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他的秦腔戏

来源 :分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y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今年70岁的父亲,终于正式退休了。确切地说,这是第二次退休。父亲是唱秦腔戏的,那天剧团专门把他送了回来。我当时没在家,听母亲在电话里说,欢送仪式很是风光,父亲很高兴还专门请了客。
  我们祖孙三代,爷爷和父亲都是唱秦腔戏的,唯独到了我这一代,却另谋出路,没延续家族的秦腔事业。父亲18岁那年,接了他父亲的班,开始在剧团工作,与他同时接班的还有另外一个小伙子,剧团把他们安排在一起干杂务。
  巧的是,父亲和那个小伙子都是秦腔迷,都渴望能够早早成为团里的顶梁柱。那个小伙子常对我父亲说,现今的时代,如果没有贵人相助,完全靠个人打拼是很难取得成功的,父亲每次听后只是笑笑,不吭声。
  此后,父亲把全部精力都用到他喜爱的秦腔戏上去了,只要一有工夫就读专业书,还参加函授学习,获取了大专文凭。父亲不仅琢磨秦腔,还研究当地民歌,曾尝试将秦腔与民歌融合,为此,他花了不少钱,先后到十几个著名民歌村采风。除此而外,父亲还到外地剧团拜师学艺。而那个小伙子与他走了一条相反的路子,四处送礼找门路,希望“贵人”能提携他。后来,他还真的走在了父亲的前面,当了业务副团长。可父亲不管谁当团长,依旧天天“吊”嗓子,练唱秦腔。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了十多年,后来,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秦腔渐渐没了市场,剧团陷入困境,最后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了,团里的人走的走,散的散,那位副团长成了光杆司令,干脆在演出大厅里放起了录像、电影,可还是没什么人来看,最后只好靠出租街面房,过着半死不活的日子。而父亲没有走,还跟以前一样,照样每天吼吼秦腔戏。为此,母亲很是不乐意,说都没人看秦腔戏了,还下这么大功夫干啥?可父亲说:“那我就唱给自己听,还不行吗?”就这样,谁也没拗过父亲,他依旧痴情于自己的秦腔戏。
  二
  五六年后,情况又有了变化。邻县由于经济率先上去了,加之新上任的县长很注重文化建设,决定牵头成立秦腔剧团,到处招兵买马,搜罗秦腔艺人。当听说父亲的名声后,愿意出高薪聘请父亲当业务副团长。这下,父亲原先所在的剧团里人人羡慕起来,当年那个与他一起进剧团的人拉着父亲的手说:“老伙计,当年咱俩一起来的,现在你是香饽饽,有人抢着要,而我还是老样子,你说这是为啥呀?”
  父亲想了想,很是认真,然后淡淡地说:“艺不压身啊。咱们是唱戏的,就得下硬功夫。” 父亲说的是真话,要不是这些年他坚持唱戏,练下一身过硬的本领,那他现在也没人要。
  父亲上任的时候有些遗憾,遗憾他不能在家乡的秦腔舞台上大展身手,但他同时也很欣慰,虽然是在外县唱戏,但毕竟有了他的舞台,能把自己的满腔热情释放出来。所以,父亲只向人家提了一个要求:悄悄地走,别派车来接他,自己坐班车去报到。
