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竹 养阴生津
适合熬夜、吃辣、食欲差、易上火的阴虚之人
玉竹擅长养阴,适合阴虚引起的肺燥咳嗽、干咳少痰,以及胃热炽盛、便秘等症,常与沙参、麦冬、天冬等配伍同用。由于它补而不腻,不寒不燥,故有“补益五脏、滋养气血、平补而润、兼除风热”的作用,用它来煲汤做菜,根本吃不出药味来。
常见用量【每天10~20克】
1.玉竹10克,麦冬10克,沙参6克,生甘草3克,用水五杯煎,取二杯,分二次服,早晚各服一次。
2.玉竹、北沙参各15克,麦冬、北五味子各10克,川贝5克,水煎服,每日一次,可治久咳、痰少、咽干等症。
3.玉竹20克,猪瘦肉250克,同煮汤服食。
痰湿气滞者不宜
胃有痰湿气滞者不建议进补,正在服用强心药的人也不宜进补。
以透明呈白色的为佳,带黄色的玉竹一般带酸味,质地略逊。还有玉竹浸泡过才下锅,味道更佳。置通风干燥处保存,防霉,防蛀。
枸杞子 滋补肝肾
适合高血压、掉头发、体弱、易疲劳的人
枸杞子擅长补益精气,适合体弱、抵抗力差的人,一年四季都很适合用来进补。秋季干燥,这个季节吃枸杞子需要配滋润食品,比如雪梨、川贝母、百合、玉竹等,效果更好。
常见用量【每天20~30克】
1.用枸杞子泡水最简单,冬天还可以与红枣搭配来养血,夏天和菊花搭配来养肝明目。
2.用鸡、羊肉、牛尾煲汤时,放入一些枸杞子,不仅使汤更加鲜美,而且有益健康。
3.在煮粥或蒸米饭时,待水开后,将洗净的枸杞子放入,煮熟后即可食用,色香味独特。
发烧、腹泻、血糖高的人不宜
感冒发烧、腹泻的人少吃;枸杞可兴奋性神经,性欲亢进者不宜;枸杞子含糖量较高,血糖高的人慎用。
天门冬 清肺降火
适合咽痛、口渴口干、便秘、心烦心悸者
天门冬甘润,苦寒性较强,被称为抗燥之王,是秋冬季节滋阴润燥的好药材。对咳嗽又咳不出痰的人,吃天门冬既能止咳又能祛痰。天门冬还能消除疲劳,增强精力,保持肌肤滋润,很适合办公族进补。天门冬也很适合和别的中药材来配伍,比如肺热燥咳,想清肺润燥的话,常跟麦冬、沙参或川贝一起用。
常见用量【每天10~15克】
1.天门冬15克,粳米50克,煮粥食用。
2.更简单的方法就是用15克天门冬、15克冰糖,加水炖熟,也是一天吃两次。
脾胃虚寒者不宜
由于天门冬甘寒质润,脾胃虚寒、容易拉肚子、食欲不振、风寒咳嗽者慎用。
身体健康的人,在秋季煲汤时适合加入哪些滋补的中草药?
秋季养生,以养阴润燥为主,对多数人来说,补阴润燥或是药性平和的中草药都是适合的,像枸杞、党参、川贝母、北沙参、玉竹、石斛等,适当补一点,是有好处的,而一些补阳偏燥的中草药则要避免,如人参、鹿茸等。另外,身体虚弱或是体质偏寒的人需要慎用,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中草药入菜、煲汤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首先是药量的选择不宜过大,一般以10-15克为宜,不建议超过30克;其次,在煲汤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药材来选择加入时机,比如种子类中药材需要同其他食材一起加,而根茎类可以在最后的30分钟放入,而花类的中药材因为药性容易挥发,只需要提前5分钟加入就好;煲汤时要用砂锅,不能用铁锅、高压锅,否则,会破坏药性;最后要提醒的是,用中药材煲汤、做菜肴,调味料要少用,尤其不能用大料、花椒、八角等偏热性的调味料,否则,会导致药性丧失。
中草药副作用小,中药材煲汤、入菜,多吃也没事?
