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提高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阅读整体感知能力训练和培养。文章从阅读教学的视角,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整体感知能力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学生;语文阅读;整体感知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这一点,从初中语文考试中阅读类试题所占篇幅较大、分值较高可窥一斑。语文教材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工具,长期以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的都是肢解式阅读教学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整体感知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是初中新课改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从课本内容、思想情感、结构布局等方面着手,着重提高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以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主旨
初中语文教材由多篇主题相同的文章以单元为单位组合而成的,这种将所有文章都统一在同一个主题之下的主题组元编排方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它赋予了教材内容以独特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也为教师在系统论指导下开展教学提供了方便。它也要求教师树立整体感知,从整体着眼考虑每单元各篇章与整体之间、单篇文章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的关系,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整体把握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对单元教学进行教学设计和问题预设,明白单篇文章教学、单元教学中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并就如何构建高效阅读课堂、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阅读感知能力理清思路,做好准备[1]。
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中,该单元所包含文章有《黄河颂》(光未然)、《最后一课》(都德)、《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李大钊)、《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木兰诗》。其中,黄河颂是中华民族危亡之际的怒吼;《最后一课》表达了法国人民对异族统治的愤慨,是法国人民渴望民族解放的缩影;《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表达了革命先行者对祖国未来的期望;《土地的誓言》是爱国知识分子对沦落国土的思念;《木兰诗》歌颂了普通人勇敢坚强、热爱家乡的优良品质。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描述了民众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白,该单元的主旨是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以此为基础,在单元教学前,教师可以“爱国、爱家”为主题,讲述单篇文章的历史背景和人们表达爱国之情的方式,引导学生将作者生平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结合起来思考文章主旨,使学生从整体上加深对教材的印象。然后,在单篇文章教学中,教师再联系作品时代背景,运用多种资源开展阅读教学,如在《黄河颂》阅读教学中,结合《黄河大合唱》和抗战纪念活动,讲述黄河的象征意义和诗歌的风格;结合好莱坞动画电影《花木兰》分析花木兰的形象特征。然后提出“民歌与文人诗结合有什么特点”“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另类女性形象”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反复朗读,以加深学生对阅读的情感,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阅读内容。
二、以整体感知为背景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联的教学场景、相适应的教学氛围,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又快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进而提高学生整体感知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鉴于此,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整体感知为背景,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设计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感受、体验、理解教学内容提供更多的机会,这是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也是新课程下广大语文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2]。
如在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课文《端午的鸭蛋》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步,创设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感知能力的教学情境:首先,教师利用下面这段话来进行导入教学: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中华民族虽同根同源,但是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在传统节日上,虽然每地的民众在节日庆祝方式上有所不同,但是,相同的是我们对传统节日的高度认同,对民族文化的无限热爱。端午节是我们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端午各地都有划龙舟、吃端午美食的风俗习惯。说起吃的,我国吉林延边地区的民众在端午节会吃打糕,江汉平原的民众在端午节会吃黄鳝,甘肃部分地区的民众吃面扇子。那么,在作家汪曾祺的故乡,在他生活的年代,当地的民众会用那些美食庆祝端午节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端午的鸭蛋》录音朗读。这样的教学导入,亲切自然,可以从情感上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然后,在朗读结束后,教师再以课文为基础,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常吃的鸭蛋,通过对比分析,看汪曾祺笔下的鸭蛋有什么特点,使学生再次通过课文阅读理解平凡生活中的情趣和诗意。然后,教师再站在整体的高度,进行阅读总结:作者之所以对家乡的鸭蛋难以忘怀,归根到底,小小的鸭蛋凝聚着儿时生活的情趣,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对家乡的渴望。从汪曾祺的其他作品中同样可以发现,汪曾祺的作品很少有波澜壮阔的大场面,更多的是他对平凡事物的独特感悟和诗意审美。从小视角切入,发现生活中的美,这种独到的文学创作手法,是汪曾祺特有的风格,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作者的理解,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开展能提升整体感知的阅读活动
以教师为主导,是最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也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其结果是学生无法真正融入学习,不能从根本上理解阅读内容。学生的阅读感知能力无法仅靠知识传授来完成,只有将知识传授与大量的阅读实践结合起来,学生才能有所感悟,有所进步。阅读教学和实践活动,是一种比言传口授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组织方式,也是新课程下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鉴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形式多样的阅读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给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提供更多的机会,并结合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薄弱点,重点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文本信息的能力[3]。
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文《社戏》阅读教学为例,《社戏》是一篇充满江南水乡生活气息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描绘了江南水乡令人心醉的月夜美景,也描述了与儿时伙伴一起煮豆的趣事。整篇文章的格调简洁明快,内容令人回味无穷,但是,由于时代久远,许多没有水乡生活体验的学生根本感受不到乌篷船、社戏和豆子的吸引力,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影像、PPT等教学工具展示水乡月色美景,展示江浙一带地方剧团下乡时的盛况,讲述江浙一带的风土人情。其次,选出几个学生,让他们分别负责文中某个人物话语部分的朗读和各段描述性段落的朗读工作,开展阅读接龙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角色有新的认识。最后,教师再让学生以“一次难以忘记的演出”、“儿时趣事”为主题模仿课文写一篇文章,或从文章中选出几段,让学生进行改写,灵活开展多种形式的读写结合活动,目的是利用活动弥补课堂教学存在的缺陷,提高学生整体感知水平。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整体阅读感知能力,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理念在阅读教学领域的体现。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提高重视,以学生感知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传授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唯其如此,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林述海.突出整体感知 提高阅读能力[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2]杨兰.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的整体感知能力[J].才智,2012(30).
[3]陈国军.管窥高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信息[J].中国校外教育,2011(S1).
