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之“情境创设”,对本节课的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情境创设”得当、贴题,就会把学生直接引入本课要学习的内容之中,学生就会沿着教师创设的“情境”去学习、理解、探究课文内容,这要比不创设情境或者创设不当好得多,其教学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
【关键词】方法途径 激起情趣 提高效率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情境创设”,而很多语文老师却忽视了这一点,一进课堂直奔课文,要么教师范读课文,要么学生齐读课文,紧接着就“字词教学、段落讲解”。而学生呢,有可能还沉浸在上一课的内容之中,很难一下子就进入本课的学习氛围之中,这样的教学效果会好吗?答案是可想而知的。相反,有的教师就很重视教学本课时的“情境创设”,想办法创设和本课内容相关、甚至十分接近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觉走进本课的学习。那么,“创设情境”的方法和途径到底有哪些呢?课文不同,包括体裁不同、题材不同、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同,因之情境创设的方法与途径也与之不同。下面就自己多年来情境创设的几点做法谈一谈,和同行们予以交流。
一、画面展示法“创设情境”
教师在备课时结合要讲的课文内容进行构思,如果课文所描写的内容中有画面影像,就应当积极思考,寻求与之相关的影视画面,再配上课文朗读播放,一下子就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知课文,学生很快就会进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之中。画面展示法“创设情境”,其最大的优点就是直观、形象。我在教学《沁园春.雪》这篇课文时,就采用这种方法“创设情境”。《沁园春.雪》描写的是北国壮丽雪景,抒发一代伟人的理想和抱负,气势宏伟、大气磅礴。教学时我就选择了和课文相关的画面“陕北高原雪景图”,配上作者画像以及作品朗读磁带播放,学生一边看画面、图像,一边听朗诵,可谓诗情画意、情景交融,把学生的思绪一下子调动起来,很快走进对本课的学习和理解当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鲁迅的《故乡》时,同样采取这种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展示“瓜田月下”“少年闰土”的美景画面,让学生通过视觉迁移去走进课文、理解课文,感知作者对少年闰土的依恋之情。《斑羚飞渡》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创设情境。教师依据课文情节设计几个画面,尤其是“飞渡”场景,伴着动画的播放,引导学生体会老斑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勇救小斑羚的壮举和伟大、高贵品质。
语文教学可通过“入画——入情——入理”这样的环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入画,即以画导入,让学生进入画面情境之中;入情,即由入画将学生导入课文情境之中;入理,即让学生由情明理,认识到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如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写景抒怀的小令,它描写了秋天悲凉的景色,抒发了出门在外的游子孤寂苦闷的心情。由于诗句短,易理解,简单点拨之后,教学生朗读背诵并不难。但这是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前三句并列着九个偏正关系短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有形可感的事物,就好像早就摆好了等着我们去画,通过画面向我们展示天涯沦落人的凄苦愁楚之情,以此表达得淋漓尽致。正所谓: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
二、利用表演法“创设情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还可以利用表演法“创设情境”。教材中,有一些课文通过学生之的互动来设置情境,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将课文内容表演出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为了演好角色,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充分了解,甚至有的学生可以将课文背下来。这种方法如何操作呢?教师在教学课文之前,指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角色,站在自己扮演的角色上找台词,记台词、说台词。通过表演,带动其他同学学习课文,就会起到激发兴趣、典型引路的作用。
三、多媒体展示法“创设情境”
多媒体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教学之中,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下一些功夫,结合本课文的内容实际下载编辑一些能引发学生学习本课兴趣的视频资料,用来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创设课文情境,使学生看得更清楚,感受得更真切。我在教学《黄河颂》一课时,就运用的是这种方法。课文要求学生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对黄河的赞颂之情,这对于一个没有身临其境黄河边,对抗日战争历史还不甚了解的学生来说是困难的。这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黄河实景,介绍历史背景、创设情境。学生有了真切感受,即使没有见到真的黄河,但是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学生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黄河的魅力,提高了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就能很容易地完成学习任务。其它课文诸如《青纱帐----甘蔗林》《香菱学诗》《芦花荡》等。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突破时空限制,综合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感官刺激,加深学生对课文实景的感受和理解。这样,便提供了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平台,弥补了学生生活实际经验的缺陷,起到了感官引导、思维感知的作用,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教材中能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的课文很多很多,网上的资料也是不可胜数。关键是我们的教师,要多一些思考,多一些辛苦,相信,我们的劳动一定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四、故事引路法“创设情境”
教材中有很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教师在备课时若能选择和课文内容相似的情节,或者把课文内容编成小故事,讲给学生听,然后启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之中,学生就会联系教师所讲的故事,很兴致地学习老师要讲的课文。我在教学《范进中举》《孔乙己》《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课文时就采取这种方法创设情境进行教学的。