中医讲究的是阴阳平衡,即便是干燥的秋季,也不宜过多的进补滋阴润燥的中草药,否则这些性味寒凉的药物会损害我们身体的阳气,影响健康。是药三分毒,过度的进补还会增加肝脏的负担。一般来说,中草药煲汤建议每周喝三次左右,喝上一个月即可。
中药零食可以随便吃吗?
那些含有中药材的小零食,比如九制陈皮、阿胶蜜枣、茯苓饼、甘草杏、龟苓膏等等,都是我们女性爱吃的,而且有一定的养生功效,比如九制陈皮可以助消化,甘草杏能消除食火、生津止渴,阿胶枣补血养颜,龟苓膏可预防便秘和上火。平时适当的吃一吃,对身体是有好处的,而且这些零食加入的中药大多药性平和,以养阴补血为主,只要不当饭吃,一般都是安全的。
有人爱吃膏方,适合所有人吗?
膏方是由中医师针对病人的具体症状,将几十种中药加热煎煮,反复浓缩药液,再加进胶性药物、糖和蜂蜜熬成的一种半固体状的药膏,讲究的是因人而异、量身定制,才能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别人的药方未必适合你,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年龄、寒热强热、耐受力千差万别。开膏方的关键是要选好医生、选对医生。
适合进补膏方的人包括体质虚弱和亚健康人群,对于内分泌紊乱、卵巢早衰的女性也有很好的调养功效。一般一副膏方常要服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
当归 补血活血
适合血虚、血瘀引起的头昏、疲倦、面色
差的人
当归善于调血,适合血虚引起的头昏、目眩、心悸、疲倦等症;那种一到冬天就会手脚冰凉的人进补当归可增强冬天的御寒能力;月经不调、痛经者,常吃当归可很好地缓解症状。全当归根上端称为归头,中间称归身,下端称归尾,一般来说,补血多用归身,活血则多用归尾,如果是调血则多用全归。
常见用量【每天10克】
1.将当归切成薄片,取5-10克煮水或泡水代茶饮。也可将当归与几枚红枣一起用小火煲半小时,制成当归红枣茶,可补血养颜。
2.当归50克,切成小块,用上好白酒500毫升浸泡10天左右,早晚各喝一次,每次10毫升。
3.当归片10克,母鸡1只,葱、姜、蒜各适量,将当归片以及葱、姜、蒜等装入纱布袋中,扎紧口,一齐放入鸡腹中,放入砂锅煲汤。
月经过多、经期、大便稀溏者不宜
当归活血作用强,月经过多的人以及经期都不宜服用;当归性温而滑润,可通大便,孕妇及腹泻者慎服。
党参 补气生血
适合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短气喘咳、面色苍白者
人参虽然大补元气,但并不适合干燥的秋季,反而是补力平和的党参更好,党参药性平,不上火,有益气补脾、润燥养血等功效,除了适合气虚者之外,由于补气也有助于生血,它也很适合贫血的女性。
常见用量【每天10-20克】
1.将党参煎煮,待药汁稠厚时,加入与党参等量的白糖,趁热搅匀成党参膏,每日早晚用开水冲服一汤匙。
2.母鸡1只,党参15克,枸杞20克,陈皮、姜片、盐适量,一起放进砂锅煲汤。
气滞、怒火盛者不宜
党参虽药性平和,补气不如人参,但气滞、怒火盛者也不建议多吃。
罗汉果 润肺止咳
适合久咳不止、慢性咽炎、上火便秘的人
罗汉果性味甘凉,可清肺止咳、润肠燥,特别适合干燥的秋天来进补。声音沙哑、喉咙不适或患有慢性咽炎的人可长期用罗汉果泡水喝。此外,罗汉果对火气大、眼睛干涩的症状也有很好的疗效。
常见用量【泡水每天1/8颗】
1.罗汉果1/8颗,倒入开水盖上盖子焖5分钟。
2.罗汉果半颗,猪瘦肉100克,罗汉果打破,猪肉切成片,加水适量,煮熟,稍加食盐调味服用。
腹泻或肺寒者不宜
罗汉果性凉,有通便的作用,容易腹泻的人尽量少服用,外感及肺寒咳嗽、血糖高的人慎服。
黄芪 补气养血
适合胸闷气短、出虚汗、易疲劳、贫血的人
黄芪可补气养阳,常吃黄芪,到了秋冬天不容易感冒。由于黄芪能够增进脾脏阳气,所以,也是女性补气补血的首选。和人参大补元气的功能不同,黄芪对气虚的补充缓慢而持久,即便是干燥的秋季进补,也不会上火。