  在邻县一唱就是10年。10年里,父亲把全部秦腔热情都洒在舞台上,那是他的寄托,他把自己的艺术、智慧、汗水都洒在了邻县,洒在了钟爱的秦腔舞台上。也由于他的努力,这个剧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步发展了起来,最后成为全市有名的秦剧团,父亲还代表剧团去省城电视台参加了几次大赛,得过一次一等奖的好成绩。那次,当年的县长拉着父亲的手说:“你为我们县争了光,是功臣,全县人民不会忘记你的。” 父亲竟激动地掉了眼泪。当时,我们以为父亲流的是高兴的泪水,后来才知这泪水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他年轻的时候,自己家乡的县长每次在演出时,都是争着去握明星的手,对他们这些基层演员,连句鼓励的话都没有。现在在邻县,他受到了这样的评价,自然感觉出了自己的艺术价值。
  60岁的时候,父亲从邻县剧团退休了。临走时,邻县县委书记劝他留在那儿,并说会给他免费提供一套永久住房。可是,父亲执意要回到自己的家乡。他说:“年轻的时候没能力。人都说,叶落归根,我还是想回老家。趁着我还能动弹,在秦腔界还有点人脉的时候,我想回去成立一个民间秦腔剧团,不上舞台,我心慌。”大家一愣,原来,父亲魂牵梦绕的依然是舞台。
  父亲一回到家乡,就立即张罗,用积攒的工资、这些年演出所得奖金,以及退休金,在很短的时间内成立了一个民间秦腔剧团,并活跃于全县各地。
  我清楚地记得,每次只要有人邀请他们剧团去唱戏,父亲都极为认真,演出前给演员开动员会,交代注意事项,商量那段戏该怎样唱,那个动作应该做到什么地步……所有这些从不敢马虎,用父亲的话说,就是:“稍不注意,一个动作不到位,就会毁了一场演出。”
  一次,为了排好一出反映脱贫攻坚的现代秦腔戏,父亲觉得有关部门提供的素材不鲜活,与几个主要演员一起,连续住在乡里,跟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共同生活了两周,跑了8个村,掌握了大量资料,才将一出折子戏排好。有人说:“人家给你现成素材,你稍加改动就能排一出戏,你何苦拼着老命跑到山里去?”父亲说:“你不去亲身感受,自己都找不到魂,排出来给谁看呀?”就这样,这出折子戏硬是耗时一个多月才排出来,而且是边演边改,一共跑了17个村,演出17场。结果,这出戏后来成了精品,省上列为样板戏在全省推演。
  越来越好的是,这些年家乡的经济慢慢上来了,喜欢秦腔的人又渐渐多了起来,父亲的剧团接到的演出邀请也日益增多。更让父亲高兴的是,县秦腔剧团重建并改制,父亲把他的民间剧团与县剧团合并后组建了新的股份制剧团,他担任新剧团团长。为此,我曾开玩笑地对父亲说:“你已是CEO了!”父亲一听,立即摆摆手,说:“这还得益于國家的发展,国家强大了,老百姓的生活好了,开始注重文化了,也给我们这些艺人提供了施展舞台。但我不能挡道,只要这个剧团步入正轨,我就辞去团长职务,要给年轻人机会,让他们来挑重担。”
  后来,父亲他们的剧团又一次发展壮大,他兑现自己的诺言,向董事会提出辞职申请。几经考虑,父亲的申请被批准了。走的那天,刚好是父亲70岁生日,他很高兴,爽快地请大家喝酒。
  三
  父亲再退休那天,我没回家。不过,这次回来后,我跟父亲聊天说:“你退休那天我没赶上,听说很热闹,可是非常遗憾,没见到你那天的高兴劲儿。”这时,我儿子在旁边喊了一句:“那就让爷爷给我们唱段秦腔,好不好?”我刚要制止儿子,父亲却高兴地说:“没问题,只要有人想听戏,我就唱。”说着,他就准备起来。
  我们几个人来到一片空地,一边坐下喝茶,一边在前面辟出一块地方,算是演出舞台,父亲一边拉二胡,一边唱了起来。唱着唱着,我发现父亲动情了,声音高亢激越而又极富热情,一下抓住了我们的心。那曲调一会儿蜿蜒起伏,一会儿风平浪静,一会儿曲曲折折,一会儿嘈嘈切切,让你随着主人公的心绪而跌宕起伏。唱到动情之处,父亲眼中分明有什么在晶莹发亮,一闪一闪间,眼泪夺眶而出!
  当时的我,真的被感动了,也被震撼了!按说,这是一场平常的非正式演出,听众只是我们并不内行也不认真的几个人,仅仅随便听听而已,父亲完全可以平平淡淡地把唱段唱完,但他是那么认真,那么投入!
