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充满阳光

来源 :教学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i05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纵观现今语文课堂教学,不难发现,语文的学习几乎被枯燥乏味的条理梳理和技巧训练充斥,语文的人文性几乎得不到体现。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做好语文教学研究,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人文性;感性;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的经验,并有助于学习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但是,纵观现今语文教学的状况,教师将备课着力点放在梳理知识点。理科式的条分缕析,肢解原文本文脉贯通,浑然一体的课文,探研所谓的微言大义,课堂作业和课后练习林林总总,触及到文本的骨架,筋脉乃至神经未梢,学生照搬答案,不敢越雷池半步。他们本身所具有的联觉本能和创造需要被扼杀,语文的学习成了枯燥乏味的技巧的训练。语文课呼唤感性,语文课堂需要生命力,语言文字训练要与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结合,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中把语文的学习当作一种生命的需要。
  一、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是机械地将看到的语言转向说出的语言,而是通过内部言语的加工编码,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或改造原文的词句、段落和文章结构,从而将原文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保存在显意识甚至潜意识领域之中。可见阅读具有全息性、体验性、内隐性的特点,阅读的内隐属性,常表现为读者与文本的“会意”,也就是指作者与读者心灵突发性的“碰撞”,是双方情感同频共振过程中境界的融合。 学生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不应该用自己对课文的深加工来替代学生阅读的艰苦求索。学生阅读是从模糊情态中获得独特认识和体验的过程,教师不应将知识点从文章整体中分离出来,进行“碎尸万段”式的剖析,也没有必要在自己认为十分重要,难懂的地方,细枝末节都不放过,而不考虑学生的现状。要引导学生按照“披之——感物——体情”或“寻言——明象——悟道”的顺序展开阅读,培养学生的内省体察能力和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
  二、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1、移情体验,走入人物内心。
  学生在阅读感悟课文时,往往会因为没有过切身的体会而无法感受人物的心情,感受,为了让学生能与课文中人物产生共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移情体验;唤起其生活中类似的经历,从而达到“将心比心”的效果。比如,在教学《荷塘月色》一课时,对于月光场面的感悟,一位老师就采用了“移情体验法”,教师就以导语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感悟月光的场面,自己当时内心的感受,唤起学生亲身感受后,再来感悟课文中的月光场面,学生读着读着,仿佛自己成了文章的主人公,情真意切,感悟很深,朗读得非常好。要运用好“移情体验”的方法,教师自己要做有心人,多关住学生的生活。还有一些课文,学生无法产生移情体验,教师可以运用师生对话方式或观看相关的教学录象进行感受。
  2、读写结合,加深理解。
  运用读写结合的办法,也是帮助学生进行感悟的好方法,许多老师经常运用。但我们也常常会发现有些读写的训练完全是一种形式,没有真正起到效果。我们要做到 在“空白”处补白: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一些作者非常重视艺术空白的作用。这些“空白”的设置正因为是在“无字之处”、“无声之处”,因此,就带上了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展开丰富想象,为“沉默”一词解密。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虽然说法不一定完全相同,但只要不悖对主旨的把握应该给予鼓励。思想。语文课堂呼唤感性的阳光,也就是在教学中,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起来。引导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吸收文学作品的精华,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情感体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与启示,领会其中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加厚学生人文底蕴的目的。
  语文课堂呼唤感性的阳光,也就是在教学中,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起来。引导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吸收文学作品的精华,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情感体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与启示,领会其中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加厚学生人文底蕴的目的。
  点,对于Flash这个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来说,不能只按照课本的实例来进行练习,也不能单纯依靠简单的模式和手段,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及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感觉到自己掌握了课堂的练习掌握了一门技能,同时教师也因不断反思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维珠.计算机课程“任务”设计之我见[J].职业教育研究,2005,(5).
  [2] 《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 》 《中国科技信息》孙睿 刘磊中
其他文献
与天气的平均态相比,极端气候事件突发性强、破坏力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更大。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对京津冀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研究该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响应机制不仅有利于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且能为应对极端气候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基于1980~2018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气象站点数据、NDVI(Normalize
羊东矿位于峰峰矿区东部,近几年峰峰矿区向深部煤层延伸开采,煤矿的开采区域范围和开采深度不断增大,使本就复杂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变得更加复杂,且存在未知性和不确定性,奥灰含水层岩溶裂隙发育、富水性强、水压大。这造成奥灰含水层对深部煤层安全生产的威胁越来越大,且煤矿突水危险性和煤矿防治水难度增大。煤层底板奥灰水突水危险性评价能分析发生突水的情况,能为防治水工作提供保障。建立羊东矿地下水流数值模型,研究
玉米作为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对世界粮食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叶面积指数(LAI)和冠层吸收光合有效辐射比(FAPAR)是衡量作物生长状况的重要生物物理参数,与玉米产量、品质密切相关。通过在冠层尺度上对雄穗光谱反射率研究,有利于提高玉米LAI和FAPAR的反演精度,并对农业生产者制定更合理的计划提供指导。本文以夏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手动和图像处理两种方法去除雄穗,并结合RGB和多光谱两种数据分
稀土元素被称为“工业味精”,是宝贵的战略金属资源。煤层是稀土元素的载体之一,甚至在一些煤或煤灰中的稀土含量高于传统类型矿石(如碳酸岩、碱性花岗岩和风化壳)中发现的稀土含量。研究煤中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和富集机理,对获取煤中稀土元素以及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宁武煤田轩岗矿区刘家梁煤矿太原组2#和5#煤层为研究对象,以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为主线,分别对煤的煤质、煤岩学、矿物学以及煤中常量元素、微量
石墨是一种优质的碳材料,其优良的导电、耐高温、耐腐蚀的特性使其在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已有诸多国家将石墨列为国家战略资源。煤系石墨是隐晶质石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主要类型。一般认为煤系石墨是由煤及碳质页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变质形成的,但由于其成矿机理不明,赋存规律不清晰等原因,使得煤系石墨资源开发利用受到很大限制。探究煤系石墨成矿机制与赋存规律,对煤系石墨开发利用以及煤炭资源工业
随着电子产品和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对球形石墨负极材料电学性能要求不断提高。然而目前球形石墨的球化成品率低且球形化研究文献少。本文运用CFD技术分析球化机气流情况与颗粒分布特性,并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设计试验开展石墨球化研究,探讨各参数因素在球化过程中的对球化成品的影响及作用。结论如下:(1)由数值模拟结果知,球化轮转速越高,其周边的流速越高,且上升气流运动区域越靠近分级轮;球化轮
学位
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提问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恰如其分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进行课堂提问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  一、提问要有启发性  提问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提出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不是填空式问答;也不是判断式发问;更不是用提问的方法去“灌喂”。  1、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主要问题都必
期刊
[摘要]笔者在多年职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深切感受到,目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差,自我约束能力差,更严重的道德水平也在不断下降,因此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关键词]培养;中职学生;思想品德;职业道德  中职学生处在青少年过渡期思想道德观念逐渐向定型期转变,具有较大可塑性,良好道德风尚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
期刊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培养在生产、技术一线工作的初中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所以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又要满足社会的需求。计算机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进行一下探讨。  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特点  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他们思想活跃,好动,且动手能力较强;二是他们有较强的自身的危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