常见用量【每天少于30克】
1.黄芪2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或加入枸杞子15克,一起水煎后代茶服用。
2.黄芪20克左右,煎汤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煲粥,可变成黄芪饭、黄芪粥。
3.在炖肉、炖鸡时,放10克黄芪,补益效果好,药味不浓。
孕妇、感冒者不宜
黄芪毕竟是一种温补性药物,易于助火,感冒发热、阳气充盛易上火的人及孕妇禁止服用。
茯苓 祛湿健脾
适合心悸失眠、健忘、脾虚者,尤其适合湿热体质
茯苓性味甘平,有祛湿利水、健脾止泻、安心安神的功效。由于功效广泛,古人把茯苓称为“四时神药”,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不少人在夏季由于贪食生冷,导致秋冬季脾胃功能紊乱,此时最适合用茯苓来调理脾胃。
常见用量【每天15克】
1.茯苓100克,与枸杞子50克共研为细末,每次取5-10克,加入红茶6克,用开水冲泡10分钟左右。2.茯苓15克,大枣3-5颗,山药20克,粳米30克,一同煮粥食用。脾胃气虚、食少便溏、体倦乏力的人宜经常食用。
3.茯苓细粉、米粉各250克,白糖200克;将茯苓粉、米粉、白糖加水调成糊,做成茯苓饼。
4.茯苓15克,陈皮5克,水煎,饮服时加入生姜汁10滴,可健脾和胃。
手心出汗、口干咽燥的
阴虚者不宜
进补茯苓相对比较安全,但身体虚弱、肝肾阴虚的人,长期服用会加重燥热症状。
适合熬夜、吃辣、食欲差、易上火的阴虚之人
玉竹擅长养阴,适合阴虚引起的肺燥咳嗽、干咳少痰,以及胃热炽盛、便秘等症,常与沙参、麦冬、天冬等配伍同用。由于它补而不腻,不寒不燥,故有“补益五脏、滋养气血、平补而润、兼除风热”的作用,用它来煲汤做菜,根本吃不出药味来。
常见用量【每天10~20克】
1.玉竹10克,麦冬10克,沙参6克,生甘草3克,用水五杯煎,取二杯,分二次服,早晚各服一次。
2.玉竹、北沙参各15克,麦冬、北五味子各10克,川贝5克,水煎服,每日一次,可治久咳、痰少、咽干等症。
3.玉竹20克,猪瘦肉250克,同煮汤服食。
痰湿气滞者不宜
胃有痰湿气滞者不建议进补,正在服用强心药的人也不宜进补。
以透明呈白色的为佳,带黄色的玉竹一般带酸味,质地略逊。还有玉竹浸泡过才下锅,味道更佳。置通风干燥处保存,防霉,防蛀。
枸杞子 滋补肝肾
适合高血压、掉头发、体弱、易疲劳的人
枸杞子擅长补益精气,适合体弱、抵抗力差的人,一年四季都很适合用来进补。秋季干燥,这个季节吃枸杞子需要配滋润食品,比如雪梨、川贝母、百合、玉竹等,效果更好。
常见用量【每天20~30克】
1.用枸杞子泡水最简单,冬天还可以与红枣搭配来养血,夏天和菊花搭配来养肝明目。
2.用鸡、羊肉、牛尾煲汤时,放入一些枸杞子,不仅使汤更加鲜美,而且有益健康。
3.在煮粥或蒸米饭时,待水开后,将洗净的枸杞子放入,煮熟后即可食用,色香味独特。
发烧、腹泻、血糖高的人不宜
感冒发烧、腹泻的人少吃;枸杞可兴奋性神经,性欲亢进者不宜;枸杞子含糖量较高,血糖高的人慎用。
天门冬 清肺降火
适合咽痛、口渴口干、便秘、心烦心悸者
天门冬甘润,苦寒性较强,被称为抗燥之王,是秋冬季节滋阴润燥的好药材。对咳嗽又咳不出痰的人,吃天门冬既能止咳又能祛痰。天门冬还能消除疲劳,增强精力,保持肌肤滋润,很适合办公族进补。天门冬也很适合和别的中药材来配伍,比如肺热燥咳,想清肺润燥的话,常跟麦冬、沙参或川贝一起用。
常见用量【每天10~15克】
1.天门冬15克,粳米50克,煮粥食用。
2.更简单的方法就是用15克天门冬、15克冰糖,加水炖熟,也是一天吃两次。
脾胃虚寒者不宜
由于天门冬甘寒质润,脾胃虚寒、容易拉肚子、食欲不振、风寒咳嗽者慎用。
身体健康的人,在秋季煲汤时适合加入哪些滋补的中草药?
