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旨在总结“好不AP”类羡余否定(如:她好不漂亮。“好不漂亮”表示“好漂亮”)的研究现状,认为以往研究注重描写该现象的语义、语用特征,未触及成因,从认知的视角探究其生成机制,初见成效,有待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好不AP;语义;语用;成因
作者简介:吴隽(1992.9-),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现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认知句法。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2--01
一、前言
羡余否定是现代汉语语法中一种特殊的否定结构,即在一些语境中,否定标记失去了原有的否定功能,仍然表示肯定意义。“好不AP”属于该类结构的一种,如:桂花节那几天桂花路好不热闹!这里“好不热闹”表示肯定义,作“好热闹”解。
需注意不是所有运用该结构的语言事实都可以称为羡余否定,如:如他好不讲理。这里“好不讲理”表示否定义。又如:他好容易考上大学。这里“好容易”表否定作“好不容易”解。这些就不能称为羡余否定。但上述几者与羡余否定“好不AP”同出“好不AP”结构,可看做是该结构的几种不同解读,对研究该类现象不可或缺,所以研究文献中不免提及。现将以往该类羡余否定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二、“好不AP”类羡余否定研究现状
对于"好不AP"类羡余否定,早期的研究以袁宾(1984)最具代表性,他将“好不AP”结构的不同解读分别阐释,并通过大量的历史语料说明该结构的羡余否定用法早在近代汉语中就已出现,该现象具有历史继承性。
90年代后,学界对此現象的研究聚焦于不同解读的分布规律,“不”的角色多样性,以及“好不AP”为羡余否定时“不”做何解。Biq(1989)认为“好不AP”等于“好AP”,“不”是个元语否定词,不否定句子的真值,而是用来加强语气,传递说话人的主观态度。但这种解释不能说明“好A”(好容易)表否定用法。沈家煊(1994)对AP做出分类,据此归类“好不AP”的不同解读。AP为带有社会性的褒义词时(如安分,讲理等),“好不AP”作否定解;AP为其他性质的褒义词(如高兴,热闹等)或贬义词(如蛮横,糊涂等)时,做羡余否定解。同时,他运用礼貌原则和反语用法语法化,解释了羡余否定的生成理据。周明强(1998)邹立志(2006)都是在沈家煊的基础上,对不同解读下的AP的特征做出更细致的分类,逐类分析语义成因,解释了不同解读之间存在的联系和区别,并说明其之间的语用差异。
江蓝生(2010)在构式化理论框架下分析了“好容易”的否定义形成过程。认为“好容易”和“好不容易”在现代汉语中语义相同,可以互换,但二者的生成机制完全不同。“好不容易”是正常的心理写实。而“好容易”的生成体现了构式化过程。这一过程主要体现在“好”的功能演变上。“好”最早作助动词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固化后形成反诘副词,并最终用于陈述句形成“好不容易”。由此,她认为“好不漂亮”、“好不悲伤”等表示肯定义,是经历了由反问句转化为感叹句的过程,表示反语的功能虚化,语气的功能强化。从历时的角度,虽然可以阐述该类结构形成,但并不能解释现代人为什么会选择该类表达方式。
杨子,王雪明(2013)另辟蹊径从构式语法的角度对“好不AP”重新解读。他们认为羡余否定类“好不AP”结构,与程度强调构式(好AP)和元语言否定构式(不AP)存在缺省继承关系,属于结构间递进性羡余,其构式义为“不只是AP,而是很AP”。对AP的语义特征进一步深入,说明了AP进入该构式需满足的条件。从认知的角度分析才刚刚起步,还有待于人们做进一步探讨。
三、结语
纵观现代汉语中“好不AP”类羡余否定的研究可以看出,该研究呈现出历史考证到语义语用考察,再到认知语用探究的趋势。历史考证注重平面描写,语料收集较充分,描述较细致,但不足以看做生成依据。语义语用考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探究该结构形成机制时,往往是用表达效果替代形成原因,仍没有深挖该现象。认知角度探究,更为准确的理解了该结构的含义,并提供了更为充分的生成理据,但该视角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有待发展。总之,“好不AP”类羡余否定现象体现了语言形式和意义的不相匹配,这一现象的研究不仅能为其他类羡余否定研究提供借鉴,同时对语言研究本身具有启发性。
参考文献:
[1]Biq, Yung-O. 1989. Metalinguistic negation in Mandarin[J].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 (17).
[2]江蓝生. 2010. “好容易”和“好不容易”[J]. 历史语言学研究,(3).
[3]沈家煊. 1994. “好不”不对称用法的语义和语用解释[J]. 中国语文,(4).
[4]杨子,王雪明. 2013. “好不AP”的构式新解——兼谈词汇压制下的构式稳定性[J]. 外语与外语教学,(4).
[5]袁宾. 1984. 近代汉语“好不”考[J]. 中国语文,(3).
[6]周明强. 1998. 论“好不AP”、“好AP”中的AP[J]. 汉语学习,(1).
