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帮困资源配置机制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来源 :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huibu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的激增,扶贫帮困工作逐渐成为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但与之相伴的是帮困资源的相对紧缺和资源配置机制的低效率。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帮困资源配置机制进行考察,发现其资源配置低效率的主要原因是忽视了帮困资源的异质性和不同受助个体对资源偏好的异质性,导致资源供给与需求的错位匹配。通过对浙江省高校270名个体进行访谈调查,发现个体与帮困资源并非单维匹配。而是不同类型的帮困资源与不同类型的需求者之间的多维匹配。本文针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涵义,以期对建立高效的帮困资源配置机制提供一定的借鉴。
其他文献
正是哲学“语言学转向”催生了多学科的“话语转向”,而这些理论的探究进一步为教’学研究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分析哲学的话语观、后现代主义符号权力的社会学以及话语分析学派
目前非文科类本科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仍是一个重要问题。对非文科类学生要强调美育、德育和诗育,应着重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内外活动互动和营造人文环境三个方面来推进。
以人为本思想的实质,就是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本,以人的个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为本。一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和基本价值取向,也是
本文回顾了党的“一大”至“六大”确定的教育纲领,并追溯了纲领指导下的教育实践的轨迹。文章认为,“一大”至“六大”确定的教育纲领是我党教育方针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为党