其他文献
在雅安市的公益圈活跃着一位特别引人瞩目的古稀老人,他精神矍铄,文思敏捷,玩摄影、搞自媒体、策划和组织很多大型社会公益活动。他的自媒体“老董话雅安”深受雅安老少市民的喜爱!他就是人称“老董”的董世权老人,雅安市博爱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今年已经75岁。  无论是在地震救灾现场,还是在灾后重建工地;不管是春节七天乐的舞台,还是在慰问敬老院的行列,人们常常会看见身着红马甲,头戴小黄帽,胸佩圆徽章的老董。老
期刊
2021年7月下旬,河南郑州、新乡、鹤壁等地降下罕见暴雨,一千多万人受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国内各地救援队及民间救援组织赶赴河南,南京律师严信益与19岁的儿子也携冲锋艇前往新乡救援。  洪水激流,父子俩同心协力救助近百人,这个过程中,严信益有了一份意外收获,那就是一向紧张的父子关系不但得到缓解,两颗心还越靠越近……  上阵父子兵:一场以爱为名的奔赴  2021年,7月22日中午,严信益和妻子张敏
期刊
2021年8月3日,在东京奥运会跳水男子3米板决赛中,中国选手谢思埸以558.75分的好成绩一举夺冠 ,加上之前他已和队友王宗源协力拿下东京奥运会男子双人3米跳冠军,谢思埸成为3米板上当仁不让的第一王者。  儿子的发展最重要  1996年,谢思埸出生在广东省汕头市,他的爸爸谢平忠经营着一家小型服装厂,妈妈蔡宝儿在家照顾谢思埸和大他3岁的姐姐。  2002年底,汕头市体校到当地小学挑选跳水人才,刚上
期刊
一位老人来到了精心挑选的养老院,本以为可以从此安度晚年。可不曾想,一场诡诈强悍的骗局在等着他。在这种不为外界关注的封闭环境里,老人被裹挟着,一步步陷入网罗……  养老院令人纠结的“存款”  2020年元月,劉军打电话告诉儿子,选择养老院养老,看来是对了……  刘军时年73岁,是西安一家国企的退休人员,老伴几年前去世后,他独自生活。刘军有一子一女,女儿在上海,儿子虽在本市,但工作性质要经常出差,来看
期刊
和再婚妻子协商要孩子,  对方一反常态闹离婚  2020年9月的一天下午,柴磊兴高采烈地回到位于郑州经开区的家。他打定主意,晚上要向妻子吴静说出深藏已久的意愿——要孩子。  柴磊和吴静是二婚,婚龄5年,吴静再婚时有个年幼的女儿,柴磊一直没提生孩子的事儿。这次,他受到一个特殊人物的鼓励,这个人就是吴静前夫的妹妹,她的前小姑子郝萍。  几天前,柴磊接到一个陌生女人的电话,她自我介绍叫郝萍,是吴静的前小
期刊
90后成都妹子龙骄尔水下打太极拳的视频在网络走红,她身着白色轻纱太极服,身系黑色封腰带,在水里一运臂,一转腿,一招一式尽显太极拳柔中带刚的神韵,画面又美又飒。网友纷纷感叹:“大片即视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不爱红妆爱武装  1994年,龙骄尔出生于四川威远,由于小时候体质非常差,8岁那年,妈妈把她送到威远县体校,在教练的指导下开始武术启蒙训练。小小年纪的龙骄尔对武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长拳
期刊
1990年,柳莺出生于美丽的江苏苏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20岁时,她已出落得清纯秀丽。父母教甚严,柳莺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哪知进入高三,竞争激烈,她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特别是化学,一路下滑,父母忧虑万分。那段时间,因化学老师生病住院,28岁的教师王小林顶课任教,给柳莺开“小灶”辅导,付出不少心血。2009年9月,柳莺考上江苏淮安医学院,心里充满了对王老师的感激之情。  为情所困的“恩师”  柳莺的
期刊
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怎样的生活?2018年开始,95后女孩郑晨盈带着背包走遍世界上64座城市,住进不同的当地人家,每体验一百种生活,就像过了一次“浓缩版人生”。  青春梦想,诗和远方  郑晨盈出生于福建平潭县,这个爱笑的女孩骨子里有颗不安分的心,中学时就在笔下勾勒出一个“诗和远方”。  2015年,郑晨盈考取上海杉达学院新闻系。爱好旅行、摄影和写作的她成了大忙人,在保证学业的情况下,多方兼职。做过
期刊
一  我吃过晚饭,把碗洗好,卫生搞好,正准备打开电视追昨天没追完的韩剧,老妈的电话就打了过来。  老妈现在好像长了千里眼,我每次准备放松休息时,她的电话总能及时赶到。我不自觉地扫视了一遍屋角旮旯,看看是否有监控摄像头。但马上就否决了这个想法,首先,老妈玩不转电子产品,再次,我们相距千里之遥,就算有监控她也接收不到呀。  “青儿(我的小名),吃饭了吗?”老妈的开场白都一样。  “吃了,刚吃完。”  
期刊
摆摊与写作,都是生活的本身,前者保障了柴米油盐的细水长流,后者滋养了春夏秋冬的来日方长。  ——陈慧  远嫁他乡  结了婚有了孩子之后,陈慧才知道并不是所有当了父亲的男人都像自己的父亲一样,像一把大伞支撑着自己的小家庭,为家人遮风挡雨。  江苏如皋姑娘陈慧自3岁离别亲生父母,来到养父母家。13岁又回到亲生父母身边。职高毕业后,陈慧学了裁缝手艺,还开了家裁缝店,眼看日子越过越好,一场大病突袭,陈慧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