[7]邹立志. 2006. “好不A”诸现象的语义语用考察[J]. 世界汉语教学,(3).
关键词:好不AP;语义;语用;成因
作者简介:吴隽(1992.9-),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现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认知句法。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2--01
一、前言
羡余否定是现代汉语语法中一种特殊的否定结构,即在一些语境中,否定标记失去了原有的否定功能,仍然表示肯定意义。“好不AP”属于该类结构的一种,如:桂花节那几天桂花路好不热闹!这里“好不热闹”表示肯定义,作“好热闹”解。
需注意不是所有运用该结构的语言事实都可以称为羡余否定,如:如他好不讲理。这里“好不讲理”表示否定义。又如:他好容易考上大学。这里“好容易”表否定作“好不容易”解。这些就不能称为羡余否定。但上述几者与羡余否定“好不AP”同出“好不AP”结构,可看做是该结构的几种不同解读,对研究该类现象不可或缺,所以研究文献中不免提及。现将以往该类羡余否定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二、“好不AP”类羡余否定研究现状
对于"好不AP"类羡余否定,早期的研究以袁宾(1984)最具代表性,他将“好不AP”结构的不同解读分别阐释,并通过大量的历史语料说明该结构的羡余否定用法早在近代汉语中就已出现,该现象具有历史继承性。
90年代后,学界对此現象的研究聚焦于不同解读的分布规律,“不”的角色多样性,以及“好不AP”为羡余否定时“不”做何解。Biq(1989)认为“好不AP”等于“好AP”,“不”是个元语否定词,不否定句子的真值,而是用来加强语气,传递说话人的主观态度。但这种解释不能说明“好A”(好容易)表否定用法。沈家煊(1994)对AP做出分类,据此归类“好不AP”的不同解读。AP为带有社会性的褒义词时(如安分,讲理等),“好不AP”作否定解;AP为其他性质的褒义词(如高兴,热闹等)或贬义词(如蛮横,糊涂等)时,做羡余否定解。同时,他运用礼貌原则和反语用法语法化,解释了羡余否定的生成理据。周明强(1998)邹立志(2006)都是在沈家煊的基础上,对不同解读下的AP的特征做出更细致的分类,逐类分析语义成因,解释了不同解读之间存在的联系和区别,并说明其之间的语用差异。
江蓝生(2010)在构式化理论框架下分析了“好容易”的否定义形成过程。认为“好容易”和“好不容易”在现代汉语中语义相同,可以互换,但二者的生成机制完全不同。“好不容易”是正常的心理写实。而“好容易”的生成体现了构式化过程。这一过程主要体现在“好”的功能演变上。“好”最早作助动词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固化后形成反诘副词,并最终用于陈述句形成“好不容易”。由此,她认为“好不漂亮”、“好不悲伤”等表示肯定义,是经历了由反问句转化为感叹句的过程,表示反语的功能虚化,语气的功能强化。从历时的角度,虽然可以阐述该类结构形成,但并不能解释现代人为什么会选择该类表达方式。
杨子,王雪明(2013)另辟蹊径从构式语法的角度对“好不AP”重新解读。他们认为羡余否定类“好不AP”结构,与程度强调构式(好AP)和元语言否定构式(不AP)存在缺省继承关系,属于结构间递进性羡余,其构式义为“不只是AP,而是很AP”。对AP的语义特征进一步深入,说明了AP进入该构式需满足的条件。从认知的角度分析才刚刚起步,还有待于人们做进一步探讨。
三、结语
纵观现代汉语中“好不AP”类羡余否定的研究可以看出,该研究呈现出历史考证到语义语用考察,再到认知语用探究的趋势。历史考证注重平面描写,语料收集较充分,描述较细致,但不足以看做生成依据。语义语用考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探究该结构形成机制时,往往是用表达效果替代形成原因,仍没有深挖该现象。认知角度探究,更为准确的理解了该结构的含义,并提供了更为充分的生成理据,但该视角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有待发展。总之,“好不AP”类羡余否定现象体现了语言形式和意义的不相匹配,这一现象的研究不仅能为其他类羡余否定研究提供借鉴,同时对语言研究本身具有启发性。
参考文献:
[1]Biq, Yung-O. 1989. Metalinguistic negation in Mandarin[J].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 (17).
[2]江蓝生. 2010. “好容易”和“好不容易”[J]. 历史语言学研究,(3).
[3]沈家煊. 1994. “好不”不对称用法的语义和语用解释[J]. 中国语文,(4).
[4]杨子,王雪明. 2013. “好不AP”的构式新解——兼谈词汇压制下的构式稳定性[J]. 外语与外语教学,(4).
[5]袁宾. 1984. 近代汉语“好不”考[J]. 中国语文,(3).
[6]周明强. 1998. 论“好不AP”、“好AP”中的AP[J]. 汉语学习,(1).
[7]邹立志. 2006. “好不A”诸现象的语义语用考察[J]. 世界汉语教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