秋季养生,以养阴润燥为主,对多数人来说,补阴润燥或是药性平和的中草药都是适合的,像枸杞、党参、川贝母、北沙参、玉竹、石斛等,适当补一点,是有好处的,而一些补阳偏燥的中草药则要避免,如人参、鹿茸等。另外,身体虚弱或是体质偏寒的人需要慎用,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中草药入菜、煲汤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首先是药量的选择不宜过大,一般以10-15克为宜,不建议超过30克;其次,在煲汤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药材来选择加入时机,比如种子类中药材需要同其他食材一起加,而根茎类可以在最后的30分钟放入,而花类的中药材因为药性容易挥发,只需要提前5分钟加入就好;煲汤时要用砂锅,不能用铁锅、高压锅,否则,会破坏药性;最后要提醒的是,用中药材煲汤、做菜肴,调味料要少用,尤其不能用大料、花椒、八角等偏热性的调味料,否则,会导致药性丧失。
中草药副作用小,中药材煲汤、入菜,多吃也没事?
中医讲究的是阴阳平衡,即便是干燥的秋季,也不宜过多的进补滋阴润燥的中草药,否则这些性味寒凉的药物会损害我们身体的阳气,影响健康。是药三分毒,过度的进补还会增加肝脏的负担。一般来说,中草药煲汤建议每周喝三次左右,喝上一个月即可。
中药零食可以随便吃吗?
那些含有中药材的小零食,比如九制陈皮、阿胶蜜枣、茯苓饼、甘草杏、龟苓膏等等,都是我们女性爱吃的,而且有一定的养生功效,比如九制陈皮可以助消化,甘草杏能消除食火、生津止渴,阿胶枣补血养颜,龟苓膏可预防便秘和上火。平时适当的吃一吃,对身体是有好处的,而且这些零食加入的中药大多药性平和,以养阴补血为主,只要不当饭吃,一般都是安全的。
有人爱吃膏方,适合所有人吗?