除了教师编故事、讲故事外,也可以引导学生搜集资料,编故事、讲故事。我在教学《智取生辰纲》一课时,布置学生搜集整理“水浒”人物并要求学生编成小故事,课前进行“水浒人物故事打擂台”故事大赛,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这种方法不宜时间过长,否则会影响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课前一到两名学生即可,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讲故事的表现予以评价,要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调动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方法途径 激起情趣 提高效率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情境创设”,而很多语文老师却忽视了这一点,一进课堂直奔课文,要么教师范读课文,要么学生齐读课文,紧接着就“字词教学、段落讲解”。而学生呢,有可能还沉浸在上一课的内容之中,很难一下子就进入本课的学习氛围之中,这样的教学效果会好吗?答案是可想而知的。相反,有的教师就很重视教学本课时的“情境创设”,想办法创设和本课内容相关、甚至十分接近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觉走进本课的学习。那么,“创设情境”的方法和途径到底有哪些呢?课文不同,包括体裁不同、题材不同、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同,因之情境创设的方法与途径也与之不同。下面就自己多年来情境创设的几点做法谈一谈,和同行们予以交流。
一、画面展示法“创设情境”
教师在备课时结合要讲的课文内容进行构思,如果课文所描写的内容中有画面影像,就应当积极思考,寻求与之相关的影视画面,再配上课文朗读播放,一下子就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知课文,学生很快就会进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之中。画面展示法“创设情境”,其最大的优点就是直观、形象。我在教学《沁园春.雪》这篇课文时,就采用这种方法“创设情境”。《沁园春.雪》描写的是北国壮丽雪景,抒发一代伟人的理想和抱负,气势宏伟、大气磅礴。教学时我就选择了和课文相关的画面“陕北高原雪景图”,配上作者画像以及作品朗读磁带播放,学生一边看画面、图像,一边听朗诵,可谓诗情画意、情景交融,把学生的思绪一下子调动起来,很快走进对本课的学习和理解当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鲁迅的《故乡》时,同样采取这种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展示“瓜田月下”“少年闰土”的美景画面,让学生通过视觉迁移去走进课文、理解课文,感知作者对少年闰土的依恋之情。《斑羚飞渡》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创设情境。教师依据课文情节设计几个画面,尤其是“飞渡”场景,伴着动画的播放,引导学生体会老斑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勇救小斑羚的壮举和伟大、高贵品质。
语文教学可通过“入画——入情——入理”这样的环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入画,即以画导入,让学生进入画面情境之中;入情,即由入画将学生导入课文情境之中;入理,即让学生由情明理,认识到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如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写景抒怀的小令,它描写了秋天悲凉的景色,抒发了出门在外的游子孤寂苦闷的心情。由于诗句短,易理解,简单点拨之后,教学生朗读背诵并不难。但这是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前三句并列着九个偏正关系短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有形可感的事物,就好像早就摆好了等着我们去画,通过画面向我们展示天涯沦落人的凄苦愁楚之情,以此表达得淋漓尽致。正所谓: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
二、利用表演法“创设情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还可以利用表演法“创设情境”。教材中,有一些课文通过学生之的互动来设置情境,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将课文内容表演出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为了演好角色,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充分了解,甚至有的学生可以将课文背下来。这种方法如何操作呢?教师在教学课文之前,指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角色,站在自己扮演的角色上找台词,记台词、说台词。通过表演,带动其他同学学习课文,就会起到激发兴趣、典型引路的作用。
三、多媒体展示法“创设情境”
多媒体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教学之中,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下一些功夫,结合本课文的内容实际下载编辑一些能引发学生学习本课兴趣的视频资料,用来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创设课文情境,使学生看得更清楚,感受得更真切。我在教学《黄河颂》一课时,就运用的是这种方法。课文要求学生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对黄河的赞颂之情,这对于一个没有身临其境黄河边,对抗日战争历史还不甚了解的学生来说是困难的。这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黄河实景,介绍历史背景、创设情境。学生有了真切感受,即使没有见到真的黄河,但是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学生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黄河的魅力,提高了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就能很容易地完成学习任务。其它课文诸如《青纱帐----甘蔗林》《香菱学诗》《芦花荡》等。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突破时空限制,综合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感官刺激,加深学生对课文实景的感受和理解。这样,便提供了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平台,弥补了学生生活实际经验的缺陷,起到了感官引导、思维感知的作用,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教材中能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的课文很多很多,网上的资料也是不可胜数。关键是我们的教师,要多一些思考,多一些辛苦,相信,我们的劳动一定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四、故事引路法“创设情境”
教材中有很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教师在备课时若能选择和课文内容相似的情节,或者把课文内容编成小故事,讲给学生听,然后启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之中,学生就会联系教师所讲的故事,很兴致地学习老师要讲的课文。我在教学《范进中举》《孔乙己》《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课文时就采取这种方法创设情境进行教学的。
除了教师编故事、讲故事外,也可以引导学生搜集资料,编故事、讲故事。我在教学《智取生辰纲》一课时,布置学生搜集整理“水浒”人物并要求学生编成小故事,课前进行“水浒人物故事打擂台”故事大赛,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这种方法不宜时间过长,否则会影响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课前一到两名学生即可,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讲故事的表现予以评价,要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调动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