(编辑:陈岑)
【关键词】新课程;学生;语文阅读;整体感知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这一点,从初中语文考试中阅读类试题所占篇幅较大、分值较高可窥一斑。语文教材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工具,长期以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的都是肢解式阅读教学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整体感知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是初中新课改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从课本内容、思想情感、结构布局等方面着手,着重提高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以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主旨
初中语文教材由多篇主题相同的文章以单元为单位组合而成的,这种将所有文章都统一在同一个主题之下的主题组元编排方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它赋予了教材内容以独特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也为教师在系统论指导下开展教学提供了方便。它也要求教师树立整体感知,从整体着眼考虑每单元各篇章与整体之间、单篇文章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的关系,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整体把握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对单元教学进行教学设计和问题预设,明白单篇文章教学、单元教学中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并就如何构建高效阅读课堂、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阅读感知能力理清思路,做好准备[1]。
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中,该单元所包含文章有《黄河颂》(光未然)、《最后一课》(都德)、《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李大钊)、《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木兰诗》。其中,黄河颂是中华民族危亡之际的怒吼;《最后一课》表达了法国人民对异族统治的愤慨,是法国人民渴望民族解放的缩影;《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表达了革命先行者对祖国未来的期望;《土地的誓言》是爱国知识分子对沦落国土的思念;《木兰诗》歌颂了普通人勇敢坚强、热爱家乡的优良品质。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描述了民众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白,该单元的主旨是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以此为基础,在单元教学前,教师可以“爱国、爱家”为主题,讲述单篇文章的历史背景和人们表达爱国之情的方式,引导学生将作者生平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结合起来思考文章主旨,使学生从整体上加深对教材的印象。然后,在单篇文章教学中,教师再联系作品时代背景,运用多种资源开展阅读教学,如在《黄河颂》阅读教学中,结合《黄河大合唱》和抗战纪念活动,讲述黄河的象征意义和诗歌的风格;结合好莱坞动画电影《花木兰》分析花木兰的形象特征。然后提出“民歌与文人诗结合有什么特点”“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另类女性形象”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反复朗读,以加深学生对阅读的情感,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阅读内容。
二、以整体感知为背景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联的教学场景、相适应的教学氛围,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又快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进而提高学生整体感知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鉴于此,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整体感知为背景,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设计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感受、体验、理解教学内容提供更多的机会,这是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也是新课程下广大语文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2]。
如在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课文《端午的鸭蛋》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步,创设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感知能力的教学情境:首先,教师利用下面这段话来进行导入教学: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中华民族虽同根同源,但是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在传统节日上,虽然每地的民众在节日庆祝方式上有所不同,但是,相同的是我们对传统节日的高度认同,对民族文化的无限热爱。端午节是我们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端午各地都有划龙舟、吃端午美食的风俗习惯。说起吃的,我国吉林延边地区的民众在端午节会吃打糕,江汉平原的民众在端午节会吃黄鳝,甘肃部分地区的民众吃面扇子。那么,在作家汪曾祺的故乡,在他生活的年代,当地的民众会用那些美食庆祝端午节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端午的鸭蛋》录音朗读。这样的教学导入,亲切自然,可以从情感上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然后,在朗读结束后,教师再以课文为基础,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常吃的鸭蛋,通过对比分析,看汪曾祺笔下的鸭蛋有什么特点,使学生再次通过课文阅读理解平凡生活中的情趣和诗意。然后,教师再站在整体的高度,进行阅读总结:作者之所以对家乡的鸭蛋难以忘怀,归根到底,小小的鸭蛋凝聚着儿时生活的情趣,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对家乡的渴望。从汪曾祺的其他作品中同样可以发现,汪曾祺的作品很少有波澜壮阔的大场面,更多的是他对平凡事物的独特感悟和诗意审美。从小视角切入,发现生活中的美,这种独到的文学创作手法,是汪曾祺特有的风格,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作者的理解,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开展能提升整体感知的阅读活动
以教师为主导,是最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也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其结果是学生无法真正融入学习,不能从根本上理解阅读内容。学生的阅读感知能力无法仅靠知识传授来完成,只有将知识传授与大量的阅读实践结合起来,学生才能有所感悟,有所进步。阅读教学和实践活动,是一种比言传口授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组织方式,也是新课程下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鉴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形式多样的阅读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给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提供更多的机会,并结合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薄弱点,重点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文本信息的能力[3]。
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文《社戏》阅读教学为例,《社戏》是一篇充满江南水乡生活气息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描绘了江南水乡令人心醉的月夜美景,也描述了与儿时伙伴一起煮豆的趣事。整篇文章的格调简洁明快,内容令人回味无穷,但是,由于时代久远,许多没有水乡生活体验的学生根本感受不到乌篷船、社戏和豆子的吸引力,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影像、PPT等教学工具展示水乡月色美景,展示江浙一带地方剧团下乡时的盛况,讲述江浙一带的风土人情。其次,选出几个学生,让他们分别负责文中某个人物话语部分的朗读和各段描述性段落的朗读工作,开展阅读接龙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角色有新的认识。最后,教师再让学生以“一次难以忘记的演出”、“儿时趣事”为主题模仿课文写一篇文章,或从文章中选出几段,让学生进行改写,灵活开展多种形式的读写结合活动,目的是利用活动弥补课堂教学存在的缺陷,提高学生整体感知水平。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整体阅读感知能力,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理念在阅读教学领域的体现。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提高重视,以学生感知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传授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唯其如此,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林述海.突出整体感知 提高阅读能力[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2]杨兰.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的整体感知能力[J].才智,2012(30).
[3]陈国军.管窥高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信息[J].中国校外教育,2011(S1).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