膏方是由中医师针对病人的具体症状,将几十种中药加热煎煮,反复浓缩药液,再加进胶性药物、糖和蜂蜜熬成的一种半固体状的药膏,讲究的是因人而异、量身定制,才能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别人的药方未必适合你,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年龄、寒热强热、耐受力千差万别。开膏方的关键是要选好医生、选对医生。
适合进补膏方的人包括体质虚弱和亚健康人群,对于内分泌紊乱、卵巢早衰的女性也有很好的调养功效。一般一副膏方常要服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
当归 补血活血
适合血虚、血瘀引起的头昏、疲倦、面色
差的人
当归善于调血,适合血虚引起的头昏、目眩、心悸、疲倦等症;那种一到冬天就会手脚冰凉的人进补当归可增强冬天的御寒能力;月经不调、痛经者,常吃当归可很好地缓解症状。全当归根上端称为归头,中间称归身,下端称归尾,一般来说,补血多用归身,活血则多用归尾,如果是调血则多用全归。
常见用量【每天10克】
1.将当归切成薄片,取5-10克煮水或泡水代茶饮。也可将当归与几枚红枣一起用小火煲半小时,制成当归红枣茶,可补血养颜。
2.当归50克,切成小块,用上好白酒500毫升浸泡10天左右,早晚各喝一次,每次10毫升。
3.当归片10克,母鸡1只,葱、姜、蒜各适量,将当归片以及葱、姜、蒜等装入纱布袋中,扎紧口,一齐放入鸡腹中,放入砂锅煲汤。
月经过多、经期、大便稀溏者不宜
当归活血作用强,月经过多的人以及经期都不宜服用;当归性温而滑润,可通大便,孕妇及腹泻者慎服。
党参 补气生血
适合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短气喘咳、面色苍白者
人参虽然大补元气,但并不适合干燥的秋季,反而是补力平和的党参更好,党参药性平,不上火,有益气补脾、润燥养血等功效,除了适合气虚者之外,由于补气也有助于生血,它也很适合贫血的女性。
常见用量【每天10-20克】
1.将党参煎煮,待药汁稠厚时,加入与党参等量的白糖,趁热搅匀成党参膏,每日早晚用开水冲服一汤匙。
2.母鸡1只,党参15克,枸杞20克,陈皮、姜片、盐适量,一起放进砂锅煲汤。
气滞、怒火盛者不宜
党参虽药性平和,补气不如人参,但气滞、怒火盛者也不建议多吃。
罗汉果 润肺止咳
适合久咳不止、慢性咽炎、上火便秘的人
罗汉果性味甘凉,可清肺止咳、润肠燥,特别适合干燥的秋天来进补。声音沙哑、喉咙不适或患有慢性咽炎的人可长期用罗汉果泡水喝。此外,罗汉果对火气大、眼睛干涩的症状也有很好的疗效。
常见用量【泡水每天1/8颗】
1.罗汉果1/8颗,倒入开水盖上盖子焖5分钟。
2.罗汉果半颗,猪瘦肉100克,罗汉果打破,猪肉切成片,加水适量,煮熟,稍加食盐调味服用。
腹泻或肺寒者不宜
罗汉果性凉,有通便的作用,容易腹泻的人尽量少服用,外感及肺寒咳嗽、血糖高的人慎服。
黄芪 补气养血
适合胸闷气短、出虚汗、易疲劳、贫血的人
黄芪可补气养阳,常吃黄芪,到了秋冬天不容易感冒。由于黄芪能够增进脾脏阳气,所以,也是女性补气补血的首选。和人参大补元气的功能不同,黄芪对气虚的补充缓慢而持久,即便是干燥的秋季进补,也不会上火。
常见用量【每天少于30克】
1.黄芪2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或加入枸杞子15克,一起水煎后代茶服用。
2.黄芪20克左右,煎汤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煲粥,可变成黄芪饭、黄芪粥。
3.在炖肉、炖鸡时,放10克黄芪,补益效果好,药味不浓。
孕妇、感冒者不宜
黄芪毕竟是一种温补性药物,易于助火,感冒发热、阳气充盛易上火的人及孕妇禁止服用。
茯苓 祛湿健脾
适合心悸失眠、健忘、脾虚者,尤其适合湿热体质
茯苓性味甘平,有祛湿利水、健脾止泻、安心安神的功效。由于功效广泛,古人把茯苓称为“四时神药”,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不少人在夏季由于贪食生冷,导致秋冬季脾胃功能紊乱,此时最适合用茯苓来调理脾胃。
常见用量【每天15克】
1.茯苓100克,与枸杞子50克共研为细末,每次取5-10克,加入红茶6克,用开水冲泡10分钟左右。2.茯苓15克,大枣3-5颗,山药20克,粳米30克,一同煮粥食用。脾胃气虚、食少便溏、体倦乏力的人宜经常食用。
3.茯苓细粉、米粉各250克,白糖200克;将茯苓粉、米粉、白糖加水调成糊,做成茯苓饼。
4.茯苓15克,陈皮5克,水煎,饮服时加入生姜汁10滴,可健脾和胃。
手心出汗、口干咽燥的
阴虚者不宜
进补茯苓相对比较安全,但身体虚弱、肝肾阴虚的人,长期服用会加重燥热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