾病的爆发;做好寄生虫的驱除工作,使用药物为球宝、左旋咪唑、驱蛔灵、丙硫咪唑等,每月驱除一次寄生虫,以保障肉鸡的健康成长。
3 结语
在我国肉鸡需求量日益提升的时代背景下,对肉鸡的饲养更要做到有效管理,避免死鸡、病鸡流入市场。而林下养殖能够大幅度提升肉鸡质量,使鸡群饲养环境得到改善,肉鸡健康得到保障,对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在养殖业中大力推广。在林下养鸡的过程中,无论是养前准备还是饲养过程,都要合理规划养殖的步骤和管理的条例,使鸡群能够得到更科学的饲养,更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谭诚.浅析林下养鸡的饲养管理技术[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28(9):79-80.
[2]庾雪梅,漆亚芝.林下肉鸡饲养管理技术[J].广西畜牧兽医,2011,27(2):90-92.
[3]升茂启,黎强,姆一洪,等.林下养鸡技术探讨[J].畜牧广场,2010,2(10):29-30.
[4]张江.林下养鸡鸡只放养期的饲养管理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2,22(12):112-113.
[5]张敏,易家举.林下养鸡的饲养管理[J].畜牧广场,2010,25(6):14-16.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